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诸葛亮
西方有句名谚流传至今:真相是时间的女儿。历史总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会模糊它原本的面貌,而后人,只能从史学家记录中有迹可考的只言片语探寻,口耳相传间,难免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人为的杜撰。
诸葛亮雕像
《三国演义》的故事中所塑造的诸葛亮的形象也难于免俗,罗贯中其人,怀揣着一颗对诸葛亮的崇敬之心,描绘出了他心目中的孔明先生,而每个人看东西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作者眼中本来已经“神魔化”的诸葛亮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目中又有了千奇百怪的姿态,他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不战而屈人之兵,似乎没有他攻克不了的难题。但庆幸的是,历史总归是要回归它本来的面貌,世上没有万全之事,当然也就不存在完美之人,孔明先生的真实面貌,是一个智谋高于常人之上的谋士,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之人。
文学形象中,诸葛亮未出南阳便声名鹊起,于是刘备慕名而来,三顾山间茅屋方请得诸葛先生出生匡扶大业,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三国志》中,诸葛亮未出山之时,除却其出生琅琊诸葛氏这一先天的优势以外,他只是一介布衣,投入刘备旗下也是诸葛亮主动请缨的,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君子当竭力辅佐贤主以尽其志,想来这才符合历史的走向和人间之常情。
火烧赤壁,空城绝计,木牛流马……诸葛亮是当得起“奇才”二字的,只不过奇才也是常人,也会犯常人犯的错误,有些人力无法抵抗的事他也无可奈何,因而才会识人不淑失了街亭,才会回天乏力病逝五丈原。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大智大慧,天文地理求仙问道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司马懿阴险狡诈,诡计连连。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相比,谁更厉害呢?
诸葛亮剧照
要比较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孰优孰劣,就先从二人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说起。司马懿先是在曹操手下默默无闻,因为在曹操帐下有郭嘉、荀彧和荀攸等谋士,武有曹洪、曹仁、许褚、张辽、徐晃、于禁等一大票的名将,因此司马懿一直是籍籍无名。再来看诸葛亮,还没出山的时候就已经是名满天下,后来辅佐刘备,虽然刘备已经有了关张赵等大将,但是丝毫没有掩盖住诸葛亮的光辉。
因为曹操手下能人辈出,因此司马懿一直是默默无闻。直到曹操老得快不行了,手下大将谋士等死的也差不多的时候,司马懿才开始崭露头角。而诸葛亮一直作为刘备的得力助手,不但帮助刘备占有三分天下,而且在刘备军中的地位以及名望更高了。后来诸葛亮为了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六出祁山每次都是主动出击,只有第四次才出现被动防守的局面。虽然最后因种种原因北伐都最终失败,但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阵中,诸葛亮取得大部分的胜利。
最后,诸葛亮感觉自己时日不多,因此安排大军后撤,在临死之前,还是用妙计吓走了司马懿。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通过这些我们应该很清楚了吧。
诸葛亮的传说
传说诸葛亮才能很高,人也很帅,面容清雅,身高八尺,美男子一个。诸葛亮的妻子很丑,姓黄名月英,后人有传说不知真假,将她称为“河东狮”。
诸葛亮图
诸葛亮葛亮善于发明,有馒头、孔明灯、八阵图等等等等,他的妻子很支持他。虽然他的妻子不漂亮,可是人很贤惠,一直默默地做着他的贤内助。多年夫妻,对他很了解,把他在生活上照顾的很好。因此,诸葛亮没有妾室。
诸葛亮书法超赞,绘画一流,文学造诣也是极高的。现在在网上,还能搜到一些吉光片羽。
诸葛亮死的时候,全国陷入到一片哀伤的气氛里。百姓自发为诸葛亮守夜祈福,还希望为诸葛亮修建寺庙。刘禅不太高兴,因为诸葛亮严重影响了他的威信,不过后来刘禅还是下令修建了武侯祠。
