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
文章摘自:《历史上那些非常君臣》
作者:张振华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本书简介:“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中国封建制度下的一个产物,这些皇帝与大臣在历史的进程中扮演着怎样的人生角色,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他们的沉浮进退对中国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一直为世人所关注,是人们思考和探索的重点。本书以16位皇帝与16位大臣之间微妙的生存关系为纲,以权臣的命运沉浮为切入点,结合浩如烟海的史实,向人们展现了这些皇帝与大臣之间既合作又斗争的博弈过程,揭示了中国古代权力游戏中的江湖规则。从这些人物身上,从逝去的历史中,反观现实,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人欲的美丑、人性的善恶。
指鹿为马,大有学问
无可否认,"指鹿为马"的"赵高"仍然活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引子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臭名昭著的太监是谁?中国政治史上第一个做了丞相的太监又是谁?
这个人,就是赵高。
秦朝,是第一个封建王朝。就是在这个王朝内部,诞生了一位最恶劣的宦官,从而加快了这个王朝灭亡的步伐。
这个太监竟然发动政变,做了丞相,糊弄皇帝,把持朝政,残害王室大臣,他一切都干得出。
司马迁太史公在他那本大部头历史书里洋洋洒洒讲了许多奸臣污吏,自然也写到了秦朝的丞相李斯。不过司马迁却没有给下一位丞相赵高写传记,是因为司马迁忘了写,还是这位历史作家根本就很鄙视这位太监丞相,不屑浪费笔墨和自己的精力?
所以赵高这个人卑污的一生只散见在其他人的传记里,但还可以清晰地拼凑出来。
一个阴险至极的家伙,最恶毒的小人,最恐怖的太监(一说这个宦官不是太监),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篡位改诏,以及陷害打击,从小小的文吏爬上了一国的丞相。
他被列为秦王朝的第一奸臣,在这个榜上,他当之无愧。
赵高这个人,自始至终在整个政治漩涡里扮演着反面的代表人物。他的人生攀升,从"沙丘政变"开始,也就是从秦始皇断气那个时刻开始。因为他的确没有太大的本事,比起丞相李斯来,他给人家提鞋还差不多。所以像他这样的人,在明智的秦始皇手下,自然就不会也没有受到多少重用。他仅仅做了个御驾司机,准确地说是车辆保管员。
所以,他的人生转折就在这场政治事变中。他改换了秦始皇的遗诏,把秦始皇最小的也是最懦弱的儿子拿来垫背,推他做了新的继承人,而把皇太子给除掉。因为皇太子扶苏器重的是蒙恬大将,他一个赵高绝对控制不了这个原定的继承人。赵高不得不找个软弱的主才好侍奉,于是,伺机另立了这个新继承人,就是秦二世胡亥。
阴谋得逞了,他顺势也干掉了老丞相李斯。赵高自己坐上了丞相的位子,玩弄小皇帝于股掌之间。《指鹿为马》这场政治戏剧就是他演出来的。他得意地处理了不顺从自己的臣子。
末世的王朝被赵高一手把持,紧接着秦二世也被他整死了。但赵高还没有那个胆,也没有那个能力去自己坐在皇帝的宝座,他另找了更年轻的主儿,秦二世的侄儿子婴做第三代接班人。不想,赵高这次选错了主儿,这个年轻的接班人让他送命归天。
