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幼小衔接”家长实用指南




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孩子角色的转变和家长期望值的变化,使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作为家长,改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为了让你家的“新小学生”能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为你和孩子准备了本期的“ ‘幼小衔接’家长实用指南”,请家长抓紧操练哦。

 

准备·分析篇

孩子入学前的“三准备”

 

孩子从幼儿园升上小学,这是孩子由学龄前进入学龄阶段的一个大转变,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准备,一边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一、心理准备

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告诉她“你长大了,马上要当小学生了”,不能再自由散漫,不能再依赖父母亲了。要让孩子向往上学,想做一个好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孩子入学后比较容易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此外,家长还要对孩子多讲有关学校和老师的话题,但千万别说“你不听话,进了小学看老师怎么收拾你”这类吓唬人的话,也不要说“暑假快玩吧,上了学就没时间玩了”这类误导的话。总之,不要让孩子惧怕上学等心理压力。

 

二、行为准备

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训练孩子早睡早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并改变无节制看电视的坏习惯。药交会孩子自己照顾自己,让他们懂得一些生活的常识。还要让孩子学会如何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在学校里,孩子要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平时可加强对孩子在这方面的训练,如扫地、提水、抹桌子、倒垃圾等。有的孩子上学虽然有家长接送,但家长同样应该给孩子适当灌输交通规则知识,孩子上学、放学回家的一些注意事项家长也应再三叮嘱,并让孩子牢记在心。

 

三、物质准备

在家里要准备一个地方给孩子学习,地方一定要固定,别让孩子“打游击”。准备好桌椅和台灯,这些东西不必高档豪华,要紧的是桌椅的高度要与孩子的身高相配,台灯必须有利于保护视力。准备好书包和文具,选购时特别要注意其简洁耐用和经济实惠。准备好手帕,孩子用手帕好处很多,诸如吸水性强,适合孩子好动多汗的需要,还可以借机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准备好雨具(雨衣、雨伞、雨鞋)、遮阳帽,不必讲究高档,但必须选择色彩鲜艳的,孩子个子小,穿戴色彩鲜艳的雨衣和遮阳帽,可以引起司机及路人的注意,有利于安全。

 




小TIPS

新生入学的三种表现

 

1.兴奋期

入学前,他们心情激动,兴奋得睡不着觉,坐不住,充满自豪感,个股表现好,都有当个好学生的愿望。

2.厌倦期

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由于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的约束和生活上的紧张,对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内容感到不想自己想的那样容易,数学课不做早已熟悉的10以内的加减口算,而每节课说组成,讲算理,汉语拼音又不是简单的认字母练发音,四声不好读拼音又麻烦还要一笔一划地书写,因此部分学生感到学习负担重,产生厌学心理。

3.适应期

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喜欢学校生活,从此高兴起来,逢人就夸老师如何如何,同学如何如何,初步懂得了爱校,爱学习,努力上进,争当好学生。

 




准备·指引篇

九项软指标打造合格小学生

 

指标1:您不在孩子身边时,他也能过得很好

虽然开学的第一天,您可以陪着孩子去学校,但以后她总是要独自面对学校里的一切。

“打造”方案1:

1.      多让孩子单独在院子里或房间里玩;

2.      让孩子多参加游戏活动;

3.      试着让孩子单独留在朋友家里与她的小伙伴一起玩;

4.      经常让孩子单独与其他成人一起玩。

 

指标2:能与陌生人打交道

进入小学后,孩子面对的大部分同学都是陌生的,他必须懂得如何与他们成为朋友。由于经验不足,许多孩子常常有心无力。

“打造”方案2:

1.经常带孩子去公园和儿童游乐场;

2.带孩子参加一些亲子班或其他儿童才艺班;

3.出门时鼓励孩子与周围的人搭讪聊天。

 

指标3:能适应集体生活

入小学前,孩子就要认识到他是集体中的一员。但小学课间休息的场面还是常常让初入小学的孩子产生恐惧,因为有很多年龄比他大的孩子在边上欢奔乱跳,玩起来常常很粗野。

您可以经常带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告诉他虽然大部分人比他高大,但和她们一起玩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打造”方案3:

