入乡随俗 【教育读书】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



【教育读书】



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



入乡随俗 【教育读书】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
如今大小公共场所,不难发现,玩手机者比比皆是,入迷者还不在少数。甚至行走的街上,边走边玩也不乏其人。可叹的是,网上学习(知识)之人确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在玩游戏。玩俄罗斯方块等机载小游戏的,多半是中年妇女和农民工,年轻人喜欢玩在线的大型游戏;用QQ和微信聊天的较多,男女老少皆有,总之玩(手机)的人多,远远超过用手机进行学习的。在此,我不排除那些用手机看小说、杂志之人,但那毕竟是少之甚少的极少数。 以往传统的读书现象很难见到,几乎从人们视野中消失,而且年代已久,现已无法考证,好像自“文革”起,这现象逐步在社会上蔓延开来。起先,人们担心读书,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疏远书本,特别是那些所谓成份不好的人,更害怕火烧身。随着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焚书坑儒越演越具体明显,很快仇恨知识,反对受教育,变本加厉,烧毁书本现象经常能看到。 人们以工人阶级、贫下中农不读书为荣耀,文盲革命最彻底的谬论冲击整个社会,甚至偏激地论为,文化系封、资、修是革命的对象,必须和传承文化决裂。当年曾有人提出废除汉字,一律改用汉语拼音,有些积极性高的店员,还真的将,店铺招牌上的汉字去掉,换上模棱两可拼音字母,不伦不类的害死人不说,还闹出诸多的笑话来。人们为了躲避辫子被抓,变得少读书,不读书。这是中华民族的不信,全社会的悲哀! 这里指读书,就是手捧书本认真翻阅的,那种传统的读书人。这类读书人如今少之又少,很难见到了。就连舒适、豪华现代化图书馆阅览室里,到那阅览的人都寥寥无几,少的可怜;和网巴中上网人满为患相比,简直就是簸箕比天。 近期曾到过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回来在(网络)论坛上,直言不讳的道出他们共同的看法,那就是:“在人家国度的公共场所,很少看到有人在那里专心致志玩手机,见到最多的是,手捧书本的读书人……虽然那里的书比国内贵得多,但那里的销量经久不衰,红火的很。” 近年来市井上最常见的怪事莫过于,市面上的书店越来越少,眼镜店铺反到越来越多,不少眼镜店,竟是由书店直接转行而成。书店减少,眼镜店的增多,反映市面上需求关系的变化。表面上是手机惹的祸(网络文化冲击图书市场,银屏搞坏人们的眼睛),实质上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在悄悄消退,逐渐降低。 人们虽认识到,数字(电器)损伤了我们的眼睛、电脑毁了原有的一手好字、高楼让人远离亲朋、快节奏生活损伤人们的身体,如今生活方式,给人们造成的危害远远不止这些,最可怕的倾向就是,人们正在逐步远离获取知识的书本。这是读书无用论惹的祸,其祸水根源,就是“文革”中所说的那句话:“知识越多越反动”!下面,对这一现象,说说自己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清言四品》“书香文丛”总序撰写人王先霈说得好,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读书风气的胜衰,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书声琅琅是健康、蓬勃、兴旺的气象;打牌声、划拳声沸沸扬扬,是病态、萎靡、衰歇的征兆。 所谓书香,并非指书本,和某页等文字载体,而是文字内容的内涵,传递给人们心灵撒播的芬芳,那种让人回味无穷,给人启迪、力量的真实内涵,即“腹有诗书气自华”那种。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据说这是清代嘉庆年间,礼部尚书姚文田自题书房的一幅对联。从这副对联的内容看,读书乃天下第一等好事.。是家族、国家兴旺发达之根基。 说起这幅楹联,还有一段很受教育的故事—— 很早以前有位富商叫胡来富,当初只是个卖豆腐的小贩,后来不知怎么就暴富了起来。据说是他挖到了一个大徽商埋在地下的银窖。这是后话,暂不去理会它。胡来福有一个单根独苗的儿子,自然是疼爱有加。那真是棒着怕冷了,含着怕化了。儿子要出门玩,胡来福总要给他口袋里装些小银锭。 这小子就是浑,硬是拿这银子跟别的孩子玩弹子。乡里乡亲的,就算别人家的小孩赢了他的银子,人家父母也会拿来还给胡来富,胡来富觉得这是看不起他,故不再让儿子去玩耍,这儿子一天没事,就在村里转着,在这捣蛋,在那弄事,当别人到他家告状时,胡来富总是大冽冽的说,“怎么样,大不了赔你钱”,有这样的老子,儿子更是胆大了。这样胡来富那不争气的儿子竟成了五毒俱全的人物。有次打牌耍赖出了人命,他逃往外地,再也没见踪影。 胡来富的年纪慢慢大了起来,性子也改了不少,可喜的是,还悟出一点做人的道理,渐渐除掉了当年的猖狂。为了儿子的事,他上下打点,用钱如水,在与人频繁交往中,他看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就羡慕起读书人来了。一天居然给自己请来一位老先生,让其叫自己读书。 胡来富儿子跑反在外,一点也没收敛,任然胡作非为,终于锒铛入狱,数罪并罚秋后问斩。由于他死不开口,他处决时,竟连他是何方人氏衙门都没搞清。儿子被斩胡来富还不知道。后来几位到外地经商的人回来,谈起那个坏家伙时,他们村的人才知道这“害人精”已死了。本是风烛残年的胡来富,听到儿子的死讯,那是万念俱灰,这几年所读的书本,使他明白知白守黑的道理,看看那些读书人家一代传一代,越来越兴旺,打内心里羡慕。深知“读书人家穷不久,不读书人家富不长”道理的他,觉得以往自己的太肤浅、太浑了。万念俱灰的他,觉得没脸活在世上,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泪水滚滚,悔恨交加的胡来富写下:“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天下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的感慨,自缢身亡。这件事轰动极大,这幅警示、启迪,意味深远的条幅(楹联)逐渐流传开来。 清代,大学士翁同龢为南浔张静江故居题字,悻然写下这幅楹联,可见其意深远。翁同龢就是要用这幅楹联,告诫后人知书达理,敬孝道,家运才长久的这个道理。 林景熙的诗句:“风烟万里别离梦,草木一溪文字香”;朱熹诗说:“微月黄昏句里香”,“妙语空传醉墨香”;杨万里的诗句“故有涪翁句子香”;陆游《晚兴》中的:“客散茶甘留舌本,睡余书味在胸中”,虽没点出香字,但同“焙火微温书画香”一样。这些赞美书中内涵之好,如同传播出芳香,清新悦目,洗涤读书人的心灵。这样好的“清言”很多,《居业录》、《娑罗馆清言》、《莱根潭》、《幽梦影》等书香文丛作了专门收集。 一个家庭、一个时代,读书风气盛衰,不光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标志,而且还反应家庭、社会对未来取向和兴衰。文化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要想让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处处书香飘逸溢,就得从小教育孩童养成读书的习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4151/961363291174.html

更多阅读

母亲节读书卡 【教育读书】母亲的书

【教育读书】母亲的书徐继胜    我一想起过去的生活,就忘不了那本书,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想起它。母亲正是用它惨淡地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我从中读出了勇气和力量。现在,母亲不在了,只给我们留下了这本书。是的,母亲不曾读懂那书上的

【教育论坛】小学的重点不在成绩,在于阅读和习惯

【教育论坛】小学的重点不在成绩,在于阅读和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黄金塑造期,如果此时父母过于强调成绩,极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天赋和创造力。     0—6岁是儿

声明:《入乡随俗 【教育读书】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为网友挣脱那枷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