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与企业供给结构图,从中可以看出:
①我国应该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②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
③需要通过引导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来解决供求之间的矛盾
④需要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从2015年11月10日到18日,前后9天,中央四次提及“供给侧改革”。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而与之对应的是“供给侧”,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从辩证法的观点看,供给侧改革:
①是适应中国经济进人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②是解决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的具体方法
③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替代措施
④能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当前,我国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金和土地。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从供给角度看,化解产能过剩的恰当举措有: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借助网络技术,扩大市场需求
③注重产品质量,生产优质产品 ④促进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供给侧改革”概念一提出,注定将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火热的词汇。可以预见,中国经济改革将迎来一次不小的变化。如果将能够短期显效的需求侧改革比作“西药”,更重长远的供给侧改革则好比“中药”。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从哲学角度看,这启示我们:
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坚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统一
②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正确区分事物各自不同的特殊本质
④坚持革命批判精神,摒弃传统观念以实现理论创新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5.供给侧改革的全称是“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互联网+”在扩大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能力,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高效耦合和精准对接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作用的新趋势有:
①建设能源物联网,方便居民监控管理能源的使用
②线上互联网企业和线下传统企业加强战略合作
③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未来产品研发精准定位
④使用机器人,升级企业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国际经济发展新形势,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②提高社会生产率,增加产品供给量
③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 ④实施减税政策,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强化经济托底政策。财政政策既能托底经济增长,也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包括“产能过剩”在内的中国经济的问题。其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国家经济增长
②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实现转型
③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
④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公共产品和服务总需求增加——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生产扩大——公共需要得到更好满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最热经济关键词。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实现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据统计,我国工业生产品出厂价格连续46个月同比下跌,2015年四季度煤炭、石油、钢铁、有色金属开采及加工等行业产品价格环比跌幅依然较大;工业企业利润延续同比下降局面,2015年四季度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9%;工业企业的库存增速持续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015年四季度两者之间差距为4.3个百分点,企业的去库存压力仍然较大。
材料二为有效化解过剩产能问题,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2016年2月,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两个《意见》突出强调,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突出重点、依法依规,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建立市场化调节产能的长效机制,促进结构优化、脱困升级、提质增效。
(1)材料一主要反映出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当前化解过剩产能的必要性。(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化解过剩产能中该如何发挥作用。(12分)
(1)经济信息:①我国七大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从2008年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尤其钢铁、炼油、煤炭等行业呈现快速下降趋势;(2分)②我国工业产品由于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导致企业产品库存增加,利润下降。(2分)③上述情况表明,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分)
必要性:①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超过有效需求时,将会造成社会资源巨大浪费,降低资源配置效率。(3分)②如不及时化解严重过剩的产能,就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阻碍产业结构升级;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增加;导致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3分)③当前化解过剩产能,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3分)
(2)①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政府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在化解过剩产能中的引导作用。(2分)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政府要通过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严格控制企业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2分)③组织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政府要通过各种媒介,广泛深入宣传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意义和经验做法,加强政策解读,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2分)④加强社会建设职能。政府要通过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产能过剩信息预警机制等措施,为化解产能过剩提供好各种保障性服务。(2分)⑤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要建立产能过剩退出的法律制度,形成法律法规约束下责任清晰的市场监管机制。积极依法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加快淘汰一批落后产能。(2分)⑥坚持科学决策。政府要完善和细化化解过剩产能的配套政策措施,完善激励和约束政策,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为化解过剩产能提供政策保证。(2分)(每个要点,如果只答观点,没有分析说明,只能给1分。)
10.(26分)钢铁业的过剩产能怎么去?去哪些?债务怎么办?人员如何安置?2016年2月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对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画出了清晰的去产能“路线图”。
意见明确加强奖补支持、完善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做好职工安置、盘活土地资源等一系列支持钢铁行业去产能实现脱困的政策措施。五类过剩产能必须依法关停退出: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意见设置了这五条红线,凡是有一项不达标的钢铁产能必须退出。职工安置被视为去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安置计划不完善、资金保障不到位以及未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的职工安置方案,不得实施。意见特别要求,对就业困难人员,要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保障基本生活。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去产能”的必要性及其经济意义(14分)
(2)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政府、公民在“去产能”过程中应用的行为。(12分)
(1)必要性: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发挥市场的作用,按价值规律办事。(2分)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加强“去产能”调控,促进经济发展。(2分)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发挥“两只手”的作用。(2分)
经济意义:政府加强“去产能”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分)②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③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水平及产品质量。(2分)④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2分)
(2)政府:①切实履行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职能,加强奖补支持、完善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做好职工安置、盘活土地资源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分)②坚持依法行政,对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有一项不达标的钢铁产能强制其必须退出。(2分)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做好钢铁企业职工安置及社会保障工作。(2分)
公民:①树立公民意识,为“去产能”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2分)②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以保证“去产能”目标的顺利实现。(2分)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分)
11.材料一 我国2001—2014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注:(1)产能即生产能力,产能利用率即实际生产能力有多少在运转发挥生产作用。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在79-83%比较合理,低于75%即为严重过剩。(2)目前,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量约一半,2014年我国出口钢材9378.38万吨,其中粗钢8408万吨。同时我国一些特种钢材还要进口,如模具钢对外依存度高达50%左右。进入2015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低迷不振,钢铁需求趋于萎缩。