秦三世比后来的康熙还猛,暗地一个策划就把赵高给收拾了。赵高死在了自己的推荐人手上。
秦帝国早已摇摇欲坠。秦三世没做几天皇帝,就被刘邦、项羽这伙英雄给摧毁了。
历史的血腥的一页就要翻过去了。
一、从罪臣之子到皇帝的司机
秦国。刚刚统一了六国没几年。
李斯丞相在皇帝嬴政的命令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统一文字,写小篆,改善交通枢纽,修建国道,制定新法,等等,这时的秦国强盛之极。秦始皇却骄傲地用他的铁腕手段进行黑色统治。
各国被俘虏的罪臣除了被杀的,剩下的几乎都被判刑,要么就成了秦国的苦役犯。
赵高算来还是个赵国的贵族,只不过是早已没落的那种。
赵高的祖国被灭了后,他一家都被作为俘虏带到了秦国。他老爸因犯了重罪,他这个年轻的儿子被连累,同时被处以宫刑。他父母都在作坊里给人家做奴仆。这个戴罪的儿子长得不赖,而且更有用的一点是,赵高他老爸以前差不多是个律师,所以他也懂一些监狱法知识。
秦始皇建立了新帝国,没事干时就开始骄奢淫逸起来。秦始皇大规模为自己充实后宫,相传嫔妃人数多达上万。当然庞大的后宫机构需要足够的服务生,那么太监是最合适的人选。就这样赵高被送进了宫。
由于赵高这人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所以身强力壮,再加上他比较机敏,所以很快他就被任命为中车府令,也就是皇帝的专人司机,管理车辆。
这个职务不大,但总算是一个平台,赵高有机会贴近皇帝,贴近宫廷中心。赵高这样充满心计的人,只要有一个竿子,他就能爬到最高处。当然,他终生的努力钻营也许来源于对自己有失尊严的身份的愤恨。
秦始皇在用暴政统治着这个新兴的国家。百姓不满,群雄骚动。
公元前211年,从东郡掉下一块陨石,上面刻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个咒语。随后秦始皇的使者夜里途径华阴县时,突然出现一个道士,拦住大声说"始皇帝今年将要毙命"这样的话。
这样的怪事连连发生,秦始皇的心理防线快崩溃了。皇帝赶紧请术士给他算一卦,卦上说他将来会有血光之灾,必须出趟远门巡游才能躲过这场灾难。秦始皇于是在第二年离开首都去省外旅游,长子扶苏留在边关做国防工作,陪同的官员有丞相李斯、小儿子胡亥等人,赵高作为司机肯定也在这趟公款旅游队伍里。
这次出游,给了赵高一个最大的机遇。他的人生转折就要在这趟旅游中实现了。二、一个太监发动的政变
旅游途中。
当浩浩荡荡的旅游大巴开到山东某个县时,秦始皇突发严重的急性病。这么身体强壮的皇帝怎么会突然患上重病呢?
其实皇帝的这个病有一个不确定的说法,那就是,赵高很早就策划了一个阴谋:长期在秦始皇的饮食里暗下慢性毒药,恰好在这个时候毒性发作了。
刚到50多岁壮年的秦始皇垮了,感觉不行了,就赶紧写了份诏书:一是让长子扶苏做帝国权力的继承人,另一个是把军权交给在外地的大将蒙恬,让他做新一任的国家军委主席,然后让李斯回首都咸阳准备安排后事。不过很可惜,诏书还没有发送,秦始皇就挂了。这时,时间问题很紧要,如果诏书被平安送到咸阳,扶苏就会当上新皇帝,蒙恬大将拿到了军权,那么秦朝的命运估计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事实是时间就差那么半天,诏书却落到了小儿子胡亥与赵高的手里。丞相李斯还比较保守,徘徊不定。
赵高抓住了这个最美好的时机。他并不想让长子扶苏做接班人,那对他不利。他赵高一直兼职做胡亥的法学老师,胡亥也听他这个老师的话,比较乖。而扶苏一直很看重和信任蒙恬将军,如果扶苏继承了皇位,自己的饭碗就不保了,还谈什么飞黄腾达?
