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禅法
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位或经络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关节悬屈,运用腕间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
(1)上肢肌肉放松,不可有蛮劲,手掌虚握拳,沉肩,垂肘,悬腕,掌虚。
(2)沉肩、垂肘意思是肩部或手臂都要放松,悬腕意思是手腕要自然弯曲,本法的动作要贯穿着一个“松”字,这样才能使功力集中于拇指,力量沉着,动作灵活,柔和有力。
(3)压力、频力、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 次。
作用
本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肺腑,行气活血,健脾和胃,以及调和脏腑功能等作用。
禁忌症
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皮肤有破损者不宜应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
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要领在于施术时要掌握“沉肩、垂肘、腕端平,指吸定而掌空虚”的原则。肩、肘、腕、指部要放松自然,应以腕关节为主带动拇指关节,腕指协调,才能达到“柔和、有力、深透、持久”的要求。全身保持“含胸、拢背、呵腰、收臀、蓄少腹”,使气沉丹田。推治时要身随手走,眼随手转,循经络而推腧穴。动作要轻重有节,疾徐有序,慢而不懈,快而不乱,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外表看似轻松飘逸,实际上却是“蓄力于掌,处力于指,着力于罗纹”,劲含而不露(即所谓螺心劲),臻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之境。
适用部位
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常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胸腹部、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关节处。
临床应用
本法刺激量中等,属于平补平泻手法,接触面积较小,作用深透。临床上对内、外、妇、儿、伤各科的许多病症均可以本法治疗。如头痛、失眠、面瘫、高血压、胃脘痛、腹痛以及关节筋骨酸痛等症常用本法治疗。
按揉法
按揉法是由按法与揉法复合而成。分为指按揉法和掌按揉法两种。
【动作要领】
1.指按揉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余指置于对侧或相应的位置以助力。腕关节悬屈,拇指和前臂部主动施力,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指按揉法无论是以单手拇指还是双手拇指操作,外形均酷似拿法,其区别是拿法是拇指与其他四指两侧对称性用力,而指按揉法的力点是在拇指侧,余指仅起到助力、助动的作用。
2.掌按揉法:掌按揉法分为单掌按揉法和双掌按揉法两种,操作上有较大不同。单掌按揉法是以掌根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余指自然伸直,前臂与上臂主动用力。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
双掌按揉法则双掌重叠,增加力量,置于施术部位,以掌中部或掌根部着力,以肩关节为支点,身体上半部小幅度节律性前倾后移,于前倾时将身体上半部的重量经肩关节、前臂传至手部,从而产生节律性按压揉动。
【要求及注意事项】
1.将按法与揉法进行有机结合,做到按中含揉,揉中寓按,刚柔并济,缠绵不绝。
2.宜按揉并重.施力不可失之偏颇。
3.注意按揉法的节奏性,既不要过快,又不可过于缓慢。
【作用】
用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高血压、糖尿病、痛经、颞颌关节功能系乱、近视等多种病症。
按揉法刚柔并济,作用舒适,易于被人接受,具备按法与揉法的双重作用,临床应用频度较高。指按揉法接触面积较小,按揉力量集中,适于颈项部、肩部、肩胛骨内侧缘及全身各部腧穴。掌按揉法接触面较大,按揉力相对分散。其中单掌按揉法力量相对较弱,多用于肩部、上肢、脊柱两旁的膀胱经侧线;双掌按揉法则按揉力量强而深透,适于背部、腰部及下肢后侧。
揉法
用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附于一定的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部位的皮下组织,称之为揉法。以大鱼际为力点,称鱼际揉法;以掌根为力点,称掌根揉法;以手指罗纹面为力点,称指揉法。其中以鱼际揉法的技巧性较高,故先作介绍。
1.鱼际揉法
(1)手法要领:
①用大鱼际着力,稍用力下压;拇指略内收,指间关节微屈;手腕放松,以腕关节和前臂协调的摆动运动,来带动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环旋状揉动。若以掌根着力,则称为掌根揉法。
②动作要灵活,力量要轻柔。施法时既不可在体表造成摩擦,也不可故意在体表揿压。
③动作要有节律性,其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以头面,胸腹和四肢诸关节最为常用。
(3)功效:疏筋通络,3削十止痛,活血散瘀,健脾和胃,宽胸理气。
(4)主治:头痛,面瘫,胸胁痛,院腹胀痛,四肢软组织损伤。
