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复兴 论乡村文化复兴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难题,未来农村的发展动向究竟以何为主则是农村经济问题研究者的重要关注点,村庄文化沿袭了千百年中国人的文化情结,乡村文化的复兴对农村经济有莫大影响,笔者以具有典型中国农村特色的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罗家村为研究对象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经济发展;复兴;乡村文化

  一、案例分析

  Z大哥种植三四亩苹果树,主要是秦冠(贱卖)、花冠和少量红富士,前两种主要卖到果汁厂,后一种卖到市场,Z大哥说自己对果园基本上不进行管理,大部分时间外出务工,月工资在2000元到3000元,年收入5万左右,家里有两个小孩在上学,父母也在农村,那他为什么还外出呢?①时间宽裕。Z大哥1月至8月外出务工,8月中旬回来采摘苹果,10月至年底外出务工,外出地点多为外省,如北京、广州等地,在8月中旬到10月初的空闲时间在当地务工,以照顾家庭。②收入。最好的苹果种植管理每亩收入可达一万多元,如不太过关心苹果林,三四亩地可收入三万,夫妻月工资的总和在5000元左右,年收入可达五万,而管理好苹果林,年收入也可达五万,那就丧失了外出务工的收入,即苹果林成了外出务工者的“额外收入”。③家庭。Z大哥的两个孩子还在上小学,而且留宿在学校,每周放假回家一次,家里也有老人可以照顾好小孩,每人都有医保,即解决了Z大哥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老人有医保,小孩上学留宿,农业种植空余时间多,貌似外出务工为孩子们挣钱就变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在市场经济刺激下让人变得对伦理道德的“秩序”不太在意,这种现象放在任何地方都令人堪忧。

  二、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

  自然习俗。砍柴就像割韭菜,你不砍它就长不好甚至死掉。砍不砍是一种思维方法,怎么砍却是一门技术。在村庄生活的习俗里我们用现代的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代替草、木柴等可再生资源,农村人口要远超于城市人口,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下为农村输送的不可再生资源继续制造了更多的废弃物,这就有违自然习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已不是单一的,可再生的原村庄生产、投资和消费的生活方式,而是多元的,不可再生的,去毁灭、去开山挖石、去冶炼,从而山变得更荒芜,水变得更腐臭。在人与自然的习俗中,人没有贪念,大自然也怀有仁慈之心

乡村文化复兴 论乡村文化复兴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习俗。以此展开两种习俗的讨论,一种是农耕文化下的自然村庄习俗,另一种是现在市场经济下的自然商业习俗。在农村,人们按照时令来安排生产、生活,农闲时早上六七点吃饭,农忙时六点出发干活,九点回来煮饭吃,下午四点多再回来吃饭,这在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大学生以及市民来说是理解不了的,在乡村里普遍都有这种习惯,他们做到了“朝九晚五”,并且每天都延续着前一天的工作,从不重复,无论是心情还是果实,每天他们都能满载而归。而对处在城市的人来说,这个结构已经规定了人们每天工作的时间要去做什么,大脑里充斥着短时利益。山的另一头被商业气息笼罩着,任何能被开发的、吸引人眼球的、借自然之物撰写故事的都能被利用殆尽。所以大家都有一种感受,只具其表,而缺乏文化内涵,那么在文化的面具下,旅游开发商意欲何为?无非与金钱有关,有生意时就敲锣打鼓忙一阵,没生意时就偃旗息鼓、凄凄凉凉,所以巴不得次次讲排场,造声势,努力赚腰包。推而广之,旅游业广泛兴起,其他小吃店、专卖店、零售店、大型超市等群体也不断扩大,与打着不是文化的“文化旗帜”的商业一样,这些商业群体在市场准入门槛低的“机遇”下到处滥竽充数,如此,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让国人震惊。