赵高开始在胡亥与丞相李斯两人之间进行诱导和鼓动。
胡亥这边很容易对付,只要激起这个娃的权利欲就行。现在诏书就在你手中,内容可以由你改,再说都是皇帝的种,怎么就只让他扶苏坐江山?你甘心吗?男子汉大丈夫就要胸怀大志,拥有整个国家不是最荣耀的事吗?胡亥肯定以前也想过这个问题。
一席话就把胡亥说通了。赵高说我坚决拥护您,为您的皇位效力。胡亥和赵高已经下决心了。
另一方面,丞相李斯也不是个泛泛人物。必须也说通他,一起合谋,合伙加入这个阵营里才能保险。其实李斯这个人是矛盾的,现在处在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这个人虽然很有才能,也对国家政府做出过不小成绩。但从一开始钻营政治起,他就是奔着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来的,他不是一个忠臣,也不是一个正直之士。在这场政变过程中,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这个国家。
赵高早就知道李斯的为人,有把握说动他转变风向,所以他又在李斯面前一番陈述利弊。先说皇帝的诏书和传国玉玺现在胡亥的手中,抬高胡亥的资本,让他先心里有个衡量。然后赵高把蒙恬这个人抬出来,说扶苏向来信任的是大将蒙恬,假如扶苏当了皇帝,那么丞相的位子能是你李斯的吗? 很明显新皇帝会让蒙恬挤兑你的,你李斯之后还会有发达的机会吗? 没有,绝对不可能有。
这一番话,几乎都是围绕着李斯的个人利益问题而谈的,同时也说中了李斯的焦虑。如果他李斯不答应支持赵高提出的政变策划活动,赵高所说的这种情况很可能成为现实。
李斯掂量了其中的利害,好,为了自己的将来,合伙就合伙,他加入了这个政变集团。
赵高一手策划的政治活动,很快就要发生了。先是跟李斯商量,隐藏住秦始皇的死讯,不给全国发丧。然后修改一下诏书内容,说始皇帝立小儿子胡亥为新任接班人,并赐死长子扶苏。
扶苏还真是个大孝子,接到这样的诏书,还真以为他老爸让他死。原本要当皇帝的人却不经过大脑思考就甘愿自杀了,令人叹息。竟然这么轻松,中间没有任何节外生枝和阻碍,赵高一伙立马就回到首都,给秦始皇发了丧,然后就让胡亥顺顺当当地坐上了皇帝位子。这就是秦二世。
赵高立了大功了,立马就被升职为郎中令,位列九卿,掌管宫廷警卫。
这下,赵高就可以在新皇帝的身边,实现自己更大的阴谋了。秦二世这么蠢的货色估计绝对没想到,他就是赵高一个棋子。
在胡亥这个新上任的菜鸟皇帝的宫廷里,赵高搞出了一场场政治傀儡戏。
三、宫廷里的刀声斧影
赵高爬上了高位,一开始就要诱导这个自己亲手扶上来的新皇帝。当然前提是,新皇帝秦二世已经盲目地宠信了他。
首先,赵高给秦二世的建议是把在外领兵的蒙恬及其家族除掉,这样才能让自己安心在国内享受。而且瞎编说他老爸曾经想让皇上您来当太子,没成就是因为,蒙毅(蒙恬他弟)当时给老皇上进谏极力反对您。这样的臣子一直对您不忠,您难道不想除掉他吗?
胡亥一听立马就信了,派人把蒙毅干掉了。还没等蒙恬知道他弟的死讯,又降旨让蒙恬服毒自杀,蒙恬这位将军也是忠诚得可以,跟岳飞当年一样,因为家族世代为忠臣,尽管他手里的重兵足可以造反称王,但他放弃了,自己抹脖子了断了。
这样,蒙氏兄弟这个隐患被赵高设计除掉了。不久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也为了避免受到耻辱而自杀身亡。
