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1月13日,中国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 会议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史称“黄麻起义”。黄麻暴动后,黄安、麻城两地农民自卫军于11月18日在黄安成立了鄂东(工农)革命军。下辖第1路军与第2路军。序列如下:
鄂东(工农)革命军
总指挥 潘忠汝(1906年~1927年12月06日 湖北黄陂人,黄埔6期,在黄安突围时牺牲)
副总指挥 吴光浩(1906年~1928年5月 原名吴光皓,化名陈新。湖北黄陂人。黄埔3期,在途经罗田藤家堡时,遭敌突然袭击牺牲)
刘光烈(1901年~1927年12月5日 湖北黄陂人,黄埔2期辎重科。黄安(今红安)城,在突围战斗中)
黄安工农政府
主席 曹学楷(1896年~1931年10月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第一路军
司令员 潘忠汝(1906年~1927年12月06日 湖北黄陂人,黄埔6期,在黄安突围时牺牲)
党代表 戴克敏(1906年~1932年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2年夏于河南新集被张国焘错杀。)
第二路军
司令员:吴光浩(1906年~1928年5月 原名吴光皓,化名陈新。湖北黄陂人。黄埔3期,在途经罗田藤家堡时,遭敌突然袭击牺牲)
党代表:刘文蔚(1906年~1927年12月 湖北麻城人,因叛徒告密,被反动民团头子周郎山杀害于林店河。)
副司令员: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湖北麻城人,大将)
全军约300人,随后暴动失败,残部72人转移至湖北黄陂木兰山,并于1927年12月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决定由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戴季英、汪奠川等五人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党委。为缩小目标,便于游击,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分编为三个队,每队20余人,序列如下:
工农革命军第七军
军长:吴光浩(1906年~1928年5月 原名吴光皓,化名陈新。湖北黄陂人。黄埔3期,在途经罗田藤家堡时,遭敌突然袭击牺牲)
党代表:戴克敏(1906年~1932年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2年夏于河南新集被张国焘错杀。)
参谋长:汪奠川(1904年~1928年4月 原名汪世杰。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在黄陂汪家西湾筹款时,被国民党军包围,壮烈牺牲。)
第一队
队长 戴学诗(被俘)
党代表 吴先筹(1907年~1930年 河南新县箭厂河乡人。在反“鄂豫会剿”的战斗中,负伤牺牲)
第二队
队长 廖荣坤(1903年~1933年5月 湖北麻城罗家河湾人。在“肃反”中被诬陷,错杀于黄安(今红安)县龙王山。)
党代表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湖北麻城人,大将)
第三队,
队长 汪奠川(1904年~1928年4月 原名汪世杰。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在黄陂汪家西湾筹款时,被国民党军包围,壮烈牺牲。)
党代表 江竹青(1905年~1930年11月11日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南下黄陂,在姚家集战斗中壮烈牺牲。)
1929年5月,中共鄂东特委改组为鄂东北特委,并与豫东南特委(一称豫南特委)策划商南起义。5月6日,起义按计划进行。丁家埠民团的秘密党员逮捕队长,收缴武器,宣布起义。与此同时,其他几个地点的起义相继成功。9日,各起义武装陆续集结,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32师,打退了敌军多次进攻,初步建立豫东南根据地。
1929年7月已转移至柴山堡的红七军改编为红军第十一军,下辖第31师,全师当时合计约120人。后于1929年5月9日成立了第32师,全师当时合计约200人,枪36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序列如下:
第十一军党委
书记 戴季英(1906年2月28日~1997年11月29日 湖北红安人)
委员 戴季英(1906年2月28日~1997年11月29日 湖北红安人)
吴光浩(1906年-1929年5月 原名吴光皓,化名陈新。湖北黄陂人。黄埔3期,在途经罗田藤家堡时,遭敌突然袭击牺牲)