  三、村庄的转型发展

  那么,为什么在商业繁荣之下问题如此繁多呢?这不仅仅是市场调解,政府监管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家商人在想些什么,是什么样的“三观”来促使他们这么做?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得归纳出农村与城市存在的个性与共性问题。个性:在农村,生活节奏快慢有序,而城市就一个快节奏;农村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多,而且逢年过节家人团聚,在城市洋节日多,传统节日少,而且还不一定过或者与亲人团聚;在农村,物质少,但精神充足,大必为生活而担忧,在城市,人们时刻为生活而奔走于命,精神文化很少与自己有关;村庄邻里关系比较融洽,村民互帮互助安全感和幸福指数高,城市居民彼此陌生,充满利益关系,安全感和幸福指数,现在留在村里的人多在45岁以上,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集中在45岁至65岁之间,在L村尤为明显,就不怎么见到年轻人。我们可以推断出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三种现象:①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②土地抛荒现象严重;③农民的“双重”身份不断强化。第三种现象可分为两个群体,一是,受不了外面世界的苦在家乡承包大量的土地进行农业规模生产;二是,在家务农的同时经营小商业,农闲、农忙两不误。一年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还有半年农闲,他们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

  四、农村经济的未来

  然而,我们不得解决的一个疑问是:未来的农田谁来种?现代的农村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我们在此不谈医保、水利、交通、农机、补贴等,我们只谈一个方面即文化。中国的村庄是一个集生产、生活、人情三位一体的共同体。老人农业在思想上更容易接受政府的政策并且和政府打好交道,他们大多经历了相同的“文革”和改革开放的两个大潮流时期,具有共同的致富心理。所以能够很好的团结到一块搞好集体经济,而合作社是目前较好的一种选择,然而做好老人农业转型需要达到三个标准才能吸引外出的人和留住在村的人更好地建设和谐乡村即①必须建立乡村内部调节机制和对外谈判机制;②让老人生活幸福快乐;③土地在集体中自由流转,充分利用。而要达到这三个标准就一定要做好乡村伦理道德建设,而这一建设必须通过传统文化来完成,如此来说,农村的生活环境好而外出务工的、没有稳定着落的青年就会逐渐返回乡村,继而充实农村劳动力,为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

  此外,生态有机农业必然会在全国推行,走在最前面的村庄虽然会失去短时的利益,但必然会获得长远的发展。灵宝市弘农书院将传统文化、生态农业和合作社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新一轮的乡村建设,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用有机酵素代替了农药,节约了劳动力和劳动时间,鼓励了农民的生产生活,集体学习和娱乐活动凝聚了村民的力量,弘农沃土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增强了农民的团结协作精神,刺激了农民的生产,激发了农民共建和谐乡村的热情。从而为中国乡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文化生产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7951/678821210623.html

更多阅读

肉人论 不良人黑白无常肉图

肉人论刘再复一九八七年,我作为中国作家赴法代表团的一员到了巴黎。一天,在一位法国朋友家里谈起法国文化。我说,法国文化的两极都使我惊讶,雅的一极在罗浮宫、凡尔赛宫和其他的展览馆里,真叫人高山仰止。而俗的一极,则在红灯区,那是肉人

医药公司企业文化 复星医药企业文化

一、企业精神: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修身":古人常说"吾日三省吾身"。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修身”就是要通过不断地反省,全面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客观地评价自我;要通过反复修正,不断提升,最终实现自我完善。面向未来,整个团队必须保

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与伦理纬度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生活受到货币经济的冲击,乡村生活的合理性及其价值越来越受到破坏和质疑。农民需要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而不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边缘化和无力感,拥有更多的货币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何况农民还

党建引领乡村民俗文化 民俗的式微与乡村文化的重建

       要在新时期进行乡村建设,必须重视新时期乡村日常生活的新变化。首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务工,村庄中只剩下了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并且很多农民都是举家外出,农民的利益出现分化

声明:《乡村文化复兴 论乡村文化复兴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为网友玫瑰少年在旅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