材料二 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核、增加税源、扩大就业等原因,不顾中央政府关于不得违规扩大钢铁产能的要求,默许、纵容甚至强令企业扩大钢铁产能,给予当地钢企大量财政补贴。政府该管的、有法可依的,却没有管住管好,如对本地企业违规排污放松监管。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获得哪些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就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我国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迅猛,总量居世界前列。(1分)但产能总体利用率低,产品严重过剩。(2分)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水平产能仍占相当比重,高技术含量产能严重不足。(2分)全球经济低迷将使产能过剩矛盾更为突出,钢铁行业出口形势严峻。(1分)
(2)①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1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分)(笼统回答科学发展观给1分)。②严格控制新增产能(1分),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实行兼并重组。(1分)③调整产品结构,压缩粗钢的产能(1分),加紧研发、生产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1分)(每点2分,分别从政企关系、淘汰兼并、产品结构角度回答给6分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最对可给1分)
12.(26分)材料一:从“鸡蛋价”到“白菜价”再到“冰棍价”,近几年,钢铁市场价格一路走低,走入了真正的“寒冬”。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5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仅为67%,较2010年下降15个百分点,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约3个百分点,处于严重产能过剩状态。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说,未来五年将继续压减粗钢产能。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要重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五大任务。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把“去产能”作为年度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并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当前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去产能”的必要性及其经济意义(14分)
必要性: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发挥市场的作用,按价值规律办事。(2分)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加强“去产能”调控,促进经济发展。(2分)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发挥“两只手”的作用。(2分)
经济意义:政府加强“去产能”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分)②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③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水平及产品质量。(2分)④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2分)
材料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在供给方面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结构升级并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需求转换,原有的供给结构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引发了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国人却在海外疯狂扫货现象的出现。因此,必须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新动能,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12分)
1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何促进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材料一】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投资和外需的拉动,而新常态下,有效投资不足和外需疲弱、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凸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优化供给体系、促进供给侧改革就成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2016年的工作重心放在供给侧改革上,给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对症“药方”。把这个“方子”用好,需要各级政府遵循中央精神,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1)依据材料一,从经济学角度,探究我国应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4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各级政府用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剂“药方”的政治生活依据。(12分)
38.(1)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提高投资有效性。(3分)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4分)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化解产能结构性过剩,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4分)④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正确可持续发展能力。(3分)
(2)①各级政府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要求,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②各级政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家接健康持续发展。③各级政府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要求,有利于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④各级政府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是对人民负责基本原则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每点3分,共12分)
14.(32分)当前,“供需错位”已然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
材料一: 2010-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及增长率的变动情况
注: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质消费、绿色消费以及个性消费潜力巨大,但制造业和零售业发展状况无法满足“消费升级”的要求,造成我国“中高端购买力”外流严重。
2010-2014年我国年平均消费者信心指数及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变化情况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我国年平均消费者信心指数
105.49
104.18
102.72
101.53
104.63
消费对GDP的贡献率(%)
49.1
49.9
50.4
50.8
51.2
注: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于100表示乐观,低于100则表示相对悲观。近五年国际平均消费者信心指数在89至98之间。(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及证券之星)
材料二:国内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而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国家旅游局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公民境外消费额首破1万亿元,超1亿“国际扫客”海外“扫货”。国务院在2015年11月印发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以供给创新释放消费潜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全面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形成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花色品种多样、服务品质提升为导向,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满足不同群体不断升级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企业应该如何以供给创新来吸引“国际扫客”的回流。(12分)
(3)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职能和责任”的相关知识,阐述政府应该如何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12分)
(1)①2010-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逐年增长。收入及其增长率高于支出及其增长率,说明我国民众的消费潜力巨大;近年我国零售业和制造业发展状况无法满足“消费升级”的要求,“中高端购买力”外流严重,说明急需供给侧改革。(4分)②2010-2014年来我国消费者信心乐观,并远超全球平均,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也逐年提高。这说明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信心的乐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有望继续放量。(4分)
(2)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是消费的动力,消费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企业要根据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努力增加优质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广大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同时要努力提升服务品质,以自己的竞争优势来吸引“国际扫客”回流。(6分)②转变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的主线。企业要坚持创新驱动,通过科技进步,管理创新,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把发展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居民国内消费信心的提高,吸引“国际扫客”回流。(6分)
(3)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关注人民生活,促进就业,增加人们收入,提振消费信心,满足不同群体不断升级的多样化消费需求。(3分)②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通过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培育形成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有效供给。(3分)③认真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组织发展科技事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全面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适应性新消费的需要。(3分)④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水平,更大程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潜力和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分)