曹学楷(1896年~1931年10月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戴克敏(1906年~1932年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2年夏于河南新集被张国焘错杀。)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湖北麻城人,大将)
汪奠川(1904年~1928年4月 原名汪世杰。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在黄陂汪家西湾筹款时,被国民党军包围,壮烈牺牲。)
江竹青(1905年~1930年11月11日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南下黄陂,在姚家集战斗中壮烈牺牲。)
徐其虚(1906年~1929年8月 原名徐其昌,湖北麻城人。在河南商城斑竹园(今属安徽金寨)被错杀。)
第十一军(由红七军改编而成,下辖31师和32师)
军长:吴光浩(1906年-1929年5月 原名吴光皓,化名陈新。湖北黄陂人。黄埔3期,在途经罗田藤家堡时,遭敌突然袭击牺牲)
第31师(下辖第一大队至第四大队计四个大队,对外分别称第91团,第92团,第93团和第94团,后来在全师发展到约400人后成立了第五大队。1929年5月,军长吴光浩阵亡后徐向前被派到鄂东担任红31师师长,并代理军长职权。 )
师长:吴光浩(1906年~1929年5月 原名吴光皓,化名陈新。湖北黄陂人。黄埔3期,在途经罗田藤家堡时,遭敌突然袭击牺牲)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 生于山西五台永安村,黄埔1期,参加了广州起义,元帅)
党代表:戴克敏(1906年~1932年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2年夏于河南新集被张国焘错杀。)
参谋长:汪奠川(1904年~1928年4月 原名汪世杰。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在黄陂汪家西湾筹款时,被国民党军包围,壮烈牺牲。)
曹学楷(1896年~1931年10月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戴季英(1906年2月28日~1997年11月29日 湖北红安人)
经理处处长:郑行瑞(1893年~1932年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肃反扩大化被撤职逮捕,后病死于狱中。)
医院院长:林之翰
政治部主任:陈定侯(1901年~1931年10月 亦名陈飞,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第一大队(第91团)
大队长 潘遐龄(1900年~1929年4月,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坪区潘家河人,于黄安熊家贩战斗中牺牲)
晏仲平(1892年~1938年9月,湖北麻城市乘马岗山背垸人,病逝)
党代表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湖北麻城人,大将)
第二大队(第92团)
大队长 廖荣坤(1903年~1933年5月 湖北麻城罗家河湾人。在“肃反”中被诬陷,错杀于黄安(今红安)县龙王山。)
党代表 江竹溪(1905年~1930年10月 又名竹青。湖北红安县八里区刘家田人。在湖北黄陂县姚家集作战牺牲。)
桂步蟾(1904年~1929年10月 原名桂正十,河南新县泗店乡王楼村人,在河南光山铁寨岗的战斗中牺牲)
第三大队(第93团)
大队长 徐其虚(1906年~1929年8月 原名徐其昌,湖北麻城人,在河南商城斑竹园(今属安徽金寨)被错杀。)
倪志亮(1900年10月~1965年12月15日 北京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参加广州起义,中将)
党代表 吴先筹(1907年~1930年 河南新县箭厂河乡人。在反“鄂豫会剿”的战斗中,负伤牺牲)
第四大队(第94团)
大队长 程昭续(1904年~1929年3月18日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紫云乡熊家嘴村人,在作战中被俘,杀害于七里坪。)
林柱中(1898年~年1931年 别名凌柱中。湖北麻城黄土岗深沟村人。因肃反扩大化被害。)
党代表 江子英(1905年~1931年9月 湖北黄安(今红安)县紫云江朝二村人,在“肃反”中被杀害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第五大队
大队长 吴心行(1906年~1930年6月 湖北黄安(今红安)郑家边人。于黄安河口镇作战牺牲。)
党代表 郑行瑞(1893年~1932年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在肃反中被捕,后牺牲在狱中。)
第32师(下辖第97团和第98团,后来又增编了第100团。)
师长:周维炯(1908年~1931年10月 河南商城上楼房(今属安徽金寨)人。黄埔6期,肃反被杀害于河南光山新集(今新县)。)
刘英(1902年~1932年11月,原名马宗显,曾用名马尔塞夫、山东潍坊人。在武汉被捕牺牲)
党代表:徐其虚(1906年~1929年8月 原名徐其昌,湖北麻城人。在河南商城斑竹园(今属安徽金寨)被错杀。)
