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风味小吃 北京的“吃”(18)--风味炒肝

          

                        ***** 北京的名小吃“炒肝”的传说*****

   “炒肝”是北京的一道早点小吃。它鲜香味美,肥而不腻,是北京人最喜爱的食品之一。

    许多北京以外的人来到北京,都想尝尝这道老北京的名吃!可是许多人吃完以后都百思不得其解:既然叫“炒肝”怎么不是炒?还带有许多汤汁!而且肝也极少极少,觉得物不其实,大呼上当!

    其实,您吃到的就是真正的北京“炒肝”!

    清朝同治元年,前门外鲜鱼口胡同里有个绱鞋铺,夫妻俩因经营不善,连续亏损,便将一间门面的铺面房租给刘永奎。刘永奎和妻子便在此开了一座小小酒馆,专卖黄酒。外带一些时令小菜。由于本小利微,且门面不大,也无店名。惨淡经营,专供左右街坊或赶脚拉车的劳苦大众。后来,店主收购附近酒楼,饭庄的剩饭剩菜,自己再加工以后卖出,便宜实惠,被一些穷人称为“喜欢吃的‘折萝荤腥’”。

    据传说,一天,有一位白胡子老头来到小酒铺,要了两碗‘折萝’,可是吃完以后却没钱付帐,店主看老头偌大年纪,便宽容地说:“别着急,您这么大岁数,没带钱没关系!您不够吃,我再给您盛一碗!不要钱!”老人安静的吃完以后,人却不见了!从这一天,奇怪!锅里的菜不知为什么越来越多!小店的收入大大增加,生意越来越好。店主这才恍然大悟,心想那天来的白胡子老头一定是一位神仙下凡。于是赶快把小店定名为“会仙居”!

     清朝末年,“会仙居”用别家不要的“猪下水”制作了一道大众菜品,叫“白水杂碎”,用切成段的猪肠、肝、心、肺加上各种调料用白汤煮就。由于是“猪下水”所以店家制作不很讲究,工艺简单,味道不甚鲜美,日久天长,不受大众的欢迎。于是店家开动脑筋,将心、肺去掉,专用猪大肠,猪肝加以调料,高汤制作。做完的菜品颜色红亮,去掉了动物内脏的“祟气”,再加上蒜汁吊味,味道特别!一时间传遍大街小巷,由于别树一帜,名声渐远大振,便在京味小吃中占有了一席地位,定名为“炒肝”

    名曰“炒肝”,其实是以猪肥做为主要原料。猪肝只占三分之一。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肠用碱、盐浸泡揉搓,用清水加醋洗净后再煮。开锅后改用文火炖,盖好锅盖使原料熟透而不跑油。烂熟后切成五分长的小段,俗称“顶针段””再将鲜猪肝洗净,用刀斜片成柳叶形的条。

    佐料是在熬热的食油中放入大料,炸透后放入生蒜,再立即放入适量的黄酱,炒好置于罐中备用。此外还要熬些上好的口蘑汤。原料备齐后,开始制作炒肝。先将熟肠段放入沸汤,再放入蒜酱葱花,姜末和口蘑汤,再将生肝放入锅中,以淀粉勾芡,吃的时候碗中淋上蒜泥,这就是响遍京城的“炒肝”!

   “会仙居”的炒肝儿出名之后,北京城的许多饭馆,小吃店都相继学习,增添了炒肝,使“炒肝”成为极具北京特色的著名小吃之一。

北京的风味小吃 北京的“吃”(18)--风味炒肝

    您如果来到了北京,想去品尝“炒肝”,那大街小巷不用费力就可以找到喷喷香的“炒肝”!

    老北京也相继出现了以“炒肝”为内容的俏皮话,例如责骂别人大大咧咧时说:“你这人怎么跟炒肝儿似的,没心没肺!”,讽刺一家人吵架打闹时可以说:“猪八戒吃炒肝,自残骨肉!”多么形象!多么生动!由此也可以看出老北京人诙谐自然的乐观天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8051/223182455000.html

更多阅读

北京风味小吃来历之一二 北京风味独特的小吃

馄饨侯姚记炒肝锅贴王北京风味小吃来历之一二发了《老北京小吃》一文,有朋友跟帖,介绍了“咯吱”名称的来历,想想这个话题倒也有些意思。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最简捷的办法是瞧瞧他们吃点儿什么。就比方说吧:西方人比较直白、简洁,吃

家乡的风味小吃作文 我爱家乡的风味小吃350字

我爱家乡的风味小吃六(2)班徐郑伟我们家乡的小吃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我最喜欢的还是我们本地人独具特色的一道风味小吃——”鬼子“。什么是”鬼子“呢?不懂内情的人肯定会非常疑惑的问。别急,想知道就听我慢慢道来吧!”鬼子

家乡的风味小吃作文 家乡的风味小吃作文500字

家乡的风味小吃作文500字(一)"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味小吃,当然,那是因为风俗不同。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特色小吃。比如:冲菜,香肠,鸡蛋糕等等一些,但我最爱的是香肠。当然,我享受的也是做香肠时的乐趣。今年过节时,我又

声明:《北京的风味小吃 北京的“吃”(18)--风味炒肝》为网友青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