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书桌前看了一整天书,忽然抬头,发现窗外夜已经至,于是我们感慨,时间过得好快。
美好的东西明天就要到来,而今天却是迫不及待,抱怨时间过得太慢。
让你恐惧的东西将要到来,总是怀念旧时平平常常的日子是多美。就想好多癌症病人得知自己病情时,总是怀念自己健康时的生活。我们常常希望时间就停在那年时日那点。
当你意识到失去一件东西的时候,你急忙去寻找,却发现早已被时间淹没,你越拼命去找,越发现更多的你没有意识到,而早已失去的东西。无意中发现了爸爸的头发好多已经白了,明白了应该尽尽孝道了,但是工作,学习等等原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
一碗牛肉面,热着时,你还在做其他工作,心想马上就做完了,做完再吃。当你做完再吃时,发现已经凉了,面也黏成一团了,虽然也可以吃,心里却总是觉得涩涩的。同样一碗面,不同的时候,味道总是不同的。而生活中到底有多少东西和这牛肉面一样呢?
爱华阅读配图
这些事情的主角是我们自己,但是导演却是时间。
为什么我们觉察到一个东西已经变了时,总是感到有些突兀和意外?因为,我们下意识总是认为这个东西“暂时”不会变化的。就是这个“暂时”,但是我们对他却极为不敏感,甚至可以说极为的迟钝与漠视,于是,在我们心里只认为很短时间的“暂时”慢慢的积累,最后就变成好长的时间了。我们经常所说的,拖延症,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写照。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的一句话:“人的一只脚不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两只脚不会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们能察觉时在变,不能察觉时也在变。而好多东西在我们察觉时,已经迟了。馒头,当你看见发霉时,其实早就开始发霉了;当人发现得了大病时,其实早就开始得了。
这些变化的‘始作俑者’就是时间,我们能看见河水的东逝却很少看到时间的流逝,其原因就是:我们对时间的认识仅仅是 数字0到数字24的循环变化,既然是循环,那么他还回来。于是,我们习惯性的把本该此刻的工作,推到下一刻去做,然而却不知今天的八点和明天的八点是不一样的。
我们立下长远志向,‘五年后,我要怎么样’,于是,我们做好了长期计划为梦想奋斗。刚开始的半年,我们用了120%的努力去拼,半年后变成80%,再然后变成40%,两年后只剩下10%。两年半后,我们开始思考,或许这个目标不适合我,于是重新确立了一个新的‘五年的志向’。于是刚开始120%,慢慢的80%,40%,10%,然后再重新确立目标。当我们已经被磨得没有闯劲时,忽然发现,青春没了,可是梦想还只是梦想,离我们越来越远。
以前的做一件事情时,老是喜欢找捷径,而现在明白了,好多走捷径得来的东西往往都不扎实,容易失去。有的病人体虚,而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不会一下子就给他用大补的药,只是给他一些调理的药。因为医生明白,人的身体是会自动调整的,大补的药或许会起一时作用,但是药效过后,病还是那个病,而调理的药,会帮助身体慢慢恢复其正常功能,虽然慢,却是正道。
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都追求快,却不关心积累过程中的扎实与坚固。一本书,不用做笔记只是顺着作者的思路看10天就看完了,而你也确实能学到东西;若是边看边做笔记、然后再记下自己的心得与见解 或许要50天,而这样得到的东西却更扎实,更深刻。两者相比较,现在的人往往都会选择第一个方法,因为这样出成绩来得快。但是,2年后再去实践一下这本书上的思想、知识,选择后一种方法的却比前一个出色100倍。
而我们现在就缺乏这种长远的见识。于是,我们总是追求所谓的捷径,其实是最笨的了。
我们沉溺于一件事情中去时,往往忽略了其他的正在变化的事物,但当我们终于得到我们极力去追求的那件事情时,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兴。而且,糟糕的是,还是去了其他的好多东西,以前看似不重要,失去时却无比珍贵。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悲哀了。
其实,时间是活着的,它一直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我们。不管你高不高兴,它确实是这样的。你一直默默地努力,或许短时间你自己不会察觉,但它为你积累着,有一天它会把你想要的都给你送来;你或许偷懒一天心想别人不会发现,但是它也会给你的积累上减去一大块;你今天不吃早饭,不按时睡觉,或许短时间我们的身体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我们不在意,但它给我们记着,然后把我们的健康一点一点的拿走,等到拿的太多了,我们身体就垮了。
那么,面对这么一个活生生的时间,我们怎么做呢?看看下面一个故事,或许你会有答案。
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谁是医术最好的呢?”
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事后补救不如事中补救,事中补救不如事前杜绝,可惜大多数的人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已犯下时,已来不及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