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著名家教选介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二十二):刘禹锡、欧阳修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二十二)刘禹锡、欧阳修

陈友冰

犹子蔚适越戒 刘禹锡

  【原文】

  犹子蔚晨跪于席端曰:(1)“臣幼承叔父训,(2)始句萌至于扶疏。(3)前日不自意,有司以名汙贤能书(4);又不自意,被丞相府召为从事(5)。重兢累聱,惧贻叔父羞(6)。今当行,乞辞以为戒。”(7)余曰:“若知彝器乎!(8)始乎砻斵,因入规矩,刳中廉外,枵然而有容者,(9)理腻质坚,然后加密石焉。(10)风戾日唏,不剖不聱。(11)然后青黄之,鸟兽之,饰乎瑶金,贵在清庙。(12)其用也幂以养洁,其藏也椟以养光。(13)苟措非其所,一有毫发之伤,儡然与破甑为伍矣。(14)汝之始成人,犹器之作朴:(15)是宜力学习砻斫(15)亲贤为青黄,睦僚友为瑶金,忠所奉为清庙,尽敬以为幂,慎微以为椟,去怠以护伤,在勤而行之耳。(16)设有人思披重霄而挹颢气,病无阶而升。(17)有力者揭层梯而倚泰山,然而一举足而一高,非独揭梯者所能也。(18)凡天位未尝旷,故世多贵人,唯天爵并者乃可伟耳。(19)夫伟人之一顾,踰乎华章,而一非亦惨乎黥刖。行矣,慎诸!吾见垂天之云在尔肩腋间矣。(20)

  昔吾友柳仪曹尝谓吾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也。(21)迟汝到丞相府,居一二日,袖吾文入谒以取质焉。(22)丞相,我友也。(23)汝事所从如事诸父,借有不如意,推起敬之心以奉焉,无忽!(24)

  【注释】

  (1)犹子蔚晨跪于席端曰:侄儿刘蔚早晨跪在坐席的边上说。犹子:如同儿子,指侄子或侄女。语出《礼记·檀弓上》:“兄弟之子,犹子也”;蔚:侄子刘蔚,堂兄刘申锡之子;席:坐席,唐以前铺在地上,供坐或跪用。

  (2)臣幼承叔父训:我从小就承蒙叔父的教训。臣:古时的奴隶,男曰“臣”,女曰“妾”,后泛指奴仆。李贺“臣妾意态间”(《赠陈商》)后来帝王手下的官员亦称“臣”。刘蔚在此亦是谦称。按: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永贞革新失败,八司马之一的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陪同前往贬所的除了老母、怀有身孕的妻子外,另外两人就是堂兄刘申锡及其侄子刘蔚。所以刘蔚说“臣幼承叔父训”。

  (3)始句萌至于扶疏:比喻从开始读书学习到知识丰富。句萌:草木初生的嫩芽。拳曲者称为“句”,有芒而直者称为“萌”。语本《礼记·月令》“季春之月,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郑玄注:“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扶疏:树木枝叶茂盛的样子。

  (4)前日不自意,有司以名汙贤能书:前不久,想不到有关部门的官员,将我列入向上举荐的贤能名单。按:古代官员皆有向上级部门举荐贤能人员的责任。不自意:想不到;有司:有关部门的官员;汙:玷污,这里是谦辞,即官员将刘蔚列为贤能,举荐名单;书:推荐书。

  (5)又不自意,被丞相府召为从事:更想不到,又被丞相府招为幕僚。按:这里的丞相即元稹。穆宗长庆元年(821)元稹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但居相位仅三个月,就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据吴伟斌《元稹年谱》元稹来到浙东以后,刘禹锡就让自己的侄子刘蔚前来作元稹的幕僚,即刘蔚说的“被丞相府召为从事”。从事:汉代刺史的属吏,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后来作为幕僚的别称。

  (6)重兢累聱,惧贻叔父羞:(如此三番的抬举)让我一次次战栗、恐惧,一次次不敢接受,怕给叔父带来羞耻。兢:战栗;恐惧;聱(áo)不听取他人的意见。

  (7)今当行,乞辞以为戒:现在要动身了,临行前请再给我一些训诫。

  (8)余曰:若知彝器乎彝器:我说:“你知道钟、鼎等礼器吗?”彝器:也名“尊彝”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如钟、鼎、樽、罍之类。

  (9)始乎砻斵,因入规矩,刳中廉外,枵然而有容者:(要制作彝器),先将器材磨制和砍削,然后按照规定的尺寸,将中间挖空,外面做得端方有品位。内里空虚而能容物。砻斵(lóngzhuó).磨制和砍削;规矩:圆规和矩尺,木工用具。刳(ku)用刀具挖空。苏洵:“刳中作酒杯”;廉:端方有品位。如“廉隅”,即指有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枵(xiāo)然:空虚状。此句和以下几句说的是制作彝器的过程。以比喻人格的修炼养成过程。

  (10)理腻质坚,然后加密石焉:其肌理细腻、质地坚硬,外面再加上密石等填充料。密石:又称密玉,属石英岩,色泽鲜艳均匀,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光洁,以红、绿色为佳,尤其是绿色翠透者最为珍贵,因产于山东密县而得名,国际上亦称“河南翠”。适于作为雕刻工艺品和首饰。

  (11)风戾日晞,不剖不聱:狂风吹烈日晒,不会开裂,仍然很光滑顺溜。戾(lì):凶暴,猛烈;晞(xī):干;剖:剖开,裂开;聱(áo):艰涩不顺。与前面“重兢累聱”的“聱”用法不同。

  (12)然后青黄之,鸟兽之,饰乎瑶金,贵在清庙:然后再涂上青、黄等颜色,画上鸟兽等图案,用琼瑶黄金加以装饰,作为贵重的礼器摆放在祖庙内。清庙:祖庙。语出《周颂·清庙》。此诗是洛邑告成时,周公率诸侯群臣告祭文王、致政成王的乐歌。

  (13)其用也幂以养洁,其藏也椟以养光:使用彝器时用盖布覆盖,以保持其洁净;不用时收藏在柜子里,以保持它的光彩。幂(mì)用盖布覆盖,遮盖;椟(dú):柜子,匣子。

