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在创新中成长
(上传者原创)
作为一所成人职校,我校在“普高热”背景下增办普通高中的十年中曾经创造过较好的成绩。作为本校高中英语教师团队中的一员,我参与和见证了英语教研组团队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在创新中成长的全过程。在此仅选取此过程中的几个片段做一简要回顾。
一、 在读书探究中寻求语法难点教学的解困思路
英语语法教学向来是英语教学中颇具争议、令人困惑而又费时低效的教学内容。面对传统的“呈现语法规则—提供例句解释—布置练习巩固”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兴趣,教师缺乏激情。语法课堂常为低效课堂,有时甚至是无效课堂。语法究竟应该怎样教?怎样通过教学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语法知识并形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面对这样的困惑,我先后认真研读了新版《英语教学法》、《特级教师谈英语教学》和《中小学外语教学》等书籍和专业期刊,并积极参加市、区举办的英语公开课、优质课、竞赛课的观摩、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反思研讨,在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上,认识逐步提高,思路逐步清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乏创新之举,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也同步提高了。下面是我在反思教学实践基础上以语法难点《情态助动词表推测的用法》为课题进行探究后,在组内以公开课形式交流的记录片段(教学过程的英语对话文本略去):
探究课题:情态助动词表推测的用法。
我的反思:“讲清语法规则,学生背诵记忆,配置习题进行机械性操练”的教 学思路之所以费时低效,是因为违背了形式、意义和语境的恰当组合的语用训练规律。
读书心得:唯有组织学生在大量语境中反复使用语法规则去自如地交际,语 法规则才能内化为真实的交际能力。高效的语言输入必须依靠捕捉语言输入的机会。在真实任务交际活动中,最佳的语言输入机会就是学生因语言不够或语言缺陷而不能完成交流任务之时。
创新思路:巧妙利用视频剪辑所包含的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所形成的信息沟, 创设真实语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反复使用语法规则开展有意义的和交1
际性的操练,让语法规则逐步内化为语言交际能力。
准备过程:在自建教学视频素材中,选取主题为“小媛媛挽救了父母的生命的 视频剪辑,内容是七岁的小媛媛在家做作业时,突然闻到一股煤气味。她跑到浴室察看,发现正在浴室洗脚的爸爸妈妈倒在了浴室的地上,不省人事。随后是小媛媛成功挽救父母生命的过程。将小媛媛成功挽救父母生命的过程截为第二段视频,将第一段视频插入语言呈现后的有意义的语言操练步骤。
教学思路:将第一段视频作为有意义的语言操练步骤的情景语境,围绕“媛 媛是怎样挽救了父母生命的”设问,展开师生和生生交流,让学生运用所呈现的语言结构形式进行反复猜测,在真实情境中反复使用语法规则开展有意义的和交际性的操练。
在课后的评课中,参与听课的老师都觉得这堂课让人耳目一新,学生的学习兴趣涨,在互动交流中虽然也存在错误,但学生的注意力明显地提高了,课堂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也大幅提高了,在师生的“意义协商”交流中,语言表达不断趋于正确和得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目标达成度有了明显提高。
二、在操练归纳中摸索词汇语法的认知策略
不少教师都听到过学生这样的抱怨:“英语语言的词汇量太大,老是记了新词忘了旧词;英语语法的项目和规则太多,更是记不住那么多;即便记住了,也不一定会运用。”因此,培养学生词汇语法认知策略自然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英语五维教学目标之一----学习策略----的重要内容。
词汇认知策略的培养方法很多,我觉得统编教材和一些展示交流课对于话题、词汇语法和语境三者的发掘和结合还不尽人意,尤其对我们的高三学生而言,也许可以摸索更为有效的方法,应该是使用将贴近学生的熟悉话题、高度集中的课标词汇与语境充分的话语篇章三者高度结合的训练材料,编制和利用这种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反复性使用效果更好。
以下是我在高三复习阶段按这种思路进行词汇和语法教学过程中,自编学生熟悉话题短文,多角度操练以求在语境理解中集中识别识记、体会分析和归纳运用,让学生在操练归纳中摸索词汇语法的认知策略的做法:
1、上高三词汇复习课时,我先编写学生熟悉话题的短文,有意识地将尽可能多的话题词汇用于短文中,使短文语境充分,意义连贯。然后布置学生进行话2
题关键词英译汉练习、挖去话题关键词进行短文缺词填空练习、整篇短文英译汉练习、短文朗读背诵练习等。
2、上高三语法复习课时,围绕单元话题编写短文,将同一单元语法项目(语 法结构)中的尽可能多的不同语法功能巧妙地融入短文,让学生在研读同一短文过程中集中识别、体会、分析和归纳同一语法结构的不同功能,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编写短文,巧妙地将残疾人话题和不同功能的各种动词不定式结构相结合,然后将文本材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完形填空(将划线部分动词不定式结构挖去,打乱顺序放置一边作为选项,让学生在理解短文中选择恰当不定式结构填空)、划线结构英译汉、划线结构功能(充当成分)归纳和短文英译汉等练习。
这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需要自编教学材料、并多角度利用材料 进行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认知策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同时促进了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 在教学反思中尝试情感态度渗透的最佳角度
尽管情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五维目标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既不 重视,也不知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有的甚至干脆省掉不要。在学习和观摩市、区级公开课时,发现授课教师在落实情感态度教学目标时,在设计和教学中虽然运用了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搞得有声有色,但往往忽视了选取情感态度渗透的最佳角度。在教研组展开的围绕这一课题的研讨中,我认为这些做法虽然能够渗透情感态度教育,但媒体组合方式、选取角度的不同以及与学生自身相结合的紧密程度,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此外,很多话题和篇章的情感因素是蕴含在看似平淡的文本深处,需要教师的智慧、敏感和悟性去挖掘和发现。
我在这一课题的探究过程中,我尝试挖掘教学资源中蕴含的各种情感信息,在课堂教学中选取尽可能与学生自身情况紧密相连的角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创造出想象性的体验环境,让学生通过体验、换位思考等方式感受某种情感态度,自然地渗透情感态度,提升对情感态度的感悟,潜移默化地逐步实现目标。例如,在进行高一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 教学时,在热身和读前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If you were Nelson Mandela, would you fight for the black people and be in prison for almost thirty years, almost half of your lifetime? 3
Do you think he is great ?以这样的角度提问,让学生通过体验、换位思考等方式感受伟人的献身精神,从而对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创新,是推动一切事业发展的源动力,教育更不例外。在教书育人的路上, 我会继续将探索和创新的种子播撒,必将收获丰硕的果实。
4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