戴克杰(1900年~1929年9月 又名戴元君、戴亢若,安徽霍山人,随红三十二师向光山转移途中被错杀。)
副师长:漆得玮(1909年~1931年9月 河南商城县斑竹园(现属安徽金寨)人。在高兴圩战斗中牺牲。)
参谋长:漆海峰(被处死)
政治部主任:漆禹源(1896年~1931年10月,字先昀,号良卿,安徽省金寨县果子园乡人。由于 “肃反”扩大化,漆禹源被诬为“改组派”,错杀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副官处处长:漆叔甫(1899年~1932年 河南商城人。因肃反扩大化被害。)
医院院长:苏井观(1906年~1964年5月26日 原名苏炳达,字静观,河南省潢川县城关人。天津海军军医学校)
师直属特务营、
营长 姚第圃,
炸弹队 队长 廖肇炎
第97团
团长:肖方(1905年~1931年10月 又称肖芳,原名大椿。湖北罗田膝家堡洗儿岭人。因肃反扩大化于河南光山白雀园被害。)
党代表 金佛广
第98团
团长:郑延青
廖业祺(1905年~1931年10月 安徽省金寨县吴家店镇人。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党代表 王子良(?~1931年 病故)
第100团
团长:吴云山(?~1932年10月 山东博山人,于湖北枣阳新集战斗中牺牲。)
第33师(1929年秋,中共安徽临时省委酝酿在皖西六安、霍山地区组织农民起义。1930年1月20日,原六霍起义部队组成的游击队改编为红十一军第33师,下辖第106团,第107团和第108团,全师当时约二百人,枪145支。红33师经多次转战,发展壮大,建立起多个革命政权,以金家寨为中心的皖西根据地初步形成。)
师长:徐百川(1910年~1931年 原名张开泰,又名张皋。安徽合肥市北乡(今长丰县)人。黄埔军校和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过南昌起义、海陆丰起义和广州起义。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檀树岗。)
党代表:朱亚青(1900年~1931年4月 又名朱本涛,化名鲍益三, 被张国焘以“改组派”莫须有的罪名而秘密杀害。)
政治部主任:姜镜堂(1902年~1931年10月 安徽英山(今属湖北)人。在肃反中被错杀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第106团
团长:冯小田(?~1930年3月,又名晓山。安徽六安人。于六安两河口作战牺牲。)
党代表:詹梦雨 (1903年~1931年10月 ,又名詹慕禹、少白、化殿、化名余爱民。河南省商城县人。因肃反扩大化于河南光山县白雀园被害。)
副团长:高天栋(1893年~1931年 字少周,燕子河人。在商城作战牺牲。)
第107团
团长:徐育山(1906年~1930年 安徽金寨县人。于霍山两河口战斗中牺牲。)
党代表:汪维裕(1909年~1930年10月,化名孙能武,安徽省金寨县渔潭乡人。在围剿顽匪顾敬之部时,不幸中弹牺牲)
副团长:李锡三
第108团(白塔畈等地起义武装改编而成)
团长:王仲廉
副团长:毛正初(1901年~1931年 原名毛本忠,今六安市徐集镇人,在肃反中被杀害于麻埠文昌宫)
鄂东警卫团
团长 徐海东(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徐家窑人 大将)
1930年初,中央巡视员郭述申在鄂东北、豫东南巡视工作后,回到上海向党中央负责人周恩来汇报,周恩来召集郭述申、许继慎和熊受暄开会。宣布建立鄂豫皖边区特委,统一鄂豫皖三省边区红军的军事指挥,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部的决定。4月,郭述申到黄安,在箭厂河成立鄂豫边区特委,以郭述申为书记。红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合编为红一军,全军共2100人。
序列如下:
鄂豫皖特委
书记:郭述申(1904年12月~1994年7月14日 原名郭树勋,号耀珊,曾用名李振寰,湖北孝感人)
委员:郭述申(1904年12月~1994年7月14日 原名郭树勋,号耀珊,曾用名李振寰,湖北孝感人)
许继慎(1901年3月10日~1931年11月 原名许绍周,字谨生,中国安徽六安石堰乡土门店人。上海大学,黄埔1期,被张国焘杀害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曹大骏(1902年~1932年10月 又名易亭,化名曾道润。湖北大冶人,于安徽桐城作战 牺牲)
熊受喧(1903年~1931年10月 安徽英山(今属湖北)人。黄埔军校三期,在肃反中被错杀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姜镜堂(1902年~1931年10月 安徽英山(今属湖北)人。在肃反中被错杀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徐朋人(1903年~1932年 又名徐继玉,字仕洪。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因肃反被杀害于河南光山县泼陂河。)
