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随便说个单词,我能告诉您它在这个词典的第几页是第几个。”6日,初次见到英语语言学博士张介公,他先给了记者一本厚达2057页、囊括8万英文词汇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让记者“考考”他。
记者随意翻到其中一页,提问他单词“need”的具体位置。他低头略作沉吟,3秒钟后就喊出单词所在的页码,“在这一页第七个。”记者数了数,丝毫不差。
半年记下词汇位置
张介公是山东枣庄人,现任山东外事翻译学院副院长兼语言文化研究院院长,在学校里他在学生中进行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两批360多个学生先后在1个月时间内,掌握了1万英语词汇。 “我的要求是到毕业时,人人能背下牛津词典。”张介公说。
早在去年“五一” 期间,他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挑战群英会》栏目,现场表演了背牛津词典的功夫,成为当场节目“挑战英雄”。“这其实就是游戏,我也想知道人类大脑的疆界到底有多少?”张介公说,背下含有8万词汇的牛津词典他大概花了半年时间,主要运用了日本七天真博士的“照相式记忆术”。如何轻而易举背下如此之多词汇的位置,张介公说自己是“唯一一个从语音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人” ,“解开了英语乃至整个印欧语系,包括汉语在内的人类语言密码。”
立志破译单词“密码”
张介公的英语求学历程与普通的学生没有什么两样。1984年他考上山东大学英语专业,又攻读英语语言学硕士。工作后他曾赴印尼进行两年语言考察工作。 “在印尼,我发现当地人说英语、汉语和印尼语,他们说得都很流利,就像会开奔驰车了,也能开宝马。但是到了中国学生这里,学英语就像从开汽车换成开飞机那么难。”他发现,国际上非英语国家中学英语词汇量在6000个左右,而在我国这个数量只有2300到3000个,词汇量成为导致中国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一个关键问题。
2004年开始,张介公歇业在家,开始思考每一个英语单词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带有张介公解读特点的英文单词不时从他口中迸出。第一个被他“解密”的单词是“baby”。“辅音字母‘b’代表这个单词的意思……而婴儿就是在襁褓中包着,我想到在英文中‘b’就是代表‘包’、‘包着’的意思。”经过举一反三,越来越多的单词被他“破译”。
张介公认为,目前中国的英语教育是一种“对接式”的英语学习。 “一般中国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是分摊在初中、高中和大学三个阶段,像长蛇阵。而英语学习应该是重叠式的,经过反复重复记忆才能加深印象。”因此,他也从山东外事翻译学院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一种“山译外语模式”,让学生在进校时集中记忆词汇,“用我的方法,1万个单词1个月时间都能掌握。”
分享
0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