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史料证明,临汾一带的晋商(平阳帮——平阳,临汾古称)是整个晋商的发源地和杰出代表之一。单以汾城论,师庄尉家、北柴王家、南
高刘家和南赵杨家的故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韩国的一号国宝崇礼门2008年2月11日凌晨毁于大火,其国大哗。为此,文化遗产厅厅长辞了职,首尔市长也对国民表示道歉。崇礼门火灾还引起了韩国各地政府对文化安全管理的重视,各地掀起了对主要文化遗产防火措施的安全大检查热潮。看完这条消息,汾城人笑了,有点惊奇,有点不屑:至于嘛。为了一座区区600岁的建筑!把这个当成宝物,那汾城人看待汾城的古迹还不真成了珍珠如土金如铁了?
晋商近年来声名大盛,在常人的心目中,晋商是与晋中的大院相联系的,晋商出自晋中大院,晋中大院代表晋商。一想到人们是这样想的,汾城人又笑了,带点苦涩,带点宽容:论历史,论规模,论实力,晋南的商人比晋中要强上一大截呀,奈何名实不符如此。罢,关门闭户掩柴扉,“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此汾城非彼汾城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山西境内第一大河汾河,从晋北发源,一路浩荡南下,至晋南处蜿蜒盘旋,滋育出中华民族的直根——襄汾。汾城,就是襄汾的一半,赋予灵性与历史的一半。
襄陵县就不说了,春秋时晋国大夫筼筜的封邑,公元前621年晋文公重耳之子晋襄公死后葬于此,故称此地为襄陵。
汾城,顾名思义,就是汾河岸边的城邑。汾城这个概念早已有之,但和现在的汾城不是一码事。《史记》中提到秦魏交战,秦兵直捣魏国腹地“兵屯汾城”。这个“汾城”指的是战国时期三晋之一魏国的城邑,现在襄汾县赵康镇的晋城。北魏时期,将西汉时设置的临汾县北境分设泰平县,县治即今襄汾县古城镇。北周为避周文帝宇文泰名讳,改为太平县。后来,唐太宗把现在汾城这块地方封给大将尉迟恭,尉迟恭封号鄂国公,这里就称做鄂公堡。尉迟恭比太平县令的名气可大得多了,于是,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太平县城就从古城移治到这里,这里从那时起改名成为太平县。千百年来,襄陵县和太平县沃野连属,经济富庶,人们安居乐业,素以“金襄陵,银太平”并称于世。
民国三年,1914年1月,山西省在全面调整省内区划地名期间,鉴于当时全国已有3个太平县,所以又选了县城里拥有悠久历史的汾城为名。再到1954年,襄陵县与汾城县合并后称襄汾县。汾城县就“降格”成为汾城镇了。
古代县级城市标本
汾城保存了一个完整的古代县城的历史景观。
古代,作为城邑,必须有城墙、街巷、府衙、庙宇、店铺、居民,也必须有行政、戍守、商贸、教育等职能。单从建筑论,除了城墙、民居之外,不外乎衙署类建筑,市场性建筑,礼制性建筑以及宗教类建筑,所有这些特征汾城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
这里至今保留着从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4年)到清末的建筑十一处,有近四十余座保存非常完整,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占地4万平方米。城西布置有文庙、学宫、试院、学前塔;西北布置了城隍庙、魏侯祠、娲皇庙、观音堂、仓储等;城东布置县署各司衙门、关帝庙、刑狱等设施。主要街道两侧,民宅栉比,店铺林立,商业繁荣,成为我国现存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古代县级城市标本。
