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25日,杜鲁门在日记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这件针对日本使用的武器,我们打算从7月底至8月10日之间使用”。
这也就是说,杜鲁门已经把对日本投放原子弹的时间基本定了下来,而且这个时间并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斯大林。
斯大林曾表态,苏联将在8月15日参加对日作战。在杜鲁门看来,如果一旦苏联出兵击败日本,那么战后,苏联在亚洲的势力将进一步扩大。
于是,杜鲁门决定,要在苏联没有介入的情况下尽快结束战争,这样一来,美国就可以主张分割远东地区的领土。而原子弹使杜鲁门看到了美国单方面结束这场战争的希望。
7月底,杜鲁门收到了一封密电,里面写到:根据“病患”的各项准备情况和大气条件,或许,从8月1日开始,随时都可以对它实施“手术”。
“病患”、“手术”这几个词在外人看来一头雾水,但杜鲁门却相当清楚,这指的正是对日本投放原子弹。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轰炸日本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在随后的会议中,杜鲁门、丘吉尔、蒋介石共同签署了盟军的最后宣言。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甚至没有被邀请参加起草文件。
很快,遭到背叛的斯大林,通过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间谍得知原子弹已经研制成功。于是,他加快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企图首先占领日本。冷战在波茨坦翻开了新的篇章。
然而,就在投弹计划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又有一个人站了出来。
在此之前,科学家们一再为该不该使用核武器对抗日本而争论不休,政治家、军事家也在权衡利弊,杜鲁门都没有为之所动。可这一次,这个人的一番话却让本来下定决心的杜鲁门,犹豫了。
这个人就是美国总统的顾问约翰·麦克洛伊,他既不赞成科学家们禁止使用核武器的意见,也不支持军事家们积极投入核武器的使用,他认为,督促日本投降,可以用一种双赢的方法。
约翰建议杜鲁门给日本天皇或者首相铃木写一封信,一面阐明具体的投降条件,也就是如果日本投降的话,那就可以在立宪的基础上,保留天皇体制。另一方面,也在信中说明如果日本不接受投降,那么美国就会对日本使用核武器。
表面来看,约翰的这个提议是给了日本一个体面投降的机会,实际上,是为美国实施原子弹爆炸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
如果提出了这样的条件和警告,日本能够接受,那再好不过了,但是,如果日本不接受,那么美国使用原子弹也不会再被别人说成不人道。
杜鲁门听了这个建议之后,喜出望外,当下决定,就这么办。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会议发表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这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出的一份督促投降书。
当时,美军已经成功破译了日军密电码,从而破解了日本军事和外交电报,他们知道,对日本而言,无条件投降是对天皇的大不敬,于是美国决定,修改《波茨坦公告》。
最终,这份被软化了的公告中,暗示了日本可以保留天皇制,从开始的无条件投降改为由日本政府宣布日军投降。
这种退一步的做法,无疑是给日本一个台阶下,同时也是杜鲁门给日本人的最后一个机会。但是,面对这个机会,日本人竟然犹豫了。
以外务大臣东乡茂德为代表的一部分人认为,能够保留天皇制,那再好不过了,应该马上投降。不过这个时候,日本的情报机关却提议,他们已经向苏联请求出来斡旋,现在他们正在等待苏联的答复,所以大家先不要急着投降。
可是,日本人为什么要让苏联出来斡旋呢?
1941年,日苏两国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有效期到1946年4月25日,这个时候,条约的有效期还没到。
然而,在1945年4月5日,苏联通知日本说,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已经承诺,在纳粹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对日宣战。面对这个承诺,日本却一直坚信,苏联不会出尔反尔。
正是因为日本对苏联还抱有很大的期望,日本外务省才始终坚持,在没有弄清苏联的真正意图前不能轻易接受《波茨坦公告》,并且对外不发表任何意见,统一都使用“不予置评”来回复。
既然有支持投降的,有坚持等待的,那一定也有坚决不投降的。以日本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为代表的日本陆军、海军,态度都十分强硬。
他们认为自己受到这样的威胁,为什么不能发表意见?他们不但要发表意见,还要强调,坚决不能投降,一定要在日本本土上决一死战。
就这样,迫于军方的压力,铃木首相把外务省选择的“不予置评”,这一敷衍外界的词汇改成了“不予理睬”,以此来表示对美国的无视。
另外,在日本官方通讯社发表讲话时,铃木首相态度坚决的表示:“我认为共同声明,是开罗声明的倒退,至于政府,它没有发现里面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只好不予理睬。而且我们应该坚定的战斗到战争的最后胜利为止。”
正是这次斩钉截铁的拒绝,才坚定了杜鲁门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信念,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该怎么投?
明日导视:
广岛为何会成为袭击目标?
神秘作战部队又接到了什么秘密任务?
杜鲁门的最后通牒为何换来的却是日本天皇的沉默不语?
【挖真相】,明日精彩继续。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