1.经常带孩子去游泳池游泳和玩水;

2.常带孩子去比较嘈杂的地段,如火车站、商业中心等;

3.在公园里鼓励孩子与陌生的孩子一起玩游戏器械。

 

指标4: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孩子入学后常常会被其他孩子批评。虽然有些批评是有道理的,但也有很多非常过分。一个孩子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同伴对他的批评,往往很快就会成为课间休息时被批评、被嘲笑的对象,

“打造”方案4:

1.经常鼓励孩子,让她站在较高的自我评价的位置上;

2.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3.让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

4.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5.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父母都是无条件地爱着他的。

 

指标5:能适应不能常得到表扬的学习生活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常常得到表扬。但进入小学后,老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经常表扬每个孩子。

要让孩子适应这种和幼儿园截然不同的生活,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她学会自我鼓励。

“打造”方案5:

1.用实际行动表示对孩子的赞扬比口头表扬更有用,比如吧孩子的画贴在墙上;

2.在适当的时候表扬孩子,而不必以有事情就表扬他;

3.虽然不必经常表扬孩子,但也要让他知道您对他的每次进步都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

 

指标6:能够独立

     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独立学习和生活。但是如果孩子非常喜欢粘大人,那么,即使您给他布置一个单独的游戏房让她独自玩也没有用。想让孩子独立,您还是要“另辟蹊径”,在生活中随时随地给孩子创造培养独立性的机会。

“打造”方案6:

1.让孩子拿出玩具一个人玩,最后要求他去整理好;

2.让孩子自己洗漱和穿衣服。

 

指标7:能够安静

入学后,孩子就要适应学校的作息习惯,在课堂上安静听讲。做到这一点对许多孩子来说很困难。他们往往会通过嬉闹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阅读故事书、玩积木、下棋、画画等都会帮助孩子学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安静,并集中注意力。

对一些特别好动的孩子来说,可以给他安排一段时间允许她吵闹,如果他知道可以在语序吵闹的时间里乱叫乱跳的话,那么就会明白在上课时要忍住,等到课间休息时再释放他的能量。

“打造”方案7:

1.让孩子坐在桌边像大人一样吃饭;

2.让孩子学会耐心等待,等轮到他时再做某件事;

3.不要允许孩子一件事没做完就去做另外的事情,让他知道做每件事都要有始有终;

4.多让孩子玩一些需要集中精神的游戏,如搭积木、画画、捏彩泥等。

 

指标8: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进入小学后,老师和同学不可能向父母那样,通过孩子的动作表情猜测他的要求。

即使您已经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但还是要鼓励并耐心等待他用语言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您要鼓励孩子将白天发生的事情一一描述,哪怕他是与您一起度过的,这可以让他多回忆、多讲述。

“打造”方案8:

1.多向孩子发问,多注意他的需要;

2.等待并允许孩子将他的要求和想法讲述出来;

3.让孩子明白应该多通过语言表达而不是用哭闹或发脾气的方法来表达他的意愿。

 

指标9:能运用自己的学习能力

初入小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已经具备了全面的学习能力。但您要让孩子从一开始就调整好心态,让他觉得“我会”,而不是“我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肯定能胜任学习生活的职责。

“打造”方案9:

1.让孩子多练习用笔;

2.让孩子独立做一些事情,并让他观察和找出其中的一些细节;

3.即使还不会认字和数数,也要让孩子对文字和数字有兴趣;

4.让孩子了解学校里的作业到底是什么意思。

 





策略·生活篇

孩子入学前,生活能力培养须重视

一年级小学生“识很多字,却找不到厕所”,家长知道吗?幼儿阶段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实例1:湿衣服穿了一天

嘟嘟上一年级了,因为前段时间下雨,学校操场上积了很多泥水,嘟嘟不小心摔了一跤,衣服裤子全打湿了,他不知道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穿了一天湿衣服,结果感冒了。

能力缺失:自我服务。

提醒家长:家长要让孩子懂得玩耍,运动前要在背上垫块小毛巾,之后要擦汗,并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增减衣服。

 