另外,胡亥这个傻瓜皇帝听了赵高的谗言,当然还有自己的顾虑,为了杜绝其他皇室王子及老臣的怀疑和不满,竟然大开杀戒。李斯丞相是否也参与进来进行宫廷大屠杀,这个不是很清楚,但至少在皇帝面前李斯的信任度比不过赵高,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为了能名正言顺地给这些皇室王子和老臣扣个犯罪的帽子,赵高又怂恿皇上下令让李斯重新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条例。通过这些法律条例,所要解决的人都在这个定罪范围之内。于是,胡亥的兄弟姐妹一个个都被赵高给处理了,当然是挂着正当罪名。十二个王室公子在咸阳菜市口给砍了头,十个公主也被判了死刑。
公子高想一跑了之,上书请求跟老爸秦始皇葬在一起。新时代的秦俑考古队在临潼一个村发现了十几座秦代墓葬,其中的尸骨四肢分裂,或者有带箭的,或者有刀砍的伤痕,看来死状非常惨烈,不过其中的陪葬品却豪华至极。有人认为这是秦始皇的宗亲后人和大臣的陪葬墓。估计就是赵高这时的杰作。
此外,公子将闾兄弟三人明知被诬陷,但却无能为力,满脸挂着眼泪,向着苍天大呼"我没有罪啊",还是把剑自刎了。
胡亥还真能忍心让赵高把自己的兄弟姐妹统统给铲除了,也许他这样眼不见心不乱,坐在这个龙椅上可以安稳多了。然而赵高的手段还没用完,他的杀人计划还远没有结束。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说秦二世一直都是在赵高的手下办事的,因为一切主意和命令几乎都是这个家伙构思的,而秦二世只不过是听了之后点个头,摆个手罢了。
那些大臣凡是出风头给皇上提建议的,上谏书的,差不多都会以诽谤罪遭到残害。每解决一个大臣后,赵高最多给秦二世打个招呼,就让自己的亲信填补了这个空缺职位。赵高的爪牙渐渐遍布政府上下各个部门,皇帝的家变成了赵高的衙门了。
甚至在老百姓当中,谁脸色不太好的就被拉去治罪,送进监狱关个一年半载的,很快整个秦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了。
连丞相李斯都感觉自己命在旦夕了,他只是个丞相,连皇帝都给赵高让座,他李斯也无可奈何了。
四、丞相的悲剧
刚忙完了其他一大群人,李斯就成为赵高的铲除目标了。在赵高的眼里,李斯这个人是有点本事的,而且曾经立过功劳,比他强,现在还是个丞相,不把他赶紧除掉,将来必然后患无穷。
赵高先下手为强。当然得先从罗织罪名开始。这个手段伎俩被后世的宰相秦桧学到了精髓,也成为奸臣中的代表人物。
赵高先是给秦二世灌迷魂汤,诱导这个皇帝整天花天酒地,迷恋在酒色声歌之中,让他荒废朝政。然后赵高又从反面来了一招,跟丞相李斯心情沉重地商议说,皇上现在只会沉迷在享乐之中,不理朝政,你这么有声望的老臣,怎么不去规劝一下皇上呢?
李斯无奈地说我见不到皇上啊。赵高看他上钩了,连忙说自己可以帮忙,看皇帝什么时候有空就给他报信,让他来面见皇上。赵高的阴谋可玩得太强了,他偏偏选在皇上玩得兴趣正浓的时候,让李斯进殿规劝皇上。李斯这么聪明的人还是被骗了,三句话没说完,胡亥就大为扫兴,三番两次下来,秦二世就火了,对李斯不仅仅是不满,更是怨恨之极,认为李斯胆敢跟他皇上处处作对。
时机成熟了,赵高就见缝插针,给秦二世上奏说,一是李斯这人曾因一起参与了政变,没有得到皇上的封赏,一直对您心怀不满,甚至有谋反之意。还有就是,陈胜吴广农民军现在猖獗起义,而李斯的儿子李由跟这些造反派有勾结。第三就是李斯一直为先皇办事,现在位高权重,凭仗以前的功劳,把您当小孩看待,已经对您不尊重了,这不是威胁着您吗?一条条的"论点"摆在了秦二世的面前,胡亥一听就有点恐慌了。派人调查李斯的儿子是否跟农民军有勾结,这个由赵高弄出证据那还不简单?