15.(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
材料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将政府的主要职责定位于制定好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为企业和社会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从中国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可谓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多方面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供给约束,使产业、企业的自然活力非受限于作为公共政策供给方的政府约束。
材料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揭示出一国的供给(生产)由人口、资本和科技来决定,而我国目前的人口状况对供给造成消极影响。首先老龄化程度严重,劳动人口绝对值在
2012年出现首次下降。伴随劳动人口的减少,出生率的下滑,我国人口红利日渐趋于消失。其次,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不能适应21世纪科技大创新、大变革的发展,人口质量有待提高。为此,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与质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政府如何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供给约束?(12分)
(2)提高人口数量与质量能够通过影响供给促进经济增长。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对此作出解释。(14分)
(1)①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使公共政策符合市场规律,反映市场需求,从而激发产业、企业的活力。(3分)②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政府要履行好法定的基本职能,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与水平;(3分)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切实维护市场主体的利益;(3分)自觉接受监督,防止滥用权力,防止腐败行为,为企业和社会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3分)
(2)①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分)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2分)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在未来将增加劳动力供给,有效解决劳动力供应短缺问题;(2分)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有助于推动企业和产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2分)②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3分)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所带来的大量新生人口未来将催生新的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3分)
材料三 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当前我国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存量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居民消费升级明显加快,有效供给难以跟进,导致人们出国去买奶粉、买马桶盖甚至药品、牙膏。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摹。其核心是激活生产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力,从供给、生产端入手,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经济知识,阐述国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性。并说明国家应怎样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4分)
①发挥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生产出新产品,改进消费方式,提高消费的水平和质量,激发新的消费欲望;适应了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明显加快的需要,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激发生产要素的活力,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能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每点2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制定出有利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规划;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淘汰落后产能,支持新兴战略性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每点2分,共6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6.(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材料二 2015年11月份,中国官方多次公开提及“供给侧改革”。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17日,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蝙制工作会议上要求,在供给侧和需求倒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一系列有关“供给侧”的信息屡屡“刷屏”,其中既有专家学者的解读剖析,也不乏来自媒体的答疑解惑,更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建言献策。
(1)结合材料一,从市场机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角度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措施。(14分)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社会各方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的应有作为。(12分)
(1)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往往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相互影响的机制来发挥作用。(2分)②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保证有效供给,实现资源配置。(4分)③通过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从供给、生产端方面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升竞争力。(4分)④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4分)
(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应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3分)②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要服从党的领导,切实履行发展经济的职能。(3分)③专家学者发挥专业特长,参与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促进供给侧改革。(3分)④公民应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到“供给侧”改革大潮中,做好本职工作。(3分)
17.(26分)材料一: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意指侧重于“供给”。在外需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将从原本的侧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材料二:2015年11月19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城乡居民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模式都在发生变化,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等一系列转变。
“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服务升级;引导企业更加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支持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维护良好信誉、打造知名品牌,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条;支持企业运用新平台、新模式,提高消费便利性和市场占有率。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社会再生产环节的角度,指出把供给和需求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着力点的理论依据。面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新变化,我国企业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14分)
(2)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力方面应如何履行其职能?
(1)生产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4分)企业应该根据消费发展的趋势,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加快产品服务升级;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要诚信经营,维护良好信誉,树立良好形象。(10分)
(2)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引导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分)推动科技发展,支持企业创新,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3分)转变职能,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3分)政府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3分)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妥善处置“僵尸企业”。
材料一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占据大量厂房、土地等资源却不产生效益的“僵尸企业”。由于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过分看重和名目繁多的产业扶持政策存在,使得当前一些“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对此,相关部门和专家认为应运用市场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涉困企业进行差异化处置,有效解决经济转型期“僵尸企业”挤占要素资源、扭曲市场信号的问题。
材料二 某省政府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制定和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加快淘汰煤炭、钢铁、水泥、电镀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政策环境,引导扭亏无望企业主动退出,实现市场出清。分类有序处置,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妥善安置好职工,保障其基本生活,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清理处置“僵尸企业”的原因,并说明应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处置这企业中的作用。(1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说明该省政府是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的。(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