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教与学 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学境界

信息时代的教与学 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学境界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人类潜能的开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可能性。电脑联网的普及、数字地球的前景,进一步打破了教育的垄断,遍洒着个体偏见的藩蓠。它所带来的解放,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而它所预示的前景,乐观地允诺着自如的时空体验。

目前语文教学中电脑的运用,正在以其丰富齐全的资料、声像一体的显示、神速便捷的检索、再度创造的简便,在将教师从繁杂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诱导着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天地。但是,当学生利用电脑开始掌握无限丰富的资料时,教师的权威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单维的思考方式,刻板的教学模式,将遭到普遍的质疑与唾弃。学生希望教师能够活用丰富的信息、尊重不同的个性,毕竟电脑无法进行诗意的创作、无法展示睿智的机变、无法交流精微的情感、无法穷尽人类的个性。电脑使我们的思维如虎添翼,但不应也无法彻底地宰制我们的生活。教师需要在求索中拓宽开阔的视野、在悖论中展开深刻的思路,在多向对话中丰富学术修养,在师生理解中决定教学选择。因而,信息时代,语文教师的行为空间将更为广阔。电脑的熟练使用,将使教师能够超越性地走向博大的综合,自觉地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从严谨缜密、滴水不漏的科学境界,到生机郁勃、神采飞扬的艺术境界,再到运思深邃、空灵通达的哲学境界,一个光明澄澈、百花齐放的教学春天,将在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和教学智慧的全面激活中,从容而自然地展现其无尽的魅力。

以下我们将依次追寻三种教学境界螺旋递升的轨迹,并努力列举一些具体的实践策略。

一、格局突破·持续发展

当代信息的丰富、交流的广泛,催促语文学科走出象牙塔,面向新时代。信息时代的语文功能,应在纵向与社会历史发展协调的同时,横向与其它学科的发展相协调。为此,当代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多向接轨。依次进行:①社会接轨。在空间上充分汲取时代活水。反对封闭式的教学,发挥大语文的功能,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适时地引导学生自觉用报刊影视等多种传媒工具,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教育的功能,决不成为信息时代的落伍者。②成果接轨。在时间一以接受全人类文明成果的气魄,努力揭示具体文本的文化厚度,掘井及泉地不断开拓表面知识之下深沉的文化底蕴,打通文史哲甚至与理科的界限,互相渗透参证,力求圆融共识,为大学科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③体系接轨。以终身教育的责任感,帮助学生个体生命的圆满展开。综合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的知识与能力的明显的断裂层,顺利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迁移,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整体人格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二、追本溯源·前后印证

成功的教学,应能穷源竟委,将知识联成一片,前后贯通。具体可表现为以下特征:①坐标明确。在一个广阔的参照系中,我们将更好地认识知识原理产生的背景,理解其假设的依据并判断其合理性。比如为何将判断句、被动句作为古文的特殊句式呢?通过古今对比,就能使学生对特殊的丰富内涵有较为深入的认识,正本清源地消除一些模糊的认识(如将判断句与陈述句混淆等)。②推导自如。清晰的推理能摆脱死记硬背的苦恼与困惑,从而化苦学为乐学,是化繁为简的有力工具,明确了古文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标准的现代汉语句式而言的,那么就很容易推导出四种具体的倒装句。

换个角度,以古人的眼光,则会对现代汉语做出定语前置等判断。这个简易的推导,相当轻松地化解了一个容易使纠缠不清的难题。③简缩记忆。一些知识的要点难点,尤其需要教师深思熟虑后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牢固掌握,比如我将实词虚词的种类排列为“名动形数量代,介副助连叹声”,再谐音成“命动刑数量代,姐夫助连叹声。”学生只需想象上刑与群殴这两个场景,就将终生牢记。而为了使学生辨清明喻暗喻借喻,我则以“他象苍蝇,他是苍蝇,苍蝇来了”这三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凸显了其各自的特征,这种口诀,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兴奋点加以调整,以期得到更好的效果。④他山攻玉。大量的知识都是不能只靠出示概念解决问题的。这时,恰当地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往往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例如,为了讲明代词介词副词的概念,我就让学生分析英语中pronow、preposition、adverb的前缀,从而理解代词多为代名词,介词必须用在名词之前构成介词结构。但这种讲解,必须注意到学科之间的相异之处。例如副词不仅修饰动词,还能修饰形容词、副词等,这类细节之处尤需火烛小心。

三、喻之多边·力求圆识

学生提高语文素质的得力点不尽相同,或因含英咀华、学养深厚而涉笔成趣、话锋机敏,或因阅历丰富、洞悉世情而豁然悟道、辩才无碍,因而,了解分析学生的个性特长,传授知识技能时多方切入,可以激发兴趣,开拓视野,从而引发每个学生最佳的得力点,并能拉近师生距离,打通知识壁障。同时,案案如贯珠的比喻,讲解形象、角度多变,能够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比如,我曾将写作上的整饬雄浑的严谨格调与挥洒自如的奔放风格,分别比作:“琴”中清晰明畅的三段曲式与华美舒展的即兴演奏,“书”中如锥画沙。如屋漏痕之喻与狮子搏象乱玉铺街之喻,“画”中经营位置、骨法用笔与随类赋新、气韵生动。还可对应拳赛中凶猛锐利的重拳连击与疾风骤雨般的组合拳,足球中机器般精确的德国战车与魔术般变幻的巴西桑巴,兵法中的分割渗透与立体作战等等,由此明白前者应是后者的基础。又如我在介绍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时,将纵横恣肆仪态万方的庄子、文笔雄健气势夺人的孟子、包容诸家宏大雄浑的荀子、析理透僻严峻峭拔的韩非子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同时对应斯宾诺莎、贵尔巴哈、黑格尔、马基雅维利四位西方名哲以及柏辽莎、瓦格纳、李斯特、贝多芬所创造的著名音乐意境。在这样的氛围烘托之下,介绍名家名作,分析其哲学主张、思辩层次、思维方式、自我类型、常用视点、结构笔法、声调语气、传承名家等等。如此,各家的总体风格及长短优劣就可一目了然了。再如高考作文是什么?一言难尽,我曾有过三个比喻,即微雕表演赛、变形金刚,从不同角度突出其戴着镣铐跳舞的特征并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四、震惊效应·引发顿悟

