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掌骨侧全息诊疗法 《内经》全息诊法探讨 (下)

    《内经》全息诊法探讨      

2.3全息耳诊

   《灵枢·口问》指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说明耳窍并非孤立的单纯的听觉器官,它和全身脏腑经络有密切联系。由于“肾开窍于耳”,所以《灵枢·本脏》认为通过观察耳廓的大小、厚薄、形态和色泽的变化,可以推断肾功能的情况,如谓:“(耳)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






此外,(内经》还认为,耳窍之所以能以一个局部器官反映整体情况,还由于其与全身十二经脉有直接或间接的络属关系,如根据《灵枢·经脉》等篇所述,三焦经、胆经、小肠经直接循行进入耳中,胃经、膀胱经循行分布于耳的周围,大肠经通过经别与耳相连,心经、心包经、肺经、肾经、肝经、脾经虽不直接入耳,却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而连通于耳。其次,耳与奇经八脉也有一定联系,如阳跷脉统帅左右侧的阳经脉并循行下耳后;阳维脉象罗网一样联络全身的阳经也循头入耳。由此可见,耳是人体经络经过、终止、会合的场所。现代经络实质和针灸临床研究都证实,针刺耳穴可诱发十二经脉的循经感传,而针刺十二经脉,其感传亦可远达于耳.从而进一步说明了耳与全身经络的密切关系。

   由耳窍与整体之间有如此密切联系,因而人体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可通过相应的途径反映到耳窍,引起功能在形态上的相应变化。如《素问·缪刺论》指出:“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耳聋,时不闻音。”《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肺病者……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素问·厥论》指出:“手太阳厥道、耳聋泣出……少阳之厥则暴聋。”《灵枢·口问》指出:“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鸣。”




现代耳廓诊断学研究表明,耳廓有丰富的神经分布,尤其有意义的是,专门支配内脏和腺体机能活动的迷走神经在全身体表其他各处均无分布,唯独耳廓有其分布,这就意味着耳穴与内脏、腺体的联系较为密切。

耳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有高度的敏感性,当人体发生病变时,病理性刺激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使相应耳穴发生生物电场改变和过敏、疼痛、血管紧缩、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以及立毛肌收缩等反映,各种治疗方法产生的良性刺激也主要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和体液因素的介入以双相调整的方式阻滞或抑制了原有的病理冲动的恶性循环,并代之以正常的生理调节,致使病变减轻或消失。

耳诊的临床研究还表明,由于体内器官在耳廓的信息分布有相对固定的区域,因此当人体脏腑或躯体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区域出现病理性的反应。一般来说,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观察耳窍穴位的局部变化可以部分探知内在脏器病变情况。

有人研究发现,耳廓能协助诊断冠心病和脑动脉硬化,阳性率分别达到81%和83.2%,因为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硬化后,可引起耳垂局部缺血和耳垂血管硬化,致使耳垂组织发生萎缩。

此外,用耳穴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符合率为80.7%,其特征是耳廓的相当于十二指肠区有中等度斜形条状硬结,耳前区十二指肠区有疤痕形成,十二指肠区有所生血管,色素沉着,或散在凹陷点。


2.3全息舌诊


第二掌骨侧全息诊疗法 《内经》全息诊法探讨 (下)

     舌象历来作为反映脏腑生理病理状态的灵敏标尺。凭借这一局部可以了解对应着的整体。《内经》认为,舌的这种作用及其所体现的诊断学意义,也主要是因为其与脏腑经络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手少阴心经之别系于舌本,“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舌为脾之外候,脾气通于口,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脾和则口能知五谷”。

此外,肾藏精,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肝藏血,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肺主气,手太阳肺经之别上出缺盆,循喉咙,与舌根相连;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足少阳之筋入系舌本。如此等等.说明五脏六腑通过经络与舌体形成了局部与整体的有机联系.因此,一旦机体内部发生病变,便会在舌体上有相应的反映。如《灵枢·经脉》指出:“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素间·刺热篇》指出:“肺热病者……舌上黄”。《灵枢·五阅五使》指出:“心病者,舌卷短”。




    后世医家依据(内经》的这些论述并结合临床观察,进一步发现脏腑不仅通过经络与舌体有密切联系。而且在舌体上的映射区域具有相对固定的特点,如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功能,舌尖红起刺,则说明心肺火热炽盛;舌体中部多反映中焦脾胃功能,舌中苔黄而厚,则提示脾胃组热;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功能舌根苔剥,则说明肾阴之涸;舌边多反映肝胆功能.舌边红赤有瘀斑.则说明肝胆郁热挟瘀。于此可见,舌体这一相对独立的部分蕴藏着脏腑功能活动的许多信息,各种舌象的出现.绝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变化。而是整体的生理病理变化的综合反映,《内经》所揭示的舌诊原理,包含着深刻的全息律色彩。