  (14)苟措非其所,一有毫发之伤,儡然与破甑为伍矣:只要放置的地方不对,一旦有丝毫的损伤,破败的彝器就会被弃置,和破饭锅放到一起了。苟:只要;措:放置;儡(lěi)然:破败貌;甑(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

  (15)汝之始成人,犹器之作朴:你成长之初,就像主备用来制作彝器的还没有细加工的木料一样。朴:没有细加工的木料。(15)是宜力学习砻斵:应该努力进行磨制和砍削。以此喻品格修炼和养成。

  (16)亲贤为青黄,睦僚友为瑶金,忠所奉为清庙,尽敬以为幂,慎微以为椟,去怠以护伤,在勤而行之耳:然后亲人和贤人为你着彩,与你相处较好的同僚和朋友为你装饰上琼瑶和黄金,用忠诚作为能供奉祖庙的资本,用孝敬作为以保持其洁净盖布,用谨慎作为保护自己的柜子,用防止怠惰来避免损伤。所有这些,都在于勤勉和力行。

  (17)设有人思披重霄而挹颢气,病无阶而升:就像有人想裹挟洁白盛大之气冲上九重霄但苦于没有台阶之类援引。设:假设;披:劈开、冲开;挹(yì):裹挟;颢(hào)气:洁白盛大之气;病:苦于。

  (18)有力者揭层梯而倚泰山,然而一举足而一高,非独揭梯者所能也:有个有力之人将云梯靠在泰山边上让你爬上去。但一步步抬腿往上爬还是要靠你自己,那个为你提供云梯的人是帮不了你的。

  (19)凡天位未尝旷,故世多贵人,唯天爵并者乃可伟耳:但凡天上星宿之位从不会空缺,所以地上多出贵人。但只有具备仁义忠信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人才能成为伟人。天爵:指具备仁义忠信等高尚的道德修养。因德高则受人尊敬﹐胜于有爵位﹐故称“天爵”语出《孟子》:“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并:指仁义忠信等都具备。按:古人以为天人感应,地上的伟人皆对应天上的星宿。

  (20)夫伟人之一顾,踰乎华章,而一非亦惨乎黥刖。行矣,慎诸!吾见垂天之云在尔肩腋间矣:伟人对你一看顾,这种荣耀超过换没到文章,伟人对你一非议比遭受酷刑还要悲惨。(刘蔚)你去吧,要慎重啊!,我已经看见你将像腾空而起的大鹏一样,齐天的云彩已在你的肩膀和腋下升起了。黥刖:古代的两种刑法,黥(qíng):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刖(yuè),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垂天之云:齐天之云。语出《庄子·逍遥游》形容大鹏“其翅若垂天之云郭庆藩《庄子集释》“垂犹边也,其大如天一面云也”。按:这里的“伟人”是借指刘蔚前去的前宰相元稹。他的一誉一毁对刘蔚都至关重要,告诫要刘蔚谨慎。

  (21)昔吾友柳仪曹尝谓吾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也:过去我的友人柳宗元曾说我的文章隽永而且丰腴,有无穷余味而且越是咀嚼就越是有味。柳仪曹:柳宗元的别称。世称礼部郎官为仪曹,柳柳宗元曾任礼部员外郎,故称为柳仪曹。膏:丰腴;炙:烘烤,这里指咀嚼体味。

  (22)迟汝到丞相府,居一二日,袖吾文入谒以取质焉。稍迟时日,等你到宰相府报到一、二日后,带我上我的文稿去拜见他并征求他对我文稿的意见。迟汝:你稍迟一点;丞相:指元稹,按:穆宗长庆元年(821)元稹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但居相位仅三月,随即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刘禹锡刘蔚是赴元稹浙东观察使任上作幕僚,这里说宰相,是敬称。袖:携带。古人袍袖宽大,东西即收在衣袖内;取质:听取他的意见。

  (23)丞相,我友也:丞相是我的好友。按:元稹是刘禹锡文学上的同道和政治上的好友。

  (24)汝事所从如事诸父,借有不如意,推起敬之心以奉焉,无忽:你侍奉他要像侍奉你的父亲一样。即使有不如意的地方,也要带着恭敬之心去侍奉,千万不要疏忽大意!诸:之于;借:假如,即使。

  【翻译】

  侄儿刘蔚早晨跪在坐席的边上说:“我从小就承蒙叔父的教训,从开始读书学习到知识逐渐丰富”。前不久,想不到有关部门的官员,将我列入向上举荐的贤能名单。更想不到,又被丞相府招为幕僚。(如此三番的抬举)让我一次次战栗、恐惧,一次次不敢接受,怕给叔父带来羞耻。现在要动身了,临行前请再给我一些训诫。我说:“你知道钟、鼎等礼器吗(要制作彝器),先将器材磨制和砍削,然后按照规定的尺寸,将中间挖空,外面做得端方有品位。内里空虚而能容物。其肌理细腻、质地坚硬,外面再加上密石涂料。狂风吹烈日晒,不会开裂,仍然很光滑顺溜。然后再涂上青、黄等颜色,画上鸟兽等图案,用琼瑶黄金加以装饰,作为贵重的礼器摆放在祖庙内。使用彝器时用盖布覆盖,以保持其洁净;不用时收藏在柜子里,以保持它的光彩。只要放置的地方不对,一旦有丝毫的损伤,破败的彝器就会被弃置,和破饭锅放到一起了。你成长之初,就像主备用来制作彝器的还没有细加工的木料一样,应该努力进行磨制和砍削这类品格修炼和养成。然后亲人和贤人为你着彩,与你相处较好的同僚和朋友为你装饰上琼瑶和黄金,用忠诚作为能供奉祖庙的资本,用孝敬作为以保持其洁净盖布,用谨慎作为保护自己的柜子,用防止怠惰来避免损伤。所有这些,都在于勤勉和力行。就像有人想裹挟洁白盛大之气冲上九重霄但苦于没有台阶之类援引。有个有力之人将云梯靠在泰山边上让你爬上去。但一步步抬腿往上爬还是要靠你自己,那个为你提供云梯的人是帮不了你的。:但凡天上星宿之位从不会空缺,所以地上多出贵人。但只有具备仁义忠信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人才能成为伟人。伟人对你一看顾,这种荣耀超过换没到文章,伟人对你一非议比遭受酷刑还要悲惨。(刘蔚)你去吧,要慎重啊!,我已经看见你将像腾空而起的大鹏一样,齐天的云彩已在你的肩膀和腋下升起了。

