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带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在朦胧之中,转瞬即逝,让人在如梦如幻的光影中看见一种不真实的美感。你说不清你看见的是一段旧江山,还是一段新梦境。斜阳晚照时分,既不像早晨的光线那么柔和,也不像正午的阳光那么强烈,它有曲折,有跌宕,有温婉,有迷蒙,所谓“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你看看,雨后新竹,格外惹人怜爱,晚山斜阳的那一刻,最让人怦然心动。
王勃的千古名句描绘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从天边往下走,遇上了飞起的白鹜;秋水从近处往远处流,接上了远方的长天。这样一种远近高低之间的相遇,凝成了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诗意。谢朓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出了他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以至于李太白以后想起来,“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只要念起“澄江静如练”这个句子,李白的心中就会想起小谢留下的永恒晚霞,想起他文字中的清新、蓬勃。这些瞬间,在文字中成为永恒。
陆游说,“平堤渐放春芜绿,细浪遥翻夕照红”,青青平芜的绿色和水波上残阳泛起夕阳红,多么鲜明的对比。白居易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要多细腻的心才能看得见。远远的地方是宁静的水波,残阳渲染,一片红艳;近处有粼粼波光,如同绿玉,流波宛转。秦少游说,“无数青莎绕玉阶,夕阳红浅过墙来”,那样的红浅之色,说明夕阳未晚,还带着一点朦朦胧胧的探望,悠悠过墙而来。
同样是秦少游,他写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后来晁补之赞叹这句诗词:“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这是秦少游化用隋炀帝写过的一句诗,叫做“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但是秦少游妙在给它加了三个字“斜阳外”,另外把寒鸦“数点”,改成寒鸦“万点”。在斜阳的大背景下,万点寒鸦,纷纷扰扰覆盖住了孤零零的村子,多而动,孤而静,更显出来一种苍凉。有了斜阳晚照,有了寒鸦纷扰,流水孤村更映衬出它的轮廓。这一切,只加“斜阳外”三个字,便勾勒得不同凡响。
难怪杨万里说:“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这句诗写得巧,因为他用了一个动词“拈”,“拈”是一个轻巧的词——两根手指叫“拈”,三根手指叫“撮”,五根手指叫“托”,两只手叫“捧”——轻轻一拈,它不是托出来,不是捧出来,甚至也不是照出来,不是映出来,只用一个“拈出来”,轻巧灵动。多少好处,斜阳一片都刻画在眼前。画家都有这个感觉:夕阳西下时,山的轮廓在光线的作用下,明暗光影交错,色彩斑驳,显得特别分明,平时我们看不见的千丘万壑,都被夕阳神奇地“拈”出来了。
正因为斜阳易逝,你去观察光影明灭的那个瞬间,用诗句把它刻画下来,才能留住,它就不再走远。杜甫写《返照》:“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多么活灵活现啊。晚照入江,光影氤氲,陡立在江边的石壁,仿佛折断在江水中;而归云远去,树木明灭掩映其中,小村庄的轮廓已经逐渐在暮色中变得模糊不清,隐约得几近消散。韦应物说:“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寒树被叠在远天的背景之上,依稀模糊,如同杜甫说山村若失;江水湍急,惊涛拍岸,夕阳随着江水的起伏而变化,明灭跳荡。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可还能唤醒记忆深处那个水波之中跌宕斜阳、明灭乱流的景象?