实例2:吃不饱饭

学校给小学生准备的饭菜是照顾一到六年级学生的,许多菜里会放辣椒等调料。悦悦上小学后总是吃不饱,她怕吃辣的菜,吃饭速度又慢,还没吃饭完,生活老师已经开始收拾碗筷了。

能力缺失:自我服务。

提醒家长: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就餐习惯,不要嫌他吃得慢就追着喂。

 

实例3:厕所在哪里

小学教室里没厕所,一个校园只有一个很大的公共厕所,而且分为男厕所、女厕所。萌萌刚上小学时,常常找不到厕所,有时着急地哭起来,有时来不及了还尿在裤子上,有时找到了却进了女厕所,或发现没有带纸巾……

能力缺失:自我服务。

提醒家长:幼儿园每个班都有男女小朋友共用的厕所,老师还准备了纸巾让孩子随意拿取,这是幼儿园与小学的巨大差别。在公共场合,家长可引导孩子区分男女厕所,带纸巾等。

 

实例4:上课了却要去尿尿

彬彬进入小学已经两个月了,但他却总是忘记课间10分钟应该先上厕所。当上课铃响起来时,他才慌慌张张跑去上厕所,影响任课老师的正常上课。

能力缺失:规则意识。

提醒家长:幼儿园里孩子随意课上厕所,二道小学后,则只能在课间10分钟去上(特殊情况除外)。家长要让孩子懂得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先上厕所,然后准备下节课需要的东西,最后才是玩。

 

实例5:书包一团糟

打开小宇的书包,你会发现:所有的东西都塞在一起,卫生纸和乒乓球拍放在一起,作业本和小汗巾放一块,水彩笔和小背心放一块……这样找起东西来很难。

能力缺失:独立能力。

提醒家长:家长要教会孩子怎样分类整理书包,以便拿取。

 

实例6:忘记带书本

妮妮又忘带作业本了!不光如此,老师让孩子们把作业拿回去让家长签字,通知家长参加某个活动,从家里带一盆小植物装饰教室……这些妮妮都记不住,让所有老师都感到很头痛。

能力缺失:任务意识。

提醒家长: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作业,如编一个故事、唱一首儿歌、栽一盆植物等,让孩子形成任务意识。



 

策略·心理篇

心理辅导不容忽视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时,要分析幼教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同时了解这种差异给孩子升入小学可能造成的种种不适应,进而给予孩子适度的心理辅导。

 

不良反应1:不愿上学

有些孩子不愿意上学,每天进校门前都要抱着妈妈大哭一场,拉着妈妈的衣角不愿放手。还有人找借口,说这里痛,那里不舒服。

原因:生活中,有的家长喜欢拿老师吓唬孩子,比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再不听话,就让老师把你关起来”,其实,这样很不利于孩子成长。

解决办法:要让孩子热爱学校和老师。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一般而言,孩子向往小学仅停留在表象:背新书包、穿校服、戴红领巾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幼稚但很可贵。家长应当保护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事。

 

不良反应2:没有朋友

面对一大群陌生的孩子,孩子成了个“闷葫芦”。怕和其他孩子玩耍逗乐,完全是个“独行侠”。每天在学校,最热衷的是放学,将近放学时眼睛骨碌碌盯住门口,等待下课铃响就冲出去找父母。上学已有一两个星期,在班上还是一个朋友都没有。

原因:现在的家庭大部分为独门独户,孩子回到家大门一关,就与外界“鸡犬相闻,不相往来”。父母忙于工作,给小孩创造的社交活动很少,这样一来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接触大受限制。当他们进入小学的集体环境中,面对的同学和老师都是陌生人,难免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解决方法:为了让孩子在新环境中不怕生,家长要鼓励他们在住宅区内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多带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教导他们交往的本质。目前有些家庭存在教育误区,把小孩困在家里学这学那,这是消极的做法。父母要把小孩放出牢笼,让他们和邻居小孩多沟通。

 

不良反应3:上课不积极主动

上课的时候,不积极主动,不愿出声,不举手,老师提问也不回答。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

原因:这是孩子思维懒惰的一种表现,不勤于思考。还有些孩子即使会思考,但是怕回答错误,怕出丑,不敢回答。

解决方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给孩子提些“开放性问题”(即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激发孩子去思考。同事,家长也应积极鼓励孩子主动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更复杂,更有难度,长期如此,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但要注意提的问题要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

