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大大首席翻译孙宁谈英语学习方法

习大大九月访美让中外媒体关注到了这样一个人物:80后“帅哥”翻译孙宁。作为翻译官的孙宁,以其到位精彩的翻译,优雅睿智的形象,灵活巧妙的应变捕获了众多媒体的镜头,受到了国内的一致认可。


孙宁简介
1981年在南京出生的孙宁,1993年考取了南京外国语学校,1999年保送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口译专业,其间获第七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并出版译著三本。 2003年8月入外交部翻译室,2004年9月公派赴英留学。曾先后担任两任外交部长李肇星、杨洁篪随身翻译,现为习近平、李克强的首席翻译。


2013年,孙宁在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上展现“大白话现场翻译” 的神功,赢得掌声一片。来欣赏下吧。


?(政府削权)“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We should have the determination to cut the wrist like brave warriors.


?“腐败和我们政府的信誉应该说水火不容”

Corruption is incompatible to reputation of the government, like fire to water.


?(两岸同胞)“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Bones may be broken, but they are not split, because we are compatriots.


?(两岸关系)“使其花团锦簇,我想花好总有月圆时”

...so that it will be full of flowers. When flowers are in full blossom, there will be a time for the moon to be full again.


?“至于食品安全,那可以说是天大的事”

Food safety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查处)“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

punish the heartless producers of substandard and fake food


?“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

It is no good to be poor in a beautiful environment, nor is it good to be well-off and live with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Talking the talk is not as good as walking the walk


现年32岁的孙宁还曾是第七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来看看大神的青涩时光:


▼孙宁演讲视频

Globalizati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Younger Generation

全球化:中国年轻一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孙宁谈英语学习

“笨”方法

以为学英语有捷径,那就错了。有的办法虽然“笨”,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有效果。“笨”办法有很多,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自己实践过、确实感到有用的几种。


一是听录音。


初中时要求,每篇课文要听三十遍。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坚持下来,我反正照做了:每天晚上捧着随身听(那会儿还没有复读机),听一遍在纸上划一道杠,直到划满六个“正”字。


虽然不能说每遍都精神高度集中,但那么多小时听下来,对语感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当然,录音质量一定要高,最好是英语是母语的人用正常速度录制的,那种哗众取宠的“洋话连篇”之类就像魔咒,听得越多坏处越大。


二是抄句型。


我学3L时(look, listen and learn),老师上课要大家口头轮流造句,下课还要付诸笔头,造一页纸、大约十来句。我的句型就是这样学来的,一点秘诀都没有。当然,抄的时候不能“有手无心”,当时抄错是要重罚的。


三是默读。


平时做题、温书总是喜欢读出声来。时间一长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语感比同龄人好了许多,应该得益于此。用功,再加上点巧劲,进步会更快。


要善于琢磨,举一反三


我记性差,不愿背(课文、单词、语法),就试着多理解,理解了就不用背了。


到底是two third还是twothirds,中间有没有连字符?一般说on Monday,但前面的介词可不可以拿掉呢?是不是一定得说fish and chips,反过来就不行呢?这些都是我研究的对象。得到了答案还不满足,总要想一想能不能推广到其他地方,举一反三。


做题也一样,每次都会问自己:出题人想考的是什么?这样,就不用陷于题海战术,白白浪费掉宝贵的时间和学英语的兴趣。那时只要考英语,前一天我准保在家看闲书或温习其他功课,第二天仍然考第一。


踏实自学,随时反省


初二上学期,我开始觉得自己上课“吃不饱”,怎么办?自己“开小灶”。当时广播里介绍台湾的一个英语教学节目Let's Talk in English,心里就痒痒的,也没管学校只教到一般过去时的规则变化,就“初生牛犊不怕虎”,买了书和磁带,跟着学了起来。刚开始很吃劲,生词多,语法没见过,经常莫明其妙。好在广播里老师教得耐心,我学得专心,渐渐地“拦路虎”少了。到了后两册,则几乎没有什么难点,跟复习一样了。