  过去我的友人柳宗元曾说我的文章隽永而且丰腴,有无穷余味而且越是咀嚼就越是有味。稍迟时日,等你到宰相府报到一、二日后,带我上我的文稿去拜见他并征求他对我文稿的意见。丞相是我的好友。你侍奉他要像侍奉你的父亲一样。即使有不如意的地方,也要带着恭敬之心去侍奉,千万不要疏忽大意!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德宗贞元六年(790)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贞元九年进士及第,与柳宗元同榜。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任命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六年(800),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为杜佑所器重。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贞元十八年(802),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其中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刘禹锡因写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又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因母丧才得以离开。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回京,刘禹锡被贬外地前后共历二十三年。以后历官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会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818)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仅剩余30卷。而后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0卷,但仍有遗漏。《刘禹锡集》三十卷,《外集》十卷,集中卷二十六,二十七收乐府两卷。

  刘禹锡在和州(今属安徽)故居“陋室”,自宋代以来,明代、清代都进行过扩建和重建。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多亩。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其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诗句,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竹枝词》、《杨柳枝词》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

  刘禹锡的文章以论说文成就为最大。一是专题性的论文,论述范围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哲学论文如《天论》三篇,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他方面的论文如《答饶州元使君书》、《论书》、《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答道州薛郎中论书仪书》,都征引丰富,推理缜密,巧丽渊博,雄健晓畅。二是杂文。一般因事立题,有感而发。这些作品,短小精悍,隐微深切。或借题发挥,针砭现实;或托古讽今,抨击弊政,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历代史家和文学家、政治人物对刘禹锡都有很高评价:

  《新唐书》:禹锡恃才而废,褊心不能无怨望,年益晏,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

  白居易: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繇是每制一篇,先相视草,视竟则兴作,兴作则文成。一二年来,日寻笔砚,同和赠答,不觉滋多。

  黄庭坚: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岁寒堂诗话》: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

  严羽《沧浪诗话》: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

  胡震亨《唐音癸签》:禹锡有诗豪之目。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平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其才情之最豪者。司空图尝言:禹锡及杨巨源诗各有胜会,两人格律精切欲同;然刘得之易,杨却得之难,入处迥异尔。

刘禹锡和州陋室 刘禹锡手书

  【简评】

  这篇诫子书主要是告诫侄儿刘蔚要严于修身,反复砥砺磨练自己,并且为人处世要谨慎小心,免得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与一般的诫子书并无什么不同。本文的优长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他善于用通俗形象的比喻来教育开导。刘禹锡是位出色的文学家,他正是发挥了用形象比喻来劝诫的文学功能。作者将清庙的供器彝器的制作过程和处置位至,与人的成长过程和为人处世一一做对比:彝器的制作过程是:“始乎砻斵,因入规矩,刳中廉外”,“然后加密石”,使之“风戾日唏,不剖不聱”;“然后青黄之,鸟兽之,饰乎瑶金”这样才能成为贵重的彝器,供在清庙之内;人要想成材,也需要反复砥砺磨练:“汝之始成人,犹器之作朴:是宜力学习砻斫,亲贤为青黄,睦僚友为瑶金,忠所奉为清庙”。在为人处世上,彝器必须“幂以养洁,其藏也椟以养光”。供奉时必须谨慎小心:“苟措非其所,一有毫发之伤,儡然与破甑为伍矣”。为人处世也应:“尽敬以为幂,慎微以为椟,去怠以护伤,在勤而行之耳”。在开导侄儿,谈及自己的努力和外界的帮助两者间相互关系时,也是通过比喻:有人如果立志要腾上九霄,但“无阶而升”也是不行的;但如果有人将登天梯靠在泰山边上,还是要靠你一步步爬上去,“非独揭梯者所能”替代的。通篇皆是通过比喻来开导,没有板着面孔来说教。这样容易被接受。

  第二,本篇除了开导训诫外,还有积极的鼓励。如说到侄儿去宰相府但任幕僚,这就像大鹏鸟要展翅高飞一样,而且已经看到“垂天之云在尔肩腋间矣”。有鞭策也有鼓励,这是现代教育的特征,也正是古代教子书所缺乏的。

