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教学
——综述课堂三模建设
——名校长 陆 波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2、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是教育科研的研究者和创造者。一.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师生展示才艺的殿堂。课堂要唤醒学生的自觉。课堂不应该沉闷,学生不应该沉睡。课堂有时很单纯,像潺潺小溪,有时很复杂,又像多变的大海;课堂有时是太阳升起的清晨,有时又是落日的黄昏;课堂有时是是非之地,有时又是快乐而充满希望之地;课堂有时让人折戟沙场,有时让人驰骋疆域;课堂有时是充满生机的死亡之谷,有时又是布满荆棘的快乐之峰;课堂有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有时成为人们舌尖上的鸡肋……从理论上讲,讨论课堂是什么,应该干什么?就应该从作用和功能方面思考,便于我们教师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干什么,怎么做,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传递知识,人类的知识是积累下来的,所以要传递,这是课堂首要的作用就传递了思想和知识层面的信息。实现交往,课堂活动是在集体中发生,成员之间有差异,必然要进行交往,才能实现知识的掌握。情感归属,课堂有着互相探讨、理解、分享快乐的交流,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和情感。个性发展,课堂要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功能,课堂上学生所体现出的不是一样的表现,进步也不是一样的,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观察课堂应该从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入手,实现课堂展现其魅力,诠释其意义,课堂的实质是教学活动在于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为将来着想的发展!课改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做一个会上常态课的教师。上一堂常态化的好课后的感觉,就像初恋般迷人。“午后的阳光与我此时的心情一样湿润而湍急,此时,我理解了他。经由这首诗,我听到了历史的呼唤。历史从来存在,对有准备的人来说只是缺少历史深处的一声呼唤而已。这堂课呼唤我向历史的深处穿越:陶渊明微笑着站在南山之下,目光深邃,笑容淡然;梭罗坐在瓦尔登湖的窗前,握笔沉思,书卷舒展。在苍茫的宇宙间似乎独为我擦亮一点亮光。”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是一种幸运,于我而言更是一种启迪。回顾过去的课堂,其实我们一直在沉睡。我们总是一直责备学生的浮躁,可是我们自己何曾真正地带领他们回归经典?细节我们常常以为,花了同样的时间和经历,或花費了更大的力气,便一定会有收获;但事实上,我们会被小小的细节打败。做一个会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师。古人云:“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维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根本所在。因此,着力培养学生形象、准确、敏捷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那么,怎样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思维的情境,使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中去。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等结合一体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能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也可以采用微课教学。“微课”定义的理解:“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形式:自主学习;目的:最佳效果;设计: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媒体,可以视频,可以动画等;内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简短;本质:完整的教学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以联系为主的教学。建立探究学习的方式。激发思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体验学习。体验:1、 谓亲身经历,实地领会。2、 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有人说体验就是“涵泳”,这样说来,体验就包含了“分析、研究”。二.传统课堂与课改课堂的区别
三.新课堂结构
有效的教学模式
1. 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最先将模式一词引入到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的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
后我国教育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模式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出现。
回顾有典型意义的四大教学模式:(一)近代以前的“典型结构”模式:讲——听——读——记——练(二)夸美纽斯结构(捷克教育家)模式:观察——记忆——理解——练习(三)赫尔巴特最著名的“四段论教学模式”(德国教育家)模式: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一个“底朝天”的典型结构(美国教育家杜威)模式:发生困难——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论——验证我们考虑效率优先:要善于放下我们的姿态,虚心向世界优秀文化学习,融贯东西方,优选其方法,形成方法和方法论群体。就能争取时间,率先取得突破,实现效率优先。表达方式: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在学习领域,有一个联动结构:互动—主动—能动谁要使学习者进入一流水平的培养状态,谁就要使学习者的联动进入常规状况。表达方式:互动——主动——能动过程优化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过程。即使掌握了培养人的最核心、最先进的方法技术,人的培养已不可能在一个早上培养出来。再加上人具有复杂的社会属性,因此,对人就不能进行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实验。这是教育实验的特殊性。实际上,对人的实验实际上是一个亚实践文化范畴。因此,我们就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既要大胆实验、又要及时总结调整,力求保证全过程优化。在教学论领域,谁把西方擅长的个性、创造性与东方最擅长的知识性有机地整合起来,并使之大众化,谁的教学水平就走入世界前列。教学模式的学校、学科、个人三模建设学校模建设,学校要有统一的宏观模式,统领课改,指明方向,改变观念,共同进步。学科模的建设,各个学科在学校宏观模式的统领下,要有学科模式,文科模的建设:语、数、英、物,理科模的建设:化、生、历、地;两者各不同。
以语文单元整合为例,语文单元整合模式流程
整合目的:1.使学生真正读进去,走出来。该整体读得要整体读,不该整体读的要跳读,抓精彩片段,把握教材的精髓。2.拓展学生的阅读量。3.情景写作。
采用新授课、阅读课和写作课的形式,形成周期性,链条式滚动,建构语文教育系统:1、汉字的认字和写字系统,2、汉语的听说读写系统,3、母语文化生成系统!
