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的历史 隐形柏林墙 | 难以清除的历史羁绊

“May I help you?”这是我在慕尼黑街头听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国王广场附近,当时我站在街上,低头看地图,琢磨着下一步去哪里合适。才不过几秒钟,旁边突然出现一张老妇人的笑脸,轻声细语问“May I help you?”我先是有点惊诧,然后连忙表示不需要并感谢,她笑着点头离去。


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地标,建于1789年。手持照片中是德国统一前的情景,柏林墙将西柏林与民主德国领土分割开来


慕尼黑不仅仅是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我所见过的最佳问路城市。慕尼黑人几乎热情到了你不用主动开口问路的程度,只要你拿着地图或者攻略书站在街上,旁边的人都会一脸急切地看着你,盼望着你向他们问路,而且总有人难耐等待之苦,直接凑到你身边,微笑着用一口极动听的英文询问你是否需要帮忙。那一张张凑过来的笑脸,眼神都无比纯净,宛若孩子。


慕尼黑人的普遍英文水准也是我在旅途中所见之最高,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少年,都有一口十分标准的英语。


慕尼黑是我这次自驾欧游的第一站。离开慕尼黑后,我在巴伐利亚州转了个圈,其后先后入境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再折回奥地利维也纳,其后经奥地利北部进入捷克南部,一路北上至布拉格,其后重返德国,由德累斯顿北上至柏林,其后掉头向南走,至德国中部的魏玛、埃尔福特等地,再一路南下至慕尼黑。这个我自行设计的“椭圆形之旅”,沿途经过近四十个城市。其中,在德国所经主要区域,一是以慕尼黑为中心的巴伐利亚州,以及由维尔茨堡延伸而下,囊括奥格斯堡、菲森等巴伐利亚城镇的罗曼蒂克大道,一是德累斯顿和魏玛为代表的前东德地区,一是首都柏林。


巴伐利亚州是德国老牌经济重镇,德累斯顿则是前东德的工业重镇,二者各具代表性。至于曾被柏林墙一分为二的柏林,更是呈现多元化形态。如果想探寻两德统一后的东西差异,这条线路委实是不错的选择。


我所感受到第一个东西差异是英语普及率。相比慕尼黑,德累斯顿和魏玛等前东德城市的英语普及率显然有差距。这仅仅是众多差异中的一个,一度成为“隐形柏林墙“依然存在的佐证——“隐形柏林墙”是我亲身接触德国之前常常听闻的一个概念,指两德统一后,人们心中的隔膜仍未消除,东西部的经济、文化仍有巨大差异。


旅途中的观感不断改变着我的思维,旅途结束之际,我的结论变成了这样:也许,人们心中的那道隐形柏林墙依然存在,但它终将消失,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东德博物馆的怀旧情结


4月初的柏林乍暖还寒,我抵达之前那天还下过小雨,阳光正努力穿过乌云。从由2711根灰色碑柱组成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中间穿过,拐个弯便到了著名的勃兰登堡门和菩提树下大街。


勃兰登堡门顶端的胜利女神,她背插双翅,手执饰月桂花环的权杖


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地标。它建于1789年,是一栋希腊新古典主义建筑,前后各有六根多立克柱支撑,两侧各有廊亭,城门之上是四匹战马拉动的战车和女神。


兴建此城门的动因,是为了纪念带领普鲁士崛起的腓特烈大帝。两百多年间,它见证了普鲁士及之后的德意志帝国的兴衰,见证了欧洲的繁荣与动荡。拿破仑曾率兵在此经过,并将胜利女神像当成战利品运走。1814年,胜利女神像回归。1871年,普鲁士举国欢庆普法战争的胜利,欢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在动荡的上世纪,纳粹军队曾在此校阅,冲锋队员们高喊着“征服世界”,在此出发,苏联军队也曾在城门上插下红旗。在柏林墙兴建后,它也随之封锁,这边是东德,那边是西德。