很快,秦二世一摆手,让赵高一人全权处理这事。李斯交给了赵高查办,他继续花天酒地去了。
李斯被关进监狱,开始进行逼供。李斯是个文臣,哪经得住皮肉之苦,上千条皮鞭下去,以及棍杖、烙铁之类的,李斯承受不住了,赶紧乖乖违心地招供。聪明的他,以为还可以上书跟皇帝辩解。但是赵高更狡猾,把李斯写的辩护书全部没收,根本就到不了皇帝的手上。
当皇帝派来真正的调查员来了解真情时,可惜李斯被上刑上怕了,居然说了谎话,招了假供。这下罪名就成立了,死罪也就定了。李斯父子被押在咸阳菜市场门口,午时腰斩,三族之内的亲戚都被株连。李斯哭着说:"我再也不能跟我的儿子,牵着黄狗去郊外打猎了。"
一代功臣李斯就以这样的下场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当然他也明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杀他的人是他曾经选择的合伙人。或许他在很早以前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能坐到丞相这个职位,富贵至极已经足够了。老师荀子以前就给他讲过物极必反的道理,人生理想达到了这样的顶峰,最终结局也就很难会是幸福的。
他猜对了,李斯的下场比较惨。
五、来个"指鹿为马"的心理测试
李斯被消灭掉,赵高才觉得安全多了。朝堂之上再没有人可以威胁他赵高了,而且李斯的丞相位子也就属于他自己了。
赵高的算盘很精确。第二天他就被提升为中丞相,以后的朝政几乎都由赵高一人把持,秦二世不知不觉就完全被架空了。秦二世此时的生活状态在后世也有个模仿者,就是隋炀帝杨广,不过杨广要比他胡亥有作为和有能力得多。而这两个王朝的命运几乎如出一辙,帝王的德行一样,寿命也都差不多就短短的几年。
这时外面各地的起义军轰轰烈烈,战车都开到了离咸阳城不足一百里的地方了。秦二世慌了,赶紧听从赵高的推荐,派了个稍微有点军事能力的章邯做大元帅。不过领的兵太差劲了,因为秦二世竟然把在骊山上正建造阿房宫的20万犯人拉去充当枪把子。
刚开始由于这些兵是从劳改中解放出来的,还能带着激情和兴奋冲锋一阵,竟然还赢了几次。不过几场战役下来,能有抵抗能力去镇压革命的火焰吗?加上他们对政府早就不满了,听到对方冲锋的喊杀声,撒腿四散。大元帅见势不妙,向朝廷搬救兵,赵高一挥手,说这边宫廷和皇帝也需要人手保护,拨不过来。元帅章邯没辙了,万般无奈下赶紧向项羽举手投降。
秦王朝已经对战争没有任何免疫力。
在外患内忧的情况下,秦二世不知所措,其实更多的消息都被赵高封锁了。大的战争损失说成小的,让皇帝没必要担心;小的战争损失说成没有这回事。秦二世从登基以来一向信任赵高,所以也就无为了。但赵高有所作为,不过不是国防事务,而是准备向秦二世这个窝囊废瞄准。赵高从来都是从自己的野心出发,以计谋来为自己铺路。所以,在正式行动之前,他在朝堂上先做了一次民意测试。
这个测试非常著名,具有官场心理学的意义,后人给它起了名字叫"指鹿为马"。过程是很经典的,这个镜头值得回味一下。
某天上朝。皇帝在上,群臣在下。
赵高姗姗来迟,后面随从牵了一只鹿,直接进入了大殿。皇帝秦二世的早上会议一般都是几句话就散会,今天却是赵高自己又另外搞了个新活动。
秦二世很诧异,问,赵爱卿为什么牵一只鹿进来呢?
他这人很有勇气,也很自信,竟然对着皇帝的面,故意大声地问,陛下眼睛不是花了吧?这可是一匹马,你怎么说成是鹿呢?
殿下的群臣莫名其妙,不过都不敢插嘴。
秦二世揉了揉没睡醒的眼睛,定睛一看,没错,是鹿啊,赵爱卿不会弄错吧。
赵高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明明是一匹马,皇上怎么都不认识呢?不信您可以问这些大臣们,看到底是谁错谁对呢?胡亥还没发话,赵高就转过身来向各位大臣征求意见。
这时大臣才感到压力了,这不是阴谋是什么?
