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说了两位科学天才,一位是家世好、人品好、学问好的全能型天才张衡(参看:你以为张衡只是制造了地动仪?大错特错了,他的才华你打死想不到)
一位是政治小人(主要是站错队)、制造业巨匠蔡伦(参看:他是一位“公公”,也是伟大发明家,没有他,我们的生活无法想象)
今天要说的这位也是一位科技界伟人,他像张衡一样博学多才,像蔡伦一样分裂——人格上污点,科技上天才。他就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北宋大学者沈括。
沈括的祖辈父辈都做官,他以父萌的身份也入了官场。父萌,就是爹做官,儿受惠,这是古代皇帝为了让群臣卖力给他们发的优惠券——他们的儿孙可以不经公务员资格考试(科举考试),直接进入官场。这样毕竟不大光彩,也影响以后提拔,沈括后来还是发奋努力考中了进士。
沈括考中进士以后,进了崇文院,遇到大才子苏轼。两人并没有结下深厚友谊,后来在迫害苏轼的“乌台诗案”中,沈括还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很多人认为这是“文人相轻”,但是这样的解释很肤浅,沈括可能嫉妒苏轼,应该还有另外原因,比如两人性情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苏轼喜欢文学艺术,浪漫风趣,沈括喜欢搞研究,性情严谨。沈括喜欢在政治上投机,苏轼恰恰不会投机,两人政治理念也不相同。
沈括与苏轼生活的时代,还有一位大牛人——王安石,王安石有个伟大构想——他想通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一举革除北宋王朝的积弊,开创国富民强新局面。这个伟大构想是很可怕的——一旦出现失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承担恶果。很多人反对他。王安石的做法很简单——反对我的统统滚远。司马光、苏轼等反对变法的人下放到地方上去了。
沈括站到了王安石一边。
站到王安石一边,你就一直在王安石那边站着,也甚可说,可日王安石下台以后,他却来了个大转身,攻击起王安石新政。这样,王安石也恼他了。
沈括的后半生很不得意。
沈括政治上失败,科学上,是个罕见的全才。
1、农田水利方面:
他早年担任县令时,就带领当地人民修筑圩田,著有《圩田五说》、《万春圩图书》等著作。他主持治理汴河,亲自测量汴河下游从开封到泗州淮河岸共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势,测出两地地势高度之差的准确数字。根据这种地形,他采用“分层筑堰法”,把汴渠分成许多段,分层筑堰,引水灌注入内。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一个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