二战末期,苏军向柏林展开狂轰滥炸,直至德国宣告投降。柏林的大多数建筑都被炸毁,城内18座城门倒塌了17座,唯有勃兰登堡门安然而立,只是,城门上的雕像严重损毁,仅剩一只马头,被送进了博物馆。


洪堡大学门口,二手书摊常年设立,当年纳粹焚书时,柏林焚书地,即校门口对面的倍倍尔广场


在以柏林墙分隔东西德的年代里,勃兰登堡门前的菩提树下大道属于东柏林。这条数百年历史的老街道,一度在二战中损毁严重,两侧建筑多为后日重建,其中不少建筑宏大庄严,都是社会主义时代的产物。著名的洪堡大学也在这条路上,它创办于1810年,一度是德国的学术中心,费希特、黑格尔、叔本华、本雅明、爱因斯坦以及马克思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二战结束后,因为不满苏联压迫,部分师生出走西柏林,成立了柏林自由大学。在洪堡大学前方不远处,是368米高的电视塔,与古朴庄严的柏林大教堂交织,显得有些突兀。它原本是前东德的国家电视台,曾经是东德进行对内对外社会主义宣传的最权威渠道。很可惜的是,对外,它没有能够让西方世界乖乖归顺,对内,它也没有能够永远地蒙骗人民。


当年有许多关于东西德的段子,其中也有不少以勃兰登堡门为背景。比如说一个西德警察和一个东德警察在勃兰登堡门下的岗哨值班,顺便聊天,东德警察骄傲地对西德警察说:“嘿,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西德警察就回答:“可是我们有香蕉”(香蕉在当时的东德可谓奢侈品)。然后东德警察说:“你们以后总有一天也会建设社会主义,那个时候你们也没有香蕉了。”


柏林大教堂,教堂后露出那个尖尖,就是最高的电视塔


除了柏林大教堂、博物馆岛、倍倍尔广场等之外,与柏林大教堂隔施普雷河相望的东德博物馆也是柏林的必游之地。这里有上万件展品,为了重现昔日东德人的生活,展墙大多采用抽屉展柜的形式,可以随意拉开,部分区域还复原了东德家庭生活,你可以进厨房,可以坐在沙发上看神似CCTV的东德新闻,可以打开东德家庭的衣柜和酒柜随便翻看……当然,门口的特拉比汽车也可乘坐,那是一款始终没有改变造型的东德家用车型,当年的东德民众得预定几年才能拿到车。这款在柏林墙倒塌后被嫌弃的车型,动力广遭诟病,甚至有这么个笑话——如果你想让特拉比的时速超过100公里,那唯一办法就是将它推下悬崖。


1989年,柏林墙倒塌,许多东德人开着特拉比汽车涌入西德。与西德生产的大众相比,特拉比在技术表现上实在太差,有了比较的东德人很快就将之抛弃。没过几年,它的售价便沦落到几马克的境地,成了货真价实的“白菜价”,没有人再将之当成消费品。当它再度卖出高价时,已经从消费品变成了收藏品。


柏林街头艺人,柏林向来以多元著称,街头艺人很是常见


柏林旅游纪念品店里的“冲过柏林墙”


如今的柏林街头,与德国其他城市一样,最常见车型是大众,本土生产的宝马和奔驰也十分常见。但说起自驾感受,则与慕尼黑大异。在慕尼黑开车,路上的车规矩,人也规矩,车辆互相礼让,在人行道前礼让行人,行人也绝不会横穿马路。但柏林——这个号称“欧洲最具活力首都”的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却非如此。


驾车进入柏林的那天下午,我先是惊诧地听到了一些汽车喇叭声,途中又见到一家三口和两个老人相继横穿马路——在向以“中国式过马路”著称的祖国大陆,这种情形数不胜数,可在欧洲,却是我头回见到。