  这篇诫子书除了在教育子女方面为我们提供借鉴外,还有其文学史料的价值,因为他以当事人的身份为元和诗坛的主将刘禹锡、元稹以及和柳宗元的关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诗到元和体变新”,元稹、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是元和年间文学革新的主将,又是互相推崇、志同道合的密友。其政治取向相近。元稹斗争精神虽不如刘禹锡,都极力主张改革中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弊政。在遭受政治迫害时更是惺惺相惜,互相鼓励。唐宪宗元和年间,刘禹锡、元稹曾有一段时间重合的贬谪经历。两人在贬谪中惺惺相惜,互相安慰,互相勉励:先是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而获罪,于永贞元年(805)九月贬为连州(治所在今广东省连州市)刺史,还未到贬所,又再贬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接着元稹以劾治东川、浙右、武宁、河南诸长吏不法事,以及与实力派宦官刘士元争住驿站上厅遭忌,于元和五年(810)三月贬为江陵(治所在今湖北省荆州市)士曹参军。元和十年(815)春,两人又分别承赦诏次第抵京。三月,又再次贬谪在遐荒:元稹出为通州(治所在今四川省达州市)司马,刘禹锡出为连州刺史。元和十三年(818年)冬,元稹自通州司马迁授虢州(治所在今河南省灵宝市)长史,次年到任,旋即征为膳部员外郎。元和十四年(819),刘禹锡自连州扶母柩北归。长庆元年(821)服阕,授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刺史。从元和五年到元和十四年,元、刘二人郁居远州,感受略同,声气应求,两人之间有“石枕”、“壁州鞭”绝句、律诗之赠。公元810年,元稹因与宦官刘士元争夺驿站的厅房大打出手,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和一首七绝《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诗中写道:“文章似锦气如虹,宜荐华簪绿殿中。纵使商飙生旦夕,犹堪拂拭愈头风”。诗中夸奖元稹的才华,并对其遭到无端打击表示慰问。元稹回赠了壁州产的马鞭和一首答诗《刘二十八以文石枕见赠,仍题绝句以将厚意,因持壁州鞭酬谢,兼广为四韵》诗中写道:“枕截文琼珠缀篇,野人酬赠壁州鞭。用长节时君须策,泥醉风云我要眠。歌眄彩霞临药灶,执陪仙仗引炉烟。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朝在此年”。诗中在称赞刘禹锡的才华和对其被贬表示同情,更以马鞭暗示:两人不要气馁,要保持自己的志向快马加鞭。刘禹锡接到元稹的酬赠后,又作《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诗中通过咏鞭赞扬了元稹的品格,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操:‘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元稹去世后,文宗大和七年,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的自居易将悼念元稹等好友的两首绝句《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寄给时为苏州刺史的刘禹锡看刘禹锡回赠了一首七律《乐天见示防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诗题中即提到与元稹等“皆有深分”。在这篇诫子书中,又再次对侄儿提到:“丞相,我友也。汝事所从如事诸父,借有不如意,推起敬之心以奉焉,无忽!”。诗文可以为两人的友谊互证。要知道,刘蔚是刘禹锡的爱侄,当刘禹锡最困难时,只有堂兄刘申锡及其子刘蔚陪伴在身边:永贞元年(805)永贞革新失败,九月十三日,刘禹锡带着怀有身孕的妻子薛氏,离开长安前往贬所,十月下旬,堂兄刘申锡及其侄儿刘蔚护送刘禹锡老母卢氏夫人,分乘两辆木轮马车一路南来贬所,陪伴在远在天涯的孤臣身边。现在,元稹为仅近三个月就被罢免,刘禹锡却将爱侄送到贬为浙东观察使的元稹身边作为幕僚。以此表示对元稹的信任和支持。

  刘禹锡与柳宗元也有很多共同之处:政治上,两人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并肩战斗;创作上,两人诗文俱佳,趣味相投,相互唱和。甚至在生活经历上,二人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他们一起进京应试,同榜登进士第。接下来,同朝为官,一起共事。后又因革新失败双双一贬再贬。元和十年(815)三月再次被贬时,刘禹锡因作诗讽刺执政遭到更严厉的惩罚,被贬到更远的贵州播州当刺史,被贬为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考虑到刘禹锡有八十岁的老母亲需要随身奉养,便不顾自身厉害几次上书朝廷,要求和刘禹锡对换。后经友人裴度等帮助,才将刘禹锡改贬为连州刺史。柳宗元到柳州后,写了著名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怀念战友,而刘禹锡在柳宗元去世后,前后写了三篇祭文:《祭柳员外文》、《重祭柳员外文》、《为鄂州李大夫祭柳员外文》追悼柳宗元在祭文中长歌当哭,追忆相知之情:“唯我之哭,非吊非伤。来与君言,不成言哭。千哀万恨,寄以一声。唯识真者,乃相知耳”(《重祭柳员外文》)。在这封诫子书中,刘禹锡再次提到亡友对自己文章的评价:“昔吾友柳仪曹尝谓吾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也”。亦可作为“唯识真者,乃相知耳”的旁证!

   书示子侄 欧阳修

一、诫子书

  【原文】

  精藏于晦则明,养神于静则安。(1)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动。(2)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3)此君子修身治人之术,然性近者得之易也。(4)

  勉诸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5)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虽不琢以为器,犹不害为玉也。(6)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小人,可不念哉!(7)

  【注释】

  (1)精藏于晦则明,养神于静则安:隐藏自己的才华不显露这是聪明的做法,在静默中涵养自己的精神就会平安无事。晦(huì):昏暗不明。

  (2)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动:韬晦的目的是储备积蓄以备来日之用,平日的静默才能应时而动。

  (3)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善于储备积蓄者来日才能用之不竭,善于平日的静默者应时而动才能用之无穷。

  (4)此君子修身治人之术,然性近者得之易也:这就是君子修炼自身和治理天下的要诀,秉性与此相近者容易掌握这种本领。君子:古代指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

  (5)勉诸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诫勉几个儿子,玉不经过琢磨不能成为器材,人不通过学习无法了解掌握道德、学识、义理。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哲学概念。道家的“道”泛指万物的本源、本体等宇宙观;儒家的“道”指儒家的天人观、仁爱观、义利观等道德、学识、义理。韩愈:“传道授业解惑”(《师说》)

  (6)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虽不琢以为器,犹不害为玉也:玉本身就是物质,虽然不经过琢磨不能成为器物,但本身也不失之为玉。常:常态;不害:不失去,仍然是。

  (7)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小人,可不念哉:但人的秉性是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的,如果不学习、修身,就不会成为君子而成为小人,这怎能不慎重考虑呢。迁:迁移、改变;念:思索、考虑。

  【翻译】

  隐藏自己的才华不显露这是聪明的做法,在静默中涵养自己的精神就会平安无事。韬晦的目的是储备积蓄以备来日之用,平日的静默才能应时而动。善于储备积蓄者来日才能用之不竭。善于平日的静默者应时而动才能用之无穷。这就是君子修炼自身和治理天下的要诀,秉性与此相近者容易掌握这种本领。

  诫勉几个儿子,玉不经过琢磨不能成为器材,人不通过学习无法了解掌握道德、学识、义理。玉本身就是物质,虽然不经过琢磨不能成为器物,但本身也不失之为玉。但人的秉性是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的,如果不学习、修身,就不会成为君子而成为小人,这怎能不慎重考虑呢。

