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词语辨析:成语集锦(410篇)
成语集锦
1. 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
正例:这帮人无所不为,简直和土匪没有两样。(中华书局《中华成语词典》622)
误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95高考题)
修改:无坚不摧。
2.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者遭遇灾难。当,承受。冲,要冲。
正例:即今天晚上恐怕会发生抢劫的事情,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首当其冲,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巴金《家》22)
误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95高考题)
3. 屡试不爽:屡次实验都不错。爽,差错。
正例:科研小组自制的地震预测仪灵敏可靠,屡试不爽。(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177)
误例:这个实验已经进行了多次,虽屡试不爽,但他还是凭着坚强的毅力,把实验进行到底,终于取得了成功。(《中国考试》72页 2002-4、5合期)
4. 想入非非(佛教的说法,指一般识力所达不到的地方)——想象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正例:倘仅有彼此神似之处,我以为那是因为同一原书的译本,并不足异的,正不必如此神经过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根据“世上偏就是这点奇怪,……”的理由,而先发制人,诬蔑别人为“抄袭”,……(《鲁迅全集》)
误例: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95高考题)
修改:异想天开。
5. 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来也形容来人或者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例子:图书馆里挤满了人,有还书的、有借书的,工作人员应接不暇。(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6. 美不胜(全部)收(接受)——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正例:展览大厅陈列着许多新产品,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24)
误例: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前进,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美不胜收。(《2001年北京市崇文区高三统一练习一》)
修改:应接不暇。
7. 莘莘学子——众多学子。
误例: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97高考题)
8. 不孚众望——不符合众人的期望。
误例: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他。他在世界杯预选赛中果然不负众望,多次破门得分。
分析修改:不负众望。
9.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误例: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98高考题)
10.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
正例:可是国民党内的反人民集团却处心积虑地要破坏和消灭解放区的军队。(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正例:明天是校长赐宴,陪客又有我,他们处心积虑,一定要我去和银行家扳谈,苦哉苦哉!(《鲁迅全集》)
误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98高考题)
修改:千方百计地盘算。
11.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吃苦,却没有得到一点好处。
正例:李虎臣诡计多端,又命令许旅打头阵,替他“火中取栗”。(李健彤《刘志丹》)
误例: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是火中取栗。(98高考题)
误例: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2004普高招生试题全国卷1》)
12. 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形容期望的殷切或对某件事的实现。
误例: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98高考题)
13.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正例: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99高考题)
14. 美轮(高大状)美奂(众多状)——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误例: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任务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99高考题)
15.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正例:所以当章士钊炙手可热之际,《大同晚报》曾称他们为“东吉祥派的正人君子”,虽然他们那时并没有开什么“公理”会。(鲁迅《“公理”的把戏》)
误例: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望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99高考题)
16.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误例: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99高考题)
17. 汗牛(用牛运书,牛累得出汗充栋)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
正例:生活书店所出版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误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000高考题)
18.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正例:这三首中的无论哪一首,虽只寥寥二十字,但将市民的见解,对于革命政府的关系,对于革命者的感情,却已经写得淋漓尽致。(鲁迅《三闲集·太平歌诀》)
误例:这篇文章把敌人的反动论点驳得淋漓尽致。(《成语辨正》北京出版社张拱贵 1883-4第一版166页)
分析:对象是文章或说话。强调透彻。与语境“驳”不符。修改:体无完肤。
19. 洗心(清除坏思想)革面(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正例:除非它真能放弃传统意识,完全洗心革面,重新做起。(闻一多《神话与诗》)
正例:《政府公报》上,是天天看见党人脱党饿广告,说是先前为友人所拉,误入该党,现在自知迷谬,从此脱离,要洗心革面的做好人了。(《鲁迅全集》)
误例: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2000高考题)
20. 左右逢(遇到)源(水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正例:她善于交际,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从不得罪人。(中华书局《中华成语词典》814)
误例: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2000高考题)
修改:。
21. 不可开交(结束):没法解脱。(只用于否定)
正例:他这几天正忙得不可开交,以后再找他吧。(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24)