曹学凯(1896年~1931年10月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戴克敏(1906年~1932年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2年夏于河南新集被张国焘错杀。)
徐宝珊(1903年7月~1935年5月9日 原名许惟豫,乳名显万,学名文弼。湖北汉川人。在陕西商县龙驹寨病逝。)
王平章(1901年~1933年3月28日 又名王远清,湖北汉川县人,在河南商城门坎山(今属安徽金寨),与敌遭遇。激战中,牺牲)
何玉琳(1902年~1930年5月 又名何承忠、何维生,化名郝世伦,四川自贡人,成都陆军军医学校,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汉口牺牲)
钱文华、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 生于山西五台永安村,黄埔1期,参加了广州起义,元帅)
红一军(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3个师分别整编为一、二、三师)
军长 许继慎(1901年3月10日~1931年11月 原名许绍周,字谨生,中国安徽六安石堰乡土门店人。上海大学,黄埔1期,被张国焘杀害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副军长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 生于山西五台永安村,黄埔1期,参加了广州起义,元帅)
政治委员 曹大骏(1902年~1932年10月 又名易亭,化名曾道润。湖北大冶人,于安徽桐城作战 牺牲)
政治部主任 熊受暄(1903年~1931年10月 安徽英山(今属湖北)人。黄埔军校三期,在肃反中被错杀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红一师(由第31师改编而成,800余人,下辖第一团与第三团)
师长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 生于山西五台永安村,黄埔1期,参加了广州起义,元帅)
政治委员 戴克敏(1906年~1932年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2年夏于河南新集被张国焘错杀。)
李荣桂(1903年~1932年 原名李安贫,字淑才,又名李坦。安徽寿县人。被错杀于河南省光山县新集(今新县县城)。
参谋长 刘英(1902年~1932年11月,原名马宗显,曾用名马尔塞夫、山东潍坊人。在武汉被捕牺牲)
副官处处长 曹学秀(1896年~1931年10月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在肃反中被错杀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第一团
团长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湖北麻城人,大将)
政委 程怀朗(1905年~1930年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牺牲)
第三团
团长 倪志亮(1900年10月~1965年12月15日 北京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参加广州起义,中将)
政委 江竹溪(1905年~1930年11月 又名竹青。湖北黄安(今红安)八里区刘家田人。于湖北黄 陂姚家集作战牺牲。)
红二师(由32师改编而成,共600余人,下辖第97团。第98团,第101团和第102团)
师长 漆德玮(1909年~1931年9月 河南商城县斑竹园(现属安徽金寨)人。在高兴圩战斗中牺牲。)
政委 王培吾(1906年~1931年11月 原名王报德,又名王安国。安徽淮南人。因肃反扩大化于河南光山白雀园被害。)
参谋长 漆海峰(被处死)
第二团
团长 程绍山(1901年~1931年10月 湖北红安人,因肃反扩大化于河南光山白雀园被害。)
红三师(从32师抽调两个团与33师合编而成,共300余人,下辖第106团和第107团)
师长 周维炯(1908年~1931年10月 河南商城上楼房(今属安徽金寨)人。黄埔6期,肃反被杀害于河南光山新集(今新县)。)
副师长 肖方(1905年~1931年10月 又称肖芳,原名大椿。湖北罗田膝家堡洗儿岭人。因肃反扩大化于河南光山白雀园被害。)
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姜镜堂(1902年~1931年10月安徽英山(今属湖北)人。在肃反中被错杀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独立旅(由原32师一部及地方武装组成300余人),
旅长 廖业棋(1905年~1931年10月 安徽省金寨县吴家店镇人。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皖西中央独立第一师(由红三师一个连加六安、霍山、英山等县的红军游击队改编)
