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低于3.9 mmol/L,但是没反应怎么办
无症状性低血糖是指当血糖降至2.8 mmol/L,而未察觉自主神经警告症状。患者没有出汗、心慌、手抖、饥饿感等症状。糖尿病患者或者正常人均可发生。患者可无任何前驱症状而进入到昏迷状态。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常合并自主神经损害,发生低血糖时对交感神经的兴奋反应差。
(2)抗低血糖激素调节障碍。抗低血糖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调节障碍。
(3)血糖下降速度较慢。因各种因素导致血糖下降缓慢,不能激活交感肾上腺素系统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等物质,患者可没有心慌、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等急性的低血糖反应。
(4)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低血糖适应,而不表现出临床症状。
这类患者因没有低血糖的前驱症状,故低血糖不容易被发现,故低血糖昏迷的发生率较其他人较高,低血糖带来的危害也比较大。对于这类患者需要长期规律监测血糖,每天至少检测1次睡前血糖。
保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及运动量。每天可以少食多餐,在3餐后3-4小时加餐1次,可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对于病程较长、胰岛功能较差的脆性糖尿病患者以及年龄较大的患者,血糖控制主要目标在于血糖的平稳,故血糖控制不需要过于严格,尽量避免因求血糖达标而导致的低血糖。
另外,该类患者如发生血糖波动较大时需及时告知医师,并给予胰岛素及药物的调整。
低血糖频繁发作应注意什么
糖尿病的病程越长,发生低血糖的风险随之升高。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发生数百次低血糖。频繁发作低血糖,应注意以下事项:
(1)频繁发作低血糖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评估目前治疗方案是否合适。如治疗方案不合适,需及时进行调整药物,防止血糖波动带来危害。
(2)每天检测7次或4次指端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进食或减少药物剂量。
(3)合并多器官损害如肝、肾、心脏等,易导致低血糖,及时到医院检查。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易合并肾功能不全,可导致体内药物的代谢减慢,药物蓄积,容易导致低血糖,低血糖可加重各种脏器的损害,导致恶性循环。故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尤为重要。
(4)如果患者年龄较大,意识较差,应警惕无症状性低血糖发生。应规律检测血糖,睡前加测1次血糖,防止夜间低血糖昏迷无人发现。
(5)定期到医院检测胰岛功能,胰岛功能衰竭患者易发生低血糖。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1年检测1次胰岛功能,根据胰岛功能及胰岛素分泌曲线调整治疗方案。每3个月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有助于评估近3个月来平均血糖水平,有效评估目前治疗方案的效果。
(6)合并营养不良、感染、败血症等易导致低血糖发生。应饮食结构合理,适当运动,增加机体免疫力。
(7)对易合并低血糖患者,可改变饮食方式,施行少食多餐,在两餐之间加餐1次点心。防止空腹低血糖。睡前可进少量食物,防止夜间出现血糖下降。
(8)规律运动,缩短运动时间,减轻运动量。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间建议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运动量宜中等,散步、慢跑等均可,运动前可少量进食。随身携带一些零食,以备不时之需。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