误例:规模相当大的百货商场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1)
22. 身临其境:
正例:但这不过是一个大意,此外的事,倘非身临其境,实在有些说不清。(鲁迅《记“发薪”》)
误例:只要你身临其境为我想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这样责难我了。(倪宝元《成语辨析续编》第317页1986-4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修改:设身处地。
23.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者法则。
正例:“书本上讲的也有不足为训的。”
误例: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高考语文专题教程》33页)
修改:不必大惊小怪。
24. 异曲同工:不同的做法收到了同样的效果。
误例:他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虽然题材不同,发表的时间不同,但异曲同工,在评论界引起很大反响。
误例:三十年前,他学建筑,我学法律,如今我们异曲同工,为开发地区经济贡献力量。(《教与学整体设计》91)
修改:殊途同归。
25.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否定句或反问句)
正例:但这是我们对于原来是敌对阶级的人们所强迫地施行的,和我们对于革命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不能相提并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正例:仅仅就这一点,我就要说,严赵两大师,实有虎狗之差,不能相提并论的。(《鲁迅全集》)
正例:今之论者,常将“打死老虎”与“打落水狗”相提并论,以为都近于卑怯。(《鲁迅全集》)
误例:曹雪芹笔下的黛玉和宝钗两位姑娘,常常被人们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加以评论。
26. 等量齐观:同等看待。
正例:书贾也象别的商人一样,惟利是图;他的出版或发议论的“动机”,谁也知道他“不纯洁”,决不至于和大学教授的来等量齐观。(《鲁迅全集》)
误例: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但我父亲并不像有的人那样重男轻女,他对我们兄弟姐妹等量齐观,毫无偏向。(倪宝元《成语辨析》第51页1979-10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修改:一视同仁。
27. 狗尾续貂:把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后面。
误例:本文五、六段之间原先衔接得非常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以狗尾续貂之感。
28. 蓬荜生辉:蓬门荜户,形容穷人的家。使贫家增添光辉。
误例: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高考题)
29. 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情,议论纷纷。现在多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楚国跟晋国作战,楚望窥探敌情,对侍臣说:‘甚嚣,且尘上矣。’意思使救国军队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左传》成公十六年)
30. 人浮(超过)于事:人员过多,而可干事情很少。
正例: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不减员、不裁官行不行?(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2)
正例:如今兄弟这里,人浮于事,实在用不开。(《儿女英雄传》)
31. 不同凡响:比喻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多用于文艺作品。凡响:平凡的音乐。
正例:这个那里:自觉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鲁迅《摩罗诗力说》)
误例:他这个人脾气很怪,跟一般人都合不来,一举一动都不同凡响,同学们都怕跟他打交道。(倪宝元《成语辨析续编》第38页1986-4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修改:与众不同。
32. 出类拔萃:比喻聚在一起的人或者无。超出同类,高于一般。形容品德或者才能出众。
误例:小巨人姚明身高220多厘米,即使到了素有“篮球王国”之称的美国,他的身高也是出类拔萃的。(人教社语文第六册教案第224页)
33. 同日而语:
正例:留学生大多数是家里有钱,或由政府派遣,为的是将来给家族或国家增光,贫穷和受不到教育的女人怎么能同日而语。(《鲁迅全集》)
34. 栩栩如生:形象生动,像活的一样。
正例:不但所写的农民矿工以及知识阶级,皆栩栩如生,且多格言,汲之不尽,实在是新文学中一个大炬火。(《鲁迅全集》)
误例:清清的江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好一幅美丽的栩栩如生的“春水鱼游图”。 (《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8页)
35. 休戚相关:祸福互相关联。
正例:小一点,就说明中国的“民族主义文学家”根本上只同外国主子休戚相关。(《鲁迅全集》)
误例:提高质量对任何一种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广大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2)
误例:提高师资的质量,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是和提高教学质量休戚相关的。(倪宝元《成语辨析》第301页1979-10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修改:息息相关。
36.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正例: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正例:他们都爱他,尊敬他,对他发生了那么深的息息相关的感情。(巴金《新声集》)
误例:
37. 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即使人难受,又使人发笑的尴尬处境。
正例:这就是说,用这些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谈茶馆》老舍)
误例:在动物园举办的动物认养活动中,许多认提出的问题让饲养员啼笑皆非,难以回答。(《语文之友》2002-9、10期,31页)
38.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正例: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只有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世界的创造者。个人,个人是多么微不足道!(杨沫《青春之歌》)
误例:病菌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对人民的危害却非常严重。(《成语辨正》北京出版社张拱贵 1883-4第一版205页)(倪宝元《成语辨析》第257页1979-10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分析:强调价值小。语境强调细菌很小。两者不符。修改:微乎其微。
39. 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止敲打战鼓,比喻事情终止或者收场。
正例:
误例:对于“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该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偃旗息鼓了,他们可以放下多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语文之友》2002-9、10期,31页)
误例: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高考全国2002卷)
40. 混为一谈:不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正例:中国人办事和做戏太混为一谈,而别人却很切实。(《鲁迅全集》)
