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真正的宇宙,宇宙的整个居所就存在于我们心里,如果我们能将感官转向内,我们将可以一瞥到宇宙。非常精彩的一篇对话。
对话:迪帕克·杜德曼德 & 李玉双
翻译:梦蝶
李玉双:国画大师李可染之长子 1935年生于徐州。1937年随母苏娥到上海外祖父家,外祖父苏少卿是著名戏剧家。李玉双擅长以光影呈现色彩的立体感,最大限度地解读了自然的密码。业内评论家称:尽管“李家山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传人,但李玉双用自己的笔画出不同的世界。在李玉双的画作中,同样可以看到对光的运用和表达,这在素以形意为主体的国画中同样是少有的。
迪帕克杜德曼德博士:是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与中医结合的先驱人物。曾获得“印度闪亮人物国家奖”及印度总统颁发的“英迪拉·甘地服务人类国家宝石奖”。他致力于意识、身体平衡整合,发展了融合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的哲学生命体系,并在临床治疗中运用来自古印度阿育吠陀体系的非药物疗法:如花香疗法、手印、朋友树疗法等作为辅助治疗工具,运用舞蹈、绘画、音乐疗法及医学占星术作为非语言沟通诊断工具,取得了神奇的治疗效果。
李玉双:上次我们聊到很多话题,我觉得你的见解很独到,我想再多探讨一些。比如人类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认知宇宙?
迪帕克:人类所有的感觉器官是向外接收信息的,比如眼睛看外界,耳朵听外界的音乐,嗅觉、味觉、触觉皆接收外界信息,而真正的宇宙,宇宙的整个居所就存在于我们心里,如果我们能将感官转向内,我们将可以一瞥到宇宙。
李玉双:一瞥,能够看到整个宇宙。
迪帕克:在同一时点一瞥到整个宇宙的所有维度。因为所有感官向外是一种分散(distraction 注意力分散),而如果转向内的话,分散就停止了。
李玉双:集中起来了。
迪帕克:不是集中(全神贯注),是种自然之举,全神贯注是一种努力、对抗,是关注于某一点,而对抗其它点。
李玉双:如何把外界的宇宙进入内心后,看见宇宙的整体?
迪帕克:一旦我们将所有感官转向内,感官就不再分散,所有感官将合一,我们将可以在同一时刻感知、看、听、闻、尝、触摸到整个宇宙。
李玉双:我觉得是宇宙的信息进入我心里,而不是宇宙本身。
迪帕克:是宇宙的essence(要素、精髓、精华)进入。
李玉双:我觉得宇宙的很多东西不向外发射密码,比如光,我们所能看见的光范围很小,大部分的光感觉不到,宇宙有些内部的东西,我们没法收集到。宇宙的信息是无穷的,我们所能收集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信息我们收集不到。
迪帕克:我们的身体本身是有局限的,而心是没有局限的。
李玉双:心指大脑吗?
迪帕克:不,大脑是心的工具,心是无限的,心在宇宙初始时即已存在,但囿于身体,才具有局限性,所有感官是依附于身体的,而当我将感官转向内,将它们合一时,我将忘却身体,触摸到心灵。
李玉双:宇宙与心是什么关系呢?心在宇宙内或宇宙外?
迪帕克:心在宇宙内,但心被身体所封闭,当我们将所有感官转向内,心将敞开,当心敞开,我们将在同一时点见到所有宇宙、所有维度、所有感知。要做到这点并不很难。
李玉双:要通过什么修炼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迪帕克:不是修炼,而是领悟、感知,比如感知到这个树、桌子与我并无区别,这个杯子像我一样也是活生生的。
李玉双:都在我心里了?
迪帕克:不是都在我心里,是我们所能领悟到的实相。
李玉双:那么宇宙本体及心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
迪帕克:是同一个东西,没有区别。
李玉双:我的理解,每个人,包括身体、大脑、五官,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地球在太阳系里面,太阳系在银河系里,银行系在宇宙里,所有一切都由基本离子、原子、电子等构成,所以是一体的,心是宇宙的一部分;但同时心又反映宇宙,心与宇宙存在着反映及被反映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又是两个东西。
迪帕克:实际上不是两个东西,比如将我们比喻为一勺糖,宇宙是这杯茶水,当把这勺糖放进茶水后,糖即溶于茶水,所以说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与宇宙不是分离的,但是正如糖与茶水有些差别,同样我们的身体与宇宙有些差别,身体确实是宇宙的一部分,但本质上身体是用来试图认知宇宙的一个工具。
在宇宙中存在有着流动的能量,它总是在流动着,不固守一处,但有些能量流动速度变慢或停滞了(我们不知道其原因),当该能量速度变慢后,它从流动的能量流中分离,我们就是这些分离的能量。我们的能量也是宇宙能量,但是变慢或停滞的能量,因此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流动,一旦我们学会流动,我们将离开这个身体,重新汇入宇宙的能量流。因此从本质上而言,身心产生于我们学习重新流动的试图。五官是分离的,如果我们能将它们转向内且合一的话,我们就能看见宇宙的流动,我们也将学会流动,那我们就不再需要这个身体了。
李玉双:那我们就变成什么了呢?变成宇宙的能量了,离子等最小的元素。
迪帕克:不是变成,是汇入宇宙能量。
李玉双:这将是很理想的人生,完美的世界。
迪帕克:对,我们将进入宇宙的完美世界,在宇宙中一切都是完美的,没有不完美,因为我们尚处于学习阶段,又很渺小,所以我们感觉到不完美,实际上并非如此。
李玉双:这个完美的世界是谁创造的呢?
