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花满天 花开花落花满天另类词 这首经典落花词,你不一定了解





周邦彦的词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其实还不光是宋词,是整个词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周邦彦这个人,虽然成名于北宋末年,然而你要知道,在他之后的南宋,整个词坛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是婉约词,而南宋“婉约派”的大家、名家,像姜夔、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史达祖、高观国等,没有一个能跳出他的牢笼,都是受他影响的。


他,影响了整个南宋词的发展,除了辛弃疾、刘克庄、刘过、陆游、张孝祥等少数词家例外。然而,周邦彦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元明两代是词坛没落的时代,到了清代,号称“词之中兴”,也是词史上的一个盛世。清代的词坛,主要就是学习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张炎一脉而发展起来的。像浙西派的主盟人朱彝尊、厉樊榭,常州派的张惠言、谭献,晚清的蒋春霖,四大家等都深受这一派影响,是清代词坛上数一数二的人物。


关于周邦彦的词,我这里选讲一首来分析。他写过一首惜花送春的词,叫《六丑·蔷薇谢后作》:


花开花落花满天 花开花落花满天另类词 这首经典落花词,你不一定了解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古往今来,写送春惜花的诗词,数不胜数,名篇佳作络绎,随便哪个朝代都能挑出大量的名作出来。但若在词的领域,真正当得起“千古绝唱”四字的,我以为只有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和周邦彦的《六丑·蔷薇谢后作》。苏轼那首,其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是极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周邦彦这首,与之相比,不遑多让。六丑,是周邦彦自度的词牌。因为这个词牌,犯了六个调,都是声音极美的,然而却又极其难唱,就像古代高阳氏有六个儿子,长得丑又极有才,因而命名“六丑”。




这首词是惋惜蔷薇花凋谢而作的。开头“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你注意他的起笔,是平平道来,不用那种纤巧、夸张、秾丽之笔来夺人眼球,但语言有内在的张力。作者穿着单衣,说明已是春末了;他在饮酒,说明花落无奈,他在排遣愁绪。并且身在异地,让光阴白白地逝去了,自己仍然一事无成。周词的开端,已经透出一点愁绪了,但他不说尽,也不写得很浓烈,简单地提一下,让你有所感受,后面再一层深入一层地转笔,使你堕入他的彀中。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前面感慨光阴虚掷,接下来就希望春光不要逝去得这么快,能够暂时停留一下。这是美好的愿望,词的情感、调子是扬起来的。后面两句“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然而春天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你眼前飞走了,再也找寻不到踪迹了。把春天的离去,比作鸟儿的飞逝,化抽象为形象,你可以见出词人的锐感。“一去无迹”,坐实这种悲慨。因而这里词的情感、调子,是抑下去的。这种抑扬转折的笔法,情感的波澜也随之起伏,便是顿挫。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前面写到春光的逝去,是泛写,这里加入具体的形象。春天逝去,从哪里看出?“为问花何在”,轻轻一问,转入正面描写。“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一夜的风雨摧残,美丽的蔷薇花落满一地,就像无数的倾国美女,被葬送了一样。把花比作美人,以花的零落描写成美人的摧折,这样的笔致是有很强的感染力的。纳兰性德曾经写过悼亡词,则是反过来,把美人的夭逝比作名花的摧残,写过“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的名句。


周邦彦这三句,先一问,再两句一答,问的时候充满关切,答的时候充满惋惜。这几句是对前文的递进深入。后面就转入更细致的勾勒、渲染,“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满地的花瓣儿像美人的钗钿,还散发着残留的香气。并且这花还不是落在一处,它凌乱地点缀着桃树下的小路,轻轻地飘落在柳树边的小径。前面写“葬楚宫倾国”,已经很让人怜惜了,后面又加入“钗钿堕处遗香泽”,甚至金钗、花钿满地,细笔勾勒,愈转愈深。