误例:这几幅画都是他的早期作品,自然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混为一谈了。(《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14)
41. 举足轻重:一抬脚就会影响左右的轻重。比喻地位重要或者实力强大,一有举动就会影响全局。
正例:我们认为,美国发起侵越战争的时候,基辛格在美国权力机构中是个举足轻重的关键任务,因此他必须对这场战争给越南人民带来的损失和痛苦负责。(《参考消息》02418)
误例:卡夫卡的尸体被运回布拉格的时候,那里的人们还不清楚,运回来的是一位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一样举足轻重的划时代作家。(北京西城区2002年抽样测试)
42. 翻云覆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诗歌)比喻反复无常或者玩弄手段。
正例:他对于敌人决不宽容……对于翻云覆雨,毫无操守,而偏偏俨然自居的丑角,也决不宽容!(茅盾《“宽容”之道》)
误例1:李白的例子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写豪情壮志,在盛唐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误例2:队里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起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捉摸不定,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倪宝元《成语辨析》第66页1979-10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误例2修改:朝三暮四。
43.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正例:象牙雕刻的人物花鸟,生动活泼,巧夺天工。
误例:桂林山水,如诗如画,巧夺天工,怪不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44. 耿耿于怀:
误例:这样,张定边对北汉基业耿耿于怀、不计个人得失的性格得到很好的表现,较之原作丰满得多了。(《成语辨正》北京出版社张拱贵 1883-4第一版147页)
分析:强调忠诚。而非心里有疙瘩解不开。修改:忠心耿耿。
45. 未雨绸缪:比喻事前做好准备。绸缪:用绳索缠捆。
误例:领导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未雨绸缪,而不该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46. 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反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误例:本来是自己惹的祸,却千方百计转嫁给别人,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着实令人气愤。(《会考模拟试题精编》)
47. 越俎代庖:掌管祭祀的人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一般用于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的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
误例:我们有的老师讲课,对于那些学生本来看看书稍加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也力求讲得十分清楚透彻,这种越俎代庖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教与学整体设计》96)
48. 罪不容诛(处死):罪恶极大,判处死刑还不足以抵偿。
正例:他拐卖妇女儿童,丧尽天良,真是罪不容诛。
误例:刘金凤罪大恶极但罪不容诛(不能判处死罪),如果留下她的话,那么听到她的忏悔声音,世人会不会受到更大的警示呢?(《中国考试》67页 2002-4、5合期)
49. 势如破竹:形容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正例:朱仙镇大捷之后,岳家军挥师北上,势如破竹,把金军赶过了黄河。(中华书局《成语词典》529)
误例:日元贬值势如破竹,使遭受金融危机重重打击的亚洲经济雪上加霜,难以复苏。(《中国考试》67页 2002-4、5合期)
修改:一泻千里。
50. 蚍蜉撼树:力量小而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
误例: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蚍蜉撼树。(《高考语文专题教程》33页)
51. 安步当车:慢慢地走,就当是坐车。
误例: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2001高考题)
修改:徒步行走.
52. 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误例:他虽然已是成功人士,但仍不忘创业的艰难,始终过着箪食壶浆的生活。(《2002黑吉辽三省三校联考语文质量检测题》)
53. 焚膏继晷: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误例:欲壑难填啊,人的物质欲望是永无休止的,因此,为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那种焚膏继晷、贪图享乐的生活方式。
(《高中语文》题选活页2页)
54. 讳莫如深:原谓事情重大,因而隐藏不言。深:事情重。
误例: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热点重点难点28》)
55. 弹冠相庆: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误例:建业队终于在客场战胜了对手,当球迷们弹冠相庆时,队员们已经在为下一场的拼搏做准备了。(《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56.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误例:工会主席的讲话微言大义,话语虽亲切但寓意深远。(《金版专辑》61)
57. 俾昼作夜:形容日夜颠倒,生活不正常。
误例:他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决不是偶然的,一年来,他勤奋刻苦,俾昼作夜,全部精力都投入了学习。(《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58. 不赞一辞:①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②现指一词不发,《史记·孔子世家》“至干为春秋,笔则复,削则削,了复之徒不能赞一词”
误例:我的态度很鲜明,对***练习者的言论不赞一辞,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59. 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反浮动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声嘹亮。
误例:广场上人们欢声雷动,口号声和欢呼声响遏行云。(《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60. 挥洒自如:指写作诗文或书画,运用笔墨自如,不受拘束。
误例:他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说话做事都挥洒自如,给人一种非常干练的印象。(《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61.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删去。
误例: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教与学整体设计》92)
修改:文理不通。
62. 从长计议:慢慢儿多加商量,指不急于做出决定。
误例: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2004普招北京卷》)
