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冠·新绘全本西游记
白骨精
可能是中国最知名的妖怪了,不仅在西游故事中知名度高,在所有中国人的认知中,恐怕都是最典型、最著名的妖怪。白骨精为什么流行度和辨识度如此之高,是一个有趣的题目,我们且不说它。我们只说,在《西游记》中,其实从来就没有过一个什么“白骨精”。
西游记故事选·白虎岭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
《西游记》何曾有个什么“白骨精”?
“白骨”+“精”的组合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但在《西游记》这部小说里,是没有“白骨精”这个称呼的。
这个妖怪的故事在小说中只占第二十七回这一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回目中称其为“尸魔”。 小说中她出场时交待:“却说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孙大圣去时,惊动那怪。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并没有点明这是一个什么妖怪。
直到三次变化被悟空识破,“三打”之后才交待其原型,“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悟空说:“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这时我们才明白,这个妖怪原来是具尸体腐烂后剩余的一副骷髅,所以小说只称其为“尸魔”、“僵尸”,最霸气也不过“白骨夫人”,并没有叫过什么“白骨精”。
四川美术出版社连环画
2
白骨精的本领有多大?
我们印象里的白骨精,都是一个手舞双剑、身披大氅的凌厉女子形象,是受戏曲、连环画和影视作品的影响形成的固定思维,但并不确切。这些作品总要把反面人物塑造得有模有样,妖力广大,从属众多,跟孙悟空打得难舍难分。
其实这个妖怪只是是深山里的一具枯骨,第一,她并没有武器,双剑是连环画给她加的;第二,她的神通有限,只变化过三个人物,都被悟空一眼识破;第三,她也没有从属,没有伙伴,没有为数众多的小妖;第四,她的领地也很小,她说:“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第五,她的本事更谈不上高强,小说写她最后被悟空一棒打死,“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所以,白骨精只是孤魂野鬼,而且本领相当低微。今年新上映的《三打白骨精》都把她捧为“妖皇”了,真敢说。
《三打白骨精》海报
3
白骨精的前身是白虎精?
成书于宋元时期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故事演变中的重要一环,其中已经出现了白骨精,不过原型是白虎精。
诗话叙述法师取经走到一个叫做“火类坳”的地方,猴行者说:“我师曾知此岭有白虎精否?常作妖魅妖怪,以至吃人。”而白虎精的出场也和三打白骨精故事中的第一打类似,变作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姑娘:
只见岭后云愁雾惨,雨细交霏;云雾之中,有一白衣妇人,身挂白罗衣,腰系白罗裙,手把白牡丹花一朵,面似白莲,十指如玉。
她被猴行者识破之后:
张口大叫一声,忽然面皮裂皱,露爪张牙,摆尾摇头,身长丈五,定醒之中,满山都是白虎。
猴行者降服白虎精的过程也极为精彩,较之后世的任何一个孙悟空降妖故事都毫不逊色:
猴行者将金镮杖变作一个夜叉,头点天,脚踏地,手把降魔杵,身如蓝靛青,发似朱沙,口吐百丈火光。当时,白虎精哮吼近前相敌,被猴行者战退。
半时,遂问虎精:“甘伏未伏!”
虎精曰:“未伏!”
猴行者曰:“汝若未伏,看你肚中有一个老猕猴!”
虎精闻说,当下未伏。一叫猕猴,猕猴在白虎精肚内应。遂教虎精开口,吐出一个猕猴,顿在面前,身长丈二,两眼火光。
白虎精又云:“我未伏!”
猴行者曰:“汝肚内更有一个!”再令开口,又吐出一个,顿在面前。
白虎精又曰:“未伏!”
猴行者曰:“你肚中无千无万个老猕猴,今日吐至来日,今月吐至后月,今年吐至来年,今生吐至来生,也不尽。”
白虎精闻语,心生忿怒。被猴行者化一团大石,在肚内渐渐会大。教虎精吐出,开口吐之不得;只见肚皮裂破,七孔流血。喝起夜叉,浑门大杀,虎精大小,粉骨尘碎,绝灭除踪。
真是一个意志坚强不折不挠的妖怪啊。
清代彩绘本西游记
李卓吾评本西游记插图
4
白虎精怎么又变成了白骨精?
“白虎精”的遗踪在《西游记》小说中还能找到。还记得白骨精出没的那座山叫什么名字吗?她第一次变化,变成一个送饭的美貌姑娘,对唐僧说:“此山叫做蛇回兽怕的白虎岭。”又说:“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带几个客子锄田。”凹同坳,这就是火类坳白虎精的遗踪了。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在白虎精出现之前,还有一段闲话:
又过火类坳,坳下下望,见坳上有一具枯骨,长四十余里。法师问猴行者曰:“山头白色枯骨一具如雪?”猴行者曰:“此是明皇太子换骨之处。”法师闻语,合掌顶礼而行。
什么人的骨头,有四十里长那么大?很奇特。大概在西游故事的流传过程中,这具奇特的白骨,就和后面妖异的白虎精合流,或者被《西游记》的作者刻意合并,变成了我们所说的白骨精。
这段话里还有一处费解的地方,“此是明皇太子换骨之处”,明皇太子换骨是什么回事?和白骨精有什么关系?
各版连环画
5
白骨夫人还是玉肌夫人?
