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是海峡两岸近几年持续讨论的话题之一。6月底在台北举办的为期4天的国际食品展,强调建立从产地到餐桌的“履历”制度,便于约束生产者和清查污染食品来源。
手机扫码查食品信息
今后,两岸将携手共同打造食安,让民众参与食品追溯追踪,用食品安全做消费者最坚强的后盾。消费者购买食品时,通过手机扫描包装袋上的条形码,将能看到原材料采购、质量检测等食品安全信息。
台湾公共服务平台上的“食品云”,通过大数据“云”端架构,将逐步覆盖台湾农场、果菜合作社、畜牧场、屠宰场等食品原料供应端;岛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商超、餐饮、学校等消费端,以食品生产、销售的全流程监控,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可追溯可追踪。
“去年相关行业协会已经完成对1800家食品生产企业的辅导,引导他们将原材料采购信息和生产加工及检测信息及时上传食品云。今明两年,‘食品云’将完成对岛内所有6000家食品生产企业的覆盖。”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董事长吴天赐表示。
食品可追溯追踪系统
旺旺雪饼、旺旺牛奶等,在大陆近乎家喻户晓。这个两岸知名的食品企业建立了完整的可追溯追踪系统,其不仅可以正向追溯,还可以逆向追溯。该生产总处总处长曹永梅介绍,可追溯体系能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当收到市场反馈,针对产品出现的问题,透过SAP能够快速地调取投诉批次资讯,确认产品发货流向、成品检测、制程、原材料、包装等各种资讯,找出问题、排除问题,让消费者重建食安信心。
我国大陆新版《食品安全法》10月1日将实施,也提出了建立食品全程追溯制度,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这是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体系,一旦出现食品安全的突发问题,企业可以立即通过该体系,把范围缩小,把问题追溯到细微环节,做到安全可控,并减少经济损失,最终达到食品安全监管无盲区、不断点、全覆盖。
未来,逐步推动的食品追溯追踪系统,一旦发生食安事件,监管部门可有效掌握产品流向,以维护民众饮食安全。
食安是竞争的根基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说,大陆经济增速步入新常态加上民众对食品的信任危机,让食品行业迎来30年来最艰难的时期,2014年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创造了10.89万亿元的产值,增速为8%,中国食品工业增速首次下跌到个位数,正面临着近30年来最艰难而相对漫长的转型。其中,最重要的转型,就是食品行业逐渐从以“价格战”为主的终端竞争,转向以诚信与创新为主的品牌竞争、以产业链安全为主的价值竞争。食品安全已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根基。
从2008年开始,中国食品制造的竞争力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挫伤,损失惨重。“食品安全对大陆食品工业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全球抢购奶粉的‘内需变异’,还在于大陆食品在全球市场的‘失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刘秀梅说,因信任危机,大陆食品出口通路受阻,一些大陆优质的辣椒产品、水产品,有些非要贴上印度、越南标签方可转口成交,大陆食品工业的竞争力下跌,食安问题教训惨痛。
孟素荷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品安全风险前移,原料污染成第一大风险,涉农企业成高危群体,但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二是食品造假已成为食品工业的毒瘤。近两年,以恶意添加为主,致人死亡的恶性安全事故已大幅降低;以劣代良,以假乱真的食品造假的诸多安全事件不断出现。三是随着中国食品原料进口增幅快速上升,供应链原料来源复杂化,管理难度加大。四是风险交流与公众科普的力度依然薄弱,“重拾信任”需要强有力的公众科普及良好的媒体环境。
“品质好、信用好、服务好、价钱公道”,统一企业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下,品牌价值直线上升,2014年收入实现55.8亿美元的业绩。该企业员工每天打开电脑,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就是“没有食安,没有统一”,记者在该企业卫生间,也发现了这句警示语。今年,企业投资3300万美元,建设台湾最具规模的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产品安全,人人有责”深入每个员工的骨髓,公司推出“内部吹哨人”制度,鼓励员工举报各类不规范操作行为,最高可获举报奖500万新台币。2014年该企业在大陆主要事业体营收53.7亿美元。该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罗智先说:“我们秉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与态度,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的把关。”
目前,大陆食品企业69%为中小企业,要实现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全覆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可想而知!我们期许政府、生产业者和消费者三方合力,共同打造一个安全透明的食品产业链,重塑中国大陆食品在全球的形象。
延伸阅读:黄平县出台六大法则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潍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新食品安全法 让微信美食有法可依“聚焦”民生热点 “问政”食品安全金锣火腿肠紧抓食品安全 重产品可追溯制度建设探秘食品安全监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