63. 老气横秋:①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②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误例:想不到这几年祖父变化那么大,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耳聋眼花,老气横秋,连走路夜很困难了。(《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64.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误例:40多年来,雷锋,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直为人民所铭记,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金版专辑》68)
65. 不遗余力:把所有的力量全部使出来。
误例: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66.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也形容畏惧又愤怒的样子。
正例:
误例:几年的时间,他不但成为博士生,而且发表了几篇颇有影响力的论文,令人侧目而视。(《语文之友》2002-9、10期,29页)
修改:刮目相看。
67. 相濡(沾湿)以沫(唾沫):用唾沫互相润湿。比喻人在困难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来相互求助。
正例: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他和妻子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中华书局《中华成语词典》)
误例: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2)
68. 间不容发:比喻情势危急到极点。
误例:洪水气势汹汹地涌来,眼看大堤支持不住,在这危急关头,张平硬是带领战士们冲上去,,筑成一道间不容发的人堤。(《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69. 不易之论: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议论。形容论断或意见正确。
误例:李军从多方面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刻苦钻研和认真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可称得上不易之论得改革方案得初稿。(《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70. 不刊(改动)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正例:
误例:这一期看来又得延期出版,来稿虽多,但都是不刊之论,很少能用的。(《成语辨正》北京出版社张拱贵 1883-4第一版126页)
分析:误把“刊”理解为“刊登”。改为:空发议论。
71.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误例: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高中会考导引语文》)
72. 耳提面命:《诗》“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形容教诲殷切。
误例:他是我真诚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能够在工作中少犯错误。
73. 荡气回肠:形容文章、音乐等十分动人
误例:罪犯的罪行,使公安人员荡气回肠,他们下决心要抓住并严惩这伙暴徒。(《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74. 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混乱。
误例: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75. 唇枪舌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锋利。
误例:双方唇枪舌剑,争执不下。(试题研究2005年6月第23页)
76. 唇红齿白:形容人容貌秀美(儿童、青少年)
77.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多含褒义)
误例:辽东有福的一代已同他们先人的命运无与伦比。(《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78.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误例:第二场,他发挥穿插优势,连进两球,终于力挽狂澜,为校篮球队取得第三次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79. 亦歩亦趋:《庄子·田子方》“夫子歩亦歩,夫子趋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
误例:
80. 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贬义)
正例:没想到这么点小事竟然引起这样的一场轩然大波。(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小词典》329)
误例:最近微软的盖茨先生访问中国并推出“维纳斯”计划,这在我国信息产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有的认为错,有的认为对。
误例:这是考察船出航以来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海面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船体摇摆得十分厉害。(《会考模拟试题精编》)
81.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误例:在强调环保时却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迫不及待。(《教与学整体设计高考总复习85》
82. 刻不容缓:毫刻地不能拖延,形势紧迫。
误例:我怀着刻不容缓的心情走向火车站,准备迎接阔别已久的亲人。(《教与学整体设计》96)
83. 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正例: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鲁迅《这个与那个》)
误例:人们一提起雷锋,总会称赞他是那样的大公无私,对同志春天般的温暖,对自己求全责备。(《高中会考导引》)
误例:很少有人像秋白同志这样坦然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成语的运用》潘维桂编著 中国物资出版社89)
分析:后面不能带宾语。因为它是动宾结构。
84.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勇往只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
误例:大家推举我去和厂方交谈,我就义无反顾,而且一定据理力争,求得圆满解决。(《高中会考导引语文》
85. 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误例:溃败的国民党官兵,一个个筚路蓝缕,狼狈不堪。(《教与学整体设计高考总复习86》
86. 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误例:新产品的实验已到了关键时刻,大家做好增压准备,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38)
87. 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现代汉语词典》410)
误例:我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首次对南极埃默里冰架进行科学观察,管窥蠡测,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在国际南极科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北长号2005普高学科内综合能力测试冬季卷语文二)
88. 管中窥豹:通过竹管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身上的一块斑纹。(《世说新语方正》)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现代汉语词典》410)
