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 读一本好书 就是 是好书就一定要读吗?





2016年只剩不到一个月了,不知道“书米”们今年都读了哪些书呢?


自从做“书单”以来,我不仅书读得比以前多和杂,还特别关注有关读书方法的文章。(没错,为帮大家把书读好,书单君都是先拿自己当小白鼠做实验的。)


在这些文章里,我经常会看到两句特别政治正确的话:


“多读好书。”和“多读经典书。”


道理谁都懂……可我很想问一句:是好书就一定要读吗?


这一期,书单君想和大家分享来自读书达人“憨大哥哥”的一篇文章,在读什么书的问题上,我觉得他讲出了很多人憋在心里不敢讲的话。


鄙人至今少说看过有3000本以上的书籍,但是丝毫不觉自己学识渊博。


原因很简单,在这3000本书里,鄙人真正读懂读透的大概也只有100本而已,但是对其他人却可以侃侃而谈3000本的内容,显得自己似乎逼格很高的样子。


其实,很多书虽好,却并不值得读,稍微了解一下用来装逼就足够了。


比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除了这方面的爱好者,这种书对普通读者来说实在没什么可读性与价值。


但是,它们对于装逼显然非常有用,只要和对方科普一下荷马的生平,马上就可以赢得无数仰慕的目光(当然,你得确定对方没有看过这两本书)。



▲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组成的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在后世中影响巨大。图为改编自《伊利亚特》的好莱坞大片《特洛伊》剧照。


所以,我觉得甚至可以这么说,在很多情况下,一些好书(尤其是那些很难懂很难读的好书)已经变成一种显而易见的社交工具,而书本身的价值很明显被弱化了。


也就是说,这些书的真实价值已经不明显了,它现在的价值是人为附加上去的。


最典型的的代表

就是在中国大火特火的《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讽刺的是,马尔克斯并不承认自己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在中国莫名其妙地红起来,一些根本看不懂这本书的人在大肆吹捧这本书的好——他们不是在说书好,而是在显示自己有多厉害。


这本几乎人手一册的小说,读懂的人少之又少,热销对于此书甚至都可以说是一种侮辱。




《百年孤独》是好书吗?


绝对是。但是,我绝不认为这本书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值得一读。


比如,一个整天看言情小说、喜欢琼瑶剧的人,适合看《百年孤独》吗?答案是:一定不适合。


《百年孤独》在中国风靡的现象,把马尔克斯推向了神坛,同时也使他远离了人间。真正带着严肃的研究心态去阅读此书的人已经很少了,它显而易见地沦为了大众读物。


在现代社会,书很大程度上成了提高逼格、用来打开话题的社交工具。很多书的价值仅仅在于读过,并成为快餐式的消费品。它们如同一尊尊佛被供着,人人都说好,真正了解它们的好的人却越来越少。


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像膜拜神话一样去膜拜一本书,或者都在谈论着一本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好书”。


举个例子


▲曾有人在豆瓣添加了一部并不存在的电影《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没想到一年后竟有超过200人标注“看过”,另有超过2000人标注“想看”,甚至还有相关的影评......


另外,有一些书写来本来就是为了消遣谈论的。


例如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尽管这本书很无聊,而且一点不真实,但是作为睡前故事来讲,可以称得上是有良心、有节操的了。比起同类作品,它甚至可以称得上优秀。


这样的书,人人都看自然无妨,毕竟无益也无害。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近年最火的畅销书,3年总销量超700万册,前阵子更有同名电影上映,图为电影剧照。


读一本好书 读一本好书 就是 是好书就一定要读吗?

但是,有些书本来就是写给少数人看的,或是干脆是作者写给自己看的。比如,不少作品是作者生前打算烧掉、但被后人保留下来出版的,也有的作品作者根本不想让它出版。


除了真正有兴趣的、对这一流派有足够了解的人,这样的书让其他人去阅读,难道不是对时间的浪费,甚至是对于书籍的不尊重吗?


