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跟孩子们说:“你俩都知道,作弊不对,而且作弊也让游戏不再好玩。那你们干吗不好好遵守游戏规则呢?”虽然妈妈的口气很和善,但这不是在和孩子讨论,这是说教。这是妈妈的逻辑,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还有另一种方式。一两天后,妈妈跟孩子们说:“我有件事想不明白。”俩孩子会很好奇,妈妈有什么不明白的事?这样妈妈得到了孩子的注意,然后她说:“当两个人玩游戏时,其中一个人作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们会吵架!”“那你们觉得,为什么那个人要作弊呢?”
然后倾听孩子的回答。这样,妈妈就可以了解两个孩子各自的想法。通过类似这样的提问,妈妈就会清楚俩孩子竞争的心理原因。最后,妈妈可以说:“我很高兴了解你们的想法,这对我也很有帮助。”
妈妈在播下思考的种子。她不需要给孩子讲道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发掘:问题在哪儿?怎么解决?让孩子思考,然后静观其变。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指责其中一方有错,那没人能听得进去。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不喜欢在被指责时面对问题。
“对”孩子说话,是在告诉他,我们要他怎样,是在让他顺从,是我们在思考。而“和”孩子说话,是我们和他一起思考,找寻解决问题或改善现状的方法。
如果我们不能平等地和孩子坐下来共同讨论问题,那他才会为所欲为,我们的行为对孩子没有任何影响。我们只能赢得孩子的合作,不能强迫孩子合作。赢得合作的最佳途径,是每个人都放心地畅所欲言,共同找到解决方法。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