(5)举例说明:
头痛、面瘫:在前额及面部用鱼际揉法。
胸胁痛:掌揉章门、期门及患处。
四肢软组织急性损伤:可在患处周围用揉法;而在损伤处一定要给予冰按摩和制动。
2.指揉法
用拇指或中指罗纹面,或以食、中指,或以食、中、无名指罗纹面,在某一穴或几个穴或某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柔动,称为指揉法。且有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法之分。
临床上指揉法常与按法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单指揉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双指揉可用于背俞穴,亦可用小儿推拿乳旁、乳根穴或双侧天枢穴;三指揉可用于背俞穴,亦可用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等。
【要求及注意事项】
1.所施压力要适中,以受术者感到舒适为度。揉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性。
2.要掌握好揉动频率。揉法的揉动频率一般情况下是每分钟120一160次,但亦有特例情况,比如指揉法在面部操作时可以缓慢操作。
3.大鱼际揉法前臂有推旋动作,腕部宜放松,而指揉法则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根揉法则腕关节略有背伸,松紧适度。
4.不可在体表形成摩擦运动。
【临床应用】
本法是推拿手法中常用手法之一,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来治疗脘胀满、胸闷肋痛,使组织损伤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
按 法
以指、掌部位节律性地按压施术部位,称按法。按法一般以指按法与掌按应用较多,常与揉法结合运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动作要领】
1.指按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余四指张开,置于相应位置以支撑助力,腕关节悬屈。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指部主动施力,做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按压。当按压力达到所需的力量后,要稍停片刻,即所谓的“按而留之”,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按压动作既平稳又有节奏性。
2.掌按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重叠置于施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半部的重量,通过上臂、前臂及腕关节传至手掌部,垂直向下按压,施力原则同指按法,按法除用指、掌部操作外,亦可用肘部操作。以肘施按时,当屈肘,以肘的尺骨鹰嘴部为着力面并巧用身体上半部的重量进行节律性按压。按法如去除手法操作的节律性,仅施以一种较长时间的持续压力,则为压法,临床以肘压法常用。
【要求及注意事项】
1.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组织的深部。
2.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
3.手法操作要有缓慢的节奏性。
4.不可突施暴力。按法用力的原则是由轻而重,结束时则由重而轻。尤其掌按法,手法操作忌突发突止,暴起暴落,同时一定要掌握好患者的骨质情况,诊断必须明确,以避免造
成骨折。
【作用】 用于腰背筋膜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疼痛性疾患以及风寒感冒、高血压、糖尿病、偏瘫等多种病症。
按法同摩法一样,均是推拿早期即已开始应用的手法,具有刺激强而舒适的特点,易于被接受,可补虚泻实。指按法接触面积小,刺激较强,常在按后施以揉法,有“按一揉三”之说,即重按一下,轻揉三下,形成有规律的按后予揉的连续手法操作,一般多用于面部,亦可用于肢体穴位;掌按法面积较大,沉实有力,舒缓自然,多用于背腰部、下肢后侧、胸部及上肢部。
治疗常见病的按压手法
捏压虎口治晕厥晕厥即面色苍白恶心欲呕,出冷汗甚至不省人事。此时,他人可用拇指食指捏压患者手之虎口(即合谷穴),捏压十余下时,一般可以苏醒。
捏脚后跟止鼻流血鼻子出血时,马上以拇指和食指捏患者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随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捏左足跟,当可止血。
指压内关穴止呕吐因小恙引起呕吐,可用中指压内关穴止呕。内关穴在掌后(掌面方向)二寸处尺桡骨之间,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已中穴位,约一分钟即止呕吐。
指压少商穴治呃逆呃逆发作时,指压少商穴即可自制。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一分处。患者可以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至有酸痛感为度,持续半分至一分钟,呃逆可止。
