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粄(ban,同板),它看起来灰不溜秋,其貌不扬,
但是我们客家人对它却是情有独钟,
是我们从有记忆的时候就开始存在的传统点心,
我们当地用糯米粉粘米粉一起做成的糕点有甜的有咸的,统一叫做粄,
当地的老百姓对其很有感情,
当然,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路陪伴的事物自然是比较有感情的。
在以前缺衣少吃的年代,
老百姓大都穷的叮当响,
那个时候,为了生活所迫,我们这里有很多的人,
爬山涉水偷渡去香港做苦力以糊口,
路途中带上的就是用糯米粉做的粄,没有味道的,
硬邦邦的很结实,容易携带,但求保命,饿的时候嚼一口,累了就在山里的草丛睡觉,
那时候的一些事挺催人泪下的,人们大老远的走到山脚,
有的条件好一点的骑部破单车到了山脚,就心一横把价值不菲的单车扔了,开始翻山越岭,趟河涉水,
听奶奶说好多好多的人死在在偷渡的河里,
一同前往的兄弟姐妹同乡,有眼睁睁地看着同伴在河里死去的,
有被狼狗追咬的,有被遣返送劳改的,
总之这是段辛酸的历史。
现在的生活好了,这些事离我们好像已经很远了,
唯一没有变的是,家乡的味道,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对旧时的食物总有特别的感情。
我记得小的时候,每到过年前的那几天,
就要开始从白天到黑夜的帮忙做粄,
做好的粄,除了自己吃,还馈赠离乡的亲戚朋友,
这就是我们的年味,吃的是一份乡情。
冬天的阳光很温暖,小时候,我们常在放学后周末的时光里,
在妈妈奶奶大娘的带领下,在田野里找寻一种叫做艾的小植物,
不同于平时的大艾,它长的很袖珍,
和进面团里非常的有嚼劲。
粄,我们都加了晒干的小艾叶,所以吃起来特别有嚼劲。
由于我们做这个粄都是用大锅的,大批量,比较难统计重量,
但是糯米粉和粘米粉是各占一半的份量。
原料:
萝卜、腊肉、虾皮、瘦肉、青蒜、芹菜、糯米粉、粘米粉、胡椒粉、生抽、蚝油、盐、晒干的艾叶。
1、萝卜洗干净,用檫子檫成细丝。
2、萝卜丝放锅里头,加稍没过萝卜的水,用大火焯至断生,捞起来,沥干水分。
3、锅里翻炒腊肉、瘦肉、加少量生抽、蚝油调味,香气出来后,把肉类盛起来。
4、热锅、烘香虾皮,加入青蒜、芹菜翻炒。
5、把肉重新加进去,沥干水分的萝卜丝也加进去,白胡椒加进去调味。
6、以上都翻炒均匀后,盛起来备用做馅料。
7、粘米粉和糯米粉连同洗干净的艾叶,加入清水,搅拌均匀,和成不能流动的面糊即成。
8、蒸屉里,铺上洗干净的芭蕉叶,把面团放上去,大火蒸个20分钟。
9、面团趁热取出,反复揉搓。
10、趁热分成小剂子,包上馅料,置于洗干净的树菠萝叶子上。
11、最后,上炉蒸20分钟就成了。
TIPS:
1、粄是否好吃,和是否有加入艾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这边的市场上有售,100元一斤,
如果实在找不到的话,那面团就要注意揉打上劲了。
2、冬天做粄要趁热,否则冷了的话就比较不容易包馅料。
3、萝卜粄做成这个长长的样子是有讲究的,这样的皮时最薄的,馅最多最肥美。
4、萝卜粄最后蒸的时间别过久了,否则可能会裂开嘴露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