有了这次经验,我就一发而不可收,不知天高地厚地学起了Family Album USA(走遍美国)。刚开始每课恨不得能有几十个生词,正常语速、美国口语不太习惯,有时根本不知所云,别提多郁闷了。但我没有放弃。单词多,就一个一个查。一本《新英汉字典》,没多久边就被我摸黑了。语速快,就“抓大放小”。很快,我就学进去了,直到不能自拔。


但我没有放弃。单词多,就一个一个查。一本《新英汉字典》,没多久边就被我摸黑了。语速快,就“抓大放小”。很快,我就学进去了,直到不能自拔。就这样,学习的劲头越来越大。


但我没有急躁冒进,而是反省自己:自学没有老师指点,会不会学得太“油”了?于是想要找本扎实的教材帮自己夯实基础。恰巧这时中央台要播“零起点”的《许国璋电视英语》。


我没觉得从头再学一遍字母、发音是浪费时间,儿时学书法的经历告诉我,基础越扎实,日后才能学得越快。整整一年,从ABC到鲁滨逊的故事,书上留下了我详细的笔记,课后习题的答案也密密麻麻地写在了留白处,到现在都是我轻易不示人的珍藏。


每件事好像冥冥中都有安排。学鲁滨逊“伐木造船”时,我并没想到五年后大学的泛读课上会要求我们读这本书,而初三暑假我就已经一个字一个字地把这本书啃了一遍。


“牛抗”二三事

学《看听学》时,也完全没想到日后会与作者的另一本力作New Concept English(新概念英语)打交道,甚至爱不释手。“牛抗”(New Con的昵称)课课都堪称经典,每册都有自己的风格,字里行间透着英国人与生俱来的幽默和高贵。


这套教材影响之大,有很多趣闻可资佐证。随便拉一个外校毕业生,让他说出一到三册第一课的标题相信都不是难事:从Excuse me到A Private Conversation到A Puma at Large,每课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大学写作课,一次题目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学中只要学过《新概念》的很难找到不用Such is human nature that …的翻译课,老师问“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怎么翻,很多人想都不想,张口就来: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不是秘密的法宝

这里要提到许多外国语学校的一个早已不是秘密的法宝:背课文。


初中三年,从3L到NCE前两册一共360课,我们背了整整三年。古代私塾先生要求童子诵读先贤哲言,否则就不能掌握祖宗文字;学外语其实也一样。如果说我现在有什么后悔的话,就是觉得当时背的东西不够多。学完了3L最后一课,快乐、充实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


暑假做了遍当年的高考英语题,用了一半的时间,居然也能得131分。虽然知道标准化命题不能反映客观水平,做题在行并不表明英文水平高,

但——凡人如我——心里还是挺得意。


语音怎么改

中学六年尤其高中三年,我都把英语当作一门我可以考高分、可以给我信心的科目,而没有意识到英语作为语言本身的魅力;所谓兴趣,不免带上了功利色彩。这种局面直到我把英语作为自己唯一的兴趣所在和着力点——也就是到了北外英语系——才得到改变。


英语作为专业该怎么学?这是我在北外第一学期遇到的最大难题。


一开学,挫折就纷至沓来:语音、口语免修考试双双没过。怎么办?没办法,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赶。苦恼没法驱遣,就把它们淹没在书本中。但学习之余心里也嘀咕:自己到底行不行?