 

不良反应4:觉得功课是负担

孩子一开始对功课有好奇心,可是好奇心过后,就会觉得是种负担,要么不想做,要么很磨蹭,花大量时间在并不困难的功课上。有些孩子对自己要求过高,比如写一个字,如果觉得不满意,会反复擦掉重写,

原因:幼儿园里很少会布置作业,即使有,也很少是学习上的。而进入小学后,就是要习惯回家有功课的生活。

解决方法:这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一开始就给孩子布置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区域,让他做功课。应该保证阿里郎狗孩子在他同意的时间和地点做功课。一段时间后,观察一下孩子做功课的习惯,看看有什么问题,并及时做一些调整,找到能让孩子更安心做作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不良反应5:漏记作业

学生不知道老师到底布置了多少作业,交去的作业经常会比布置得少或者多。

原因:小学老师的语速普遍要比幼儿园的老师快,而且对于作业的不知,不会一遍遍地重复,因此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经常会漏记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小学每个班的人数也多,老师对于孩子的关注程度肯定不如在幼儿园,而且小学不再像幼儿园里大家围成半圆坐,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解决办法:家长和老师说话要注意语速,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要循序渐进地提高讲话的速度,现在起就开始训练孩子用笔记一些东西,比如早上起来给孩子布置任务的时候,可以让他记下来。另外要让孩子养成善于提问题的习惯。

 

不良反应6:自理能力差

有些孩子中午不吃饭,或者吃从家里带来的零食。有些孩子则经常丢三落四,比如上美术课时忘记带蜡笔。

原因:小学里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比如幼儿园里,孩子吃饭是用勺子,而小学里是要求学生用筷子;去幼儿园,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后离开,可是小学里一般规定校门口十米或二十米内家长不能送孩子;每天要带去学校的东西也比幼儿园要多。

解决方法:从现在开始就训练孩子用筷子自己吃饭;家长要有意识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西瓜你,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出去时要让他自己拿东西,家长切不可觉得会累着孩子而让孩子什么都不干。

 

不良反应7:依赖心理强

有时候家长有事不能接送孩子上学,有些孩子就会不去学校,老师和家长一起找才能找到,孩子回答说,自己找不到路。

原因:孩子依赖心理很强烈,他认为什么事都应该有人带着他,他自己用不着区级些什么,还有些孩子从来没一个人走过路,所以一旦独自一人要去学校,就会产生恐惧感。

解决办法:认识上学的路线,进而能够自己上学,是孩子小学生活的目标之一。如果家与学校离的很近,那么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从家步行到学校,边走边告诉孩子走哪条路可以到达学校或者回家,一定要多走几次,这样孩子才会记得住。平时让孩子一个人出去买报纸或者拿牛奶,让她一个人走路也不会害怕。再带孩子认识路线的同时,家长还要让孩子记住家里的住址或者是联系电话,以防万一,并加强安全教育。

 



策略·能力篇

“自学能力”备战方案

 

对孩子入学后独立学习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训练培养,是幼儿斜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抓紧培养“任务意识”

有的孩子上学后,不会自己管理学习用品,甚至不会及作业,这是因为他一直习惯于一切都有人操心、代劳,还没有事到学习是她自己的事,是每个小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

所以,入学前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比如:分配给孩子一亮相家务劳动作为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去超市购物前,请孩子列(画)出购物清单,并负责提醒大人把清单上的物品买全。

 

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做事磨蹭、做作业时间长是很多新小学生的通病。因为以前的时间都由大人掌控,孩子自己对时间的概念很模糊。

★在孩子做某件事情(比如画画、听故事)前,让她做好充分的准备(喝水、上厕所等),一旦开始,就不许以各种借口来回走动了。

★规定好时间限制。比如在餐桌上放上钟表,规定孩子在30分钟之内必须吃完饭,要求他自我监督,到时候就撤碗。

★教给孩子节约时间的方法。比如,孩子收拾积木时,时间都耗费在来回走动上,家长可以教他先用小篓子盛放,等盛满了再一起倒进玩具柜。教孩子学会简单的统筹安排,也能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