师长 徐百川(1910年~1931年,原名张开泰,又名张皋。安徽合肥市北乡(今长丰县)人,黄埔军校和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过南昌起义、海陆丰起义和广州起义。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檀树岗。)
政委 王文生(?~1931年 又名仲明,化名梁仲明,安徽六安人。牺牲)
中央独立第二师(由红三十四师改编而成)
师长兼政委 王效亭(1901年8月8日~1931年11月 原名恩华,字爱民,又名晓艇、筱艇、小亭,化名洪朗光。安徽潜山县人,被张国焘诬为“改组派”、“第三党”,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遇难。)
红十五军序列(鄂东南地区红十五军成立于1930年10月16日,由红八军攻打长沙部队一部和鄂东南各县游击队、赣东北部分游击队及红八军部分痊愈伤病员编成的四、五纵队改编而成。全军1000余人,活动于黄梅、广济、宿松、太湖等地区。12月转战到黄安。)
军长 蔡申熙(1906年~1932年10月9日 原名蔡升熙,湖南省醴陵县人,黄埔1期,在黄安(今红安)河口镇的战斗中牺牲)
政治委员 陈奇(1904年~1932年3月,湖南桂东人。被张国焘以“改组派”、“AB团”、“第三党”等莫须有罪名秘密杀害于河南新县境内)
政治部主任 周吉可(1906年~1935年 原名周先哲,学名周祯,重庆合川太和镇人,牺牲于长征途中的川西。)
第一团,
团长 查子清(1903年—1931年 湖北通山人,1927年参加通山县农民起义。肃反被杀)
政治委员 李奚石 (1902年—1931年 湖南人,肃反被杀)
第二团,
团长 黄刚(?-1931年 江西瑞昌人,黄埔军校毕业,肃反被杀)
政治委员 陈西
红四军(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商南长竹园会合,合编为红四军,下辖第十师,第十一师与独立团)序列如下:
军长:旷继勋(1895年6月16日~1933年6月7日 亦作邝继勋,原名大勋,号集成,中国贵州省思南县人, 被张国焘秘密杀害于四川通江县洪口场)
政委:余笃山( 1887年~1933年6月7日 又名余笃山,湖北人。被张国焘秘密杀害于四川通江县洪口场)
参谋长:徐向前 (1901年11月8日~ 1990年9月21日 生于山西五台永安村,黄埔1期,参加了广州起义,元帅)
政治部主任:曹大骏(1902年~1932年10月 又名易亭,化名曾道润。湖北大冶人,于安徽桐城作战 牺牲)
第10师(原红一军第一师与红十五军第一团合编而成)
师长:蔡申熙(1906年~1932年10月9日 原名蔡升熙,湖南省醴陵县人,黄埔1期,在黄安(今红安)河口镇的战斗中牺牲)
政委:陈奇(1904年~1932年3月,湖南桂东人。被张国焘以“改组派”、“AB团”、“第三党”等莫须有罪名秘密杀害于河南新县境内)
副师长:刘英(1902年~1932年11月,原名马宗显,曾用名马尔塞夫、山东潍坊人。在武汉被捕牺牲)
第11师(原红一军第二师与红十五军第三团合编而成)
师长 许继慎(1901年3月10日~1931年11月 原名许绍周,字谨生,安徽六安石堰乡土门店人。上海大学,黄埔1期,被张国焘杀害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政委 庞永俊(生卒年不详,上海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0月在“肃反”中被捕。后被释放。后在长征途中牺牲。)
副师长 周维炯(1908年~1931年10月 河南商城上楼房(今属安徽金寨)人。黄埔6期,肃反被杀害于河南光山新集(今新县))
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上台,开始了第三次“左”倾路线的统治。三个杀人魔王被派到鄂豫皖来。
1931年2月初,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召开扩大会议,正式组成中共鄂豫皖特委和鄂豫皖军事委员会,曾中生任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蔡申熙、郑行瑞任军委副主席。军委下设参谋部、政治部、经理处、总医院。会议提出,巩固根据地与加强红军为党的第一任务。关于当前军事行动任务,特委决定在粉碎敌人“围剿”之后应有阵地地向敌人进攻,在巩固的基础上发展革命根据地。为执行这一任务,从补充军七个师中选拔精锐,组成各县独立团,作为开展游击战争的骨干,其余部分则编入不脱离生产的预备队;以原六个教导队和两个连为基础,组成军委警卫团(团长戴克敏),负责肃清一些地区民团;另成立一个独立团、两个营,在光山、罗山南部活动,攻打当地地主围寨和民团。为了培养群众武装干部,又创办了四个教导队。
