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到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再到民主评议县委主要工作、民主测评县级党政“一把手”……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四川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探索和试验创新。不断推进和扩大基层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让群众享有了更充分的民主权利,较好地落实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两票制”选举村支书
2004年3月,高县仁爱乡花庄村原村支书因在退耕还林中弄虚作假被免职。怎样才能选出群众满意的村支书?高县县委组织部在花庄村采取了“两推一测评”的方式进行选举,即由群众投票提名推荐,党员、群众代表民主测评,党员投票选举的方式进行选举,候选人须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选举“三关”。
7月27日,花庄村召开党员大会,两名候选人竞选村支书,在各自发表竞选演说并回答党员的提问后,26名党员投票。选举结果,两名候选人得票均未过半数,按照规定,必须进行第二轮投票选举。第二轮投票仍然没有决出结果。当党员第三轮投票后,原村委会主任胡增旭得14票,超过半数,最终赢得大多数群众、党员的信任和认同,当选为花庄村党支部书记。“选举真正由党员、群众说了算。”党员、群众对选举十分满意。
在2004年村级组织换届中,省委组织部要求把公推直选作为选举的主要形式,即由群众和党员代表公开推荐候选人、全体党员直接进行差额选举。在这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中,全省80%以上的村支书是通过公推直选产生的。
在2007年村级组织换届中,全省在普遍推行公推直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方法又有新的突破。在换届选举中,充分发扬民主,突出“选能人、选强人”,把选择“好干部”与选择“好的任期目标”相结合,大力推行“目标选人”机制,一大批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带动发展集体经济能力强的“三强”能人被党员、群众选为村支书。党员、群众普遍反映说:“干部年轻了,学历高了,目标任务具体了,老百姓更满意了,换届换出了新气象!”
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
2003年12月,被全镇党员投票选举出来的新都区木兰镇党委书记刘刚毅,成为了我省第一个直选出来的乡镇党委书记。
2003年9月,因工作调动,木兰镇党委书记人选出现空缺。新都区委决定,木兰镇党委书记进行直选。12月4日,木兰中学的阶梯教室里密密麻麻地坐满了来自全镇各村的党员代表、村支书、村主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镇机关干部、企业代表及各民主党派人士共243人,经过资格审查符合竞选条件的11名候选人一一发表竞选演说后,由参加会议的代表公推出两名正式候选人。
12月7日上午,木兰镇党委书记直选大会在木兰中学操场上正式举行。两名候选人发表竞职演说后,全镇639名党员依次投下了自己神圣的一票。
计票结果,刘刚毅得480票,当选为木兰镇党委书记。木兰镇公推直选党委书记,开创了我省乃至全国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的先河。
在此之前的1998年12月31日,遂宁市中区(现为安居区)步云乡的选民选举产生了我省历史上的第一位直选乡长。
这次选举从12月初开始宣传、动员、报名和群众推选,最后,群众选出了10名预备候选人。12月15日,由村组干部、村民代表、乡人大主席团成员、乡党政机关领导等162人组成联席会议,从上午10时开始,10名预备候选人每人发表20分钟的施政演说,回答10分钟提问。演讲结束后,联席会议进行秘密投票,得票最多的两人作为正式候选人参加正式选举。
预选结束后,步云乡组织了一系列竞选活动供候选人发表施政纲领。从12月20日开始,候选人到步云乡的12个村进行12场施政演说。每到一个村,群众的参与热情非常高,竞选人演说一完,群众就抢着话筒提问。
12月31日,正式选举在步云乡礼堂举行,全乡6000多名选民冒雨参加投票,选举结果:上届乡长谭晓秋获胜连任。
1999年1月4日下午5点,在步云乡礼堂里,谭晓秋面向乡人代会的全体代表,手执国旗一角,向全乡人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乡民,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全乡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一切。”
在人民代表的掌声中,谭晓秋正式就任步云乡第十二届人民政府乡长。
步云乡直选乡长的探索曾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2004年,全省在成都、德阳、遂宁、广元、南充、宜宾、达州、巴中、雅安、甘孜等10个市(州)的45个乡镇进行了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试点。在试点中,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采取“三票制”方式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的经验最为引人注目。
新都:“三项”创新
公推直选、开放“三会”、民主测评,是新都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创新,被学界称为“新都现象”,它扩大和创新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形式和内容。2005年8月25日,省委在新都召开现场会,肯定和推广新都创新基层民主政治的经验。