★让孩子体验到珍惜时间的快乐。在规定的时间内,孩子提前完成了任务,省下的时间就让孩子自由安排,做他想做的事。

 

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有的小学生一开始记不下作业内容,是因为语言理解能力差。语言理解能力差还会严重影响孩子听课的效果。因此,这也是一项家长需要重视的入学准备内容。

★多和家长交谈。语言要尽量规范和准确,并逐步提高精炼和复杂度。如给孩子布置任务时,由“含一个条件”逐渐过渡到“含有多种指令”,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上拿高的小凳。

★阅读故事时,鼓励孩子读完全文后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和词汇。

★鼓励孩子谈见闻,学习一个事物的多种表达方法。如“爸爸、妈妈和我在家里”、“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不同表达方法。

 

“社交能力”备战方案

 

“离开了熟悉的伙伴”是不少孩子对上学最担心的事,也是入学后不适应的原因之一。而入学后,不像在幼儿园里什么事都可以找老师,与同学发生摩擦和矛盾时,孩子必须开始独立解决矛盾。

 

操练认识新朋友的本领

帮孩子做一些必要准备:事先了解家庭周围有没有与孩子同龄同校的邻居,设法让他们认识,约好入学第一天一同上学。有了熟悉的朋友,孩子对小学生活会感到安全多了。

同时,带孩子外出玩耍时,对孩子进行“主动出击”(主动结交新伙伴)的训练:

1.主动介绍:“我叫xxx,我想和你做朋友,你愿意吗?”

2.借物介绍:“我有一个小皮球,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

3.参与游戏:“你们的游戏真好玩,能让我和你们一起玩吗?”

 

学会自己解决与伙伴间的冲突

鼓励孩子邀请孩子来家里做客,或去别的小朋友家玩,给孩子创造更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接触的机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家长不要充当调解员,鼓励他们自己解决。

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如果和小朋友遇到争执,该怎么做。比如,怎样和同伴一起玩一件玩具?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该怎么办?你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时该怎么说?

 

提高移情能力

所谓的移情能力,就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和做法。移情能力强的人,更容易与人沟通和交流,也更适应“合作型社会”。培养这种能力有一个简单的方法:看动画片、电视剧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来交流剧情,让孩子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上叙述同一件事情。

 

“抗挫能力”备战方案

 

孩子上小学了,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小学与幼儿园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孩子必然会面临更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在这些新奇的刺激面前,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表现。

 

事例一:选班长引出的风波

妈妈发现自己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最近情绪很糟,对上学没有刚开始的热情了,经常抱怨学校一点都不好,老师不好,同学也不好。经过询问,原来是因为选班长的事情让孩子有了挫折感——“老师为什么不选我当班长?他为什么让某某当班长呢?你们不是总说我是最棒的吗?”

提示:一直以来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成长的孩子,许多都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一直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所以心理的承受能力差。有些家长采取的赏识教育方法是,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做得如何,都千篇一律用“你太棒了、真不错!”之类的词语表达赞赏。虽然这些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但空洞的评价也会造成孩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产生偏差。当孩子一旦面对更公允的评价时,还是会发现自我评价和实际能力的巨大落差,并难以承受这种“突如其来”的否定。从而打击了孩子原本脆弱的自信心,或者变得更加任性,不能面对现实问题,甚至朝着相反的方向——更加自负和盲目自大。所以家长的评价要具体,要让孩子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认识别人的长处。同时给予孩子一个具体并在其能力范围内的努力目标,鼓励孩子完成目标。

 

事例二:老师没有表扬我,我很生气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常常得到表扬。但进入小学后,老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合金里经常表扬每个孩子。这是,孩子也会感到失落和怀疑。

提示:要让孩子从这种失落和怀疑中走出来很重要。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暗示:没有表扬我,不等于我做得不好,下次我会做得更好。还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鼓励,比如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画展示出来,比如家长在适当的时候表扬孩子,但不是一有事就表扬他;虽然不经常表扬孩子,但也要让他知道您对他的每一次进步都有所关注,并感到自豪和骄傲。

 

策略·练习篇

注意力训练亲子小游戏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有一项功课时必须要做的,那就是注意力的提高训练。