传说,唐明皇听从道士叶法善的建议长期服玉,年老时脑骨都变成了玉,刺客刺杀他,击中头部清脆有声,明皇本人却安然无恙。明皇死后,其骨为化玉骷髅,为民人所得,常护佑民人得异财,以致巨富。(见北宋王铚《默记》)
这个故事很诡异,事骷髅以致巨富,怎么想都跟邪术摆脱不了干系。我们且不说它。
元代有个著名的画家,叫王振鹏,他画过一组取经故事的图,现在流落到了日本,被取名叫《唐僧取经图册》。这个图册现存36幅图,每图一个故事,其中有很多故事,不仅和《西游记》小说中的故事不同,也和《西游记》小说以前流传的小说、诗话、杂剧、笔记中的故事都不一样。其中唯一一幅出现猴子形象的图,被题为“玉肌夫人”。
很多学者推测这幅图描绘的故事,就是《西游记》小说中的白骨精故事,或者是《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白虎精故事。白虎精和巨型白骨合流变成了白骨夫人,存不存在另一条演变轨迹,即明皇玉骷髅和白虎精所化的美女合流,变成玉肌夫人呢?
白骨夫人、白骨精和玉肌夫人,其实就是一回事。
唐僧取经图册·玉肌夫人
6
白骨精是石矶娘娘表姐?
《封神演义》中有个倒霉的石矶娘娘,被刚出世的哪吒欺负,一箭射死了自己的徒弟;又被护短的太乙真人用九龙神火罩活活烧死,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块顽石成精。有读者说,太扯了,石头也能成精!其实这有什么,石头都能生猴子,为什么不能成精?孙悟空不就是石头生的?!
说白骨精是石矶娘娘表姐是玩笑话,但我总疑心这两个妖怪是同一个妖怪演化而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玉也是石类,矶和肌同音且形近,玉肌夫人和石矶娘娘有没有可能是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故事里的形象?第二,孙悟空故事形成的过程中,从较早成形并已然在演化的二郎神故事和哪吒故事中,借鉴了许多情节,哪吒降石矶娘娘,与悟空三打白骨精,或许便由同一个故事分化而来也未可知。第三,如果您读过《封神演义》,请您回忆一下,石矶娘娘住在什么地方?骷髅山白骨洞啊!
当然,也有可能是巧合。但如果不是巧合,我说白骨精是石矶娘娘表姐都算说远了,得说她们是双胞胎姐妹才对。
版画连环画中的石矶娘娘
7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是如何改编的?
在《西游记》小说中,白骨精的故事只占了一回,跟其他两回、三回、四回的故事比起来,跟其他神通广大的妖魔比起来,白骨精实在不算什么。而且这个故事的结局不是唐僧和悟空言归于好,而是悟空被唐僧赶走。师徒俩的言归于好是在后面,唐僧被黄袍怪变成了老虎被悟空解救,使得唐僧意识到,离开了孙悟空是没法儿取经的。
这样的话就给后世改编三打白骨精故事出了一个难题,就是你单独把这个故事从《西游记》中拎出来,它其实是不完整的,因为孙悟空被撵走了。妖精虽然被打死了,取经团队却决裂了,那妖怪还是得逞了,这让早就习惯大团圆结局的观众如何甘心对不对?所以后来的画家也好作家也好编辑也好,都开足了脑洞来弥补这个故事,极尽全力让它圆满、完整并尽量精彩。
首先,给白骨精配了一套行头,那威风的大氅,华丽的长袍,而且都不约而同地用宝剑做她的武器,或一柄,或一双。这套标配算起来是钱笑呆、赵宏本的连环画《三打白骨精》的原创,被后来的改编者一再借鉴。我一直都很怀疑,这身行头和两把宝剑都是跟石矶娘娘借的。《封神演义》描写石矶娘娘的装扮是“戴鱼尾金冠,穿大红八卦衣,麻履丝绦,手提太阿剑”,存其形貌而去其仙风道气,便是白骨精的装扮了。
其次,悟空去化斋,给唐僧等三人画了一个圈子,让他们不要出这个圈,则百魔不侵。这个情节不在白骨精故事里,而是从后面的金兜洞故事里移植过来的,就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那个故事。孙悟空说:“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甚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儿,定遭毒手。”这个移植很精彩,在各种改编中都有不错的演绎,丰富了故事的内容和层次。
第三,给白骨精安排了巢穴和从属。比如央视连续剧中,给白骨精安排了一个下属黑狐妖,在白骨精死后投奔了黄袍怪,在唐僧被黄袍怪捉住后,告诉了他白骨精三次变人的事实,让唐僧明白了自己错怪了悟空。其他的改编更加直接,白骨精有洞府,有一堆随从小妖等等,目的都是为了让白骨精把唐僧捉回老巢,让唐僧认识到白骨精的真相,最后再让悟空挑了白骨精的巢穴,师徒言归于好,整个故事完美落幕。
第四,把黄袍怪的故事去掉,故事只集中在白骨精身上。黄袍怪的故事在小说中占了三回半,比白骨精这一回波澜起伏得多。改编者们把猪八戒义激美猴王的情节保留下来,放在唐僧被白骨精捉住之后,让八戒去请救兵,这样一来,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便丰满完整了。
日本西游记绘本
最后,本来还想写一写第8点,白骨精故事是怎么流行开来的?但想了一下,决定不写了,只说一下:三打白骨精故事的流行,与上世纪60年代的时政背景离不开。肇端是六小龄童的父亲六龄童演的绍剧《三打白骨精》,郭沫若和竹席看过之后写过几首诗唱和,其中有很多至今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像“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等等。在当时特定的时政背景下,诗中的人、妖、敌、友、唐僧、金猴、白骨、僧、猪等各有所指。具体怎么理解,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只是这种文化上自上而下的宣传,极大地推动了白骨精故事的流行。
本文最后,请欣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连环画名家赵宏本、钱笑呆绘《三打白骨精》连环画彩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