“钗钿堕处遗香泽”,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白居易《长恨歌》写杨贵妃被缢死的情景:“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这种句子的感发力,全在背后潜藏着,需要读者挖掘。而紧跟着的“乱点桃蹊,轻翻柳陌”两句,则是延伸、濡染,且以“桃蹊”“柳陌”映衬、皴染,就使词句显得更有情致、更有风韵。“多情为谁追惜?”这里又是一问,花落了,有谁来追问、怜惜呢?没有人来追问、怜惜,说明花儿只是在孤独地飘零。这是又一层勾勒。


后面开始勾转笔力,“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把镜头由人转向蜂蝶。那蜂儿蝶儿,就像媒人、使者一样,时时叩击着窗槅。它们是在提醒窗内的主人,要看看室外的落花,去追惜蔷薇花的逝去,春光的逝去。从“春归如过翼”到“多情为谁追惜”,情感、调子一直是抑下去的,但对象由春转到花,转到人。“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这里情感、调子又扬了一下。然而你会感觉,蜂蝶的这种多情的行为几乎等于徒劳,“但”,说明只有蜂蝶怜惜,扬中有抑。


通过上半阕,我们可以看出,词是在写春归、花落,而描写的对象、采用的笔法,不断转折,情感也是一起一伏、一起一伏的。周邦彦在抒发情感的时候,总是提一下,顿住,勾勒几笔,再稍微提一下,顿住,再勾勒几笔。越勾勒,笔致越深沉。开头“怅客里、光阴虚掷”还只是淡淡地伤春,写到“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蜜蜂蝴蝶这么迫切地敲击窗槅,提醒主人,伤春惜花的感情已经很深沉、强烈了。


下片就要写主人走出室外,哀悼落花的情景了。后半阙写得哀婉缠绵,情致绵渺,看起来是一笔笔淡淡地写来,但勾转得浑成自然。就像力士举重一样,看起来表情很轻松,但其实举的东西有千钧之重,别人费尽心力,不能做到。“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词人来到东园,看到园子里一片静寂,而园子里的草木变得越来越茂密,到处都是绿荫了。绿荫多了,说明红色减了。这跟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只是李清照写得很巧,周邦彦摒弃了这种巧妙的表达,而是采用稚拙、凝重地笔法来写,行笔不紧不慢,词味全在言外咀嚼得来。这就是况周颐推崇的“重”和“拙”。你想想,周邦彦这两句表达的惋惜之情,其实并不比李清照的浅,甚至要厚重,但李清照的句子,我们一看就明白了,周邦彦的句子,你得品一品,才能见出后面的情味。“静绕珍丛底,成叹息”,这两句是镜头特写,作者绕着蔷薇花丛,不断地徘徊、叹息。


后面作者又勾转笔力了。前面写到人惜花,“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这是眼中所见;“静绕珍丛底,成叹息”,这是写人的神态、动作。可是交代一下,又顿住,变换视角,转折、勾勒。“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这里由人写到花枝了。作者绕着花丛,那长条勾住了作者的衣服,就好像蔷薇花故意伸出花枝,绊住我这位行客。它是要牵住我的衣襟,让我对它倾诉深情的话语,表现出无限的离情别意。


这三句是写花对人的依恋,把无情之花写得一往情深,动人至极。这三句写到花依恋人后,又顿住,把视角转向人,进一步写人对花的惋惜。“残英小、强簪巾帻”,词人顺着长条看去,有一朵残存的蔷薇花,那么小,那么憔悴。他不禁爱怜起这朵小花,于是把它勉强簪在头巾上。这花是风雨摧残过的花,又极小,实在很难簪在头巾上。作者不忍见其零落,勉强簪上,惜花之情何等深厚。写词走笔至此,怜花、惜花之情,愈转愈深,后面再接下去是很难的。


可是,周邦彦还有大笔力腾挪变换。“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这是用对比手法,深化词人的哀情。这残英簪在头上,无精打采,终究不如一朵鲜花戴在美人钗头上,颤动、摇曳,向人袅娜地倾斜,那种姿态,何等楚楚动人。这是以蔷薇花娇艳欲滴的芳姿,映带、衬托此时花之憔悴无神。这是“以乐景衬哀情”。但这个乐景,不是眼前的,而是作者印象中的,想象中的,是虚景,“残英小、强簪巾帻”,这才是实景。以虚衬实,宛转哀怜之情,千回百转而出之。