  【作者介绍】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二十二):刘禹锡、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便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四岁丧父,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用芦苇在沙地上写画教他识字。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韩愈《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言辞慷慨,称落实下井的谏官高若讷“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结果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八月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嘉祐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嘉祐三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治政宽缓不苛,与严明强硬的前任包拯取得同样的治绩。五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致仕。居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公元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卒于颍州,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陵园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辛店镇欧阳寺村。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师承韩愈,主张文以明道,文以致用,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倡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嘉祐二年(1057)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担任礼部贡举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与此同时,他以优秀的诗文创作实践,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在散文、笔记、史论等均取得较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等;词作如《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踏莎行》(候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诗歌《戏答元珍》、《画眉鸟》等。他的平易畅达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除文学外,经学研究也成果斐然,其专著《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上亦有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此外,他还撰写了《洛阳牡丹记》,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文忠以他一代文宗的身份和不畏强横、奖掖后人的道德文章,“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的六人,除自己之外,皆是他的门下士。这才会有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曾巩、曾布昆仲的薪火相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欧阳修开创了有宋一代文风,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也正因为如此,欧阳修获得后人极高的评价: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苏轼:“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宋史·欧阳修传》引);《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②。

  曾慥:欧阳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

  朱熹: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元丞相脱脱:三代而降,薄乎秦、汉,文章虽与时盛衰,而蔼如其言,晔如其光,皦如其音,盖均有先王之遗烈。涉晋、魏而弊,至唐韩愈氏振起之。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起之。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两人之力也。愈不获用,修用矣,亦弗克究其所为,可为世道惜也哉!

欧阳修

滁州“醉翁亭”

  【简析】

  这篇诫子书有两个内容,一是要求诸子不要露才扬己,要做到静默善蓄。这样才能做到应时而动而且用之不竭。欧阳修把精于藏晦和善于养神提升到“君子修身治人之术”的高度。这不仅有自身经历和人生体悟,也有北宋初年庆历新政等政治斗争经验的总结。

  第二是强调学习修身、领悟儒家道统的重要性。作者以“玉不琢不成器”作比,更通俗易懂,易于接受。比一般比喻更超出一头的是,作者还进一步从反面也以玉作比:玉本身就是物质,虽然不经过琢磨不能成为器物,但本身也不失之为玉;但但人的秉性是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的,如果不学习、修身,就不会成为君子而成为小人。这就体现文章大家与常人的高下之分了。

  欧阳修不仅是这样教育子女,他自己也是淡泊、守拙,从不露才扬己。晚年一再要求退休归隐。如愿后安居颍州,自称“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居士,按他自己的解释是:家藏书一万卷书,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加上自己这个老翁(《六一居士传》),很淡泊,也很低调。但就是在颍州,他写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话《六一诗话》,可见他并不是无为,只是不愿露才扬己罢了。

  他的儿子欧阳发在他的教育下,也成为一位务实谦逊的学者。据《宋史》本传:欧阳发字伯和,少好学,师事北宋理学先驱、“安定学派”创始人、“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得古乐锺律之说”,然后继承其父金石学上研究:“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靡不悉究”。以父恩,补将作监主薄,赐进士出身,累迁殿中丞。可惜天不永年,四十六去世。苏轼有哭祭之文,称欧阳发“得文忠公之学,汉伯喈、晋茂先(按:伯喈,蔡伯喈,汉末著名学者、书法家;茂先,西晋张华,字张华,著名学者,以谙熟历代制度文物著称)之流也”。

    二、与侄书

与十二侄书

  【原文】

  自南方多事以来,日夕忧汝。(1)得昨日递中书,知与新妇诸孙等各安,守官无事,顿解远想。(2)吾此哀苦如常。(3)欧阳氏自江南归明,累世蒙朝廷官禄。(4)吾今又蒙荣显,致汝等并列官裳,当思报效。(5)偶此多事,如有差使,尽心向前,不得避事。(6)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7)但存心尽公,神明亦自祐,慎不可思避事也。(8)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8)吾不阙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9)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安此为戒也。(10)已寒,好将息。不具。(11)吾书送通理十二郎。(12)

  承示近文,只如此作得也。(13)但古诗中时复要一联对属,尤见工夫。(14)并问当因书言去。(15)昔选人有陈奇者,举主十六人,(16)仁宗见其未尝历选调,特旨不改官,以戒驰骛者。(17)初官,宜少安之。(18)

  【注释】

  (1)自南方多事以来,日夕忧汝:自从南方发生战事以来,我日夜为你担忧。南方多事:指北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广西发生的壮族侬智高叛乱,当时欧阳通理任象州(今广西象州县)司理(掌管狱讼的官职)。

  (2)得昨日递中书,知与新妇诸孙等各安,守官无事,顿解远想:昨日接到递来当时书信,知道你与侄媳妇及各位侄孙皆安好,守着官署,平安无事,我的心总算放了下来。中书:指欧阳通理寄来的书信。

  (3)吾此哀苦如常。我此时还像日常一样哀苦(思念刚去世的母亲)。哀苦:指思念刚去世的母亲。按:皇佑四年(1052)三月,母亲逝于欧阳修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官舍,享年七十二岁。

  (4)欧阳氏自江南归明,累世蒙朝廷官禄:我们欧阳家族自从在江南归附明主,数代承蒙朝廷恩惠,享受朝廷俸禄。归明:归附明主,指归顺宋朝。按:宋太祖赵匡胤灭南唐,统一江南,江西庐陵欧阳修的先辈也随之成为大宋的臣民。欧阳修祖父欧阳偃是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状元,官至南唐端明殿内阁掌院学士。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于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49岁时考中进士,先后任道州(今湖南道县)判官,泗州(今安徽泗县),绵州(今四川绵阳市)推官,最后做过泰州(今江苏泰州市)判官。

  (5)吾今又蒙荣显,致汝等并列官裳,当思报效:如今我又承蒙皇上恩宠获得如此显耀的职位,也使你们获得门荫成为官员,应当出力报效朝廷。荣显:仁宗皇祐二年(1050)欧阳修由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转吏部郎中,加轻车都尉,又充龙图阁直学士,信都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赐紫金鱼袋,所以说是“荣显”;致汝等并列官裳:宋代有门荫制度,高官的子侄都可以因父辈成为官员。

