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bayu
珞巴语
Lhoba language

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语支未定。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以南的洛渝地区。使用人口约20万。无本民族文字,少数人通用藏文。珞巴语(以米林县南伊乡穷林话为代表)的特点如下:
语音 ①有p、pj、b、bj、m、mj、w、t、d、n、l、r、、、、、j、、k、、、(h)22个声母,藏语借词中还出现th、kh、h3个送气音声母。②有i、i、e、e、a、a、o、o、u、u、、、、等14个单元音韵母,老年人读短元音时,后面有轻微的擦音h,如pu“摘”实际读[p],青年人不明显,只是语调稍微下降。 ③有-i、-u、-、-r、-m、-n、-、-p、-t、-k10个韵尾,与元音构成35个带韵尾的韵母:ei、iu、u、ir、er、ar、or、ur、r、r、em、am、om、um、in、en、i、e、a、o、u、、、ap、op、up、it、et、ik、ek、ak、ok、uk、k、k。 ④没有声调。有些词如a“茶”、om“缝补”,单念时习惯读12调;o“我”、no“你”、ko“他”习惯读55调;iki“狗”、ake“饭”、uu“房子” 等词的头一个音节习惯读33调,后一个音节读55调。短元音收尾的音节(单念或出现在复音词最后一个音节)一般读降调。⑤有元音同化现象。词的前加成分的元音往往被词根元音同化(或半同化),如ljin“爪甲”变读lijin,ali“猫”变读li。
语法 ①人称代词有主格和宾格的分别,宾格是在主格后加m构成。如“我”o~om,“你”no~nom,“他”ko~kom,“我们”olu~olum,“你们”mno~mnom,“他们”mlu~mlum。②结构助词和语尾助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③结构助词表示句子成分的各种关系。如ka表示领属:o(我)ka(的)ojok(腰刀)jaro(长)dana(语尾助词) “我的腰刀长”;am表示受事:ko(他)tap(绳子)ampu(拉)pak(断)e(词尾助词)“他把绳子拉断了”;e表示动作的方式、目的:idin(肉)k(煮)e do(吃)dbo(语尾助词)je(语气助词)“肉煮着吃吗?”④语尾助词表示动词的各种“体”。动词可分一般体、现行体、 完成体、将行体、即行体5种。如o(我)nro(弟弟)aken(一)da(有)da“我有一个弟弟”(一般体);o(我)ake(饭)mo(做)dna“我正在做饭”(现行体);o(我)ben(说)pa“我说了”(完成体);ko(他)ha(拉萨)in(去)dbo“他要去拉萨”(将行体);o(我)in(走)ebo!“我走了!”(即行体)。⑤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如ko(他)om(话)ben(说)da (语尾助词)“他说话”。在双宾语的句子里,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人称代词作间接宾语要用“宾格”。如abo(父亲)kom(他)ojok(腰刀)abar(把)o (结构助词)bi(给)pa(语尾助词)“父亲给了他一把腰刀”。定语是形容词、数词(或数量词)时,在中心语后,如ditu(山)tombu(高)“高山”,pupin(花)apum(朵)api(四)“四朵花”;是名词、人称代词时在前,如mitur(男人)ee(衣服)“男人的衣服”,o(我)lkam(鞋)“我的鞋”;是指示代词时前后都可,如i(这)lamt(路)“这条路”,(树)i(这)“这棵树”。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的状语是形容词、动词、双音副词、数量词或词组时多在前,是单音副词和少数几个单音形容词、动词时多在后。
词汇 ①以多音节词占优势,尤以双音节词居多,单音节词较少。②合成词除由两个词根构成的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词根加前加成分构成。③有一定数量的藏语借词,如men“药”,ula“乌拉”等。也有少数汉语借词,汉语借词多半是通过藏语吸收的。
参考书目
欧阳觉亚:《珞巴语简志》,民族出版社,北京1985。
欧阳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