最后几句视角又转,这朵残英簪在头上,可是其他的蔷薇花,还在凋零,这是无可挽回的事实。作者说:“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这不是任其飘落,而是从另一个层次、角度表达怜花之意,深厚宛转。蔷薇花落在水面,会随水而逝。像李清照说的:“花自飘零水自流。”然而,作者终究不忍,还在想办法做最后的怜惜、挽救。他说,花儿,你随水而逝,千万不要在早上或晚上,潮汐涨起的时候随水而去。你不要被潮水卷走了。




为什么?“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这几句是回答。我是怕那憔悴的花朵上,题着多情之人写下的相思词句,你若被潮水带走,那多情之人所思念着的人儿,如何还能见到这样的相思之语呢?你看,这落花还承载着情人的思念,词人不忍让其随潮水而远去。最后一句“何由见得”,怎么样才能见到花上的相思字呢?以问句作结,充满了关切、怜爱、惋惜、疑惑,甚至绝望等,这是用逆笔挽回去写。总之,全词没有一句是直白地铺叙下去的。


你看词人,由春写到花,写到蜂蝶,由蜂蝶带出人,下片时而花,时而人,时而人,时而花,有现实,有想象,有回忆,调子有扬有抑,抑而复扬,笔法回环往复,顿住,行笔,再顿住,再行笔,意脉、情感不断地转换,但章法不乱,思绪不断,有条不紊,一点点地加深。勾勒,皴染,折笔复进,写到结尾:“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你感觉,他还有无限的意思没说出来,有无尽的意蕴藏在里面,让你品味、咀嚼。


周邦彦词醇厚的词味,就是这样一步紧跟一步,一层深入一层地带出来的。很多人也写惜花、怜花、伤春、留春之意,写去写来都在表面,你看周邦彦,没有一笔落空,没有一笔平铺直叙,有无尽的峰回路转,但你丝毫不感觉到他在卖弄技巧,因为传达的情感是浑厚的,一切都是浑成的。这首词还不仅仅停留于惜花、怜花本身,从词句背后,隐隐透露的身世飘零之感,仕宦落拓之悲,对于美好生命幻灭的惋惜、悲哀,都是厚重而深沉的。没有一点流于表面的牢骚语。


黄苏评论这首词说:“人巧极而天工生矣。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周邦彦的词,的确是人巧已极,然而此巧并非小巧玲珑之巧,而是巧夺天工之大巧。人们常说:“大巧若拙。”你看周邦彦的词,遣词造语朴拙,但不呆板,厚重,意境深沉,确乎符合“重”“拙”“大”的标准。


【版权说明】本文作者帝乡子,选自公开课《有一种美,你不能视而不见——周邦彦词选讲》,图片源于网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5651/792153397168.html

更多阅读

坐看云起云落 静赏花开花谢 坐看云卷云舒的意思

一个人,一辈子,一条路,随着年龄的增长,观点,心态也随之改变。不一样的环境酝酿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风景影响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态度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站得高,才会看得远。人只能活一次!千万别活得太累!如果我们能

花开花落随风去,缘起缘灭天注定 缘起缘灭缘未尽

花开花落随风去,缘起缘灭天注定风过无痕,“花开花落随风去,缘起缘灭天注定。”“日午画航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人生偶遇,转瞬即逝,凡是来者,皆有缘分,凡是去者,皆是缘分散尽。无缘的你,纵使肝肠寸断。也只能对着茫茫的夜空暗自哭泣。何为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边云卷云舒_ 看天边云卷云舒

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 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人太在乎得与失,就一直会耿耿于怀,这个就是心态。我现在还存在于茫然之间,太想得到,害怕失去。太重视过去的承诺,但对于男人来讲,承诺只是忽悠或者哄人开

声明:《花开花落花满天 花开花落花满天另类词 这首经典落花词,你不一定了解》为网友唱一半的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