  (6)偶此多事,如有差使,尽心向前,不得避事:你身处侬智高叛乱这样多事之地,如国家有所派遣,你应该尽力向前,不得逃避。差使:差遣,公务。

  (7)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即使遇难为保全节操而死,也是你最大的光荣。死节:为保全节操而死。

  (8)但存心尽公,神明亦自祐,慎不可思避事也:只要你有为国尽忠之心,神明就会保佑你(不会让你死去),你千万不要想着如何去逃避王事。慎:这里指“千万”、一定。

  (8)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昨天来信中提到要买朱砂送来给我。朱砂:一种矿石,粉末呈红色,经久不褪,常用作颜料。还是一种中药药材,有镇静安神作用,但毒性大。

  (9)吾不阙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我不缺少朱砂,你为官应当廉洁,怎们能买官府控制下的物品朱砂呢?官下物:是指为官者职权管辖范围内出产或生产的物品。

  (10)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安此为戒也:我在任上,除饮食等物品外,不会去购买任所内任何其他物品,你也可以以此为戒。

  (11)已寒,好将息。不具:天已寒冷,你要好好保重。我就不一一详说了。将息:调养,休息;不具:书信末尾常用语,犹言不详备,不一一详说。

  (12)吾书送通理十二郎:欧阳修的侄子欧阳通理,因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这是备注,大概是交代送信人,或是底稿存根。

  (13)承示近文,只如此作得也:承蒙你送来近来所作之文,这样写是掌握了文章作法。

  (14)但古诗中时复要一联对属,尤见工夫:但古诗作法一定要注意诗句间的对仗,这方面特别能显示作诗的工力。杜甫《寄高使君岑长史》:“更得清新否?遥知对属忙”。

  (15)并问当因书言去:信中并且询问我是否可以上书朝廷请求改官调职。

  (16)昔选人有陈奇者,举主十六人:昔日有个供选拔官员候选人叫陈奇,共有十六位官员举荐他。

  (17)仁宗见其未尝历选调,特旨不改官,以戒驰骛者:但仁宗皇帝见他没有经历过候补官员等待迁调过程,特意降旨不准改官,作为官场奔走钻营者的警戒。选调:候补官员等待迁调。

  (18)初官,宜少安之:你担任此官时间不长,还是以安心为好。少:同“稍”。

  【翻译】

  自从南方发生战事以来,我日夜为你担忧。昨日接到递来当时书信,知道你与侄媳妇及各位侄孙皆安好,守着官署,平安无事,我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我此时还像日常一样哀苦(思念刚去世的母亲)。我们欧阳家族自从在江南归附明主,数代承蒙朝廷恩惠,享受朝廷俸禄。如今我又承蒙皇上恩宠获得如此显耀的职位,也使你们获得门荫成为官员,应当出力报效朝廷。你身处侬智高叛乱这样多事之地,如国家有所派遣,你应该尽力向前,不得逃避。即使遇难为保全节操而死,也是你最大的光荣。只要你有为国尽忠之心,神明就会保佑你(不会让你死去),你千万不要想着如何去逃避王事。昨天来信中提到要买朱砂送来给我。我不缺少朱砂,你为官应当廉洁,怎们能买官府控制下的物品朱砂呢?:我在任上,除饮食等物品外,不会去购买任所内任何其他物品,你也可以以此为戒。天已寒冷,你要好好保重。我就不一一详说了。这封书信是送给欧阳通理十二郎的。

  承蒙你送来近来所作之文,这样写是掌握了文章作法。但古诗作法一定要注意诗句间的对仗,这方面特别能显示作诗的工力。信中并且询问我是否可以上书朝廷请求调职。昔日有个供选拔官员候选人叫陈奇,共有十六位官员举荐他。但仁宗皇帝见他没有经历过候补官员等待迁调过程,特意降旨不准改官,作为官场奔走钻营者的警戒。你担任此官时间不长,还是以安心为好

  【简析】

  这两封家信皆此写于皇祐四年(1052),是回复侄儿欧阳通理的。作者此时在京任吏部郎中,欧阳通理则在象州(今广西象州县)任司理(掌管狱讼的官)。欧阳通理在家族中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

  此信虽短。但情谊深长。这年三月,太夫人逝于欧阳修的吏部郎中官舍,享年七十二岁。欧阳修对母亲感情极深,因为他四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又深明大义。因家贫无资,便用芦苇在沙地上写画教欧阳修识字。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仗义执言,言辞慷慨,称落实下井的谏官高若讷“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母亲又随他前往山城,毫无怨言,因为她了解自己儿子的秉直为人。所以欧阳修在纪念父母的《泷冈阡表》中称颂母亲是“恭俭仁爱而有礼”,并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欧阳)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所以,母亲去世,他长期陷入极度哀痛之中,就像他在信中告诉侄儿通理说的那样:“吾此哀苦如常”。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时时担心处于烽火中的侄儿:“自南方多事以来,日夕忧汝。”可见叔侄间的深情。

  第一封这家信更为重要的是以下两点:

  一是欧阳修虽然非常关心处于战火中的侄儿一家。这年初,广西广源州壮族首领侬智高发动叛乱(历史教科书上称“农民起义”)。四月,侬智高率五千右江东下,首先攻下了右江上游的横山寨(今广西田东县平马镇)五月乙巳(1052年5月31日),侬智高攻占邕州(州治在今广西南宁)建立“大南国”,自称“端州(今广东肇庆)仁慈皇帝”,年号“启历”,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所过如破竹”,相继攻破沿江端州(今广东肇庆)昭州(今广西平乐)数州,并围攻广州。于是,朝廷委派枢密院副史狄青为征南节度使,统领二十万大军,包括一支骠勇的西夏吐蕃骑兵),从京都日夜兼程南下。在归仁铺大败侬智高。皇佑五年十二月,攻下侬智高最后据点邕州并奇袭特磨寨,俘获侬智高母亲阿侬、弟弟侬智光、长子侬继封(92)时为。侬智高则“不知所终,其存亡莫可知也”(宋·杨仲良《通鉴长编织事本末·广源叛蛮》五O卷)。这场历时近两年的战乱才告结束。欧阳通理任职的象州,正处战火之中。结婚不久的妻子和幼子亦皆在任上。但欧阳修在家难国难交织之中深明大义,勉励侄儿在此多事之秋“如有差使,尽心向前,不得避事”。即使是“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将国事与家世,个人生死与国家安危相互位置摆的清楚分明。