指压太阳穴止头痛一般头痛,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钟方向旋转约一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点压天枢穴治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上(位于肚脐旁三厘米下方一厘米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一分钟左右,就有便意,然后屏气,增加腹压,即可排便。
按揉足三里穴止胃痛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三至五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至消失。
掐中指甲根缓解心绞痛当心绞痛发作,一时无法找到硝酸甘油片时,他人可用拇指和食指掐患者中指甲根部,让其有明显痛感,亦可一压一放,坚持三至五分钟症状便可缓解。
点法
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称为点法。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三种。
(1)手法要领:
①拇指端点法:用手握空拳,拇指伸直井紧贴于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端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②屈拇指点法:是以手握拳,拇指屈曲抵住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③屈食指点法:是以手握拳并突出食指,用食指近节指间关节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尤适用于四肢远端小关节的压痛点。
功效、主治可参见指按法。
摩法
用食、中、无名(环)指末节罗纹面或以手掌面附着在体表的一定部位上,作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称为摩法。其中以指面摩动的称指摩法,用掌面摩动的称掌摩法。古代还常辅以药膏,以加强手法治疗效果,称为“膏摩”。
而摩法的动作与揉法有相似之处,但摩法用力更轻,仅在体表抚摩;而揉法用力略沉,手法时要带动皮下组织。
(1)手法要领:
①指摩法:腕微屈,掌指及诸指间关节自然伸直,以食、中、无名(环)指末节罗纹面附着于治疗部位,用腕和前臂的协调运动带动手指罗纹面在所需治疗部位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图85-a)。
②掌摩法:腕关节微背伸,诸手指自然伸直,将全手掌平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上,以前臂和腕的协调运动,带动手掌在所需治疗部位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图85-b)。
③手法轻柔,压力均匀。指摩法宜稍轻快,每分钟摩动约120次左右;掌摩宜稍重缓,每分钟摩动约80~100次左右。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以胸腹和胁肋部最为常用。
(3)功效: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活血散瘀。
(4)主治:咳嗽,胸闷,院腹胀痛,外伤肿痛等。
(5)举例说明:
胸胁痛:指摩膻中,胁肋。
消化不良:掌摩中脘。
月经不调:掌摩少腹。
搓法
用两手掌面挟住肢体的一定部位,相对称用力作方向相反的来回快速搓揉或作顺时针回环搓揉,即双掌对揉的动作,称为搓法。
此法属推拿手法中一种辅助手法,常作为四肢、胁肋部、腰背部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具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等作用。
搓法在临床应用时常随治疗部位而有所变化。
1.搓肩关节 患者正坐,肩臂放松自然下垂。
医生双下肢马步位;然后双掌如抱球样相对用力作顺时针方向回环搓揉10~20次。用于肩周炎。
2.搓上肢体位同上,双手挟持住患侧上臂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并渐渐下移由前臂至手腕,再快速由腕部向上至腋部(图88)。如此往返搓揉3~5遍。用于上肢痹痛。
搓肩、搓上肢可视为一个整体手法,由肩而下;
也可分为两个手法,根据临床需要作选择。
3.搓胁肋部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后,用双手自腋下挟持患者胸廓的左右两侧,相对用力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沿胁肋搓至髂嵴上;如此作自上而下的单向搓揉移动。一般搓3~5遍。用于胸胁迸伤、肝气郁结。
4.搓下肢患者取仰卧,下肢微屈,医者用双手挟持住大腿的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用力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经膝、小腿至踝部,再由踝、小腿、膝、大腿,如此往返3~5遍。用于下肢痹痛。
5.腰背部搓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医者位于其后,双手放置上背部作呈水平状的搓揉动作咱上而下至下腰部,再上下往返搓揉3~5遍。用于腰背痛。
手法要领:
①搓动时双手动作幅度要均等,用力要对称。
②搓揉时频率可快,但在体表移动要缓慢。
③双手挟持肢体时力量要适中。挟持过重,搓不动,挟持过轻,搓不到。
推法