误例:近两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只是管中窥豹,对全市各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情况还不能说大体掌握了。(《高考语文专题教程》33页)
89. 瓜田李下:走过瓜田,人们不能拔鞋根以免被人怀疑在偷瓜;经过李树下不能整理帽子,以免被人怀疑在偷瓜或摘李子。比喻容易招惹嫌疑的地方或场合。(以下查阅现代汉语和中华书局成语词典)
误例:交易厅内全没有股市风云变化莫测、全神贯注、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试题研究2005高考模拟试题第二集》P40)
90.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好象不是人工所能创造的。
正例:这座建于北宋时期的佛塔,结构精巧,确有鬼斧神工之妙。
91. 邯郸学步:到邯郸学走路。比喻生硬地模仿别人的长处,结果学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来的长处也丢掉了。
正例: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要从我们的实际需要出发,千万别邯郸学步。
误例: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走出自己的路来。(《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14)
92. 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个事物能够使人满足。后形容同类事物或次数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正例:床头上不同书籍、文件、报刊,高达三尺,古典诗词之类居多,有选集,有专集,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正例:字句和音节的错误不一而足,然而从伊清脆的喉咙里发出连缀的许多声音,随意地抑扬徐疾,也就有一种自然的美。(叶圣陶《阿凤》)
误例:解放前,他霸占一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被他逼得无家可归的不一而足。(倪宝元《成语辨析续编》第40页1986-4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修改:不计其数。
93. 怙恶不悛:怙,依靠;悛,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正例:对于这帮怙恶不悛的罪犯,这次必须从严惩治,以平民愤。
94.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正例:对于作品,仅以事件趣味或文字趣味为中心的,实不免买椟还珠。
误例:这位公司的首席代表以买椟还珠的气魄,大胆地与外商签订了联合开发海外市场的新协议。(《金版专辑》63)
95. 本(树根)末(树梢)倒置:颠倒了主要的和次要的东西。
正例:本职工作和业余爱好两者并不矛盾,只要不是本末倒置,反倒可以互相促进。(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
误例:有人以为可以把音形一体的汉字改造成拼音文字,如此言论真是本末倒置,荒唐可笑。(《教与学整体设计高考总复习80》
96. 力透纸背:写毛笔字时,笔锋的力量透到纸的背面。形容书法遒劲有力。后来形容文章深刻。
正例:他写的大字,笔墨酣畅,力透纸背,博得专家的好评。
97. 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的轻轻带过。
正例:这是一次严重的失误,你不能轻描淡写地把带过。
98. 每况愈下:况,由比照而明显。现在比喻情况越来越坏。
正例:在青年文艺作者之中已经有这样的事实:第一篇写得很不错,可是第二篇第三篇就每况愈下了。(老舍《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
误例:在北极的日子里,由于没有黑夜,我的睡眠时间每况愈下,以至于近两日长达四十个小时不能入睡。(《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8页)
99. 朋比为奸:朋比,互相依附,互相勾结。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正例:这些土豪劣绅如果不与官府里的人串通一气,朋比为奸,又怎能够这样胡作非为呢?
100. 否极泰来:
误例:有一电脑商店,推销“泰来电脑”,橱窗上赫然八个大字——“泰来电脑否极泰来”。(《教与学整体设计第三册》)
101.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还写不完,形容罪行多。
误例:在申奥期间,北京人热情高涨,信心十足,大有“志在必得”之气势,令人振奋的好人好事罄竹难书。
误例: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以来,我们班的好人好事罄竹难书。(《成语的运用》潘维桂编著 中国物资出版社82)
102. 闪烁其辞: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是不明确,也形容说话躲闪吞吐。
误例: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103. 得陇望蜀:比喻人贪得无厌,得到了这个,还想那个。
误例:我们不能满足于这点成绩,要得陇望蜀,永远给自己定一个新目标。(《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96)
104. 首鼠两端:手术,犹豫,进退两难。形容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例: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教与学整体设计高考总复习85》
105. 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
误例:如果我们把缺点、错误掩盖起来,装作看不见,那无异于饮鸩止渴。(《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14)
分析:改为“自欺欺人”。
106. 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子上的乌鸦。比喻因为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误例:我们办事是要讲情义,但前提是不能违反原则,如果因为是老战友,就爱屋及乌,包庇袒护,那会危害党的利益。(《热点重点难点28》)
107. 差强人意:差,稍微。强,振奋。原来指稍微能够振奋人心。事情大体上能够使人满意。
正例:
误例:虽然不少网站信誓旦旦地保证,其站点将确保在线业务中关键的私人数据不会被泄露,然而事实却是差强人意。(《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7页)
修改:非常差劲。
108. 城下之盟(盟约):因为敌军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的和约。
正例:《中英南京条约》是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在英军炮口的威逼下,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中华书局《中华成语词典》87)
误例:关于知识产权问题,双方经过长达20个月的九轮磋商之后,终于缔结了城下之盟。(《中国考试》72页 2002-4、5合期)
109.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误例:陈先生幼时家贫,无力上学,常蹲在教室窗下听课,老师发现后,深受感动,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轻的学生。(《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96)
误例:昨天晚上,那小偷可真够猖狂,李大伯一家在客厅看电视,他竟然登堂入室,把几个房间里的首饰和现金一扫而光。(2005三十八套14)
110. 激浊扬清:比喻发扬一切好的,清除一切坏的。
误例:这个时期,学校评比了一批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召开了表彰大会,真正做到了激浊扬清。(《金版专辑》72)
111. 高屋建瓴:瓴,盛水的瓶子。在高高的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112. 字正腔圆:形容演唱或说话发音清楚正确。
