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大学生对话,讲述自己的创业和人生——
大学应该学什么?
四年以后毕业了你会做什么,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向,现在其实不太容易看清楚。我们过来人回想一下,每一个人大学时的专业,可能跟他现在从事的行业有很大的差别,即使是他大学的专业跟他现在的行业是一模一样的,大学学的东西现在能用上的也非常少。
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一定要有培养判断力的意识,养成一个独立判断的能力是你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你只有搞清楚了你喜欢干什么,你适合干什么,你擅长干什么,一辈子才会过得幸福。
如何找到理想的方向?
我小时候没想过这么多事情,没想做科学家、工程师,中学的时候,就想着我考一个好的大学就好了,考上大学就想着我能够出国就好了,真正开始考虑自己人生要走什么路,还是到美国之后,一段相当于实习的经历,使我慢慢意识到我自己喜欢什么。
我在美国做了一段时间研究以后,发现自己从心底里还是喜欢实际的东西,我喜欢的是如果我能做一个东西,让世界上百万人,几千万、几亿的人能够使用的话,这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东西,所以那个时候我才慢慢意识到,我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逐渐开始寻找自己的方向。我当时虽然在美国拿的是全额奖学金,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最后还是放弃博士学位,进入工业界,加入了一个华尔街的公司,开始了实现自己梦想的旅程。
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需要从自己真正的心里面去做选择,并不是你认为社会期望你这样做,父母期望你这样做,朋友期望你这样做。只有这样,你才会越工作越开心,在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会被沮丧击败,而是全身心的去享受整个过程。
我是1991年夏天毕业的,后来出国是在1991年的12月份,这中间有小半年的时间,其实是我人生比较低潮的时候。我当时读的专业叫情报学,也就是现在的信息管理,申请出国非常不容易。我申请了大概有二十多个学校,但是一直到7月份毕业的时候,还没有拿到一所学校的全额奖学金,这个时候多多少少有点没着落。我到学校户籍处把我的户口拿出来,装在自己的口袋里就开始在北京混。
当时很多的单位不会要我
那时候机会比现在要少很多,当时很多的单位也不会要我,因为我也不能骗人家说我能长期干,我只能告诉人家说我要出国。最后找到了一个小公司,我师兄开的广告效果调研公司,那个时候我的工作是做广告效果调研,其实就是印了很多的调查问卷,挨家挨户地敲门把问卷给人家,要是愿意填问卷我送你一支笔,过一段时间再把问卷收回来,然后统计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那段时间每天重复这些简单的工作,挺枯燥,但是做的过程当中发现,这个问题还是挺有意思的,从一开始的发问卷,到统计分析,到设计问卷,怎么问才能问出来广告的效果是什么。很多很多年以后,当我回想起来,这段经历对后来创立百度,创立搜索引擎的模式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人生当中有不同阶段,很多时候你身在其中可能觉得饱受挫折,回头望望自己走过的路,你会发觉,这个世界的广阔是自己很难想象的。作为一个有心人,总是可以为自己积累一些财富,为自己积累一些以后成功的资本。
人生可以走直线吗?
在很多人看来,我的道路是比较顺的,一步一步好像都是事先计划好一样,可以算是走了直线。但我觉得归根到底的原因还是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严格意义上说,十几年前搜索引擎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产业,那个时候大家也不会觉得走搜索引擎这条路是一条直线,只不过现在搜索变成了这么大一个产业,变成了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的时候,大家就觉得我走的路很顺。
其实我在中学的时候,每天下课就跟几个朋友一起去图书馆里看各地的报纸,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只能是靠报纸来获取信息,我就觉得能够获得这么多信息真的是很神奇,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对信息的管理产生了兴趣。后来大学报了信息管理专业,很多的理念其实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后来准备出国,但美国没有对应的专业,算是比较偏的学科,所以并不是在大多数人心目当中所看到的那种走直线,但就是因为我自己喜欢也是擅长的事情,所以我就不停地往这个方向上走。
这种直线是你自己心目当中的直线,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这也是我真正相信的一个信条。
(摘自李彦宏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