答案不同的人可以划分为三派。精明圆滑的大臣知道这是赵高在测试大家,谁不跟着他的标准答案走,就不会有好下场,就赶紧低声下气说是马,确实是马。这一批投票数最多。另一派有点骨气的正直的员工坚持真理,表达客观事实说是鹿,这个票数最少,少得可怜。下来是中立派,有见解,但没骨气,不敢表达真理,只能低下高贵的头颅,做缄口无言状。当然这个票数居第二位。
尽管有不同意见,不过票数比较下来,还是赵高赢了。他笑着说,我的票数最多,是皇上错了吧。秦二世胡亥只能目瞪口呆,尴尬地傻笑。
这次民意测试还算成功。不过不是非常成功,因为还有反对票。
会议结束下朝后,赵高已经命人把那几个坚持真理的反对派登记在黑名单上了。没过几个礼拜,这些人就被清理干净了,以后上朝也就见不到他们的影子了。
赵高自信满满。打扫了潜在的障碍物,这下可以进行下一步行动了。
六、赵太监的第二次政变
赵高欣慰地感觉自己的权力胜过那个窝囊皇帝了。
上次测试之后,秦二世以为自己患了什么迷惑病之类的。于是赵高给皇帝找来太卜,这个宫廷巫医不用说是听了他的吩咐。于是秦二世就被说成是由于前次祭祀时没有正当斋戒造成的。赵高建议秦二世在上林苑重新斋一次戒,不过没坚持几天,皇帝就又山珍海味,胡吃海喝了。这天赵高又设计让秦二世练练箭,在里面打打猎,运动运动。这下可好,秦二世一箭射过去,却射中了一个服务人员,这个人当场毙命。
当然,没人敢定皇帝的杀人罪。赵高却让自己的女婿阎乐第二天给皇帝上奏说,发现一件命案,凶手杀了人,把尸体扔在上林苑里了。
秦二世心虚了。
赵高立马上前给秦二世提醒:皇上作为"天之子",却无端射死一个无辜的人,这会受到"上天"的惩罚,上天会通过鬼神给您和这个国家降临灾难的。赵高一个吓唬,秦二世几个哆嗦。赵高趁机建议皇帝最好去别的行宫暂时避避风头,秦二世就这样给骗走,离开了朝堂。以后,赵高在朝堂上就跟皇帝一样,作威作福,全盘指挥中央机构。
赵高在打点着自己的计划。
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伙反动分子已经让秦王朝摇摇欲坠了。秦二世这才开始发现自己火烧到脚后跟了。
但是黄瓜菜早就凉了,江山基本上都在赵高手中攥着呢。赵高也明白秦二世有了警戒心,先下手为强,对这个曾经的推荐人玩真格的了。
赵高派女婿阎乐带领上千士兵来到秦二世的行宫,只谎称要抓捕逃犯,便直接闯进去把胡亥这个窝囊废逼死了。秦二世这个可怜的家伙,死到临头了,还竟然妄想跟阎乐讨价还价。胡亥先希望能不能让他做一个郡官,接着又不得不妥协降低要求说,看能不能跟老婆一起做个平凡老百姓,人家不答应。无奈的秦二世叹声气,绝望地自己抽刀抹了脖子。
秦二世胡亥就这样窝囊地挂了,而且还是被自己曾经的推荐人给算计的。他原本就不应该当这个皇帝,他也完全没有资格胜任这个政治职业。他知道自己的地位,几乎是由赵高一手给扶上去的。从荣华富贵九五之尊到死都是赵高给他撮弄的,秦二世只不过是赵高的一个傀儡罢了。也许胡亥临死前才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自己悲哀的身份。
更可怜的是,胡亥被按照平民的身份埋进黄土了。他死时,还没过25岁生日呢。
天下不能一日无君,大家都信奉这句话。杀了皇帝,赵高很想坐这个龙椅,不过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停顿了一下,谨慎地想了想,觉得这样会引起嫌疑,别人的矛头都会指向自己。这可是更危险的事。
赵高权衡下利弊,没敢冒这个险。皇帝的位子做不做无所谓,只要能真正掌握着大权,那也跟做皇帝没多大区别嘛。赵高想到了另立新君的伎俩。
从前的政变就是那样搞的,赵高如法炮制。他选择了一个更年轻的人做接班人,这人是胡亥的一个侄儿,名叫子婴。就是所谓的秦三世。
七、聪明反被聪明误
赵高拥立子婴做了新君。
朝廷稍微换了个新面貌,但战乱依然不断,甚至更加激烈了。咸阳城周围一片战火。
掌握大权的赵高虽然不是皇帝,但他早把这个江山看做自己的。所以赵高觉得自己有责任来平息战乱,赶紧出面解决现实问题。他变成了外交家,四处奔波跟农民起义军项羽,刘邦等几个集团协商谈判,看能不能割地赔款,让战争消停下来。
再不行的话,赵高答应可以把嬴家王孙全部铲除,然后咱们平分天下。这个策略比较有吸引力,不过刘邦没有信,赵高的个人声誉早就扬名天下了,刘邦敢信任这么个无耻之徒吗?