世事如棋,祸福难料。或许,汾城正是因为这一“降格”,从县城变为农村,从一地时事政治经济中心后退旁置,不再受人注目,不再优先发展,或许“文革”时也不再被“优先冲击”,其古建才得以那般完整地保存下来。
咳金唾玉触手生温
从襄汾县城下高速公路,沿襄汾到新绛县的省道往西再往南,20分钟后,就到了汾城了。晋南这块土地大都如此,虽俯首皆是文化,但你若不深入进去,不过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国农村形象了。汾城也一样,下得车来,看道路坑坑洼洼,四周烟尘弥漫,拉客的,运货的小面包车、三轮车东一辆西一辆,灰仆仆的烟酒小店无精打采地立在路旁。只有看见背着相机的外地人,热情的汾城人才会告诉你,要看古城,就
往里走。
走进汾城,你才发现,汾城像其他古城一样,街道、建筑古朴幽雅,偶尔可见三三两两的老人依着墙根或打瞌睡,或闲闲地说话。远离了
公路的喧嚣,汾城给人的感觉是恍若隔世一般。
汾城街道的格局,都有中轴线、中心点,汾城的鼓楼就是个典型。鼓楼位于十字街中心,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为清康熙四十七年重建,清道光与民国均有重修。十字歇山重檐阁楼式建筑,通高15米左右,底座为十字券洞式拱洞通往四街,分上下两层,下层周砌女儿墙,四面开门,内部以木梯登二层,二层置木栏杆,可远眺四方。上下两层均以木斗拱承托出檐和翼角,外观威严华丽。
县衙大堂曾经是尉迟恭的帅府,后来成为城中最高的权力机关。虽几经重建,唐时风貌宛然。大堂五间,中间暖阁悬的是雍正御笔亲题的“忠爱堂”匾额。静伫片刻,你或者能听到那穿越时空而来的低沉的喊声“威——武——”
城隍庙与县署东西相对。县衙管人间,城隍庙管县城。此庙建于明洪武二年,现还有正门,戏台,献亭,正殿,鼓楼和西庑。
两座历经风雨的木牌坊分立在正门两旁。一座上书“显佑伯”,这是在说明这里是城隍庙,而且是县级城隍庙;另一座上书“翊镇”,意在说明城隍的作用,他是人间的保护神,也是人间的监察神。大门巍峨高大,非仰视难见顶冠。大门正对着一座彩壁,彩壁前有一幅耐人寻味
的对联:
人化物物化人人物无穷
生了死死了生生死不息
不说城隍庙里边的各建筑的肃穆庄重,影壁和屋面的明代琉璃构件、花鸟怪兽、仙人彩马、鱼龙变化,五颜六色、光彩夺目。且说那戏台,元代的戏台,古朴与精美兼得。想象当年上演元杂剧的热闹与华彩,想象那时台下百姓的热闹与开心。
城隍庙紧邻文庙。文庙的大门比城隍庙还要坚固,是石料雕砌的。棂星门、泮池、状元桥、石雕、大成殿、祭孔演乐的露台……一进文庙,俗虑顿消,正该专心读书,求取功名,即便不悬梁刺股也动力百倍。正思忖间,且慢,却见其过厅中有碑林耸立,赫然便有两尊草书碑,是文征明的诗文手笔。文征明,明代四大家中的那位。
城隍庙往东50米,几处四合院破落中亦显出厚重。这就是汾城四大商家之一王家的宅院了。
从鼓楼往南,穿过仍然留存着古代铺面的老街,出了南门到了南关,南关有座社稷庙。“社”指土地,后来引申为祭祀;“稷”是指五谷,“江山社稷”即为家国天下。社稷庙当然就是县署官员祭祀神灵的地方,在这里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时光远逝,祈祷早成了往事,所幸社稷庙没有随着时光远逝而消失,仍然静卧着。
再往南,到洪济桥。汾城有五座桥,在北方城镇里也算多的。洪济桥,金大定二十三年建,清乾隆年间易木桥柱为石柱。石头铺成的路面连接一条通途,石柱支撑的顶冠形成了一座厅堂。可通过、可歇脚、可避风雨,单卷单孔。
咳金唾玉,其实是说人的口才或文笔好。可是在汾城里转悠,你心里就只有这一个词。抬头康熙低头洪武,一不小心还与元朝大金走个正对面,连风都似从远古刮来,连古街上飘过来的阵阵醋香,也是传代久远的醋坊千年不变的古法酿制。你能清晰能看到他们就在眼前,官家断案,学子苦读,士人义烈,商贾雍容……
门神尉迟敬德的传说
没有尉迟恭(字敬德)和他在汾城的封地鄂公堡,太平县不可能移船就驾挪到汾城来,汾城整个历史或要重新改写。此公何许人也?
