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古建筑有着非常独特的建筑风格,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和地方特色。在假期旅途中遇上古建筑,当然要好好拍一拍。
今天,小编要分享的是一些中式古建筑的拍摄技巧,希望您能从中得到启发,拍出满意的古建筑大片。
中国古建筑,特别是皇家的宫殿建筑特别崇尚对称、稳定之美,主次分明,左右对称。
因此,拍摄这类建筑时,使用对称构图往往能取得最佳效果。
看到这图可能马上会有人吐槽,“我当然知道正面拍最好看,但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游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很多,怎么拍啊?”
谁说对称构图就一定要从正面直拍全景的?看看下边这幅获奖作品。
上图寻找到了恰当的拍摄角度,两个屋檐和祈年殿的顶部构成了完美对称。
再进一步放大画面,聚焦细节,你会发现中国古建筑处处充满了对称之美,就看你会不会发现、利用了。
俯拍飞檐,是完美的对称
凉亭顶部,是个完美的中心对称图形
除了拍摄建筑本身,环境中的一些元素能够对建筑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
善用它们,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渲染氛围和突出主题,使整幅画面更加丰满、生动。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故宫角楼。
对称构图展现出角楼的端庄、稳重。
同时,利用水面倒影,让建筑与倒影相互呼应,可以增强建筑的延伸、重复感,扩大画面的表现范围,带来画面的变化和朦胧美,为画面增添感染力。
再来看看这一个例子,颐和园十七孔桥。
春季的颐和园,鲜花绽放,利用形态自然的花枝搭建框架,在突出季节特征的同时,也让十七孔桥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再来看看这个例子,冬季景山公园,远眺古建筑群。
以挂满雪花的树枝作为前景,在丰富画面层次感的同时有效渲染季节特征和画面意境。
在选择前景时要保持整体色彩的协调搭配,主次分明,使色彩过渡自然而和谐。
拍摄古建筑时,不要将目光仅仅局限在宏大的主题上。仔细观察周边环境,你会发现一些独特、精致的细节。
细微的景物往往能赋予画面一种延伸感、思考性和故事性,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意蕴深厚。
或威严,或悠远,或精美,或华贵......重点刻画,聚焦细节能折射出整个建筑的特征,赋予照片不同的韵味。
拍摄建筑不一定要大而全,很多时候力求简洁的画面反而能赋予照片出众的表现力。
拍摄前仔细观察建筑的外形特征,选择相应焦距,在取景器里精心构图,能起到突出建筑局部特征的作用。
如下图,故宫红墙。
上午的阳光把红墙的颜色照得分外鲜明。通过色彩对比和线条的延伸,简洁的画面有效地强化了空间的延伸感。
将建筑安排在环境自然形成的框架中,可以有效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
在古建筑中经常可以寻找到这些天然的框架,如门廊、窗户、通道、栏杆、树木等,形态多样,具有规则的轮廓之美。
合理利用它们,让观众透过这个框去观察画面所突出表现的主体,更好地丰富画面的层次。
如上图,通过廊柱和屋檐搭建框架,光线的明暗对比,丰富的细节层次赋予画面强烈的空间感与距离感。
除了建筑本身,建筑旁的花草树木,都可以作为框架。
以花草树木构建框架,不仅具有上述的全部优点,花草本身也很美不是吗?
建筑周围存在水域时,常常会采用平稳的对称构图,使建筑与倒影虚实结合,交相辉映。
不过,倒影的表示形式并非如此单一。
微风拂过水面,带起细小的波纹,倒影从真实变为抽象,作为建筑的点缀,此时不应采取水面在中央的对称构图。
倒影较抽象,放在画面下方
你可以利用波纹、涟漪带来的变化感,也可以装载减光镜,用长曝光来使水面趋于平稳。
专注于倒影本身,只拍摄倒影,捕捉视角独特的画面,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下图,在冬季冰封的永定河上,只拍摄故宫角楼的倒影,再后期进行180°倒转。倒影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独特意境。
古建筑往往有厚重的历史感与凝重感。适当后期调低影调,降低饱和度乃至转成黑白,更适合表达特定的氛围。
此外,在拍摄具有对称之美的景物时,转黑白可能会更好地排除颜色的干扰,让对称感更明显,值得一试。
另外,在表达某些细节的纹路和肌理时,用黑白排除颜色的干扰,让观众更专注于细节本身,效果也往往更好。
以上就是本期要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