当晚,我在柏林街头游荡,看着路旁新旧交杂的建筑时,才突然想到:白天初入柏林所经过的那一段路,两旁颇为整齐划一的火柴盒式建筑,不就是前苏联的赫鲁晓夫式建筑风格吗?换言之,那一带是前东德区域,也是各种旅行攻略上对游客谆谆告诫,切不可轻易前往的“危险地带”。


柏林墙倒塌后,东德人用上了西德产的汽车、喝上了西德产的咖啡,但当年在经济和文明上的差距,似乎仍未能填补。


如果是跟着旅行团走马观花,你很难发现这种差异,唯有自驾车、步行于大街小巷等零距离的接触方式,你才会意识到这些微妙的不同。


查理检查哨前的怀想


统一后的德国是欧洲经济的核心,也是最具活力的国家,但飞速发展的经济真的能抚平意识形态的创伤吗?曾有人说,因为极权主义对思想、自由的禁锢,往往会制造一代无知且无畏的群体,他们又会在教育中影响自己的下一代,因此,唯一能抚平这种政治创伤的就是时间——不止一代人的时间。


如果从表象来看,统一后的德国极其完美,它完成了一件人类史上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且一路向好。曾在东德统治下沉寂的德累斯顿、魏玛,重新成为了德国的文化重镇,柏林充满活力,还有美丽的埃尔福特,幽静和繁华竟然兼具,与德国其他州首府城市几乎无异。


东西柏林的分界,在二战后逐步形成,但实体柏林墙的设立,始于1961年8月13日。


柏林墙的历史 隐形柏林墙 | 难以清除的历史羁绊

在著名的波茨坦广场上,我见到了从别处搬来的七块柏林墙遗迹。德国政府此举显然意有所指,早在1953年,这里就曾是第一次反苏大型游行示威的始发地。1953年6月17日,数千名东柏林工人罢工,提出降低物价、实行言论和新闻自由、实现选举自由、释放政治犯和撤走苏联军队等诉求。此后,罢工席卷东德,共三十万人参与罢工,许多知识分子和警察加入。苏联占领军宣布戒严,将坦克开进了波茨坦广场进行镇压,造成数百人伤亡,上千人被捕入狱。


在此前后,东德人纷纷用脚投票,逃往西德。1945年东德有人口1664万,1949-1961年间就有350万人逃离东德。波茨坦广场的镇压事件爆发后,逃亡潮更加汹涌。而且,逃亡者以高素质者居多。1954-1961年,从东德前往西德的居民中,约有6000名医生和药剂师,8000名司法人员,750名教授,34000名教师和工程师。


苏联不能容忍东德的这种状况,1958年11月,赫鲁晓夫表示苏联要接管前往西德的通道。这种恐吓式的宣告反而引发了“柏林危机”,加剧了逃亡潮。1959年有14.4万人逃亡,1960年有20万人逃亡,1961年,柏林墙修建前,每月逃亡达10万人,建墙前的两个星期更有4.7万人逃走。


在美苏交恶的大背景下,1961年8月13日凌晨2点30分,东德军警以木拒马、铁丝网、水泥桩柱、石块等为材料,紧急施工,4小时后,柏林迎来了日出和初成的柏林墙。随着柏林墙的逐步加高加厚,并加长至169.5公里,设有253座瞭望塔,136个碉堡,还布有电网、地雷和自动射击装置后,东德人遭遇了禁锢,直至1989年11月9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柏林墙不仅仅是东西柏林的分界,也是东西德的分界,还是东方与西方的分界。