赵高无功而返。焦头烂额的他在宫里思考着下一个阴谋策略。
但是,他忽视了这个稚嫩的新皇帝,危险就在跟前,就在身旁,就在附近。子婴可不是胡亥这样的软货色,他早就对赵高有了戒备心和行动计划。
这天是子婴到宗庙正式受玉玺的日子,但是子婴没有按时来。赵高就去催问这个接班人怎么这么磨蹭。这一去,赵高就走进了地狱。他的大限终于到了。子婴早已安排好杀手藏在附近,当赵高还在大声呼叫人家速度快点时,命就玩完了。
刀斧手全部向他砍去。一代宦官丞相就这样命丧黄泉了。
赵高在被砍的瞬间,可能觉得自己死得也太突然了吧,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早就应该见阎王了。
子婴的接班政权太晚了,秦朝政权很快就塌了。刘邦进占咸阳,没有几个兵力的子婴明智地投降了。秦朝的寿命从这天就算结束了。刘邦大度地给了他一个活口。不过很快项羽也来了,子婴这次没那么幸运,被西楚霸王给解决了性命。
历史是血染成的,不论我们看哪一集,最后只能这样说。
★ 读史鉴今
历史上忠臣的刚直不阿几乎个个都一样,而奸臣的阴谋诡计和招数却各有各的不同。
往往,小人几乎无一不是从一己之利出发,绞尽脑汁,运用阴谋诡计逐步钻营,最后竟然攫取到危险的政治大权,使得自己的野心得逞,然后为所欲为,无恶不作。诱导不懂事的小皇帝,实际上是为了利用皇帝的软弱,来实现自己的权力欲望。
有人说,赵高是中国历史上的绝版太监。没错。
他绝对开创了中国历史宫廷里"太监政权"的先河,他是太监里的先锋人物,也是后世所有臭名昭著的太监的楷模。
他是政治邪派里的天才,他的官场手段是独创的。
赵高这个太监的确是个绝版,也是始作俑者,一个宦官专权,飞扬跋扈的开创人,不过这种人的下场往往也是雷同的:死得很惨。
可以说,没有赵高,压根就轮不上胡亥做那个秦二世。他哥就自然成为继承人了,胡亥最多只能一辈子做个王爷。但是就因为赵高的阴谋,胡亥当上了皇帝。胡亥做了一年多皇位宝座,就又被弄死掀下台了。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胡亥只是个傀儡,他短短的人生是由赵高指挥的。秦二世的皇帝位子是赵高给他造就的,也是由赵高给毁的。他的九五之尊(实际上也没有多少权力),他的极端享乐,他的惨死,都是赵高一手策划的。
赵高是整场政治游戏中的幕后主使人。所有的贤臣良将都被他给断送了。利欲熏心的赵高要的是他一个人的权力和安全的利益,不幸的是,他没想到自己推荐的第二个继承人比上一个强,还是有能耐的。赵高给自己挖了个陷阱。
赵高的归宿是必然的。这样的终点也最适合他这样的人。多行不义必自毙,只能说死得恰到好处,死不足道。
在封建王朝的开始,就诞生了这样阴险的人物,以致在后来漫长的两千多年里,这样宦官专权的奸臣更是数不胜数,给整个国家、民族带来了许多恶果和血腥的教训。
我们可以深思一下,这不仅仅是人性的问题,封建专制制度才是其天然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