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 什么才是衡量一个人读书多少的标准?

1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经常能在简书、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是如何做到一年读300本书的》、《怎样才能做到一天读一本书》、《一个月读30本书是种怎样的体验》、《大学四年读了400本书,我推荐这几本书给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竟成了一种竞赛,把原本清新美好的一件事化作数字来彰显自己的文化内涵。

作为当代鲁迅,我觉得我有责任来谈谈这件事。

首先,读书是一种很难量化的行为。《鲁迅全集》的字数大致和《斗破苍穹》相当,但是鲁迅先生毕生的心血展现出来的内涵却能完爆《斗破苍穹》。

读完《鲁迅全集》和《斗破苍穹》的时间也不同,类似《斗破苍穹》这样大体量的网络爽文,如果你花个国庆假期宅家里看,是能看完的,而且是上了瘾的看完,但若要看完《鲁迅全集》,却得下一番功夫,因为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逻辑和美妙的嘲讽,光是读完所需花费的精力就是惊人的了,要完全读懂,没个两三遍肯定是不行的。

正如木心所说:

“年年中秋吃月饼,多少月饼?上礼拜,天天上,多少礼拜?《福音书》我读过百多遍,每次读都不一样,到老也不懂透的。有人一看书就卖弄,多看几遍再卖弄……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

所以啊,评价一个人读书多少,倘若他时不时的量化了自己所读之书,那么此人必然是伪文青。

读书是一件无法量化的事,因为啊,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

2

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放在当今社会并不是完全成立的。

读书和写作,那可完全是两码事。私以为,有价值的文字必然是源于生活的,必然是契合时代特征的,必然是能够和读者产生共鸣的。

甚至有很多看似很俗套的电视剧剧情,也切切实实的来源于生活。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 什么才是衡量一个人读书多少的标准?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的剧情:富二代找了个家境贫寒的姑娘,富二代母亲就找到了这位姑娘,说:“我给你十万,请你离开我儿子。”

对的,就是这么俗套、泛滥的剧情,是我从一名女生口中亲耳听到的。

许多作家的小说,充满了自己的经历,譬如韩寒的《三重门》、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他们的作品融入了大量自己的亲身经历,既契合时代的特性,又因其来源于生活所以容易让人们产生共鸣。

尤其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用最朴实的言语刻画了将一个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解剖出来给你们看。若能将这样好的书读精、读深了,甚至能在内心营造出一个世界,将这个世界中遇到的人和小说中描写的人做一个对比,从而判断出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倘若一味的读书,以读书为目的而读书,却忽略了生活才是人生的主旋律,那么,是很难写出真正好的作品来的。

真正好的作家,定是一边生活、一边读书、一边写作,三者缺一不可。

反过来,衡量一个人读书多少,需辅以人生经历,因为没有人生经历,又怎能读的懂充满人生经历的伟大的作品呢?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的最后一句这样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读到词句,定然不会有感觉,倘若一位丧妻的长者读到词句,怕是要老泪纵横了。

3

再来谈谈如何高效的读书。

既然读书需与自己的阅历相符,所以我们读书切不可随便抱着个大神开的书单胡乱的读。

譬如我曾读《明朝那些事》,读起来觉得顺顺利利、舒舒服服的,但读《万历十五年》却觉得十分困难,坚持了一半,实在读不下去便放弃了。

对于难读的书,定是很难在记忆中留下些什么的,因为对于这类书通常需要有很强的知识基础作为支撑才能顺畅的读。

大神们将此书列进自己的书单,想必是有扎实的知识作为支撑的了,但倘若是你想跳级看这类书,我觉得这是种十分低效的读书方式,因为又累效果又差。

什么才是自然的读书方式呢?用四个字来概括:“随心随性!”

从你读书开始,我想你必然会遇到让你有这种感觉的书:

我靠,对对对,这不就是我想说的嘛?!

原来如此啊!

哇塞,写的真美。

茅塞顿开啊!

如果你读到让你有以上感觉的书,那么说明你找对书了,如果读完了也不要觉得可惜,因为可以以作者为线索,顺藤摸瓜地带出一批这样的书。

譬如我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被村上君的文风吸引,颇有共鸣,也让我有许多感触,于是就又读了《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村上君在书中写自己喜菲茨杰拉德的《伟大的盖茨比》,读了好多遍,于是我又去读了《伟大的盖茨比》,顺带重温了下电影,又是收获颇丰。

我们哪里需要什么书单,读书一旦开始,就极其自然的能自动获取最契合自己的书单了,而且这是种顺着自己性子的自然高效的读书方法。

所以,我们还需看这个人是否活的自然有主见,不然,他总是读晦涩难懂的书,读完了再忘了,定是比不上顺藤摸瓜自然而然的人读书来的高效。

4

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是学历嘛?

奇葩说第一季,高晓松炮轰了清华大学博士梁植,因为人家纠结:“我本科金融、硕士法律、博士新闻传播,什么样的工作能让三种专业同时发挥作用。”

大字不识的上海黑帮老大杜月笙,在国难来临之时,主持红十字会,对前方战士进行医疗救护,不畏强权,刀劈大汉奸傅筱庵。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励志本人,他曾在演讲中说:

“我大学四年读了800本书。”

但当他死去的时候,我相信,他的墓志铭上不会写:“俞敏洪先生大学四年读了800本书”,而是会写,“俞敏洪先生,XXX的丈夫,XXX的父亲,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

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历;不是为了在年终总结的时候篇文章:《2017年,我读了200本书》;也不是为了所谓的陶冶情操。

每个人都有其读书的方式,杜月笙先生的读书方式是观察人,通过人来学习;有的人读书方式是通过工作,比如我认为被放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一段时间,肯定要比整天看《Excel如何从入门到精通》来的效果好;有的人读书是通过书本来学习知识、认识作者、接触世界。

抛开读书的各种途径,直达读书的最终目的,我们读书,定是为了生活。

回到本文主题,什么才是衡量一个人读书多少的标准?

那就得看他年终总结的时候写的是我今年读了几本书,还是:

我今年爱了哪些人,做了哪些事,去了哪些地方。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8151/516001564940.html

更多阅读

一钵大师 :品质与道德才是衡量一个人好坏的标准

作者:一钵法师一个人的好坏要怎样来衡量呢,鉴别这个人的好怀与美丑,不是看他的外表,外表不能衡量出一个人的好坏,一个最光鲜亮丽的女人她有一颗毒蝎的心肠,这个人光有一颗美丽的躯壳,他的心灵是多么的肮脏,他的行为犹如毒蝎一样喜怒无常,假

一个人成功的要素 品牌成功第一要素

     品牌名称是一个品牌成功的最基本要素,但是大多数企业家不重视           现在是市场经济,是品牌横飞的时代。服装业,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更高,更加偏好品牌。           但是,我发现 很多企业和企业家,

金牛女决定放弃一个人 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五个黄金字眼

  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五个黄金字眼:我要,我愿意  世界上没有能与不能的问题,只有要与不要的问题。就是你只能得到你一定能得到的东西,你只能得到你一定要得到的东西。  做任何事情,想要成功的话,永远有五个字,就是:

态度决定高度 英文 一个人思维的态度决定他人生的高度

    有一句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对自己性格的审视和研究,可以帮助每个人找到真真正正的自己。同样衡量一个人能否成功,重要是是看他做人和做事的态度!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

声明:《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 什么才是衡量一个人读书多少的标准?》为网友俗了清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