  二是体现了欧阳修廉洁自律的人品。欧阳通理要买朱砂送给他,却被欧阳修严词拒绝:“吾不阙此物”。其原因有二:一是朱砂为官方专营,专卖的“榷”类产品,作为产地的政府官员,不能因利乘便,所以欧阳修训斥说:“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二是即使不是官方专营,专卖的普通物品也不宜买。因为你是官员,商人会因此降低价格,或是用廉价甚至赠送来贿赂你,让你蒙上不廉之名。欧阳修之前任滁州太守的王禹偁就是因为“买马亏价”而被言官弹劾的。所以欧阳修说自己“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以此身教来告诫侄儿。

  第二封信亦是写在皇祐四年,背景与第一封相同。大概是欧阳通理将自己写的诗文寄给欧阳修,要欧阳修指教。信中可能提到自己在象州任职时间已不短,想写报告要求调职。欧阳修针对两事作简短回复。

  关于如何写诗,欧阳修谈的很简约,但却是关键,即一定要注意诗句间的对仗,这方面特别能显示作诗的工力。对于可否“因书言去”,欧阳修也未作过多训诫,只是据前人欲躁进而适得其反加以点破。因为欧阳通理不愿在象州任司理,表面的原因是任职时间较长,想换一个地方,但实际上是想通过欧阳修的举荐来升迁。欧阳通理在象州任职时间并不算长,而且没有经过“选调”这个官员考察提拔任用程序,属于躁进。所以欧阳修举陈奇为例,虽然举荐者多达16人,却被仁宗看破“特旨不改官,以戒驰骛者”。作者借此要侄儿“宜少安之”,原因是“初官”,虽仅六字,却力透纸背。

  欧阳修对侄儿征询的两件事,重点落在后一件,这也是欧阳修的一贯做法和认识:欧阳修在京时常有各地学者登门拜访,他们发现“欧阳公多谈吏事”,有人提出疑问说:本想讨教道德文章,今先生更多的是教人以吏事,这是为何?欧阳修回答:“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即文学主要是用来提高个人修养的,而政事却是关系时世百姓的大事,你们将来都要出去做官,这一点切须注意。所以,欧阳修在这封家书中也体现了一贯风格。

    二、与十三侄书

  【原文】

  奉职自赴任,不曾得书。(1)到官下,想安乐。(2)汝孤寒,曾受辛苦,知道官职难得,每事当思爱惜。(3)守廉、守贫、慎行刑,保此寸禄而已。(4)十四郎今却令回。(5)此子自县中来,见其衣装单薄。(5)汝只亲兄弟两人,今食禄,庶事宜均给。(6)更宜戒约,勿令出入。(7)无事令学书识,取些字。(8)从来失教训,是事不会,男子如此,何以养身。(9)今遣人去知府舍人处,求太君墓志。(10)若此人将得来,即更不言。若未得来,即汝因事至府中面告,言吾令汝请文字,且与请取,求的便附来。(11)春寒,好将息。不具。(12)吾押送十三奉职。〈正月十四日〉十四郎,(13)此中与绵袄子两领,并裹缠钱三索,(14)省只十七、八程,可到,恐伊别乱破钱也。(15)

  【注释】

  (1)奉职自赴任,不曾得书:奉侄侄儿,自从你赴任离去,至今没有收到你的来信。

  (2)到官下,想安乐:到任后想必平安快乐。

  (3)汝孤寒,曾受辛苦,知道官职难得,每事当思爱惜:你自幼丧父,家庭贫寒,曾经吃过不少苦。应该知道这官职得来不易,处理事务时都要想一想,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官职。

  (4)守廉、守贫、慎行刑,保此寸禄而已:恪守廉洁,恪守清贫,慎用刑具,保住这官家俸禄就行了。

  (5)十四郎今却令回:我令十四郎返回你那里。按:十四郎是欧阳修的另一个侄儿,家族同辈中排行十四。从文意来看,他是奉职的亲弟弟,尚未成年。

  (5)此子自县中来,见其衣装单薄:这个孩子从县里来我这里,见他的衣服和行囊很单薄。衣装:指身上穿的衣服和携带的行囊。

  (6)汝只亲兄弟两人,今食禄,庶事宜均给:你只有这个亲弟弟,如今你拿着国家俸禄,许多事务上都应该平均供给对待。食:享受;庶事:众多的事务。

  (7)更宜戒约,勿令出入:更应该管束他,不要让他到处乱跑。

  (8)无事令学书识,取些字:平日无事时令他读书识字。

  (9)从来失教训,是事不会,男子如此,何以养身:一直失去教育,什么事都不会。一个男人这样下去,今后靠什么养活自己。

  (10)今遣人去知府舍人处,求太君墓志:我已经派人到抚州知府的舍人那里去取我母亲的“墓志”。知府舍人:知府属下文书类吏员。太君:封建时代官员母亲的封号,分为国太夫人、郡太夫人、郡太君、县太君等级别。欧阳修母亲郑氏曾褒封县太君。按:皇祐五年八月,自颍州护母丧归葬吉州之泷冈。在墓道立下自撰的《泷冈阡表》。信中说派人到抚州知府的舍人那里去取我母亲的“墓志”,可能是为写《泷冈阡表》之用。

  (11)若此人将得来,即更不言。若未得来,即汝因事至府中面告,言吾令汝请文字,且与请取,求的便附来:如果此人拿到了“墓志”,就罢了。如果拿不来,你随即为此事去面陈太守,就说我需要这个“墓志”,请他交给你。一旦取到,便立即寄来。