正例:他学戏不到半年,唱起来已经是字正腔圆。
误例:他最近看到一本郭小川的诗集,展读之后,感到诗写得很美,真可以称得上字正腔圆。(《2001浙江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
113. 毫发不爽:毫发,细微的头发。爽,差错。一点点微小的差错也没有。形容非常精确或准确。
正例:这个化学实验我们做了两次,结果与老师说的完全相同,可以说毫发不爽。
误例: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该赶快吃点预防感冒的药。(《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114. 绘声绘色(绘影绘声):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误例: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1)
115. 流连忘返:流连不止,舍不得离去。
正例:桂林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1)
116. 不可思议(想象和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达不到的境界,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正例:在他们心目中,土地代表着上天不可思议的赏赐,代表了财富和权力。(秦牧《土地》)
误例:这位只有高小文化的草包经理,交往面竟这么广,接触层次竟这么高,真让谢秋芳不可思议。(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1)
117. 闻过(过失)则(就)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感到高兴。
正例:作为领导,更加应该闻过则喜,知错必改。(中华书局《成语词典》)
误例:这个人很要面子,凡事只要跟他商量商量,他闻过则喜,不然他绘跟你翻脸。(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1)
118. 闻风(消息)而动: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正例:中国红十字会救助灾民的信息公布之后,各地群众闻风而动,几天之内,就收到了不计其数的款项和物资。(中华书局《成语词典》)
119. 闻风丧胆(吓破了胆子):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极端恐惧。
正例:在各路大军无比的威力下,敌人闻风丧胆,四处溃逃。(景盛《在成都外围围歼战中》)
120.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新鲜稀罕。
正例:今天的《中国青年报》登载了一则闻所未闻的事情。(自创)
121. 信(随意)手拈(用两个手指捏住)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必多寻思,就能写出来。
正例:鲁建军从来不为现在的格式所拘泥,只是从内容出发,信手拈来,无不合于战斗的要求,成为他努力倡导的精悍绝伦的杂文。(唐韬《海山论集》)
误例:他是学雷峰的老模范了,十几年来,光在路边信手拈来的螺丝钉就有三大筐。(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2)
122. 如丧考(父亲死后)妣(母亲死后):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贬义)
正例:淮海战役后,南京门户洞开,蒋介石急得如丧考妣。(中华书局《成语词典》111)
误例:听到战友不幸遇难的消息,他如丧考妣,悲痛万分。(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
123. 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和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正例:《警察与赞美诗》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2)
误例:124. 参差不齐:长短不齐。
正例:这些树不是一个时候栽的,长得高高低低,参差不齐。(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37)
误例:矮桩水稻成熟期参差不齐,不宜用机器统一收割。(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2)
125. 见异(不同的)思迁(改变):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意思。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正例:小李认识到炊事工作同样是革命的需要,自己应该安心工作,不能见异思迁,非要到工地上去不可。(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138)
误例:他填报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2)
126. 叹为(以为)观(看)止(够):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正例:刀具表演赛中,一位青年的神刀手以普通车工一半的时间迅速加工完一个工件,令人叹为观止。(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272)
误例1:千佛山地面上的奇石处处皆是,“人头马面石”、“母子石”叹为观止。
误例2:近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卖官鬻爵的丑恶行径死灰复燃,出现了一起又一起的卖官鬻案,卖官者的胆量和伎俩较之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让人叹为观止。
127. 置(放)之度(考虑)外: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褒义)
正例:我这两年来早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郭沫若《司马迁发愤》)
误例: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2)
误例:你应该虚心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决不能对善意的批评置之度外。(倪宝元《成语辨析》第345页1979-10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修改:置若罔闻。
128. 赏心(使心情畅快)悦目(看了舒服):看到美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正例: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138)
误例:大自然的赏心悦目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2)
129. 同心(思想)同德(信念):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正例: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138)
误例:她出狱后,仍然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车。
130. 一挥而就(完成):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
正例:其实我也有过一挥而就的时候。我在二十几岁写文章写得快,写得多,也不留底稿。(巴金《读我的散文》)
误例: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伟大的事业,要靠全国人民长时期地艰苦奋斗,不可能一挥而就。(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3)
131. 未(无)可厚(过分)非(责备):说话做事虽然有缺点,但是还有可取之处,不应该过分责备,应予谅解。
正例:老何家庭困难,利用业余时间摆摊补贴家用,未可厚非,用不着说三道四。(中华书局《成语词典》619)
误例:凡属个人爱好、兴趣,只要不损害他人与公共立意,就未可厚非,无论它是怎样的与众不同。(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3)
