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陷阱题 中考物理试题中的七大“陷阱”

中考物理试题中的七大“陷阱”
 
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教育教研室 华晓雯
 

一、概念混淆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一物体温度降低的多,放出热量就多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C.温度总是从物体热的部分传递至冷的部分

D.深秋秧苗过夜要灌满水,是因为水的温度高

分析:本题中的“陷阱”是将内能、热量、温度、比热的概念混淆了: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所以热量是过程量,热量不能“含”。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不能说成温度传递。因为水的比热大,秧苗过夜灌水可使夜间水向外放热时温度降低少,保护秧苗。选项A正确。

二、条件多余

中考物理陷阱题 中考物理试题中的七大“陷阱”

例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重为200牛的小车,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维护它运动所需要力的大小是(  )

A.100牛    B.50牛    C.200牛    D.0牛

分析:“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所以题目中“维护它运动所需要力的大小”应该为0牛,而本题中所提供的“重为200牛的小车”、“以1米/秒的速度”等条件都是多余的。

三、隐含条件

例3.王小虎同学听到上课铃响了,他一口气从一楼跑到三楼,所用时间为10s。那么他上楼过程中,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下面那个值(    )

A.3W     B.30W     C.300W     D.3000W

分析:此题隐含了该同学的重力和一层楼房的高的条件,若要对他上楼过程中,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进行估测,就必须先估测出他的质量约为40kg,进而通过G=mg计算出他所受重力大约为400N,每层楼房的高大约为3m,第三楼高度应该是6m,根据公式P=Wt=Gth=400N×10s×6m=240W,与300W最接近。答案C

初中物理有很多常见隐含条件,比较典型的有: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家庭电路:U=220V;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四、隐含答案

例4.阅读下面的短文

如图19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

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垒属管(如图20是管内物质物态变化的示意图),管内克有客易汽化的液体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它途径)叉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

(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      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       “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       (横线内选填以下其中一个数字序号:①停止“制冷”②开始“制冷”③热量④温度⑤高于⑥低于)

分析:本题的第一个问题,其实答案已经隐含在题目中了:“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它途径)叉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只要考生能认真读题,就可以马上得出答案。

五、陌生情境

例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PTC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陶瓷材料,它以钛酸钡为主,渗入多种物质后加工而成,目前家用的陶瓷暖风器、陶瓷电热水壶等就是用这种材料做成的。

PTC有一个根据需要设定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我们把这个设定的温度叫“居里点温度”。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有发热、控温双重功能,应用十分广泛。

(1)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使用了PTC陶瓷电热元件,如图5为其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图象,由图可知,该PTC材料的居里点温度为______________℃。

(2)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工作时的温度基本固定在165℃左右,若它的温度高于165℃时,电阻______________,功率______________,使其温度______________(以上均填变化情况);反之,也能自动调节。因此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3)利用PTC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以实现对过热蒸汽的温度(大于100℃)的测量,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用电路图和简单的文字扼要叙述测温原理。

分析:本题属于典型的材料阅读信息处理题,它的基本形式是:给出一个陌生的物理情景,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类问题的思维量比较大,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求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要领,就本题而言,学生只要理解文中“PTC有一个根据需要设定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我们把这个设定的温度叫'居里点温度’。”参照图很容易答出(1);第(2)问知道“居里点温度”,根据“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判断出电阻增大,又因为,U不变,R增大,可得P减小,它在相同时间内做功少,温度降低。第(3)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PTC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而使电路中的电流减小的实际利用,只需使PTC电阻与电流表串联并将PTC电阻置于过热蒸汽中,就能用电流表间接表示出温度值。

六、设置“圈套”

例6.质量为7.9kg的正方体铁块放置在面积为0.5m2的水平面桌面上,它对水平桌面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ρ铁=7.9×103kg/m3)

分析:本题设置了一个圈套:部分考生会把受力面积定为S=0.5m2,而忽略了铁块的面积,所以导致算出错误答案:P=mg/s=(7.9kg×10N/kg)/0.5m2=158Pa。

正确答案:铁块体积为:V铁=m/ρ=7.9kg/7.9×103kg/m3=0.001m3,所以铁块边长l为0.1m,底面积S=l×l=0.1m×0.1m=0.01m2由于桌子的面积大于铁块的底面积,受力面积取其中小的面积,所以接触面积为铁块的底面积。则P=mg/s=(7.9kg×10N/kg)/0.01m2=7900Pa。

七、定势“诱导”

例7.一同学测量一物体长度4次,测得数据为:18.39cm,18.40cm,18.41cm,18.52cm,他测量的结果是______cm。

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最主要方法,而这个方法有例外或不适用的情况,因而命题人往往在这方面做文章。本题可能出现的错误有:1、18.45cm,在计算前没有将错误数据18.52cm删除;2、18.4cm,去除了错误后计算的结果没有保留与原数据一样的精确度。正确答案:18.40c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5151/29026027155.html

更多阅读

三、谨防“六合彩”的“数学陷阱” 数学陷阱题

三、谨防“六合彩”的“数学陷阱”从某种意义上讲,赌博就是庄家为赌民设置的陷阱,陷阱的大小、深浅、类型各式各样,主要有“数学陷阱”和“作弊陷阱”。下面,我们首先了解、分析“六合彩”赌博的“数学陷阱”。 (一)赌民为之特别疯狂的

高考强调句 2013高考英语典型强调句陷阱题

1. ____ that caused him to serve dinner an hour later than usual.A. It was we being late B. It was our being lateC. It was we were too lateD. It was because we were late【陷阱】此题容易误选D,认为强调的是原因状语

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试论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

【论文关键词】 实效性 领路人 主体性 独特意识 鉴赏意识 语言意识【论文摘要】 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实效,教师首先要读懂《新课程标准》对于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抓住散文特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独特意识”、“鉴赏意识”

学生会面试问题陷阱 HR会在面试中问的陷阱题

在各种面试“陷阱”中,最难提防、最具危险的,可能要算“引君入瓮”式的语言陷阱。比如,你去应聘一家公司的财务经理,面试官也许会突然问你:“您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我(总经理)要求你1年之内逃税100万元,那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当场抓耳挠腮地思

声明:《中考物理陷阱题 中考物理试题中的七大“陷阱”》为网友金牌硬汉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