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活动主题名字 文革时期的文艺活动

文革时期的文艺活动作者:高家庄庄主发布时间:2016-05-23 08:29:09来源:民族复兴网字体: 大  |  中  |  小

陈逸飞、魏景山那时候的代表作《开路先锋》

 

  那是个文艺被革了命的时代,可又是个文艺到处飞的时代。文艺作品内容单调,可形式却很丰富,随处可见的文艺活动,是那个时代的文艺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

  那时,不仅“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被“解放”到了“贫下中农”的田间地头,造就了不少像顾阿桃老太太这样的群众“哲学家”,而且,“高精尖”的文艺也从文学家,艺术家的“象牙塔”中“解放”到了“工农兵”的家门口,在任何一个角落里,都有人在写诗、画画,排练舞蹈,演奏小提琴……所谓“文艺的大众化”,至此已经无以复加。

  当时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宣传队、慰问团来基层单位进行演出,演出的内容,从一般的歌舞,到革命芭蕾舞,样板戏、话剧,以及各种音乐演奏,应有尽有。演出团体既有专业的剧团、歌舞团,也有业余的宣传队。这些演出都是免费的。稍微大一点的单位,也会网罗一批本单位的文艺人才,成立一个“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这些人说起来是业余的,但却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排练节目上,整天在那里吊桑子,摆弄各种乐器。一有时间,就举办文艺晚会。因此,当时的百姓,比现在更有机会欣赏到各种演出。就连一些全国性的体育比赛,也经常在基层进行,所以那时候,不少工厂和学校都建设有标准的灯光球场,经常举办一些球类比赛。夜晚热闹非凡。有一年,全国篮球比赛的赛场就在我们附近的农场进行,那是我第一看全国性的体育比赛。

  那时的美术活动也非常具有群众性,声势浩大,持续不断,除了各种街头美术展览、漫画展览以及工农兵业余作者的绘画室内展览之外,各种省市级的专业画展也经常举办。而且全都是免费的。当时最著名的群众美术活动就有以陕西户县为代表的户县农民画,和以山西阳泉为代表的阳泉工人画,此外,各个城市中的业余美术活动也非常活跃。实际上,这些业余作者,差不多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这些活动上了,和专业的也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技巧比较稚拙,又不拿工资而已。因此,那时候的文艺生活,虽然单调,但其实并不像后来的人想象的那样寂寞。

  当时,上山下乡是每个中学生毕业后的命运,大学不招收应届高中生,学生既没有升学压力,也没有上学 的动力。家长们对学习也不看重,为孩子未来的生计计,他们纷纷鼓励孩子去学一门实用的手艺,便于以后可以靠本事吃饭。因此,许多学生把上学当做了副业,都练就了一些本领。有的会木工,做沙发,做柜子都像模象样,有的钻研无线电,会摆弄安装收音机,而没有实用本领的人如我老人家者,就去学点画画,学点乐器,这些东西看似无用,但技不压身,那时节经常性的文艺活动,也可以让这些无用的技艺派上点用场,画个漫画啦,画个宣传画啦,或者参加个演出啦,在当时是常有的事情。甚至在部队和一些文艺团体招兵招人的时候,这些技艺也常常是敲门砖。这些,都为那时候的各种文艺活动,储备了一些人才。

  我老人家也在那个时期,开始跟着一位美术老师学习画画,画了一年左右,竟然就两次有作品入选了省市级的画展,一次是贵州省少年儿童画展,一次是贵阳市美术作品展览。

  我父亲是一个喜欢绘画的人,解放战争时期,他在警卫团当兵的时候,有一些随军的苏联画家和他们在一起,所以让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自己也开始信笔涂抹,并有一幅作品,被刊登在当时部队的一本杂志上。后来,他还买过一些苏联人编的绘画教材,不过,他一直没有机会从事过正规的绘画训练。

  从四五岁开始,受父亲的影响,我也开始涂涂画画,上小学的时候,我经常用铅笔钢笔临摹各种当时出版的连环画,其中,有一套由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改编的连环画,是我最喜欢临摹的。有时候,我也临摹“样板戏”连环画,并给它们涂上颜色。“作品”经常在班级的墙报上“展览”,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我还特别爱作一些室内设计图,例如画一张办公室内景,一个大写字台,边上有两个大沙发,前面的茶几上摆放着水果盘,放满了水果,边上还有几只高脚杯。这种“资产阶级的生活情调”大概是我从某些苏联剧本的场景插图中学来的。父亲看我喜欢画,有时候,就请人给我讲点基本的绘画知识,例如人体比例上的所谓“七个半头”啦,人脸比例中的“三庭五眼”啦,还有什么“三原色”啦,透视中的所谓“定点”和“散点”啦,等等。当时我听得似懂非懂。