1931年5月12日,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张国焘召开会议传达中央决定,撤销鄂豫皖边特委,成立鄂豫皖分局、鄂豫皖省委和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张国焘、陈昌浩、沈泽民、曾中生、舒传贤、徐宝珊、王平章、蔡申熙等8人组成分局,张国焘任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沈泽民兼省委书记,曾中生、旷继勋为军委副主席,陈昌浩为共青团分局书记。红军和地方武装统归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从此,张国焘总揽鄂豫皖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随后张国焘对红四军的领导干部做了调整。旷继勋任红四军军长,曾中生任政治委员,下辖十、十一、十二、十三师。十师师长刘英,政治委员康荣生;十一师师长周维炯,政治委员余笃三;十二师师长许继慎,政治委员庞永俊;十三师师长徐向前,政治委员陈奇。还成立“彭(湃)杨(殷)学校”,由蔡申熙任校长,傅钟任政治部主任,李特任教育主任。
红军第四军扩编(新集会议后,1931年5月,中共鄂豫皖分局和军事委员会为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将警卫师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三师,同时,调整了部分领导干部。至此,扩编后的红军第四军下辖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第十三师)其编制序列和领导人如下:
军长 旷继勋(1895年6月16日~1933年6月7日 亦作邝继勋,原名大勋,号集成,贵州省思南县人, 被张国焘秘密杀害于四川通江县洪口场)
政治委员 曾中生(1900年6月10日~1935年8月 湖南省资兴市,黄埔4期、苏联中山大学,由于反对张国焘被杀)
政治部主任 陈定候(1901年~1931年10月 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北京警官学校,肃反被害于河南光山新集(今新县县城))
第十师(下辖第28、29、30团)
师长 刘英(1902年~1932年 原名马宗显,山东潍坊人,苏联基辅红军军官学校,维斯特拉高级军官学校,被捕牺牲)
倪志亮
政治委员 康荣生(?~1933年 ,因肃反扩大化被害。)
甘元景(1892年~1952年 湖北大悟县,参加西路军被俘,后当过敌保长,后自杀)
副师长 程绍山(1901年~1931年10月 湖北红安人 参加黄麻起义,在河南光山白雀园被错杀)
政治部主任 关叔衣(?~1931年 又名叔应,河南人,因肃反扩大化被害。)
第28团,
团长 潘皈佛 (?~1931年9月 湖南人,因肃反扩大化于河南光山白雀园被害)
政治委员 罗炳刚(1907年~1934年 安徽金寨县人,商城笔架山甲种农业学校,1930年参加红军,病逝)
第29团,
团长 查子清(1903年~1931年 湖北通山人,1927年参加通山县农民起义,肃反被杀害于河南光山新集(今新县))
政治委员 李奚石(1902年~1931年 湖南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冬,因肃反扩大化被害)
第30团,
团长 高建斗(1902年~1931年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参加黄麻起义,肃反被杀)
政治委员 陈奇(1904年~1932年3月,湖南桂东人,被张国焘以“改组派”、“AB团”、“第三党”等莫须有罪名秘密杀害于河南新县境内)
第11师(下辖第31、32、33团)
师长 周维炯(1908年~1931年10月 河南商城上楼房(今属安徽金寨)人。黄埔6期,肃反被杀害于河南光山新集(今新县)。)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湖北麻城人,大将)
政治委员 余笃山(1887年~1933年6月7日 又名余笃山,湖北人。被张国焘秘密杀害于四川通江县洪口场)
甘济时(1900年~1932年10月9日 原名甘绍财,湖北黄安(今红安)人,牺牲)
副师长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湖北麻城人,大将)
政治部主任 曹学楷(1896年~1931年10月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第31团
团长 倪志亮(1900年10月~1965年12月15日 北京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参加广州起义,中将)
![刘铜锣将军简历 黄麻起义](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585/1722060410173398487784.jpg)
政治委员 郑泽吾(?~1931年9月 河南罗山宣化店(今属湖北大悟)人,1930年任河南罗山县独立团团长,于河南固始草庙集战斗中牺牲)
第32团
团长 廖荣坤(1903年~1933年5月 湖北麻城罗家河湾人。在“肃反”中被诬陷,错杀于黄安(今红安)县龙王山。)
政治委员 江子英(1905年~1931年9月 湖北黄安(今红安)县紫云江朝二村人,在“肃反”中被杀害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第33团
团长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湖北麻城人,大将)
王长先(?~1931年 河南商城县人,1929年5月参加了商南起义,1931年秋因肃反扩大化被害.)