浪漫气息索然、机械主义盛行,造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而教学修  恰能渗透无意识层面。它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厚积薄发,是灵气四溢之时的巧妙机锋。我们提倡:①通感暗示·全脑激活。电脑的发展,使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有了更好的技术保障。文章的风格情境等等在一流的学习环境中完全能够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随着视听一体以及外部感觉内部感觉相互转换的可能,实践将被赋予全新的定义。教师将更易激活学生的全脑思维。但学生也会更急切地期待着一个富有独创精神的导演,能够在全脑激活之时获得真正的高峰体验,感受到震撼心灵的人文精神。②排比展示·浓缩学习。随着生活的迅速变化、词汇的日益繁丰,传统的学习方法显得节奏过缓、密度不够,而电脑能够自由地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联翩地展示同类的术语、精妙地辩析不同的风格。例如学习正反对比论证时,可以在学生自由举例的基础上,视听同时出现“大相径庭”等十余条常用成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等十多种常用句式,再出现三个成功运用对比手法和文章片断,然后设定数个情境引导学生模仿运用积极实践,最后可赏析影视中娴熟运用对比手法取得奇妙效果的法庭辩论、竞选演说等场景,这样的学习一定更为扎实有效。③开放留白·多层省悟。突破每堂课完成一个知识点的终极神话,以开放性的结尾,让学生永远带着问题学习,将其引向更为深广的思考领域。将知识的建构由封闭转向开放、由静态转向动态,引导学生经常多维地质疑一般的假设与结论。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切实发展其元思维能力。④夸张棒喝·效果警醒。教学上要突破常规,不断唤醒学生的兴奋点,任何事情都做得不同寻常。伦理悖论的展示,    效果的妙用;多声部的设计,意识流的偶用;声声调语气的夸张变化,引诱批驳的故意反说等等。能够制造戏剧效果,从而产生震惊效应,使学生刻骨铭心地理解一些教学难点。

五、本体解析·结构更新

历史发展、文化惯性以及社会需求、时代风尚等等诸多因素,以多维角度,形成强大的制约合力,催化影响着不少学科本体内涵的发展变化。承认概念的动态发展,有助于我们发掘具体学科的现代意义。当代流行的“语言文化说”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笔者以为,对于博大的语文教育,语言可以由低到高地展开四个层面,表现为不断社会化的进程。即①言语活动。在人类原始本真的交流中,具有范型意义的体态语、各种类型的声调语气,教师语文教学应当破译的课题。教会学生对此进行准确的辨认和精妙的模仿,将进入听说训练的崭新境界。语文教学在其展开的第一步就应当是情意酣畅的。②语言规则。语言是一项契约,而每个民族的具体约定是异彩份呈的。了解本族语言的交流对话,同时为第二语言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参照架。③范畴语言。社会分工的存在驱使人们趋向专才,然而,各个学科触类旁通、推挽互进的广度要求和所有个体抗拒异化、全面发展的人本需求,促使人们理解大量重要学科的思维框架,而其恰恰常由一些核心概念构成。为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适应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无法推卸教授核心的范畴语言的责任。④意象语言。揭示集体原初的神话图腾、唤醒民族心理深层的某些情结,有助于更好地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中华民族而言,龙凤麟龟之义、莲柳梅松之喻、悲苦之秋、思乡云云……都凝聚积淀着悠久岁月人们不断的感情移入。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浩瀚的交响乐章,心心相印地传递着千年的情感思维和文化意蕴。

同理,文化也可分为器用、观念、制度、行为四个层次。(前人论述颇多,此处不整。)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当在每个层面都有强烈的辐射,让德育的自然渗透、民族的心理认同,都有圆满的体现。当然,教学中的“文化”不是一个可以承载任何杂货的破筐。我们应该明确语文教育本体意识的核心指向,即指向其有转换生成意义的核心概念。

(来源:特级教师家园 阅读原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4551/59111569846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与学的思考 传感器课程设计

同行。文章对俺有参考价值,赞一个。原文地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与学的思考作者:携创浪人教学论文------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与学的思考摘 要:文章结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实践的实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

格鲁夫村的守卫者 安迪•格鲁夫的教与学

   1991 年,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了一个案例。案例内容大致如下: 一位公司首席执行官计划在一次重要的业界高层会议上演讲。演讲的主题有三种可能的选择。第一种选择是: 在演讲中公开承诺,他的公司将在自己的产

高中音乐欣赏的教与学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在音乐欣赏课中,怎样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这是摆在我面前的大难题。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交给他,他绝对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

声明:《信息时代的教与学 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学境界》为网友菰獨佷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