很快,从横向比较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优势:笔头比较强,基本功扎实。但瑜不掩瑕,口语差、不爱表达是我的两大弱点。


这不能怪别人,谁叫中学时一直纵容自己的懒惰,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老师要编对话,总是千方百计地躲,欠了一屁股债等着老师“大赦”。


痛定思痛,决定改弦更张。


性格一下子改不了,就从其它方面努力。


一是恶补语音。

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在小花园里一个人苦练:一年后果然见成效,开始陆续有人夸我语音好了,可见天道酬勤。


日后慢慢知道,中国人语音常见毛病:

◆ 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发音位置普遍靠前,这样发出来的音比较单薄,这是一弊。


◆ 二是双元音马虎,后一个元音不发足,如bye听起来像汉语的“拜”,大错。


◆ 三是重音常读错,弄得老外往往不知所云,须知重音在英语里的重要性好比四声之于汉语。


◆ 四是长音偷工减料,常用短音敷衍了事,如region第一个音节。


◆ 五是音节尾的m/n常吞掉,该闭口的不闭,如mine听起来像my。


◆ 六是单元音不够饱满,无精打采掺在一堆辅音里面,如maintain中的两个/eI/很少受重视,总发成/mEn5ten/,再如man经常听着像men。


◆ 七是该连的不连,一盘散沙,没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如GRE /7dVi:B:5ri:/中加入的连音/r/。


◆ 八是该吞的不吞,如United States,又如wantto。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举了。


大二时,系里专门办了语音班,每周上一小时课。中国教授负责讲理论、演示英音,另请了位美国诗人演示美音。两人演示一丝不苟,合作天衣无缝,带我们一个一个音标地过。


语篇选了前面讲到的A Private Conversation一文。文章不长,却教了半个学期:一句一句过,先英音、后美音,每个人都要过关,课下每句话还要念五十遍,务求和课上的演示分毫不差。


这是天底下最“笨”的办法,可连最初的怀疑论者也不得不承认,最“笨”的办法在短短一学期后却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点滴积累终于引发了质的改变。可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既讲到语音,不妨多说几句。


Q:英音、美音模仿哪个好?


A:语音本身没有高下之分,模范得地道都好。但英音学得不好易做作;美音学得不好易“油”,初学者不可不察。


Q: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怎样提高?

A:勤查专门的发音字典,如有近百年历史的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除了标音准确、详尽,还常有说明。

然后就是多听,精听,训练一双敏锐的耳朵,善于捕捉细小的差别。听力最好的教材莫过外国广播,BBC、VOA都行。查过字典,kilometre按英式读法重音在第二个——而非一般人以为的第一个音节——上,再经过BBC播音员的验证,印象就深了。


如何言之有物

努力的第二个方向,是讲话时不再满足于想象中的“地道”,而是力求清楚;要求自己说话不追求所谓的“流利”,而要言之有物。


再有就是尽量创造“用”——而不仅仅是“说”——英语的环境,结对练口语不失为一招。


两人长期对练,可以避免参加英语角问完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就无话可说而每次都低水平重复的尴尬。随着交流的深入,必定要求一定程度的语言来达意,这应当是一种高效率的、有表现力的英语。


我们常见比赛选手在台上滔滔不绝,其实只消把他们的话翻成中文,就可见其内容的贫乏、逻辑的勉强。说中文时不会犯的毛病,为什么一到英语就都出来了呢?


这里面固然有英语表达能力有限的问题,但是不是也因为说中文时是“说话”,而一到英语就当是“表演”的缘故呢?真实环境下的英语对话——真正用英语说清楚一件事、讲明白一个观点——可以避免这一点,做到语言与时俱进、内容求真务实。


同时我也不放松自己的强项。


关于听

先说听,其重要性我也是到工作以后才逐渐意识到的。听不懂别人的话,只知道自己一个劲说,有什么用?孤身在美国,听不懂警察的“Freeze!”不仅是笑话,更是人命攸关。听力是检验英语基本功的重要标尺:词汇量不大、语法不扎实、语感不强、背景知识不够,都会影响到听。


怎么练习?