政治委员 袁皋甫(1898年~1931年10月 又名袁成进,安徽省金寨县古碑镇人,在“肃反”中被杀害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第十二师(下辖第34、35、36团)
师长 许继慎(1901年3月10日~1931年11月 原名许绍周,字谨生,安徽六安石堰乡土门店人。上海大学,黄埔1期,被张国焘杀害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陈赓(1903年2月27日~1961年3月16日 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黄埔1期,参加南昌起义,大将)
政治委员 庞永俊(生卒年不详,上海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0月在“肃反”中被捕,后被释放。后在长征途中牺牲。)
姜镜堂(1902年~1931年10月 安徽英山(今属湖北)人,在肃反中被错杀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刘杞 (?~1935年 湖北人,在“肃反”中被错杀于四川大金。)
副师长 肖方(1905年~1931年10月 又称肖芳,原名大椿,湖北罗田膝家堡洗儿岭人,因肃反扩大化于河南光山白雀园被害。)
参谋长 魏孟贤(1901年—1931年10月 山东日照市东港区人,“六安兵变”中率部起义,在肃反中被错杀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政治部主任 熊受喧(1903年~1931年10月 安徽英山(今属湖北)人。黄埔军校三期,在肃反中被错杀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吴焕先(1907年8月~1935年8月21日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在甘肃泾川英勇牺牲)
第34团
团长 郑志芳 (1910年~1931年 湖北黄安(今红安)郑家塘人,于黄安作战牺牲。)
政治委员 吴荆赤(1901年~1931年10月 又名精赤,河南信阳人。1927年12月参加当谷山起义,在肃反中被错杀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第35团
团长 王明(1895年~1931年 上海人,黄埔3期,后留学苏联,1931年秋,因肃反扩大化于河南光山白雀园被害)
政治委员 任难(1906年~1931年9月 四川重庆人,因肃反扩大化于湖 北黄安 (今红安)被害。)
第36团
团长 魏孟贤(1901年~1931年10月 山东日照市东港区人,“六安兵变”中率部起义,在肃反中被错杀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政治委员 王天明(?~1931年,山西人,因肃反扩大化于河南光山白雀园被害)
第十三师(下辖第37、38、39团)
师长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 生于山西五台永安村,黄埔1期,参加了广州起义,元帅)
政治委员 陈奇(1904年~1932年3月,湖南桂东人,被张国焘以“改组派”、“AB团”、“第三党”等莫须有罪名秘密杀害于河南新县境内)
参谋长 汪瘦剑(?~1931年 江西人,曾留学苏联。1931年春,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因肃反扩大化被害。)
政治部主任 甘济时(1900年~1932年10月9日 原名甘绍财。湖北黄安(今红安)人。牺牲)
第37团
团长 吴宗先 (1916年4月~1994年9月 安徽六安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少将)
政治委员 曹学楷(1896年~1931年10月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第38团
团长 徐海东(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徐家窑人 大将)
李思禄(1893年~1931年 湖北黄安(今红安)余家湾人,参加黄麻起义,在黄安八里湾作战牺牲)
政治委员 任难(1906年~1931年9月 四川重庆人,因肃反扩大化于湖 北黄安 (今红安)被害。)
朱亚伦(1907年~1931年10月 四川人,参加广州起义,肃反被杀)
第39团
团长 刘定根(1911年~1932年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7年参加农民义勇队,参加了黄麻起义,在新洲县仓子埠附近与敌作战中牺牲。)
政治委员 方应月(1902年~1933年 河南省新县人,参加黄麻起义,在反“围剿”战斗中牺牲)
接着张国焘就与原红四军领导人发生了南下之争,7月中旬,徐向前任军长,曾中生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原军长旷继勋改任红十三师师长。 9月13日,陈昌浩到达麻埠红四军军部宣布中央分局免去曾中生军政治委员职务,由陈昌浩接任的决定。这个时候的师级指挥员也有了很大的变动,第十师师长倪志亮,政委甘元景, 第十一师师长王树声,政委甘济时,第十二师师长陈赓,政委刘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