 

游戏1:猜扑克

    做法:去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孩子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孩子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子上,有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最后让孩子报出梅花2在哪里,如果他猜对了,就算胜出。家长和孩子可依次轮换做游戏。

提示: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可有效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幼小衔接”家长实用指南

 

游戏2:抢背电话号码

做法:一本电话号码本,就可以成为游戏工具。家长让孩子看一两秒钟电话号码本,让他记住某人的号码,然后移开号码本,让他背出来。家长和孩子还可以轮换着背,比比谁厉害。

提示:随着孩子记忆号码的水平不断提高,可适当增加难度,如让孩子记两个或三个人的号码等。

 

游戏3:开火车

做法: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来开动“火车”。如,爸爸当作北京站,妈妈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爸爸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

提示: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当然如果有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朋参加,那就更好了。这种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他思维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游戏气氛活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孩子玩起来,就会乐此不疲。

 

游戏4:乒乓球抗干扰

做法:让孩子把球放在球拍上,绕桌子行走一圈,要求乒乓球不能掉下来。你在旁边进行捣乱,但不能碰到她的身体。一会儿拍手跺脚,一会大喊大叫,还一边说:“掉了!掉了!”孩子为了不输给你,就不得不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

提示:本来一个人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容易,如果旁边再有人进行干扰,就会觉得更难以集中注意,比如孩子在做作业时,旁边正上演吸引人的电视节目,他就会分散注意力。然而正因为有干扰,有难度,才能在人为设置的更困难更复杂的情境中,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知觉转换能力训练

 

知觉转换能力包括了三方面:听转视动能力(即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感受和动作表达的能力)、视转言语或动作能力(即将视觉感受转化为语言表达或动作表达的能力)以及动转视听能力(即将动作表达转化为视听觉感受的能力)。

学前阶段的孩子若掌握了知觉转换的能力将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1.听转视动若顺利,轻松读写记笔记

   听转视动即听觉——视觉——动作的通道间的转换过程。

  测查方法:

   1.跟我学。请孩子将听到的数字写下来。成人读时用每秒一个数字的速度读。

   2.做口令。如说“起立,蹲下,举手……”,让孩子根据指令做动作。如果孩子没停顿就做出,就算通过。

   训练方法:

1.听反话。让孩子做与指令相反的动作。如说“坐下”时要站起,说“站起”时要坐下等。

2.画声音。让孩子听声音绘画,如风声、小猫叫声、汽车声等。

 

2.视转言语或动作,看图写话轻松过

有些孩子看书时津津有味,但问他画面内容时却回答不出来。这就是不具备把视觉通道的信息转换成言语通道或动作系统信息的能力的表现。

学龄前儿童应具备这样的能力:

1.观察图画并可以有顺序地讲述画面主要内容;

2.能用动作表达图意;

3.按样本能画出实物的形状,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4.能模仿别人的动作或表情。

如果这方面有困难,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1.玩模仿秀。可以引导孩子在家中观察亲人笑时是什么样子,喜欢做什么。

2.回忆所见所闻。每天晚上,让孩子回忆当天的所见所闻。

3.看图讲故事。

4.做手影游戏。

 

3.动转视听若轻巧,作文描写差不了

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一些游戏来测查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1.玩“跟我学”游戏,让孩子模仿大人的动作;

2.玩“后背上写数字”游戏,在孩子后背写数字,看他能否分辨出来;

3.摸图形,将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心形等各种形状的积木放在一个布袋里,请孩子根据“摸出圆形”、“摸出长方形”等指令摸出相应的图形。

如果孩子进行这些游戏时感到困难,就可以在平时多做这类游戏,加强训练。

或是睡前与孩子聊聊天,让她把当天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按时间顺序回顾一下,并说说哪件事感受最深、受到老师的表扬的心情如何等,让她学会将自己对事情的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