132. 无可非议(批评指责):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
正例1:模仿,在刚踏上习作初步的阶梯时,是无可非议而且有时还是必不可免的,甚至必需的,有益的。(臧克家《我的诗生活》)
正例2:广大群众要求科学普及读物不仅内容正确健康,而且形式生动活泼,这是无可非议的。(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302)
误例:正当全家生活得称心如意的时候,四十八岁的父亲暴病身亡。本来生老病死是常有的事,无可非议。(《成语的运用》潘维桂编著中国物资出版社52)
分析修改:
133. 络绎(连续不断)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正例:大街上车辆行人络绎不绝。(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178)
误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救灾物资络绎不绝地到达灾区,灾民们终于有了欢声和笑语。(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9)
134. 发人深省:能启发人深刻思考而有所醒悟。
正例:老支书话虽不多,但语重心长,发人深省。(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78)
误例:这出戏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具有发人深省的思想力量和艺术感染力。(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9)
135. 品(评论)头论足:原来指一些无聊的人评论妇女的容貌。现在泛指对事多方挑剔。
正例:新生的事物,在苗芽初出的时候,往往受到一些人的品头论足,但如果它有生命力,最后就会得到人们的接受。(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204)
误例:文艺晚会结束后,评委们经过一番品头论足,反复比较,终于确定了获奖的名单。(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9)
136. 良(庄稼)莠(狗尾巴草)不齐: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
正例:你对那巡长说,难民们良莠不齐,要是发生了什么事,他这巡长担当得起吗?(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中华书局《成语词典》619)
误例:我们对入校新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结果是成绩悬殊,良莠不齐。(改为:参差不齐)(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8)
137. 休(喜悦)戚(忧愁)与共:忧愁喜悦、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正例: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华书局《成语词典》666)
误例:在茫茫沙漠之中,缺粮少水,我们大家只有休戚与共(患难与共)才能共渡难关。(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8)
138. 蛛丝马迹:从挂下来得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得所在,从马蹄子得印迹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多指坏事)
正例:公安人员根据现象的一些蛛丝马迹分析追踪,终于查明了造成失火的肇事者。(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396)
误例:罪犯在作案时不可能不留下或明显或不明显的蛛丝马迹。(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8)
139. 千载(年)难逢(遇到):一千年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正例: 能随科学考察队一起去北极探险,这可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中华书局《成语词典》443)
误例:天赋发展到七十分的,从古以来少有,发展到一百分的恐怕更是千载难逢。(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2)
140. 事倍功半: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正例:倘不是出于无奈,他决不会花两个人日夜兼程去搞这种事倍功半的查证。(海岩《便衣警察》)
误例: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2)
141. 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正例:写文章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要长篇大论,空话连篇。
误例:一部《水浒传》,长篇大论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公安人员根据现象的一些蛛丝马迹分析追踪,终于查明了造成失火的肇事者。(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39)
142. 东山再(又一次)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隐居,以后又出来做大官。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
正例:他和韩发财都在这个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里,暂时隐蔽起来,准备将来东山再起。(袁静《伏虎记》)(中华书局《成语词典》146)
误例: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放松,假货又会东山再起。(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3)
143. 面目全非:改变得失去了原来的面貌。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多含贬义)
正例:它的厄运,是在好书被有权者用相似的本子来换掉,年深月久,弄得面目全非,但我不想在这里多说了。(鲁迅《谈所谓“大内档案” 》)
误例: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搂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3)
分析:贬词褒用。修改:改为面目一新。
144. 天壤(地)之别:比喻差别极大。
正例:院子里总是静悄悄地,同城内的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我觉得十分舒适。(中华书局《成语词典》569)
误例:就民族矛盾和冲突而言,科索沃问题与北爱尔兰问题在性质上是相同的,而美国与北约对二者的态度何止天壤之别。(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3)
145. 亦步(走)亦趋(小步快走):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正例:那个有建树的画家会不敢坚持自己独创的画法而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的?(中华书局《成语词典》729)
误例:正视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亦步亦趋,博采众长,为的是发展自己。(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65)
修改:举步维坚。
146. 可望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正例:一般的轿车价格对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参考消息》02418)
147. 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持公正或中立。也形容不偏不歪,正中目标。
正例:作为世界上唯一能够控制住以色列的国家,美国必须改变其中东政策,采取不偏不倚的立场。(《参考消息》02418)
