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网络
1
我发现儿子每天叽叽喳喳地就像一只小麻雀。
这应该是跟我有关。
因为在他还是婴孩的时候开始,一直把他当作一个小大人一样。
当他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我都会跟他说这是什么。
比如看到我的手指,我会告诉他这是手指。
想抓我的眼镜时,我会告诉他这是眼镜。
每一种智力的发展都有最佳的时期,这个时期非常的关键。
当我们把握住了,那就事倍功半。
孩子在3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
我们只要对小家伙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婴孩对人的声音及物品发出的响声非常敏感。
所以,在早期就能对孩子进行语言的教育了。
当孩子对语言有反应的时候,就可以抓住这一个关键期,为孩子提供一个说与听的机会。
父母可以跟孩子进行简单的交流。
可以轻声说话,给孩哼哼歌。当孩子的视线落在一些物品上,就告诉他这个物品的名字。
但是千万要记住,不要跟孩子说一些“儿语”,比如“吃饭饭“、”喝奶奶“、睡觉觉”,这样的话尽量少说,最好是不要跟孩子说。
我那时候就跟孩子妈说不要和儿子这样说话,我们要避免。
因为怜爱孩子的父母总是喜欢温柔的说些这样的话。
可是这样的话对孩子语言的发展真的是百害无一利。
孩子总是需要用正常语言去和其他人交流,总有一天是要丢弃这套语言的,因为这样的语言无法去孩子去正常的交流,也不利于学习。
我知道很多父母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因为还有好几位妈妈问我:可不可以给孩子用方言读绘本?这样孩子更容易理解。
我就纳闷了,这么美的绘本语言,能够方言化,我还真做不到。
那个会变味,也会让孩子对方言形成依赖。
孩子不会不懂,只是看你如何去教。
因为3岁前的孩子看绘本,主要是看图,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坚持给孩子说普通话,孩子能够听懂普通话的意思,慢慢会理解故事。
这样去了学校,或者跟其他的小伙伴玩的时候,更能顺利交流,加入集体之中。
4
父母的态度和陪伴成为了关键。
曾看到一本书里提到孩子的学习路上,不妨将孩子定为“顽童、习童、好习童、学生、好学生”五个级别,非常的有意思。
因为小小的孩子都好玩,是天性使然的顽童。我家那个小子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顽童。
但是我会跟他讲一些他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故事、百科、绘本,我总是会说说说,读读读,这样他就变成了一个习童了。如同他每天坚持读绘本,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当父母有足够的参与,说着,读着,孩子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他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读书、写字画画,学着你说话的样子,去主动地学习、背诵,不断地去追求优越感。这时的孩子就成为好习童了。
等父母的亲子共读有一段时间之后,当然这个时间会比较长。一般至少要五六吧。从一岁开始到7岁,孩子会具备自己读书的能力了,这时候好习童就变成学生了。
尝到了学习地乐趣,他会沉浸其中,在童年与书香为伴,这时就成为了好学生了。
父母陪伴孩子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在学业上的表现:父母的陪伴不仅仅会对孩子形成有效的监督作用,更会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会成为孩子的榜样。
只是不少父母对早期教育往往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豪情万丈,可时间不长,就激情消褪,继而不了了之。
与其说是教育孩子,不如说是磨练自己呢!
养育孩子是一场长跑,不要抱着侥幸地心理。
坚持住,爸妈们!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