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写作训练指导
来源语文报初二版2009年第38期
文/隋艳玲
【写作导引】
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是一个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写记叙文必须练就的基本功。而要做到这一点,在写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点:
1.围绕中心选材
如果说一个与题目相符合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能够服务于这个中心的材料便是文章的血肉。只有选择的材料能充分服务于中心,文章的中心才会突出;反之,不管材料如何精彩,写成的文章只能是一篇各种材料的大杂烩,让人读后不知所云。如果写文章时,我们发现很多事例都很感人,舍不得“割爱”,把它们都写进文章中去,结果只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样的文章,即使材料再生动,也不会是成功的作品——因为材料偏离了文章的中心。
2.选材要典型
围绕中心选好材料后,还要进一步筛选,选出其中对于表达中心和完成命题来讲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主题。如魏巍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曾从采访所得的100多个生动事例中选了20多个例子来写,但没写好,后来只选了5个例子,最后写成本文时又删掉2个,终于取得了成功。事例虽然不多,但是非常典型,同时三个事例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仅此三个事例就足以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境界。由此可见,文章的材料不在多,而在精。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
3.材料安排要详略得当
选择好了材料以后,还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考虑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一般说来,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要详写,同文章的中心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略写(与文章中心无关的则不写)。否则,就会造成喧宾夺主。同样是魏巍的文章《我的老师》,文中共回忆了与老师相处时的七件事:老师假装发怒;教跳舞;观察蜜蜂;教读诗;看老师写字;排除小纠纷;梦里寻师。在这七件事当中,作者详写的事情只有最后两件——排除小纠纷和梦里寻师,因为这两件事最能体现本文的中心——老师热爱学生,学生思念老师。作者这样安排文章详略,既做到了内容完整、全面,又突出了中心。
【佳作示例】
在双休日里
郝建颖

周日闲来无事,便想去书店看看。
一上车,已经满座了,我只好随便站在车上。可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感到有些颇不自在。一路上,我始终侧着头,故作冷酷地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树影。正在我胡思乱想之时,车戛然而止,由于惯性我一下子扑在了前面一个胖女人身上。那女人狠狠瞪了我一眼,看到她恶狠狠的样子,本想道歉的我也不由毫不客气地“哼”了一声。
这时车上摇摇摆摆晃进了一个抱着小孩、拎着大包小包的男人,车上的人对这个男人的到来视而不见。在售票员的招呼声中,总算有一位学生模样的人给这个可怜的人腾出了一点地方,让他抱着孩子挤了进去。
小孩一上车,便咿咿呀呀地喊着,给死气沉沉的车厢带来了不少生气。寂静的车厢里只有小孩那“啊唔”的自语声和“咯咯”的笑声不断传入耳膜,让你忍不住想逗逗他。
当我把头转向了那个可爱的小男孩时,我从他黑亮黑亮的眸子里看到了好奇、真诚而又友好的目光,那一抹不带任何杂质的澄澈黑亮,让我读到了一份久违的坦诚与感动。我的心不由得一颤,给了他一个会心的微笑。小男孩兴奋地将两只小手向我扬了扬,在父亲的怀里不安分地跳动起来。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刚才的不愉快也在小男孩的微笑里慢慢融化。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人们的心灵似乎离得越来越远了。坚固的防盗门、高高的院墙将人们封闭得严严实实,一个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帅哥靓妹们也开始习惯了摆出一副被称作“酷”的冷漠如冰的表情。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又何尝不在渴求着一种心灵的默契与交流,渴求着能够彼此敞开心扉,感受心贴心的温暖。那么,我们何不试着像孩子似的,给身边的人一个微笑呢?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把快乐的香水喷洒到别人身上时,总有几滴会溅到自己……
【教师点评】
小作者由发生在双休日的一件小事,引发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希望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和谐相处的愿望,发人深思。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行文曲折。开篇我与“胖女人”的事件只是全文的一个铺垫,小作者交代清楚即止,没有作过多描述。而小男孩事件则由于与中心关系密切而做了重点描绘。结尾处的议论既照应了前面人们的表现,又很好地表达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