148. 死灰复燃:比喻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
正例:法国极右势力缘何死灰复燃。(《参考消息》02418)
149. 根深蒂固: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正例:主流政党未能解决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造就了勒庞之流。(《参考消息》02418)
150. 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正例:在一些最糟糕的日落产业,失业率达到百分之八十。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在一些大城市的郊区虚度光阴。(《参考消息》02418)
151. 茶余饭后:指茶饭后的一段空闲休息余时间。
正例:今天席卷法国大地的犯罪浪潮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首要问题。
(《参考消息》02418)
152.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正例:上届冠军法国对别出心裁,为自己的球迷准备了一个巨大的蓝色队服。(《参考消息》02418)
153. 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正例:由于中国队史无前例地迈进了世界杯的大门,因此球迷的热情在不断高涨。(《参考消息》02418)
154. 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
正例:在法国,蓝色几乎成了国家队的专有名词。这样的表述在报纸标题中更是屡见不鲜。(《参考消息》02418)
155. 如雷贯(穿透)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力。形容人的名声大。
正例: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三生有幸。(中华书局《成语词典》484)
误例:他得知老厂长身患绝症的消息后,真是如雷贯耳,半晌说不出话来。(《中国考试》72页 2002-4、5合期)
156. 漠(冷淡)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正例:领导干部对于群众的疾苦不能漠不关心。
误例:这则笑话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广为流传。(《中国考试》67页 2002-4、5合期)
分析:名词性成语。
157. 忍俊(含笑)不禁:忍不住要发笑。
正例:看着这些五、六岁的孩子装上胡子跳起新疆舞《亚克西》,人们都忍俊不禁。(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231)
误例: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赵本山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语文之友》2002-9、10期,29页)
分析:重复。
158. 举棋不定: 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误例: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举棋不定,而应该勇往直前。(《语文之友》2002-9、10期,29页)
分析:是对困难的害怕,而不是办事犹豫不决。改正:畏首畏尾。
159.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误例:这位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语文之友》2002-9、10期,29页)
分析:没有比较。改正:鞭长莫及。
160.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追逐不正当的事情。(贬义)
误例: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97高考题)
误例: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各地都办起了英语进修班,很多人趋之若鹜。(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248)
分析:感情色彩不当。贬词褒用。
161.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都从家里出来。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97高考题)
162. 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正例:《论语》讲“礼”甚多,鲜明表示孔子对当时“礼”的破坏毁弃痛心疾首,要求人们从各方面恢复或遵循“周礼”。(李哲厚《孔子再评价》)
误例: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语文之友》2002-9、10期,29页)
修改:悲痛欲绝。
163. 受宠若惊: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到意外的惊喜。
误例:由于一到长沙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大熊猫“公主”受宠若惊,居然一晚上都躲在树上,怎么都不肯下来。(《语文之友》2002-9、10期,31页)
修改:受到惊吓。
164.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正例:然而我还是漫不经心,随随便便。(《鲁迅全集》)
误例:你是干部,怎么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呢?(《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38)
修改:漠不关心。
165. 始作俑者: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开创者。
误例:作为邀请外国俱乐部来访的始作俑者,该公司担心客队不能尽遣主力上阵。(《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14)
166. 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正例:战争使全国分崩离析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误例:电视连续剧《隋唐演义》将再现中国历史上一段分崩离析、群雄并起的动荡岁月。(《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50)
167.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的人或可贵的事物。
误例:电影开映后10分钟内,观众对电影不满意,可以全额退款。结果,票房率大增,半途退票的则凤毛麟角。(《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62)
修改:寥寥无几。
168. 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
误例:下到中盘,他忽然变了套路,出奇制胜了那位八段旗手。(《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 语文》62)
169. 光明磊落:形容没有私心,胸怀坦白。
误例:你始终没能提出一个光明磊落的理由,难以令人信服。(《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 语文》62)
170.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正例:这支曲子演奏得出神入化,听众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误例: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在小舟里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能听得出神入化。(《金版专辑》68)
171. 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度过困难。
误例:大官小吏,应时刻告戒自己,贪官污吏的贼船是上不得的,一旦上去了,就只能与其同舟共济了。(《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