  我真正受点象样的绘画训练,是在初中才开始的,我上初二的时候,父母单位的子弟学校停办,我只好到一所乡镇中学上学,我们班的英语老师,也是一个美术爱好者。我当时英语连字母都认不全,所以对老师也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但有一天在教师办公室里,看到这位老师在画一幅大幅的水粉画,边上还好几幅静物素描,就像我们家里的那些绘画教材中的例图一样,画得很专业,才知道英语老师萧老师原来会画画。这让我对他突然崇拜起来。那时候,美术还没有变成今天这样的吃饭工具,因此,我向萧老师说我也喜欢画画,想跟他学,他听了很高兴,叫我拿一幅我画的画给他看了再说,于是,当天我回到家,就学着家里那本苏联的《业余绘画教材》中的图例,布置了一个罐子,用铅笔画了一幅静物写生,第二天上学时,带给萧老师看。我画得很用心,满以为他会表扬我画得不错,没有想到,他拿起那张画,挑了一大堆毛病,然后告诉我该如何抓形体,如何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并给我讲了明暗交界线,中间色调,高光等五种块面的处理,我这才知道,自己还没有入门。从那时起,我就不断从家中带画来向萧老师请教,逐渐素描开始有了长进。

  不久,学校要组织一个批判林彪的漫画展览,萧老师是负责人,他拿了一堆资料,让我临摹其中的好几张漫画,又从其他学生中找来一些喜欢画画的人,由此形成了一个美术小组。那次画展举办得很成功,其中的作品都是由我们这个小组的人临摹的。

  这以后,我们就开始在萧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绘画训练,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就集中在一间画室里,对着静物学习素描写生。每天晚上回家后,画一幅素描,第二天带给老师看。萧老师非常负责,每次看画都给我们指出需要改进的毛病。因此,大家的素描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本博客上贴的有几幅老素描,都是那时候经过他的指导画出来的。

  一天,我去萧老师家,他借给了我一本由苏联人编的美术教材,据说是文化革命前中央美院用的绘画教材,叫做《素描教学》,这是用俄罗斯美术教育家契斯恰科夫的美术教育体系来编著的教材,讲解详尽,步骤严整,大开本的精装本,厚厚的几百页,还有许多印刷精致的插图,非常漂亮,那时候,出版的美术作品集很多,但是,具体指导技法训练的教材十分罕见,我除了家里的那本苏联人编的《业余绘画教材》和一本解放前出版的薄薄小书外,只有几本当时出版的“工农兵绘画技法丛书”如《怎样画油画》、《怎样画水粉画》之类的小册子,至于教画素描的书,更是少见,因此,拿到这本书,我简直爱不释手。恨不能将它复制下来,但那时又没有复印机,因此,借回家的当天,我就决定把它用手抄下来,于是。买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每天抄几段,我父亲也帮着我抄,又用质量最好的素描纸,一张一张地临摹上面的图例。终于完成,这本书的抄写本,至今仍然放在我的书柜里。

文艺的活动主题名字 文革时期的文艺活动

  还有一本那个时代内部发行的书,是美国画家佐治·伯里曼的《人体与绘画》,线条非常流畅漂亮,我也将它抄了下来,但画图例,就没有办法达到原作的水准了。这本手抄本,现在也仍然在。

  素描教学方面的书还可以抄,可是对色彩绘画方面的教材我就只能束手无策了,因为一方面我的色彩还达不到复制原画的水平,另一方面,即使能够复制,手续也比临摹素描要麻烦得多,因此,借了像李剑晨的《水彩画技法》这样的教材,我也只能望洋兴叹,看完就还了。

  通过绘画,我们也逐渐知道了萧老师这个人。

  他虽然是英语教师,但实际上,他最感兴趣的却是美术,尤其对油画最感兴趣,在他家里,到处挂着他自己的绘画和一些名画摹本,主要是油画、水粉画、水彩画,还有他家人的素描,在我们看来,这些画技巧非常专业,与那些名画也没有什么区别。他告诉我们,他高中毕业后,原本打算投考中央美术学院,但因为出身不好,未能如愿,后来成了下乡知青,在乡下锻炼了几年,因为表现好,被抽调到中学教书。他的夫人也是个被抽调上来的知青,在镇医院工作,长得很漂亮,我们都叫她刘医生。

  那时候,只要贵阳举办各种美术展览,萧老师都会带着我们去观摩。由此,也结识了一些贵阳美术界的人士,其中有一位樊老师,是贵阳工人文化宫的专业画家。人很随和,经常到我们学校来和我们一起写生,他还常常带来一些搞专业的画家,那时侯,我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是在和这些人进行野外写生中中度过的。

  有一段时间,我们经常要去附近的一个叫新寨的大队去写生,那个大队的支书是一位回乡知青,“学大寨”学得很好,村庄建设得很整齐,统一,我们在那里画了很多村景,果园和梯田,几位老师还拍摄了一些照片,不久,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所有的写生,都是为了创作一幅叫“新寨新貌”的绘画。那幅画的草稿由萧老师带领我们完成,然后,又请了樊老师等人来讨论,他们从专业的角度提了许多具体的建议,最后由萧老师画出一幅大幅定稿。后来,送贵州省美术作品展,但是否入选,我已经没有印象。