推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同的学术流派已将推法衍化出许多不同的动作和名称。按其原意,“推者,一指推去而不返,……”。也就是说用拇指或手掌或其他部位着力于人体某一穴位或某一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移动,称之谓推法。推法在成人推拿里应用主要是平推法。在小儿推拿里应用有直推、分推、旋推等多种方法,这有待于在小儿推拿有关章节中学习。
成人推法中,有以拇指为力点的,称拇指平推法;有以手掌为力点的,称掌平推法;有以用拳为力点的,称拳平推法;有以用肘尖为力点的,称为肘平推法。平推法是作直线的单向运动,体表受力较大,但推行速度相对缓慢。其意是推动气血的运行。
1.拇指平推法(图89)用拇指指腹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沿经络循行路线或肌纤维平行方向,由甲点推向乙点,其余四指并拢作支点以助拇指用力。
一般可连续操作5~10遍或更多。
(1)手法要领:
①从甲点推向乙点时用力均匀。
②从甲点推向乙点时要匀速。
③对从甲点推向乙点途中所需加重手法刺激的某穴可配合按揉或按压等手法。
④在治疗部位应先涂抹少量冬青青等油类介质,使皮肤有一定的润滑度,以利于操作,并防止推破皮肤。
(2)适用部位:四肢,肩背,腰臀及胸腹等部。
(3)功效:疏经通络、理筋散结、活血祛瘀。
(4)主治:颈、肩腰腿诸痛症,脘腹胀满。
(5)举例说明:
落枕:拇指平推痉挛的斜方肌。
脘腹胀满:拇指平推中脘(小儿推拿中常用)。
2.掌平推法:以掌根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若需要增大压力时,可用另一手重叠缓慢推进。一般可连续操作5~10遍。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2)适用部位:腰背、胸腹及下肢等部。
(3)功效:舒筋通络,消积和中。
(4)主治:腰背酸痛、食积、便秘等症。
(5)举例说明:
腰背酸痛:掌平推腰背筋膜。
食积:掌平推上腹部。
3.拳平推法:握拳,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近节指间关节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由于本法刺激力度较强劲,一般连续操作3~5遍,或更少。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2)适用部位:腰背部,臀部,四肢部。
(3)功效:理筋解痉,活血止痛。
(4)主治:风湿痹痛、肌肉劳损。
(5)举例说明:
风湿痹痛:常以拳平推法对患部作手法刺激。
4.肘平推法:以肘部尺骨鹰嘴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由于本法刺激力度特强劲,一般连续操作仅1~2遍即可。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2)适用部位: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
(3)功效:理筋活血,祛风散寒。
(4)主治;腰背风湿伴感觉迟钝者,强直性脊柱炎等。
(5)举例说明:
强直性脊柱炎:可轻轻使用肘平推法施于脊柱两侧骶棘肌。
滚法
滚法是“滚法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具有体表接触面积大、刺激力量强而且又十分柔和的特征。主要用于治疗运动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滚法对自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不想写入本书,但因为在疾病的治疗上往往又少不了此法,所以尽可能作一简明叙述。整个手法动作是由两部份协调来共同完成:一是由前臂的旋转;二是由腕关节的屈伸而组成的复合式手技动作。其受力部位以小鱼际肌至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
(1)手法要领:
①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这二者动作一定要协调。即前臂旋前时,腕关节一定要伸展,以小鱼际肌为着力部位。反之在前臂旋后时,腕关节一定要屈曲,以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为着力部位。如此在体表部位上产生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图101)。其滚动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②躯体要正直。不要弯腰屈背,不得晃动身体。
③肩关节自然下垂,上臂与胸壁保持5~10厘米距离,上臂千万不要摆动。
④腕关节要放松,屈伸幅度要大,约120°(屈腕约80°,伸腕约40°)。
⑤滚法突出是一“滚”字。忌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跳动、顶压、及手背撞击体表治疗部位。
③请手指均需放松,任其自然,不要有意分开,也不要有意握紧。
(2)适用部位: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3)功效: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
(4)主治:风湿酸痛、肌肤麻木、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症。
(5)举例说明:
下腰痛:以骶棘肌为主的滚法治疗。
肩周炎:以三角肌为重点施用滚法,并辅以各项关节的被动运动。
坐骨神经痛:沿膀胱经自臀、股后、腘、小腿后侧用滚法而下至足跟、足背,并辅以经穴的按压和被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