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传统文人香事
文 | 物道
当我们用庄严、认真的态度做一件事时,每一个细节都会变得有意义,这就是“仪式”。拿起这些重重的仪式感,是为了能轻轻放下内心的浮躁,真正感受生活。
张爱玲在书中写过,点上一炉沉香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香点完了,故事也说完了。现在,不如来讲一讲香的故事。
上古时期,人们燃烧草木祭祀,焚香习俗就开始了。经隋唐五代佛教的影响,香道在宋明时期已经融入了文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四般闲事”之一。当代香学宗师刘良佑认为,香席是“经过用香功夫之学习、涵养与修持后而升华为心灵饗筵的一种美感生活”。
今日,我们跟随刘良佑的入室弟子吴清,来参加一回传统的江南文人香席。
心定入香席
入香席之前首要清心定意,因此要先到书斋或雅室,吃一口热茶,伴着琴声、挂画、插花,让身心放松下来。
吃茶之后进入香室,只见室内有一方形香桌,上面整齐摆着炉瓶盒匙箸等香具。炉主会先以右手侧对香室门,在香桌一侧缓缓入座,他是负责司香和掌握香事节奏的人。
接着,炉主会请主客按年龄长幼或地位高低、依序在他的左手方、面向香室门入座。这样的座次符合儒家礼教规范。一席香事通常为“一主三客”,因为人太多会使传香时间过长,香气容易涣散。
吴清认为,相约品香三种人请不得:一是闲不得放不下之人,二是自作聪明者之人,三是全无生活情趣之人。
一香过三巡
入席之后,炉主会介绍要品闻的香品和所用的炉具、香具,然后开始准备品香。
只见炉主夹出一粒香炭,用引火之物将香炭烧透后入炉,炉中有预置纯白香灰。炉主轻拨香灰,浅埋香炭,然后拿出香木,顺着纹理,仔细切下一小片置于隔火器物上,取入炉中。不一会儿,一缕青烟缓缓氤氲而起,香意也渐渐蔓延开来。
炉主左手握炉颈,右手虚掩于炉上,抬起香炉轻闻。而后将香炉往左递给在座香客,轮流品闻。握炉手中,初时几乎闻不到什么香味,只能感受到香炉传来的温热,轻轻吸气,鼻息中便捕捉到了一缕游丝般的香意,沁人心脾。再吸气片刻,那香便会缓缓地漾开了去,也许甜暖间有一股不易察觉的清凉。细细品味,如梦如幻的情景就浮现眼前,其中奇妙的香韵只有自己方可领会。
一炉香以顺时针传递三巡,这样每个人都可以闻到不同阶段的香气。之后炉主换香,另出一炉,三炉传尽则品香完毕。
坐课习真静
品香之后,炉主会将香炉轻轻移至香席中间,此时是坐课习静观香的时间。闲下心来,看着烟云从席间香炉中袅袅升起,它的颜色、形式、香味会随着时间流逝而缓缓变化。
香里的一丝甜味让你宛如置身花圃,香里的一点凉意又让你如沐清风。这就是所谓的“鼻观心参”,由对香的知觉升华为思维上的观想,正是品香的妙处所在。
品香结束后,主人会分发巴掌大小的精致纸片,称为“香笺”,用于写下品香的心得。这时不妨将习静时的所感所想写于纸上,只需一个字、一句话,所书香笺“以意为上,以味为下,以境为上,以物为下”。
香笺题注完毕,香席便结束了,方觉半日已过,身心变得舒适、惬意许多。正如吴清所说:“此间妙趣非亲历无法感受,实言说不可尽也。”
文字为物道原创,部分图片由「清禄书院」授权提供,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物道线香香品(三味)
限量开售
ˉ
长按二维码,进入商城
立即购买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