  (12)春寒,好将息。不具:春寒之际,望好好保重。将息:调养,休息;不具:书信末尾常用语,犹言不详备,不一一详说。

  (13)吾押送十三奉职。〈正月十四日〉十四郎:我于正月十四日派人护送十四郎回你处。按:此处在流传中文句可能有颠倒错乱。

  (14)此中与绵袄子两领,并裹缠钱三索:行李中有两件棉袄,三串盘缠钱。裹缠钱:盘缠,路费;索:穿铜钱的绳索。

  (15)省只十七、八程,可到,恐伊别乱破钱也:考虑到只有十七、八天路程。三索盘缠钱够用了。担心给多了他又会乱花钱。按:江西与安徽是邻省。从安徽颍州(今阜阳市)到抚州约千里。古人骑马或步行,每天五、六十里地。

  【翻译】

  奉侄侄儿,自从你赴任离去,至今没有收到你的来信。到任后想必平安快乐。你自幼丧父,家庭贫寒,曾经吃过不少苦。应该知道这官职得来不易,处理事务时都要想一想,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官职。恪守廉洁,恪守清贫,慎用刑具,保住这官家俸禄就行了。我令十四郎返回你那里。这个孩子从县里来我这里,见他的衣服和行囊很单薄。你只有这个亲弟弟,如今你拿着国家俸禄,许多事务上都应该平均供给对待。更应该管束他,不要让他到处乱跑。平日无事时令他读书识字。一直失去教育,什么事都不会。一个男人这样下去,今后靠什么养活自己。我已经派人到抚州知府的舍人那里去取我母亲的“墓志”。如果此人拿到了“墓志”,就罢了。如果拿不来,你随即为此事去面陈太守,就说我需要这个“墓志”,请他交给你。一旦取到,便立即寄来。我于正月十四日派人护送十四郎回你处。行李中有两件棉袄,三串盘缠钱。考虑到只有一百七、八十里路程。三索盘缠钱够用了。担心给多了他又会乱花钱。

  【简析】

  给十二侄的两封书信皆是回复,这封给十三侄的家信却是主动发出的。十三侄,名欧阳奉职,其它情况不详,只知道他在家族同辈中排行十三。从此信提供的情况来看,可能在江西抚州某县为官,还有个未成年的弟弟。皇佑四年三月壬戌,丁母夫人忧,归颍州。四月,起复旧官,公固辞。八月,许之。皇祐五年八月,自颍州护母丧归葬吉州之泷冈。是冬,复至颍。冬,复至颍州。至和元年(1054)五月,丧服满,仍复龙图阁直学士。从信中所说的“见其衣装单薄”和“春寒,好将息”等文意来看,此信当写于丁母忧,辞职居于颍州之时。

  此信主要说了三件事:一是详细交代一件具体事务,去抚州知府的舍人那里去取欧阳修母亲的“墓志”。这为我们了解名作《泷冈阡表》提供了第一手的史料。两外两件则是对十三郎的训诫,涉及家事和国事,做人和为官。家事是要他好好照料他的唯一弟弟十四郎。从信中透露的情况来看,这位兄长确实不够尽责:弟弟在春寒中衣着单薄,囊中羞涩私下投奔叔叔,可见在家很不如意。不仅是生活上照顾不周,对他的成长也是放任自流,不加管束他,不让他到处乱跑,也不比教他读书识字。欧阳修说:“从来失教训,是事不会,男子如此,何以养身?”这不仅是为十三郎未来着想,更是责备这位兄长。不能齐家,可见修身不够,也很难治国平天。

  二是谈国事。十三郎是位官员,因此着重训诫为官之道,言简意赅地要求侄儿记住三点:“守廉、守贫、慎行刑”。这不但对为官的侄儿如此要求,自己也是身体力行。他“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廉洁自律。而且注意慎用刑具。包拯任开封府尹,严刑峻法,设龙、虎、狗三口大铡,以对付贪官污吏和天下作奸犯科之民。欧阳修继任后却宽缓不苛,慎用刑具,但同样做到道不拾遗,社会安定。因此“守廉、守贫、慎行刑,可为官箴”。

  欧阳修为文,讲究文从字顺,提倡平易畅达的文风,此封家书,亦可见一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5651/77213468290.html

更多阅读

室内养殖花卉的好处 养什么花好? 室内花卉养殖方法

室内养殖盆栽花卉的人越来越多。花香是人类天然的"保健医生",许多植物花卉的气味能左右人的精神状态。如:天竺花香有镇静、消除疲劳、促进睡眠之功。茉莉、月季、夜来香等,昼夜都能释放出香精油和负离子,它能使卧室内空气清新,沁人心脾,除

《暨阳开化吕氏宗谱维则堂 吕氏春秋

《暨阳开化吕氏宗谱(维则堂)》——诸暨谱牒选介之二十八杨士安《暨阳开化吕氏宗谱(维则堂)》前为《谱序》,卷1:《凡例》《世训》《族谕》《谱序》《行序》,卷2:《制诰》《赞》《墓志铭》《诔》《行状》,卷3:《文传(缺)》,卷4:《文传(缺)》,卷5:《阃

历代赞颂母亲的著名诗文歌曲18篇 历代古诗文诵读欣赏

母亲十月怀胎,痛彻心扉;含辛茹苦,拉扯子女。她们是给予我们生命的那个人,是世界上最普通而又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赞颂母爱的优秀诗歌、文章和歌曲。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今年的母亲节了,在这

古代官职 古代官职一览表图片

中国历史悠久,立官设守,肇始于夏同朝周,至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时已初具体制,而后历朝沿袭并发展,官职有所增减,同一官衔的品级有所差异,有的官职名称也有所不同。本文仅侧重于宋、元、明、清特别是明、清两朝的(七品以上)官衔举要简介

中国古代官职大全 古代女性官职

中国历史悠久,立官设守,肇始于夏同朝周,至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时已初具体制,而后历朝沿袭并发展,官职有所增减,同一官衔的品级有所差异,有的官职名称也有所不同。本文仅侧重于宋、元、明、清特别是明、清两朝的(七品以上)官衔举要简介

声明:《历代著名家教选介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二十二):刘禹锡、欧阳修》为网友拼了命做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