特别提示

提高孩子注意力父母须注意

要让孩子做事专心致志,不要一蹴而就的事,是爸爸妈妈需要长期努力的一项工作。

★鼓励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

★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要有时间概念,不要给孩子太充裕的时间。

★给孩子一个固定且安静学习的地方,一段固定的学习时间,尽量不要在孩子的学习时间打扰他们。

★帮助孩子获得自控能力,避免各种干扰。比如,尽量避免在孩子的书桌上放零食和玩具。

★避免跟孩子说话一再重复。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他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策略·专家篇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孩子经历的一个重要转折,对孩子的身心将产生重要影响。而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对孩子幼小衔接的配合与引导尤其重要。那么,家长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

 

思想要重视,行为要配合

广州市晓港湾小学的德育主任方燕玲老师表示,家长是否重视“幼小衔接”很关键,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孩子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与优缺点家长是最为清楚的。当家长对孩子的幼小衔接重视了,小孩的入学愿望也随之强烈。

但家长只是思想重视还不够,还需行动上的配合。家长可以多了解“幼小衔接”相关的资讯,事先在孩子的心理上和日常行为上下功夫,把握好幼小衔接的度,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可操之过急。

 

培养孩子学习信心需耐心

广州市赤沙小学家委会秘书长简惠年老师说,有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大班时就像上小学一年级一样学习了,但幼儿园的某些教学并不是很规范,小学的老师需要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把他们纠正过来,这就需要家长的耐心配合了。

例如在数学方面,家长可以在家里教一下孩子认识10以内的数及数的组成,而且最好能脱离手指,因为在实际教学中,简老师发现很多孩子经常要靠手指才能解决问题;在语文方面,则可以购买一些拼音的光盘,反复播给孩子看,让孩子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慢慢学会拼音;在英语方面,现在小学一年级也开设英语的口语课了,学生很容易把拼音和英语混淆了,看到“A”就读“啊”音,所以上一年级时,要让孩子多接触英语,慢慢帮孩子建立学习的信心,尽量不让孩子掉队。

 

让孩子养成日常自理习惯

而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实验幼儿园何园长认为,在幼儿园,老师是以“保健”为主的,处处呵护着孩子,相对是贴身“侍候”;而在小学,一个班有40人以上,小朋友的自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他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家长应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如让孩子带上水壶打水喝;让孩子自己准备课间餐、午餐用的饭盒;平常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要在半小时内吃完饭,不可以拖拖拉拉;准备纸巾出汗是擦;衣服湿了要懂更换等等。

 

家长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法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很容易走进三个误区。

误区一:只注重孩子的生理成长,不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或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解决方式:作为家长,在幼儿园开始就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让孩子学会自理,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入学后能较快适应学校生活。

 

误区二:只看到孩子问题的表面,没看到问题本质。如:上课扭来扭去,似乎是纪律不好,其实是想上厕所憋的。原因一:没有忍耐训练,过去有小便随时解的习惯;原因二:时间支配问题,下课疯玩,忘了小便;原因三:不会蹲坑,不敢大便;原因四:小学厕所比幼儿园厕所“繁忙”,不会排队等待,看人多就不去了;原因五:大便不会擦,所以不敢;原因六:交往问题,没纸不敢管老师要等等,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孩子上课不能专心的表象。

解决方式:必要时给予孩子指导和帮助,让孩子有经验懂得去自理

 

误区三:不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

解决方式:学会欣赏孩子的错误,从孩子的错误中寻找他的成长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7551/52017081818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向您推荐:钱志亮的博客,关注幼小衔接

原文地址:向您推荐:钱志亮的博客,关注幼小衔接作者:我和我的孩子们孩子们很快就要步入小学了,家长们一定很关心孩子的入学准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钱志亮教授的博客里有很多相关幼小衔接的文章,家长朋友们可以进入博客寻找科学的育儿方

小学生春季二年级开学家长会发言稿(1) 小班开学家长会发言稿

小学生春季二年级开学家长会发言稿各位家长,你们好!我向今天所有到来的家长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能按时参加今天的家长座谈会。今天请大家来主要目的是要对下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一个规划。上学期孩

幼儿园幼小衔接家长会主持稿流程安排 新生家长会主持稿

各位家长: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本次大班段“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大班幼儿毕业顺利进入小学我园非常关注,也是各位家长都关心的问题。为了让您进一步了解幼小衔接的一些相关事宜,增进对入小学的认识,为顺利

声明:《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幼小衔接”家长实用指南》为网友小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