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味甘、微苦,性温,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功效。
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品,以其能益气固脱,所以,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大病或久病,或血脱致气脱而出现短气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脉微欲绝等。
人参可单用,也可与附子或黄芪同用。大补元气还表现在补益肺肾而平喘方面,如人参配胡桃肉或人参配蛤蚧治肺肾气虚喘息,或短气不足以息,声音低微,脉虚弱等,皆是其例。人参之补还在于善走中焦,也表现在健脾止泻方面。如人参配白术、茯苓、砂仁、莲米、山药、薏苡仁等,可治脾胃气虚引起的精神不振、四肢倦怠、食少便溏、久泻不止等。止渴生津,乃人参之又一功效。因此,在临床上,可用其来治疗下述诸种病证:
①热病伤滓而见高热、口渴、大汗、气伤液耗、脉大而乏力,可与清热养阴药同用,如人参配石膏、知母等。
②温病或暑热伤及气液而见汗出而多、口渴神疲,或津气不足引起心烦失眠、短气自汗、心慌心悸、脉细而弱等,用人参配麦冬、五味子等。由于人参还具有安神镇静之功效,所以,它又可用来治疗心肾不交所致之惊悸、恍惚、入睡不安等,且常与酸枣仁、远志等同用。心脾两虚而证见神疲健忘、心悸怔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短气乏力者,用人参配黄芪、当归、白术、龙眼肉等治之,甚为效验。
此外,人参尚有壮阳作用,故随症配伍,可用来治疗阳痿之病。所以然者,以人参能补益肾之元气也。现代研究表明,人参中含有人参皂甙和人参多糖等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甙是提高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能力、抗疲劳、提高思维活动效率、保护心脏、改善心肌代谢、降低血糖及延缓衰老的主要成分,而人参多糖则是提高肌体免疫力、增强肌体对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和抗肿瘤的有效成分。本品每次用量一般为3~10克。
党参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为根,可生用或蜜炙用。由于产地不同,有西党、东党、潞党等三种,以产于山西潞州的品种为佳,称为潞党参。
党参性微温,味甘,入脾、胃二经,功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为滋养脾胃之要药。用于神疲力乏、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常与白术、茯苓、炙甘草同用,称四君子汤;用于肺气虚弱、咳嗽气急,常配黄芪、麦冬、五味子等药同用,可治气津两伤之症。总之,党参功能与人参相似但较弱,一般作为人参的代用品。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党参含有多糖、菊糖、果糖、生物碱、皂甙、维生素B1、B2及17种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必需的)和14种无机元素(其中7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兴奋中枢神经、使精神振奋、消除疲劳,亦可增加红细胞和血色素,并能增加免疫力,对化学疗法及放射方法引起的血细胞降低也有升高作用。本品用量一般为3~9克,在重病或急病时也可用到15~30克,或更多些。
黄芪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为根,多数产于黑龙江、吉林,故又名北芪,原名黄耆。其性微温,味甘。
黄芪之功效与应用,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补气升阳,长于升举之力。常应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崩漏及眩晕乏力,或短气不足以息等,并常与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同用。
二是固表敛汗。多应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若卫气不固、汗出,又复加外感风邪者,可与防风、白术同用,以固表逐邪。三是托疮排脓。常应用于疮痈久不溃破,或疮疡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又可用于疮疡溃破之后气血虚弱、久不收口之患者,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伍金银花、皂角刺、蒲公英等用之。
四是利水消肿。常应用于阳气不运所致之虚性水肿。通过黄芪补气健脾,使脾阳得运而水利肿消。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而兼有气虚的,亦可用之,且常与防己、茯苓、白术等同用。
现代研究证实,黄芪含有糖类、叶酸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所以能提精神、抗疲劳、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对防止气虚、感冒和感染颇为有效,还有强心利尿作和降压作用;含有微量元素硒,硒是癌症的天敌,所以黄芪有抗癌作用。黄芪用量为3~9克,重病或需要时,可用到30~120克。
综上所述,人参、党参、黄芪之功效,有同有异,故不可一见气虚即用之,而应详加辨别。否则,容易弄巧成拙,酿成误治。如邪热伤及气津者,用人参则宜,用黄芪则不妥。因此,应区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