曰:唐太宗李世民的铁哥们,中国老百姓的右门神。
尉迟敬德也是山西人,在晋北朔州善阳。本是隋朝的大将,英雄惺惺相惜,降了反隋的秦王李世民,这算是不打不成交。
尉迟敬德与李世民互相有救命之恩。尉迟敬德初降,适逢降将暴乱,唐军本着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人的原则,把尉迟敬德抓了就准备干掉,李世民知道了大惊,不仅立马命令放人,而且拿出一大包珠宝,说想走可做盘缠。李世民一番话语出自肺腑。尉迟敬德当然留下了。就在当天,他跟从李世民一帮人出外打猎,忽遇敌将王世充将兵数万来袭,骁将单雄信率一队骑兵直冲李世民,说时迟那时快,快马名将,眼巴巴看着单雄信丈八多长的大槊就要刺到。危急关头,尉迟敬德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坠马,其徒众见领将滚落,冲势稍减。尉迟敬德把李世民挡于身后,缓缓后撤出包围圈。李世民感慨言道:“福善有征,只是没想到你报答得这么快!”
尉迟敬德不仅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入敌万军如入无人之阵,更是后来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料敌机先,劝李世民下决心动手;战争中,救李世民于其弟李元吉弓下,并亲手杀死齐王李元吉,亲自飞报李渊,迫其直面现实,支持他这二儿子。可以说,若没有这样一位智勇过人的大将军,李世民很难登上皇位。
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皇宫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凌烟阁内描绘了24位功臣的图像,褚遂良题字,皆真人大小,自己时常前往怀旧。其中,尉迟敬德排在第七位。
尉迟敬德怎么又成了门神了呢?《三教搜神大全》、《永乐大典》曾记:“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尉迟敬德同秦叔宝夜晚戎装守卫宫门,唐太宗寝宫邪恶、鬼祟全消。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
便这样一个奇人,为啥“退休”后不回晋北老家,却受了晋南的封地封号呢?或是太宗忌放虎归山之策?也真亏得他一念之转,成就汾城一段佳话。
晋南商道源远流长
如今但称晋商,便是晋中乔家们。其实,大量史料证明,临汾一带的晋商(平阳帮——平阳,临汾古称)是整个晋商的发源地和杰出代表之一。
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起源最早,先秦便已有载。到了宋代,平阳商人与徽州商人并称,成为当时中国商业的中坚力量。二是实力最强。只说与汾城相关的,明清时,尉、王、刘、杨等家族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尤其是尉家在鼎盛时期“日进斗金”。而晋中的侯、曹、乔、渠、常、刘诸姓人家资产仅在七八百万两到百万两,与平阳帮实力相差悬殊。三是发展时间长,晋中的几大家族主要兴盛于清朝中叶以后的一百多年间,而平阳帮则称雄明清两个朝代及民国时期长达500年之久。四是比钱庄票号。晋商票号大多集中在晋中,晋商钱庄则大多集中在晋南,而且比票号产生要早得多。据《中国实业志·山西卷》载:“今襄汾县汾城镇永德泰钱庄,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是最早经营金融资本的商号,比平遥日升昌票号(创建于清朝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要早208年。史载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仅苏州一地就有晋南钱庄81家。钱庄与票号金融功能类同,但是钱庄无论资金规模之大、总体数量之多,还是运营时间之长,都是票号无法比拟的。