诸葛亮生前生活简单,临终前亦是如此要求。体现了他良好的品行。
有一本书叫做《古今刀剑录》,里面说章武元年,在金牛山发现铁矿,刘备就下令铸造了八柄宝剑,一把给自己做了佩剑,其余七把分别赐给了三个儿子、两个结义兄弟、一个丞相、一个恩人。蜀汉灭亡之后,“蜀主八剑”一直不知下落。后来据说李师古得到了诸葛亮的剑,并且改了自己的名字,即师古剑。
这虽然不知真假,诸葛亮文韬武略可见一斑。如此全面人才,人们怎能不爱。
诸葛亮的儿子
诸葛亮,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谋略家。跟着刘备征战四方,一生兢兢业业。诸葛亮在47岁的时候生下一个儿子,单名一个瞻字。当年,诸葛亮在五丈原打仗的时候,有一次写信给他儿子诸葛瞻,大概的意思是说诸葛瞻现在正非常的聪明,也很乖巧,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诸葛瞻这么小就跟大人一样成熟,担心他长大了做不了大事,心中不免有些担心。
诸葛亮像
诸葛瞻在很小的时候,人们都很喜欢他。写得一首好字,会画画,脑袋转得非常快,记东西的速度也是很了不起,过目不忘。因为蜀国的老百姓都非常敬仰和怀念他的父亲,所以大家都很照顾诸葛瞻。甚至当时在蜀国,每一次发布一些新的政策和指示,老百姓都会认为这是诸葛瞻提出来的,都纷纷赞扬和支持。从此,诸葛瞻的威名就铺天盖地地来了,美名到处传扬,挡都挡不住。
诸葛瞻,他主要是遵从了儒学的思想,把忠义和孝顺是放在第一位的,他也是跟他的父亲一样的忠勇有胆。后来在绵竹与敌人的战斗中,英勇的牺牲了,绵竹之战也败了,被敌人占领。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虽然他在对外上没有能消灭敌人,打败魏国,但是,诸葛瞻一生也没有对不起国家,没有对不起他的父亲诸葛亮,成全了他的忠义和孝顺,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值得敬佩的人物之一。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一生辅佐刘备,东征西伐,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忙于政务,疏于管教自己的儿子。因此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诸葛亮写了一封家书——诫子书,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坚持高洁的志向,勤勤恳恳,修身立志。
诸葛亮剧照
诫子书开篇就说要让自己的儿子如何坚守自己的志向,保持良好的品行。要保持良好的品行,就需要好好学习,学习知识,学习如何坚持自己的志向。只有通过不断的坚持学习,才能够学业有成。少年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当年华逝去,还住在小房子里面的时候,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纵观诫子书全文,通篇不过二百字。但是父亲对于儿子的拳拳之心,尽显于纸面。诸葛亮的诫子书,完完全全是建立在功利主义的思想上的。这并不能苛求诸葛亮,因为作为一位父亲,谁人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身居高位,夜居大房高屋呢。因此在诫子书中,再也没有那种通篇豪言壮语的气魄,再也没有山河破碎的悲哀,只剩下一个父亲对于自己儿子最真切的爱。
在现代,很多父亲应该学习诫子书。因为通过诫子书,不但能够让自己成长,而且还能够学会子女问题上的采取的立场。很多父母看待自己的子女就是一项投资,所以对自己子女寄予过高的期望,当子女不符合自己预期的时候,就呼天号地,痛苦至极,这是非常不对的。
诸葛亮吊孝
三国时期,诸葛亮跟着刘备一起逐鹿中原。当时为了打败曹操,就与东吴的将军周瑜一起合作了想了一些点子,共同商量对策。周瑜,是东吴很出名的人,兵法熟练,有着领先众人的智慧和本领,带兵打仗,鲜有败绩。
诸葛亮图片
周瑜一心想要夺回荆州,还是被诸葛亮识破,再加上之前中了毒箭,在一声哀怨中死了,这样,就有了诸葛亮去对面吊孝的事情。
其实,诸葛亮到对面去吊孝,并不仅仅是为了吊唁周瑜这么简单,他有三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诸葛亮是为了显示个人的才干,因为在吊孝中,他的言辞,说得很真实,也很确切,面对东吴那么多人,显示了他的墨水和胸中的智慧。
第二个目的,诸葛亮为了展现他的胸襟。因为之前与周瑜并不合,现在让别人看到他这么悲痛的哭,可以看出来他是个多么心胸宽厚的人啊!