我提供两个思路。


一是听写。

在北外前两年每周都要考听写:一篇短文,慢速听两遍要求全记下来,包括标点符号也要根据语法知识补上,这样理解、拼写都考到了,可谓一举两得。难一点的是五分钟常速新闻,不管听多少遍,只要一小时整理出一篇播音员可以照着念的文字稿,要求一字不差。


二是泛听。

广播除BBC、VOA外,CRI也可以听;电视有BBC、CNN、CCTV-9。现在资讯发达,网上有很多资源,下载、在线听都可以。


开始可以捡感兴趣的听,以理解为目的,听时不妨随手写下好的和陌生的表达法,供事后记忆或查证。听前不要看文字稿,否则效果会打折扣。


关于写

至于写,英文写作有几个误区,越是“好学生”越容易陷在其中,不能自拔:喜欢用大词,用很“拽”的句式,追求形式(对仗、押韵)

而忽略内容(有没有内容,有没有逻辑?).


再就是写作课——过时的教法

——按叙述、描写、论辩,因果、比较、时序分类教

习大大首席翻译孙宁谈英语学习方法

——和GRE、TOEFL、四六级考试评分标准造成的“新八股”。


怎么摆脱?


一要多看,看各种类型的文章:小说、散文、新闻、信牍、社评、论文。


二要多想,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道理?换种表达,效果会不会打折扣?慢慢培养出对文章的辨识力。还要注意不迷信大家、古人,一切从交流出发,以有效交流为检验好文章的唯一标准。


三要多写,哪怕是为写而写。读书笔记、日记、邮件——甚至情书——都可以尝试。


写的时候目的要明确。我要达到什么目的?是分析作者文字背后的意图,还是记录今天的所做所想,抑或是赢得女孩子的芳心?想清楚了再打腹稿,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然后用简单、清楚的语言把想法付诸文字。


写好了搁在一边,过段时间再看,等成就感过去,按英文逻辑通读几遍,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没有意义的大话、莫名其妙的比喻。


不妨读出声来,看拗不拗口、顺不顺畅;可以读给没看过文章的人听,看好不好懂。


——白居易写诗的方法,我们何尝不可借鉴?


不满意了,改;文从改中出嘛。


改的标准是什么?就英文而言,George Orwell、E BWhite、Sir Ernest Gowers等人的告诫仍然是金玉良言:


多用主动句,少用被动句;

多用动词,少用名词;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多用英语词,少用外来词;

多用具象词,少用抽象词;

多用有表达力的词,少用滥调陈词;

多用小词,少用大词,等等。


关于读

不妨多读读Longman、Oxford的学生词典,只靠两千常用字就解释清楚几乎所有的英文词,是何种功夫!


读写不分家。刚上大学时,老师总是讲名著简写本要读满二十本。这样做,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我以亲身经历担保,这绝对是好办法。


读时不要选择生词多的,老查字典会影响情绪;找那些生词少或不影响理解的,一口气读下来,收获就在不经意的顺畅阅读中。


大量阅读固然可以扩大词汇量,但这里的目的是理解和培养语感,不要“心有旁骛”,以致减损阅读本身给我们的快感。这一点,和我们幼时字还没认全就如饥似渴地读《西游记》异曲同工。


除了名著简写本,语言简易的原版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像The Adventures ofSherlock Holmes、Love Story、The Bridges of the Madison County等。


精读也少不了。


这点一般大学强调得比较多,我就不浪费纸墨了。只是有一点:现在一般教材都喜欢选所谓的“时文”。学鲜活的、用得着的英语,作为一条原则我不反对。而且少数报纸、杂志的文章或充满洞见或嬉笑怒骂,确实值得读,如美国的The New Yorker,又如我的最爱、英国的The Economist。


但“时髦”的另一面是未经时间检验,作学语言的范本未必合适。


其实,就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多读一些大作家笔下的文字,甚至读些剧本、诗,有百益而无一害。


大二一段时间,我曾沉迷文学,一天到晚捧着Norton和Oxford的选本,好像走火入魔一般,课也不上。主要是读诗,除了文本本身,介绍作家生平、时代背景的文章也读一些,按时间顺序从古英语诗歌而下,直到读到一战。虽然读得很粗,还是在脑中建立了一个坐标,这是光读干巴巴的文学史做不到的。


关于语言学

除了文学,语言学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谁叫我们拿的是英语语言文学的学位呢?