鄙人每次读书的时候,都是怀着敬畏之心的。


对于一些优秀的书籍,我相信它们是有灵魂的。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比起把它们当做一种娱乐和兴趣,我更愿意把它们当做朋友,对它们真心地付出。




如果你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显摆,那么只要看一看书籍介绍就可以了,而根本没必要去阅读那本书。这样做,既是浪费时间,也是对书籍的亵渎。


同时,请管住你的好奇心,对于一些推荐要抱有基本的判断能力,不要看到好书就扑上去。


爱它,就学会放手。


网上总是流传着各式各样的书单,看的人也总是特别多。原因很简单,一是阅读起来毫不费力无需思考,二是多知道一些书总是好的。于是,大家总是把它们默默收藏,然后在闲着没事干的时候选几本来读读。


然而,是好书就一定要读吗?不是的。


好书本来高冷,不要逼它变成逗比。


这,也是笔者对诸位一点小小的请求。


书 单 君 说

“憨大哥哥”文章中对个别书的看法,也许见仁见智,书单君也并非完全赞同。但我想进一步补充的是:读书,要有野心,但也要讲策略。


知名经济学者、同时也是资深读书人的何帆老师曾说过,读书的态度,可分为“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


所谓“我注六经”,就是过分迷信书,把书当成权威的老师,恨不得把每本所谓经典都背下来;


而“六经注我”,就是把自己当成书的主人,让书为我所用,以自己的需求为主,去找相关的书,辩证地去吸取和批判里面的知识。


书单君曾给大家推荐过很多书,但真的不是每本都要买来看,我只是提供参考,是否合适,“书米”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


因为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必读的好书,只有适合你的好书。


如果有一天,“书米”们能无视书店架上的种种诱惑,去角落里找出那本几乎无人问津、但满足你需求的书,那么,你也许便算得上一位真正的读书人了。


p.s. 前几天,书单君推荐了一盏护眼灯,“书米”@月说,孩子有三盏台灯,但为了她的眼睛……咬咬牙买了。

我们做父母的,都知道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未来,但很多时候,因为我们的无知,父母并不清楚真正应该给孩子什么。

如果早一点了解到这样的知识,或者早一点接触到这样的产品,孩子们或许就会拥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点击下图,即可查看)

??????


另,不久前,书单君给“书米”们推荐了一款逆天零食,反响不是一般地热烈。有书米说,“这东西往领导桌上一放,一个星期都不好意思和你发脾气。” 


(点击下图,即可查看)

??????*以上两图为广告


本文首发十五言,作者憨大哥哥,书单获授权编辑发表,转载请联系出处。



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gulimedia@126.com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6851/56322041553.html

更多阅读

一根白发就是一段光阴的线头李国和 小孩子有一根白头发

踽踽独行在第45个秋天里世界一点都不显得老桂花正散发着美好的香月亮仍保持着童心和星星们躲着迷藏我正在为没能唱好一首歌而惆怅我也想驾上一朵白云去远方夜的蛩音里 我把自己反刍了一遍又一遍身体如一件穿旧了的衣裳一根白发就是

第30节:惟一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1)

系列专题:《写给涉世未深的你:你是你的奇迹》  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惟一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  大学毕业后,我到一家市场调研公司工作,就再也没有换过工作。我在公司做得很好,得到同事们的信任,我已经完全融入了公司的氛围。  可是

爱一个人希望他过更好 一丝希望就是一个人生

  一丝希望就是一个人生  街头有两个算命的,一个坐北,一个朝南。坐北的是个老算命先生,而朝南的却是个年轻的后生。  每天他们都会风雨无阴的准时守侯在那里。然而不管坐北先生多么虔诚和敬业,却总是没有朝南后生生意兴隆。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短句 一转身可能就是一辈子

人生有时侯总是很讽剌,一转身可能就是一辈子有些人一直没机会见,等有机会见了,却又犹豫了,相见不如不见;有些事一直没机会做,等有机会了,却不想再做有些话埋藏在心中好久,没有机会说,等有机会说,却说不出口;有些爱给了你很多机会,却不在乎,等

声明:《读一本好书 读一本好书 就是 是好书就一定要读吗?》为网友叹夜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