第三个目的,诸葛亮是为了消除矛盾,这个目的是最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周瑜甚至在死之前说了句为什么老天还要弄出个诸葛亮这样的感叹。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对诸葛亮是根本没有什么好意的,甚至很多人想为周瑜报仇。而诸葛亮的哭泣,化解了一些矛盾,为的是能够一起去打曹操,并且灭掉曹操。
诸葛亮吊孝,在现在看来,非常具有政治手腕,对于我们今天在政治上,处理一些外交事宜上,有一个很好的借鉴,非常值得学习。
诸葛亮名言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多发感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得住岁月洗礼的,就成了我们今天口耳相传的名言警句,在这点上,诸葛亮也不例外,虽然诸葛亮其人的赫赫功绩很大一部分显现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他首先是汉末名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
诸葛亮剧照
而提起诸葛先生所说的名言警句,世人脑中浮现的,都是《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它是诸葛亮短暂的五十四年政治生涯的真实写照,但说到为人处世,诸葛亮自己所奉行的当是他曾经说过的这样一句话。
其一,勿以身贵而贱人,它的大意是说,一个人立于世,不要肤浅的因为自己出身高贵或居处高位就轻贱了旁人。众所周知,诸葛亮出生显赫,但他并没有显示出一丝一毫的贵族子弟的做派,他躬耕南阳,隐居山野,粗茶淡饭同样自在无忧;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徐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君子立身于世的准则,他用一生在实践。
其二,勿以独见而为重,不要因为自己意见独特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要以大局为重。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为人处世,兼听方可集众人之长,纵观全局,做出审慎正确的决定,如果说火烧赤壁,大败曹军是这句话的正面佐证,那么也不难发现,从诸葛亮踏上政治舞台到他病逝五丈原,他的行事从未逾越此矩。
其三,勿以功能而失信,不能因为自己取得了成功或者有所成就就失去忠信诚实的品质。自古以来,骄兵必败,唯有守住初心者,方能得始终。
诸葛亮图片
下图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诸葛亮画像,他手持羽扇,髯须微动,双目恬静淡泊,一副仙风道骨,与世无争的模样。说起诸葛亮,就不得不提到三顾茅庐的故事。
诸葛亮画像
东汉末年,黄巾军作乱,生灵涂炭。此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中原,孙策雄踞东吴。汉室后裔刘备在官渡之战中战败,而他的谋士徐庶又被曹操用奸计招揽走,此时的刘备只能投靠刘表。
徐庶在离开刘备时,告诉刘备,隆重有个绝顶聪明之人,叫诸葛亮。得诸葛亮者得天下。失去徐庶,刘备很失望。在听到徐庶对诸葛亮的介绍之后,他欣喜异常。
第二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并随礼前往隆重求见诸葛亮。然而,非常不巧,诸葛亮刚好出去了。刘备再失望也只得返回住所。过了几天,刘备再次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往隆重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然而,这次还是没有遇到诸葛亮,他又一次出游了。张飞是个急性子,他觉得诸葛亮摆架子,就很不客气地喊着要回去。刘备无奈,就留下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诸葛亮才情的敬佩与欣赏,并希望他能够出山助他一臂之力,以挽救汉室天下。
时间再次一天天过去,刘备吃素三天,准备再次前往草庐请诸葛亮。关羽劝说:“兄长,这个诸葛亮也许只是虚有其名,并不一定就有真才实学,我想我们不必前往了。”张飞说:“兄长不必亲自前往,让我一个人去。如果他不来,我就用绳子把他绑来。”听了张飞的这番言论,刘备非常生气,把张飞大骂了一顿,骂完之后,带着俩兄弟第三次拜访草庐。
不料,这一次,诸葛亮却睡着了。刘备没有介怀,站在草庐外面,直到诸葛亮醒来。诸葛亮被刘备礼贤下士感动了,邀他进草庐坐下相谈。诸葛亮与刘备在草庐之中大谈天下局势,刘备非常赞同诸葛亮的言论,对这个奇才势在必得。刘备的诚恳打动了诸葛亮,就决定择主刘备,全力辅佐他。
刘备最难得的不是慧眼识才,而是能够放下身段,礼贤下士,现代管理者也应该像刘备这样,才能招揽并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