今天,生活在都市也有一种惆怅,我们离山很远,离水很远,我们去山水之间,只是作为休闲度假,是一种奢侈的享乐,要专门拿出时间,拿出成本,专门去拜赏一处地方。但是,我们本来是从山水中来的,斜阳、清风、明月、山林,这一切本身都是无价的,曾经与我们朝夕相伴,不离不弃。千古以来,在斜阳坠入水中、斜阳披在山上的那一刻,有多少人用诗句刻画过它们啊?但是今天,对都市的孩子来讲,这些已经无法想象了。想让孩子欣赏古诗中的斜阳与黄昏,家长们也许要带他看电影,要给他翻画册,告诉他这大概就是唐诗里说的景象。这个现象本身,足够令我们惆怅了。什么时候,什么机缘,我们才能够回到那种自然的氛围底下?才能在看见斜阳的时候,用自己的心悠悠地、从容地追踪着它,写下周邦彦这样的句子——
“一抹残霞,几行新雁,天染云断,红迷阵影,隐约望中,点破晚空澄碧。”他舍不得用重彩,舍不得下浓墨,笔触轻轻的,含着一点在乎和怜惜。残霞是一抹,新雁恰几行,天染云断,红迷阵影……而人在静静旁观,看着一片晚空澄澈。隐约之中,是你自己极目放远的心情。
而今,我们走在柏油马路上,感觉不到泥土的柔和,也同样失去了天空的辽阔和清澈。我们习惯了都市的雾霾天气,也熟悉了雾霾天气中所含的颗粒物的成分,我们惴惴不安地在网上查找,寻找各式各样防雾霾的措施。匆忙之间,我们也失去了天空上的那一抹残霞。还能不能够有一种中国古人的诗意,让我们的脚步富有弹性,在柏油马路上还可以感觉到泥土?能不能够有一种诗意的眼光,带我们望断长空,捕捉到城市天边的流霞余晖?
诗意是一种信仰。我一直坚信:愿意相信诗意的人,诗意就浮沉在他生活的每一瞬间,用心就一定抓得到。不信的话,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倾听千载之前的斜阳晚钟是怎样敲打过我们内心温润的悸动。
多少人写过斜阳中的晚钟,倾听时间的流逝,倾听空间的永恒。斜阳里晚钟的回荡,会令人心中蓦然一惊。韦庄说:“万古行人离别地,不堪吟罢夕阳钟。”这首诗作于灞陵道中,灞桥折柳,南浦送别,都是古人的离别之地,离别时一碰就碎的心情,才特别不堪夕阳钟声。同样,“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远寺钟声响起,夕阳款款行来。钟声、斜阳的叠印,跟雨后黄昏的心情,隐隐地叠加在一起。
那个爱斜阳的韩偓,写下“见时浓日午,别处暮钟残”。这十个字多漂亮啊!我们俩相见的时候,红日高高,正在浓浓的正午,此刻要分别了,远远地听见暮钟的袅袅残音。浓日、暮钟,这两个时分写尽心情。他见的是谁?是朋友,是恋人?诗中没有说,也不必说相见时是欢畅还是忧伤,只是写出了夕阳晚钟,敲打在心里,能够敲断我们多少心事。
同样是相见,同样是暮钟,李益见到自己的外弟却是:“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两个人这么久不见,见面之后互相诉说着分别后的生活,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的变化,就像沧海桑田。这漫长的分别,有多少故事,长长的话终于说完,人静下来,听见了暮天晚钟。原来,分别之后我们都苍老了这么多!人的黯然,相互的懂得,人的爱惜,对未来的怅惘,都在暮天晚钟这个时分格外浓沉起来。
罗隐说:“十年别鬓疑朝镜,千里归心著晚钟。”人总是怀疑镜子,镜子是不是反光了?头发白了吗?不可能。再看一看,确实是头发白了。人在羁旅之中,千里之后遥遥的归心啊,托付到何处?日日都有晚钟响起,日日都有暗自心惊,这就是心灵跟晚钟之间的应和。韦庄在《春云》里面说:“王粲不知多少恨,夕阳吟断一声钟。”王粲登楼,满眼春光,他吟唱的离别辞章,有多少心中的愁与恨,都藏在夕阳晚钟里。今天,钟声渐远,依稀之中,我们还能不能捕捉到?如果夕阳的颜色还不足以吸引我们的目光,那么希望这些隐约的钟声,还能敲打在我们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