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市高考压轴卷 地理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包括共同部分和选择部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的填写姓名
2.答案必须全部涂或写在答题纸上。所有考生应完成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的共同部分。第二大题选择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A组对应于考试手册中”任选模块一”,B组对应于”任选模块二”,考生须任选一组答题。
3.应答选择部分前,应将答题纸上选做组别的识别框用2B铅笔涂黑,填涂的组别识别框必须与实际答题组别一致,如果不一致,两组别全涂或不涂者得零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2014首次月全食出现在4月15日,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可看到月全食的全过程,但我国大部分公众无缘欣赏,只有极东的东北地区及部分东部沿海地区可以看到一点点半影月食。阅读右图,回答1~3题:
1.读图1,月食时,地球的位置应在上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 读图2中,2014年4月15日月球大概位置是
A.a B.b
C.c D.d
3.根据材料推测月全食发生时,我国的位置大约在:
A.f B.h
C.g D.e
(二)读图3,阴影表示夜,也表示地球上与其它地区不同日期的范围,回答4-5题
4.此时,北京时间是
A.3月20日20时 B.9月24日2时
C.6月21日10时 D.12月22日4时
5.图示时间之后的一个月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会逐渐缩小
B.我国华北平原“小麦覆陇黄”
C.南极附近臭氧空洞逐渐变大
D.北半球昼长夜短,但昼长会变短
(三)2012年8月16日—20日,我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成功穿越北极东北航道后,抵达冰岛进行正式访问。8月24日—9月8日,“雪龙”号穿越北极高纬航线,从大西洋扇区回到太平洋扇区,9月9日通过白令海峡离开北冰洋,9月27日回到祖国。该船最北到达北纬87度40分,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大约变化在20°N--4°N。读图4,回答6---7题6.读图中“冬季北冰洋封冻线”,C、D两地纬度相同,判断:
A. A地冬季温度更高,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 B.A地冬季温度更低,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
C. B地冬季温度更高,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D.B地冬季温度更低,受东格陵兰寒流影响
7.读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雪龙”号航行路线沿西北方向 B.行程期间会看到太阳从北方升起
C.北极东北航道大大缩短了纽约至伦敦航线 D.沿途会观赏到美丽的极光
(四)图5为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图6为某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8.根据图6所示季节判断:
A.乙处多发洪涝 B.甲处易出现台风危害
C.我国北方寒潮 D.非洲好望角温和湿润
9.结合图5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6与甲在同一半球 B.a处盛行风吹拂海水运动形成西风漂流
C.丙处风向与b所在风向一致 D.丁处风向与a处风向一致
(五)读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0~12题。
10.影响图中甲区域降水丰富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与地形 B.大气环流与洋流 C.洋流与地形 D.太阳辐射与人类活动
11.影响丙国聚落分布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矿产资源
12.从甲到乙,经历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
(六)图甲为某沿海地区,图乙是沿图甲中的M地所作的河谷剖面图(剖面形成与地转偏向力有关),图丙为图甲中湖泊水位的最大与最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3~16题。13.根据材料,判断:
A.该地可能位于南美洲 B.该地可能位于北美洲
C.该地可能位于澳大利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