3、尺肤全息诊法

尺肤,指前臂从肘关节至腕关节之间的内侧皮肤。《内经》发明了“尺肤诊”,并赋予其全息诊断意义,认为这一局种也是人体系统整体的一个“缩影”,观察其局部的变化,同样可以了解机体内在不同脏腑的病变。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高;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擅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说明脏腑组织器官在尺肤部位有特定的区域分布规律。

此外,《灵枢·论疾诊尺》中还详细论述了尺肤诊法在定性、定位方面的诊断学意义,如谓:“审其尺之缓急、大小、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尺肉弱者,解?。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尺肤滑而泽脂者,风也。尺肤涩者,风痹也。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水铁饮也。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尺肤寒.其脉小者,泄,少气。尺肤炬然,先热后寒者,寒热也。尺肤先寒,久大之而热者,亦寒热也。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手所独热者,腰以下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臂中独热者,腰腹热。肘后粗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掌中热者,腹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鱼上白肉有青血脉者.胃中有寒。尺炬然热,人迎大者,当夺血。尺坚大,脉小甚,少气,挽有加,立死。”


    应当指出,《内经》所发明的尺肤诊法,虽然现代中医临床应用较少,但至少可以说明《内经》时代对“全息诊断”问题早有比较广泛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有人认为,这种以尺肤上下内外诊察脏腑病变的方法,与张颖清在其穴位分布全息律中所提出的前臂自远端至近端分别对应整体“头、肺、肝、胃、腰、足的说法十分相似川。因而值得进一步从实验和临床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可能包涵着更深刻的全息律本质。



4、寸口全息诊法





  “独取寸口”的诊脉法,也是《内经》“全息律”思想的突出反映。《素问·五脏别论》曾阐明独取寸口脉以诊察疾病的基本原理.如谓:“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灵枢·营卫生会》亦指出:“人受气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于此可见,寸口属手太阳肺经所主,肺主气而朝百脉,肺脉起于中焦,中焦脾胃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的源泉,所以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盛衰变化,可以从寸口体现出来。






 为了赋予“寸口”脉法的全息诊断意义,后人亦将“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从掌至肘依次排列,以对应人体上、中、下三焦及其所属脏腑,如左手寸、关、尺依次主心、肝、肾,右手寸、关、尺依次主肺、脾、肾〔命门),以此类推.则寸以上候颈项头目,尺以下候腰腿胫足,其在空间序列上体现出全息诊断的特点。应当指出,寸口为脏腑经络气血会聚之所,是人体的一个全息元。独取寸口,正是因为寸口虽小,但作为整体的一个“缩影”,它可以反映整体的全部信息,因而能够据此诊察全身疾病,这就是寸口全息诊法的实用价值所在。

    总而言之,生物全息现象在人体上普遍存在,《内经》诊法原理正是全息规律的科学运用。


排版编辑:周 静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5451/520853063032.html

更多阅读

翟双庆:论《内经》病机十九条

论《内经》病机十九条□ 翟双庆北京中医药大学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编者按:病机是疾病变化机理,是疾病临床表现及其发展转归的内在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关于病机的论述有十九条,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病机十九

16.3.CCTV-12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

CCTV-12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栏目介绍《普法栏目剧》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栏目剧形态,运用真实再现、情景剧、系列剧等手法,在和全国普法办等部门充分合作的前提下广泛搜集素材,进行二度创作,生动普法,弘扬正气,震慑犯罪。路一鸣2000

乒乓球握拍法《二》 羽毛球扣杀握拍法

乒乓球握拍法《直拍》作为一个乒乓球爱好者,自小打‘野’球出身,用的是直拍,在学校有时或许会取得小小的成绩--沾沾自喜。进入大学之后,开始进行专业训练,才发现自己以前的动作技术原来破烂不堪,什么握拍,步伐,推档攻球动作全都是错误的,用教

读书志第二百四十七部•《国榷》 读书志 微盘

读书志第二百四十七部·《国榷》《国榷》,编年体史书,一百零四卷,又卷首四卷,共一百零八卷,约四百二十余万字。明末清初谈迁撰。成书约在清顺治十年(1653年)左右。谈迁,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又号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又号江左遗民。

声明:《第二掌骨侧全息诊疗法 《内经》全息诊法探讨 (下)》为网友暄遺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