我在柏林所住的酒店距离查理检查哨很近,这是当年柏林墙沿途七个过境站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它始终维持着原来的样子,有专人饰演的美国大兵、哨所前对垒的沙包掩体。但景点就是景点,不复当年的恐怖,相反却人头涌涌,彷如闹市,人们争先恐后与哨兵合影。路旁有小贩租售前东德的军装大衣,还有能遮住耳朵的绒帽。旁边是露天的柏林墙博物馆,你可以在里面见到那句著名的“逃亡为发明之母”。当年的东德人为了翻越柏林墙,诞生了无数“发明家”,挖地道、藏身箱中……甚至还有一位东德青年于1968年自制潜艇,潜水抵达西德!他用自己的摩托车马达、钢板以及其他装置,在家里制造了个人用的小潜艇,潜艇在水下航行五小时,成功从西德水域浮出,可见质量之过硬。另一个奇迹则是两个东德家庭花费数年时间纯手工制成的热气球,两对夫妇在家中自学材料学、工程学和气象学,然后建立家庭实验室,最后成功制造高度可达28米的欧洲史上最大体积的热气球,被写入吉尼斯世界记录。气球起飞时被东柏林地面的警察发现,引来枪击,但迅速升高至2800米以上高空,躲过枪击,并在东德空军出动之前降落。幸运的是,他们真的飘到了西德!在博物馆的小店,你可以买到柏林墙的碎片,小小一块,包装停当,成了纪念品。


沿着这一带的街道缓行,常会在路边看到柏林墙遗留的墙基。


蜂拥的人群中,有几个人知道利特菲恩呢?1961年8月19日,这个24岁的青年试图翻越刚刚建好的柏林墙,结果被军警发现,他试图泅水寻找出路,但一颗子弹击穿了他的心脏。次日,东德报章的标题是《盗窃者、叛国者立特菲恩被就地正法》。他是柏林墙下的第一个死难者。


关于翻越柏林墙的故事还有太多。1961年,18岁的东柏林青年彼得·费希特尔已经爬到了柏林墙的顶部,偏偏在此时中枪,倒在柏林墙下。其间,他不停喊救命,但在此后近一个小时时间里,没有一个东德警察理睬。西德警察则冒险跑到柏林墙边(此举极其危险,因为他已踏入东德土地,很有可能被枪击),把急救包扔向彼得。但彼得已失去了自救能力,不久后停止了呼吸,上千群众向东德警察怒吼“你们是杀人犯!”


更让人感叹的是年轻人布鲁希克,他和同伴开着大客车撞击柏林墙,但可惜行动一开始便被军警发现。军警向客车疯狂射击,客车已起火燃烧,但仍撞开柏林墙,冲入西柏林。西德人民欢呼着迎接这些英雄,可却发现驾驶座上的布鲁希克身中19枪,已经在客车冲入西柏林的那刻停止了呼吸。


舒曼飞跃柏林墙成为英雄


最著名的当然是那位纵身一跃的东德士兵。1961年8月15日,柏林墙还只是铁丝网组成的路障,头戴钢盔、身背步枪负责守卫边界的19岁东德士兵汉斯·康拉德·舒曼,突然甩掉步枪,大步跃过铁丝网,奔向西柏林。这个瞬间被当时在场的德国摄影师彼得·雷宾拍了下来,并成为冷战时期的最经典照片之一,获得了美国Overseas Press Club1961年摄影大奖。如今在柏林的书店和纪念品商店里,这张照片被广泛用于书籍的封面和明信片。


但这个故事的未来并不美好。舒曼后来定居于巴伐利亚州,在奥迪汽车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了27年,期间与一名西德姑娘结婚。但这位飞跃柏林墙的英雄仅仅获得了人身自由,内心却始终压抑,尤其是在柏林墙倒塌后,他返回东德故乡,但亲朋好友们却十分冷淡,似乎依然把他当做“背叛者”。此后舒曼患上了抑郁症,1998年6月20日,在与妻子一次口角之后,他上吊自杀。


想来,当年他飞跃柏林墙后,他的家人、朋友必然遭遇东德政府的严格审查、限制甚至苦头吧。作为当事人,他们很难像其他同胞那样暗暗为之称快,反而会有恨意。这种隔膜本身,似乎就印证了东西德统一后,注定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实体柏林墙存在的那些年里,无数人试图翻越它。到了1989年,柏林墙倒塌那一刻,东德人欢呼着,奔向自由。