单以汾城论,代表人物有四家:师庄尉家、北柴王家、南高刘家、南赵杨家。这几家人或商业或金融或做盐什么的,如何富庶且不言,各家讲一两件轶事来听。
尉家从商,而雍正时延聘在扬州卖画度生的郑板桥为家塾教师,资助板桥应考科举,直至乾隆丙辰中第进士,留下“布衣暖,菜根香,诗
书滋味长”的石刻墨宝。
王家做盐,最盛在乾隆年间。乾隆六下江南,王家做过“承办接驾差务”,和曹寅的差事相仿佛。结交非富即贵,是权相和珅的座上客。王家七代受过清朝皇帝的封爵,乾隆敕建的“五福亭”在北京西门外,上有乾隆亲笔题写《香山九老诗序》。
刘家代表人物刘笃敬,以山西商会会长的身份,成为夺回山西矿权的争矿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兴办了山西第一座发电厂——太原电灯公司及附属面粉厂,获山西第一个办电人的光辉称号;当过同蒲铁路太原榆次段总办;兴办了闻名三晋的南高私立高级小学。清朝儒帅左宗棠
曾给襄汾刘家题词:“五福有源惟积德,六经为本足传家”。
杨家也在抵制洋货的事业中扬名。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杨世堂目睹洋商廉价大量收购西北皮、毛、棉、麦以及金、银、鹿茸、麝香、红花等土产和贵重药材,获取大量利润,遂以正派堂皇的商业手段,重创洋商,同时发展自己,成为西北商界巨魁。
……
可惜,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比晋中巨商们更“可怜”的是,这些望族世家的宅第多已被毁,现存的只有王家的那三处四合院,分别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和道光年间。
赵氏孤儿成就三公
赵氏孤儿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晋景公时,司寇屠岸贾掌握了朝中大权。但是,赵家势力雄厚,他难以为所欲为,便上奏国君要捕灭赵族。凑巧,晋景公也感到赵家权势过大,有意要削弱,便准奏了。大夫韩厥知道了这消息,密报赵朔要他逃命。哪知赵朔是个死心眼,居然不逃,只把自己的妻子送进宫去。所幸,妻子是晋成公的女儿,屠岸贾奈何不了她;所幸妻子身怀有孕,赵家企盼生个儿子来日报仇。赵家蒙难了,孤儿出世了。屠岸贾要斩草除根,灭掉孤儿。在这危急时刻,韩厥、公孙杵臼、程婴站了出来。程婴新生一男,愿意献子救孤儿。公孙杵臼愿意为救孤儿献身。韩厥则去做那最难的,自污图存,负起育孤大计。谋划好,公孙带着孤儿入山,程婴则去告密。屠岸贾带着程婴去搜捕,一捕就准,将孤儿(程婴之子)摔死在山沟,又乱棍打死公孙杵臼。趁机韩厥从宫中带出孤儿,之后,程婴带着孤儿逃进荒山僻岭牞含辛茹苦,抚养长大。直到15年后,韩厥奏请晋景公恩准,孤儿赵武才还朝袭承父位,而后除了屠岸贾。
人固有一死,人人都希望死得比泰山还重。可是,当泰山真的压来,谁能奋勇承之?现在程婴故里程公村,且有程氏墓冢;可以看到三公村,据说这是三位义士谋划救孤的旧址。由此地西行不远就是姑射山,山上有个没娃沟,程婴携孤儿逃出后曾在此避难……这些古老的村落早被新屋重叠了,但是,生存在夹缝中的遗迹仍在诉说着昔日的往事,往事里则饱含着中华民族的大义。我们的民族是个见义勇为的民族,为了这个义字,千百年来人们塑造了关公这位义彪万世的楷模。岂不知,在关公之前,在襄汾古址上,程婴、公孙杵臼和韩厥就将大义镌刻到了历史的峰巅。
汾城就是这样一座城,它的每一栋建筑都能诉说一段悠长的历史,只是,我们看到的汾城是一座残破的古城,它没有如今平遥的华丽,更没有平遥响亮的名头,如织的游人,但汾城的美是掩藏在现代文明下的古朴,是追求经济发达与保存古代文化撞击下的残缺的美,这种美,有时会让你窒息。
(来源:《山西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