迪帕克:没有创造者,是它自生的。
李玉双:对,在宇宙中一切都是完美的,不论山水、植物、动物、人类均是完美的。艺术实际上也是想表现这些完美的东西。
迪帕克:完全正确,所以说艺术家是最接近于宇宙的,因为艺术家能看见万物的美丽及完美之处。
李玉双:宇宙本身通过两种表现形式来让我们来感知它,一种通过它的密码形式,一种通过一般人都能感知的表象或形象。我觉得艺术家应该能感知一般人所不能感知的宇宙密码,从而能表现出宇宙的完美。
迪帕克:对,宇宙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但我们人类只有五个感官,艺术家有一个额外的感官,艺术家通过此额外感官能看到宇宙,因此艺术家能创造另一个宇宙。
李玉双:这个感官是谁给的?为什么只有艺术家有,别人没有呢?
迪帕克:因为艺术家的能量是流动的,而普通人的能量是停滞的,所以艺术家能够很容易学会流动。
李玉双:宇宙的流动能量、规律、有序、生死等等,是它自生的呢,还是有个造物主来创造及掌控着这一切?
迪帕克:没有造物主或上帝,宇宙是自我维系、自我表达的。
李玉双:一切生命都有灵魂,而灵魂具有个体性,这种个体性(自我感)如何解释呢?
迪帕克:一切生命体所具有的自我感是依附于身体的,而不是依附于能量的,而我所具有的能量即所谓的灵魂,是宇宙意识的一部分,没有身体,就没有自我感。能量(灵魂)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为了学会流动,它创造了自己的身体,从而赋予一种自我感,但是这种自我感是暂时的,一旦能量感到不需要身体,那身体将消失,自我感也将消失,剩下的只是能量,我们可称其为灵魂、气、普拉那等等标签。
李玉双:人死以后,能量或气还留在宇宙里。
迪帕克:它本身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它也无处可去。
李玉双:能量流动起来后,将来是否还会形成一个新的人或其他生命呢?
迪帕克:取决于是否需要,需要的话就会形成。我来打个比喻,这个是海洋,我们将它比喻为意识或宇宙能量。海水蒸发,形成了云雾,云雾也是海洋,但与海洋有点差别;云雾遇冷变成雨,形成河流,河流又汇入海洋;这里有很多很多的云雾及河流,有可能同一河流再次蒸发同一云雾,再次形成同一河流吗?
李玉双:不能这么说。
迪帕克:对,不能这么说,可能某些部分保留下来。
李玉双:对,但它们皆由海洋产生,还要回归海洋。
迪帕克:海洋有波浪,岸边有洞,当海水冲击岸边,有些海水留在洞里,洞中水也是海洋,但它与海洋须臾分离;海水拍岸激起的浪花也是海洋,但浪花也与海洋须臾分离。上述云雾、雨水、河流、浪花、洞中海水皆来自海洋,即便云雾到北边变成了冰雪,冰雪融化后也变成了河流。云雾、冰雪、雨水、河流、浪花、洞中水等等都是“我”,一旦所有这些东西汇入海洋,“我”将消失了。所以这种“自我感”只在我与海洋分离后才会产生,所以说“自我感”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只有海洋是永恒的。
李玉双:那我们每个人既是暂时的,也是永恒的,因为最后还是变成海洋。你如何看待轮回这个问题呢?
迪帕克:如我们先前举例,如果同一河流经过同一海水,蒸发为同一云雾,来到同一山脉,形成同一降雨,再变成同一河流,那么你才能称其为轮回,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有时原先河流的某些部分可能继续存在,原先能量的某些部分可能再生,与其它能量一道重新形成另一个人,那么能量具有不同存在的记忆,但不是真正的“重生”(轮回)。
李玉双:这个观念解决了“永恒”与“暂时”的关系,是很新颖的一个观点,我从很多哲学书上没有看到这个观点。
迪帕克:这个观点是我自己的一种领悟,所以,有时我觉得我曾是块石头,我曾是座山,我曾是棵树,甚至我曾是只猫。(笑)
李玉双:是这样,比如我们在画画的时候,自我可能就消失了。
迪帕克:太对了!
李玉双:画画,冥想等等能到达这种境界。博士是否也练习气功或者冥想什么的?
迪帕克:我不会气功,我练冥想。一般人认为艺术家很富于想象,实际上不是这样,我个人认为艺术家更接近宇宙的实相,所以说当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他的自我就消失了,此时艺术家就溶于了海洋,这就是艺术家的美丽之处。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阿育韦达《情绪疗愈》整体身心疗愈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