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林徽因在李庄逃着难,生着肺结核,喂着鸡,带着两个孩子,缝着衣服,虽然缝缝补补对她来说,“比写一整章关于宋、辽、金的建筑变迁,或者描绘宋朝都城还要费劲得多”。
她还在包猪肉和咸菜的纸上给美国的好友费慰梅写信,与自己脾气暴躁的妈妈时时争吵,她的三弟林恒原本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系,投笔从戎后在空军航校全级100多个学员中名列第二,却在抗战中被击中头部坠机牺牲。
她写了《哭三弟恒》:
“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
你永远不会回来了,我知道,
青年的热血做了科学的代替,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心底。”
这是典型文艺女青年的笔调,与她在稀薄的现实中共生。
既有四月芳菲,也有深秋零落,才是生活的常态。
真正强大的人,不会被什么东西轻易摧毁,何况孩子。
我喜欢那些没有被孩子毁掉的、不矫情的文艺女青年。
筱懿今晚对你说嗨,晚上好。
这两天朋友圈疯转了毛利的文章《那些被孩子毁掉的文艺女青年》,写得非常过瘾。实际上,我们身边大把没有被孩子摧毁的文艺女青年,她们身上充满了文艺的正能量,和生活的平常心。
文艺,应该不仅仅用来伤春悲秋,它更会让我们内心丰盈,生活幸福。
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明天周一,记得早点起床,路上怕是要堵车的。
筱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