单元整合形式:一般一单元整合成三到四课时,第一课时为预习课,第二课时为读探课,第三课时为拓展课,或者再加一节阅读欣赏课;单周两节阅读课;双周两节写作课。个人模的建设,根据教师自己的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可以是教学的某一点,或者是自己的某一方面,符合自己的教育风格。2.举例对六步教学模式加以解读六步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课堂教学分为六个主要环节:导入示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释疑、达标反馈、拓展提高。第一步:导入示标就是呈现目标,在黑板上呈现,或者用大屏幕呈现,学生宣读,教师解读,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学什么,怎么有效学习。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发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出示学习目标,明确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第二步:自主学习自学什么?个人自学,对照导学案,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思路,然后通读教材,熟悉内容,圈点勾画批注,进而自主解决问题,应尽量“裸读”:可以借助工具书,不要依赖教参或教辅;经过独学悬而未决的问题以及重点,用双色笔做好标注,带入“合作探究”中解决、强化。独学环节完成后,组员及时告知组长,然后由组长向老师报告自学进展情况,便于教师掌握时间及进程;习惯养成后,便可自我控制。此时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巡视,参与到组,把握学情,并督导个别生,尤其指导学困生认真阅读并思考,做好即时性点评;重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监控学习进程,适时转入“合作探究”环节;在独学环节完成时,就学习状态对各组作点评。如果独学是在课前预习进行,要提前做好抽检,了解学情并组织各组做好课前互评和自评。第三步:合作探究组内合探,组内要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合探要依次对答案,逐题逐步进行,在座位上或在黑板前进行。同质互学:相同层次结对,对照导学案,互教互学、互通互鉴,力求解决双方在独学中未能解决的部分或全部问题;经过互学悬而未决的问题,带入“群学”中解决。异质帮学:相邻层次结对,对照导学案,咨询请教或辅导帮扶,重在解决部分或全部在对学中未能解决的问题,真正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或全组群学:组长组织组员,按层级安排中心发言人,以其为蓝本,对照导学案,有秩序地交流学习成果、讨论未解问题,出现分歧要说明理由,自有“请教或帮带”之意,取长补短,求同存异,获得共识,解决大部分甚至全部问题,达成基础目标。组内展示,即“小展示”——人人过关的同步展示。学生提前将“合探”中探讨的题目,除简单个别问题,梳理出来。在组长主持下,小组成员汇报学习成果(文科)或暴露问题(理科);通过集体合作,交锋协商,统一意见,拓展生成,初步达成目标,并最大限度地暴露“合探”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的作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或组长就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所作汇报,与他组相同的不再重复,检索近共性的疑难问题、有价值的新生问题、有创意的成果,以便结合备展内容,经归类、整合后,化成任务,带入“大展示”集中解决或共享。具体概括为:深入各小组,收集共性问题 收集有价值的新生问题整合问题,带入“大展示”集中解决。第四步:展示释疑坚持教师退到最后一步的原则,小组代表汇报展示本组学习成果,进行小组间的释疑解惑,教师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知识补充和启发引导,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精讲点拨重点和难点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促进知识的整合升华。不怕有问题,如果一个问题都没有,不是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就是提前准备了,不是常态课。有了问题不要紧,教师能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当堂解决,使课堂展示更加精彩。展示一定是“深化提高、拓展生成”,而绝不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都会的不展示,在大展示环节一般不展示比较基础的内容。展示要透过现象(问题)看本质;在知识的生发点、易错点、拓展点处实现知识的前挂后联、左顾右盼,达到“举三反一”(文)与“举一反三”(理)的目的;落脚点在于对知识的全面梳理,形成知识构架,归纳规律方法,达到提升的目的。第五步:达标反馈针对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安排一定的基础性训练内容,反馈诊断当堂学生达标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缺欠进行及时的辅导与补充落实,加以弥补,争取学生全员完成课标的基本要求。①选题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②题型要多样,题量要适中,题目按照易中难7:2:1比例设置,以5分钟左右完成为宜。还可以是:①问答、检查、自助式作业、开放式作业、实践性作业。②自主反思:留有一定的空白,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问题、方法、行为表现及启示、经验、感悟等反思,以免宝贵的“再生资源”丧失。反思不能面面俱到,要对照目标,突出主题、问题,有实质内容,哪怕反思一个点,也要点点入地,不能假大空。第六步:拓展提高教师布置理解、运用的综合性问题,提出分层要求,让学生迁移知识提升能力,提出分层要求,促进各类学生提高。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归纳整理、动手操作、一题多解、手工制作、设计创新等类型,研究性学习或综合实践活动,视情况而定,围绕教学目标灵活把握,切忌僵化。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教学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模式组合而成的。教学模式适合不同的教学目标,但是一经融合便形成了最具有代表的课程。教学模式年复一年地卓有成效,这源于他自身的原因,用时也由于教学模式的支持材料——导学案的呈现。四.编制导学案五.学生有效学习的框架
学生观
学生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发展中的人学生是“有着丰富背景”的“个性人”学生是“有成长需求”的人相对于爱,学生更渴望理解。所以,我们要格外关注学生,要懂学生,比给他爱要好,现在大部分学生不需要爱,需要理解,学生的发展是无限的。有些“问题学生”的产生,是他的正常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探索性的状态。作为学生发展促进者的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特有的潜能,背景和需求,让他们快乐成长!对学生个体素质结构的特点和发展的全新认识。学生的个体学习过程,首先学生要学习新知识,第一次重建个体素质结构;然后通过问题解决,再次重建个体素质结构;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还要重建个体素质结构。这三个构成不是截然分开的,是交叉的、融合的。
我们了解学生的个体素质结构的目的,就是为更好地建立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无论哪一级模式必须符合学生的情况,不能与学生的个体素质相脱节。有的学校宏观模式完全是从校长的喜好出发建构,并不符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不符合学校文化的实际,这也是在课改过程中要注意的。
课改从感知到悟再到行动(内心有滞,诸法不同)。从“感知”到“认知”,用心感知,明白课改道理。认识,知道,知见。“感悟”就是实践,即“行”,悟出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如,醒悟、领悟、参悟、感悟、觉悟。“初步感悟”——“大彻大悟”。一粒种子在空气阳光肥料等的作用下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其内因是种子内部的“力”在主宰整个生长过程。教育就是发现,课改就是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