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我们这儿冬至这天吃饺子。
这些天,外面干冷干冷的,今早外面又下雪了,不大点儿,仅仅遮了地皮,不过已经很有气氛了。今儿又是周五,过了这周末,下次休假就是2013年了。快啊,真快啊。。。
啥也不说了,喜欢吃点啥,喜欢干点啥,都抓紧时间哈!
我家是典型的北方沿海口味,喜面食,喜咸鲜。
包子饺子我家常见,做馅料,尤其爱用海鲜提味。
海鲜之中,贝类提鲜,首屈一指。
用牡蛎做馅包饺子,也许会有人不能接受其独特的风味,但用新鲜的蛤蜊肉入馅,那鲜美的滋味我想应该没人能拒绝。
这次的饺子是用蚬子蛤肉和焯烫过的萝卜苗做馅,营养和味道都很搭,绿色健康,营养美味,只是片片拍得很烂,所以被搁置在草稿箱里很久。
今天冬至,为了应景,临时拖了出来,顺便把我博客中所有的饺子做成合集,给大家做个提示,总有一款适合你的。
记着今儿晚上早点回家,摘菜和面,一家人在一起,一边闲话,一边剁馅、擀皮包饺子,外面雪花飘飘飘,家里面其乐融融。。。。。。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由来(资料来源网络):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原料:蚬子蛤、萝卜苗、花肉、葱姜
做法:
1、面粉一点点加入水,边加边搅拌,然后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饧半个小时;
2、猪肉先切成丁,然后粗略剁一下;
3、摘洗干净的萝卜苗入开水锅焯烫至变色后,捞出冲凉;
4、沥干水分后,细细切碎;
5、蛤蜊洗净,凉水下锅煮开,剥壳取肉;
6、把蛤蜊肉在原汤中旋转清洗,沥干水分备用;
7、葱姜切碎;
8、把切好的萝卜苗、肉丁、葱姜和蛤蜊肉混合,添加油、盐、酱油调好味,拌匀;
9、最后加一点香油,轻轻搅拌均匀;
10、取出饧好的面团,揉匀,下剂;
11、包入馅料,捏合;
12、饺子开水下锅,三点三开后,捞出装盘。
温馨提示:
1、蛤蜊品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但必须选择鲜活的;
2、用蛤蜊肉做馅,必须保证无泥沙,剥壳取肉后,用原汤清洗是最好的方法;
3、新鲜的贝类是最好的天然提鲜法宝,无须再添加味精鸡精等调味料;
4、如果喜欢,可以用韭菜代替葱,味道也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