最早接触语言学,是在哲学课上听老师介绍de Saussure和他的《普通语言学》。读翻译过来的东西难免生涩,而且我隐约觉得索氏立论时有偏颇。正巧,手头有推崇历时研究法的Robert Burchfield的文章,更坚定了我的一些质疑。


为了调和,也是为了更好地消化两种理论,我又找书看。有一本小书,David Crystal写的What is Linguistics?深入浅出、立论公允,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


既发现了宝藏,哪能轻易放弃?我开始了孤身探宝。


语音学有John Wells的Accentsof English,读后很多现象会豁然开朗。社会语言学主要是William Labov等人的城市方言调查,看发音差别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


关于语法学

一门可以不断给我惊喜的学科,下决心把Randolph Quirk等人一千七百多页的大书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读了三遍,惊诧、倾倒于理论的巨大阐释力。


还有文体学,主要是上书作者之一、曾数次来华的Geoffrey Leech的几本书。语用学有Quirk的几部开山作品。还有词典学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何选词典

词典我多说几句。


从小到大用过十数种字典,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本。


先说案头字典,若要例句多,不妨选Collins或剑桥系列;若要释义精,莫过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大一点的有上海译文的《英汉大词典》及其补编和商务的《新时代汉英大词典》。


字典要多查,不能苛求每人都像一位师兄讲的那样,“把字典当作枕边书,睡前必读”,但至少要抵制住电子词典的诱惑,以免欲速不达。


关于单词

曾几何时,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好像没有背过从A到Z的“红宝书”、“黑宝书”之类就不算学过英语,这实在是误导。说绝对些:一个单词,脱离了一定的语境,就什么也不是。


英文和中文间不存在一对一的映射关系,welcome固然是“欢迎”,也是“不客气”,如在答词的You're welcome里。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背”单词最好的办法是大量的阅读。


还有一个误区,好像扩大词汇量是学英语的全部,错。


先不谈词有主动、被动之分,在有了一定词汇量后,与其花大力气开拓新的“疆土”,不如先精耕已有的“领土”,把重点放在常用的小词上,把它们用好、用活。


(编辑:祝兴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4851/99481477276.html

更多阅读

孙宁:我和李金羽的爱情不浪漫

孙宁:我和李金羽的爱情不浪漫孙宁说现在李金羽已经成了她的“一个依托”,尽管一个人也可以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有了依靠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了。“我觉得现在的男人能够让我信赖的、可靠的不多,但是,不管怎样,我会很信任大羽。”

王学兵与孙宁离婚原因的四大猜想(图) 四大名捕王学兵

王学兵与孙宁离婚原因的四大猜想(图)----王学兵与孙宁昔日恩爱的20大经典瞬间作者:三峡在线今天,三峡在线看到新浪娱乐报道,独家:经纪公司证实王学兵与孙宁已离婚。如下:新浪娱乐讯近日,关于王学兵与孙宁离婚的消息,在微博上传的沸沸扬

孙宁撩裙走光露底的背后隐情图 孙宁王学兵离婚原因

22日,据传仍单身的孙宁一身性感红裙亮相某活动,现场她大意走光,男助理贴心送外套相助。从她撩裙的动作看,是大意还是故意,你懂的。娱乐圈的婚姻很少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2012年似乎又特别的事多,隔几天就会冒出明星不欢而散的消息,让网友

从习大大“中国经济新常态”到“中国白酒新常态”

2014年11月09日,习大大在APEC上发表了第二场重要演讲,场合是在工商领导人峰会的开幕式上,习大大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深刻内涵,这次“中国经济新常态”论述是继2014年05月在河南考察,2014年07月党外人士座谈,2014年10月中共

声明:《习大大首席翻译孙宁谈英语学习方法》为网友野痞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