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至节气。这一天我们北半球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在我国有些地方,该节日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夏至日有什么需要注意。
从周代时起,在夏至日已经有了祭神仪式,到了清代仍然被视作“国之大典”,民间的百姓们在这一天吃夏至面,有的地方还将新麦做成饼、馍等,有尝新的意思,分别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夏至。
夏至节是我国最早的节日
6月21日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有意识地选择防燥清火的食物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许多蔬菜都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之功,吃面条时可以多选择芹菜、莴笋、茼蒿、丝瓜、苦瓜、莲藕等。它们不仅是夏季的家常蔬菜,而且老幼皆宜。像百合、杏仁、莲藕、荸荠等,从中医学理论看,都有宣肺除疾、润燥下气的作用,把它们作为菜码或小菜点缀都是很不错的。
夏至宜晚睡早起 不宜夜晚露宿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aIhUaU.com/zl/转载请保留
夏至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天热要补充蛋白质
天热时往往胃口不好,尤其对脂肪类食物提不起兴趣。但出汗会损失大量水分,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也会随汗水流失。同时,人体内的蛋白质在高温天气里吸收率下降,而分解速度加快,因此要注意补充蛋白质。
动物蛋白主要来自肉类、禽蛋类和水产类,优质植物蛋白的来源主要是豆类和坚果。鸭肉是夏天的最佳肉食,能“滋五脏三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解水,养胃生津”(《日用本草》),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生热者食用,很符合中医“热者寒之”的饮食原则。另外,兔肉性凉,营养丰富,胆固醇含量很低,也很适合夏季食用。夏天空气湿度增高,湿易伤脾,湿热交蒸,人会头昏疲乏,食欲不振。而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功效,夏至时节食用能有效缓解上述湿热的表现,令人神清气爽。爱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