  大概在74年或者75年左右,我们这个绘画小组,已经被当成“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美术活动”的样板,我们所画的一些作品,也先后参加了各种类型的展览,如贵阳白云区群众艺术馆举办的画展,贵州省少年儿童美术展览以及贵阳市美术作品展览,我参加这些展览的具体作品,有一些已经想不起来了,只是还保存着当时相关的展览通知书,但参加省少儿展的作品名字我至今还记得,叫《野营拉练好》,是一幅水粉画,画的是在拉练活动中一个“红卫兵”用手扶着一棵树,正在用力拉一位同伴上坡的情景,画面色彩很鲜艳,绿绿的,阳光灿烂的。当时,在绘画技法的训练中,画画的人都十分推崇俄罗斯油画的那种灰调子,但在参加画展的时候,这种灰调子的绘画,是被排斥的,那时,批黄永玉、林凤眠等人的所谓“黑画”时,他们作品的灰暗色调,就是矛头所向之一,因此,当时的官方认可的绘画都以明快的色彩作为自己的基本色调。当时的油画界,据说有所谓“四大金刚”的说法,具体是哪四人,我已经记不全了,但其中至少有陈衍宁、秦大虎两人,他们的油画,色彩都非常明朗。欢快,其中,陈衍宁一幅表现海滨风景的画(忘了名字)是我们非常推崇的。

  那时候,中国的美术界画西画的人,很少有机会看到欧洲的现代油画,他们手头的外国作品大多是俄罗斯和苏联绘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些刚刚学画的人,最熟悉的也主要是苏俄油画。像列宾、苏里科夫、赛罗夫、契斯恰科夫、克拉姆斯科依以及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这些名字,对我们来说,都是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不过,我最喜欢的俄罗斯画家,还是列宾和列维坦,特别是那时读过高尔基的《在人间》之后,再看列维坦的风景画和列宾的那些表现俄罗斯风俗的绘画更是觉得非常亲切,其中,列维坦的《深渊》《寂静的伏尔加河》《金色的秋天》《符拉基米尔路》,列宾的《伏尔加河的纤夫》《意外归来》《伊凡雷帝杀子》等作品中的风光和人物,都让人想起高尔基作品中的风景和人物,后来我对俄罗斯文学的耽爱,大约也与此有关。另一位让我佩服的俄罗斯画家是风景画家希什金,他的《阳光下的松林》《橡树林》《森林的早晨》等画以如此细腻的笔法对树林和阳光的表现,让人叹为观止,觉得不可企及,但他的过分细腻中,似乎又让人觉得有一种让人不快的“匠气”,列维坦的作品就没有这种感觉。有一次,萧老师带我们到贵阳艺校(现在是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去看画,在一位老师家里,我们看见了一幅希什金 《阳光下的松林》的大型临摹,那幅画占据了一整面墙,笔法细腻,惟妙惟肖。据说,这是那位老师高中时期的临摹,画于50年代,他就是因为这幅临摹而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的。

  在当时比较活跃中国油画家中,我喜欢的画家,除了前面提到的陈衍宁外,还有数位,其中汤沐黎、陈逸飞,魏景山等上海画家以及一位北京的风景画家(名字忘了)都以极强的写实功夫让我崇拜,那时候我还没有机会看到吴冠中、陈丹青等人的绘画,还没有领教大色块或水墨风格的魅力,又在进行素描练习,因此,喜欢比较写实的画家,也是很正常的。画素描写生的同时,我也临摹一些国内画家的素描作品,其中,临摹最多的是两位:朱乃正和靳尚谊。他们的素描,在我看来是经典性的。1986年,我参加工作以后,一次在胶东半岛的养马岛开一个学术会议,正好有一个美术界的会议也在那里进行,晚上,宾馆举办一个文艺演出,我旁边坐着一位老头,手拿烟斗,很活跃,听见人叫他朱乃正先生,我才知道,原来我和自己少年时代崇拜的美术偶像坐在一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6051/492122888415.html

更多阅读

年终促销活动主题 促销活动,如何选择合适的主题

     要像策划一场成功的促销活动,选择什么样的活动主题,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好的活动主题,可以让一场活动在宣传和执行的时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什么样的网点做活动,根据网点的

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主题 2017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

 2017年世界地球日主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讲好我们的地球  经典世界地球日宣传标语  1. ,祝你工作有西班牙般热情,生活似法兰西般浪漫,心胸像太平洋般开阔,头脑如南北极一样冰雪聪明,搭上幸运季候

2016年世界粮食日主题 世界粮食日活动主题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 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

烈士扫墓的活动主题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目的:  通过祭扫“烈士墓”,抓住契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们的深深崇敬和怀念之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加珍惜现

世界森林日的活动主题 2015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活动演讲稿

   生态平衡和美化环境都十分重要。在我国的各民族中,傣族的生态生命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或许是最为自觉、最为突出的。  在傣族人眼里: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农田,没有农田就没有粮食,而没有粮食,人就不能活命;人与生态

声明:《文艺的活动主题名字 文革时期的文艺活动》为网友唯愿时光清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