东柏林并非都是赫鲁晓夫式火柴盒建筑的天下,我在开车进入柏林时所经过的那一段路只是尚未被改造的部分。与很多人想象中有异,如今的东柏林部分区域,比原先的西柏林更为繁华。比如曾经见证血泪的波茨坦广场,如今就成了柏林电影节的举办地,也布满了各种充满现代感和创意元素的建筑,比如日本人投资的索尼中心、德国国铁总部、戴姆勒大楼等。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在柏林东部兴建了不少商业区,并拆除大量赫鲁晓夫式建筑,复原昔年的历史风貌。


相反,西柏林的运气不太好。它一度是东德人心目中的天堂,但在西德,它却一度险成废弃之地。它甚至没有赶上德国的经济腾飞期,因为许多人担忧它被墙外的东德威胁,被苏联占领,因此富人纷纷移居,大企业也纷纷离开,房价和物价极低。两德统一后,因为财政的倾斜,西柏林仍然一度受到漠视。


墙的两面都有了涂鸦


离开柏林那天清晨,我去了在这个城市的最后一站——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停好车,我拿着相机匆匆向开放的公园走去,因为还不到八点的缘故,清冷的街上罕有人迹,我最先见到的竟然是同胞——有两个东北口音的中国老太太一边走一边唠着家常,说自己子女的事情。穿过一个路口,就是目的地。说是公园,其实就是一片大草地,有昔日柏林墙的分布模型,有岗哨的遗迹,最直观的当然是柏林墙体的遗迹,大草地的三面被柏林墙围绕,上面布满了各种涂鸦。过往的阅读告诉我,柏林墙只有一面有涂鸦,即面向西德的那一面,人们可以在上面自由画画、书写,表达自己的情绪,至于面向东德的那一面,永远是干净的,那是一种阴森恐怖的干净,因为没有人能随便靠近它。


公园外,也就是墙外,是一栋栋火柴盒式的建筑,也有老式的红瓦坡顶典型德国建筑,但都显得陈旧,这是前东德的地带。


走出公园后,我还是忍不住走到这段柏林墙的另一面去看,也更近距离地接触了那些前东德的火柴盒式房子。如今的柏林墙遗迹上,两面都有涂鸦,向东德的那一面无疑是两德统一后的“作品”。最著名的涂鸦不在这里,而在“东部画廊”,多为艺术家作品。


墙的两面都可涂鸦,不再有一面是民众禁足之地,这是对自由二字的最好诠释吧。


未完,精彩明天继续


(本文为独家特稿,部分载于《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17期,作者:叶克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5951/738250341117.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危机环境下的转行:卖钢材的集团可以卖饮料吗?

  经济危机环境下的转行:卖钢材的集团可以卖饮料吗?  河南省津海总公司主营业务为钢铁贸易,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是河南省最大的钢材贸易商之一,服务了很多重大的国家重点工程和河南省以及郑州市的城市改造项目,在中国钢材领域和房地

剩女的爱情囧事 剩女该怎么对待爱情

   第一、要正确理解“剩女”这个词的含义  要认识到自己绝对到了该选一个老公的时候了,不要还总把自己当作小孩子,总觉得青春还多,不着急的。我一向认为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情,在该谈恋爱的时候就应该去享受爱情,在该结

100种浪漫的求婚方式 校园中的浪漫求婚方式

   女生这一辈子,至少也要做一天的公主,被求婚的这一天,女生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公主。求婚是一个收获爱情的时刻。浪漫的求婚方式,效果更会出奇的好。武汉某一高校大四学生,男生袁某与梅某相识与大一的新生迎新晚会上面。后来两个

声明:《柏林墙的历史 隐形柏林墙 | 难以清除的历史羁绊》为网友美好的岁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