公推直选,还权于民众。自木兰镇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试点取得圆满成功后,从2004年到2005年3月,新都区的龙桥、马家、军屯、泰兴、石板滩、新民等11个镇的党委书记全部实现了公推直选。2004年2月至4月,全区299个村的村支书全部实行差额直选。与此同时,新都区又把直选范围扩大到了教育系统。从2003年4月至12月,从海选区教育局副局长、新都一中4名副校长开始,对全区的中、小学校的校长全部进行了公推直选,选举当场计票、当场唱票、当场宣布结果。公推直选,还权于民众,让群众选出自己满意的“当家人”。
开放“三会”,打造“阳光政府”。从2001年开始,新都开放区政府常务会,每次邀请3名人大代表、3名政协委员、3名市民代表以及企业代表、大学生代表等社会各界代表列席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不但有发言权,还有表决权。2003年初,新都把这一制度扩大到区委全委会和常委会,建立了党员代表列席会议制度,规定每次会议邀请5名普通党员代表列席,让党员代表了解区委的工作安排,监督区委的决策程序。此后,新都区又把这一制度向区人大常委会和各乡镇推广。开放“三会”,增强了基层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民评官”,创新干部考核机制。2005年6月27日晚8时,新都区17名区级领导通过电视媒体公开述职。7月3日上午,来自全区的1299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士、重点企业负责人及村(社区)干部来到设在新都一中的会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17名区级领导干部进行测评。测评结束后,17名区级领导干部一一“上镜”,通过电视直播,分别向全区群众剖析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这之前的2003年和2004年,新都区的各界代表也对17名区级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测评。之后,又把民主测评扩大到各镇和区直各部门。每年进行一次的民主测评,包括四个层面,即区级党政领导、区级部门领导、镇和村级领导。对得“不称职”票超过30%的,组织部门将依法启动罢免程序。
隆昌:10万群众当“考官”
2006年3月16日,隆昌县委组织10多万名群众对县委2005年的重点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县委的工作成效怎样,不是上级领导说了算,也不是县委说了算,而是由广大人民群众来评判。
这天,在隆昌县设主会场,在全县的18个乡镇,设立了500多个分会场,通过电视直播听取县委书记汇报工作,然后由群众对县委重点工作进行测评。全县参与测评的人员中,既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有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村(社区)干部、企业代表、民主党派人士代表、离退休干部代表和普通群众,人数多达10.74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七分之一。
这次测评县委主要工作包括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打造全国水禽基地、打造“中国石牌坊之乡”、城市污染和环境治理、创建平安隆昌等内容,测评方式包括会议测评、网络测评、走访测评和县委自评四种方式,内江市纪委和群众代表监督测评全过程。当晚11时30分,在群众代表的监督下,经过计票,测评结果出炉:对隆昌县委2005年重点工作满意率为96.57%。当晚,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在通报测评结果的同时,及时梳理群众提出的1036条建议,并承诺将逐条加以研究解决。
4月4日,隆昌县委召开电视直播大会,对群众在评价县委重点工作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加以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的领导分别对落实群众建议和意见作了公开承诺,县委及分管领导与各责任部门的领导分别签订了责任书。
10万群众当考官,公开测评县委工作,这在隆昌是第一次,在全省也是第一次。隆昌这次社会评价方法创新,突出了群众点题、以事评人、“阳光”评价等鲜明特点,充分反映了民意,是推进和扩大基层民主建设的大胆创新和生动实践。
巴中:民主测评县级领导干部
2007年9月29日,南江县委书记、县长向全县297名各界代表述职,接受各界代表民主测评,拉开了巴中市三县一区县级党政正职民主测评工作的帷幕。
巴中市民主测评县级党政正职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13个项目。在民主测评县级党政正职之前,巴中市委书记李仲彬于2007年1月率先接受了全市227名干部、群众代表的民主测评,并当场对民主测评得票相对较低的项目进行了自我剖析,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当场作出整改承诺。
到2007年11月9日,巴州区委书记、区长向全区各条战线的324名代表现场述职,整个巴中市县级党政正职民主测评结束。在民主测评中,参加测评的代表当场填票打分,计票人员当场计票,当场公布测评结果。被测评的县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对得分稍低的方面当场进行剖析,并作出整改承诺。在整个测评工作中,测评内容清楚明白,测评方式公开透明,一切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
如何有效地监督党政“一把手”,这是目前面临的一道难题。巴中开展县级党政正职公开民主测评,在监督党政“一把手”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在创新领导干部监督方式,真正落实广大干部群众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