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知识链接+思想方法+专题演练之七】区域地理环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情分析】
1. 分析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工业上实行清洁生产,农业上实行生态农业,通过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是高考的重点、热点,有各种各样的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结合考查,考生要学会读图,提取图中有效信息,进行全面分析。
2.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相关联,人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研究需要借助于地理信息技术。在2010年高考中,考生要重点关注以下知识点:①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②我国不同经济区差异的对比,如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的对比,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对比等;③世界不同地区间自然与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如德国鲁尔区与我国山西煤炭基地的建设等;④通过经纬网图、轮廓图、景观图等考查区域定位能力。
【知识链接】
1.区域发展的四个阶段
2.区域环境问题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水土流失的成因
⑴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3.资源跨地区调配
4.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 5.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想方法】
(一)资源的跨地区调配
【例1】能源是支撑国家繁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读下列一组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2009年2月7日,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深圳正式开工。下图是“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材料二:广东省能源自给率图 材料三: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统计图
(1)据材料一分析,在气源地方面,西气东输二线与一线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
。
(2)材料二、三表明,广东省当前能源供需特点是① ;
② 。
⑶2005年5月,中国―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建成输油,这历史性地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简述这样做的意义 。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资源和能源的跨地区调配问题。其中比较了两条西气东输线路,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要气源来源于中亚地区,而一线工程来源于新疆;第(2)小题需要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得出来,广东省的能源自给率很低,且能源的消费量在逐渐增加;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天然气一方面可以使我国进口能源渠道多元化,另一方面由于距离中亚较近,成本较低;
答案:(1)来自境外
(2)自给率低(先高后低,近年略有提高);需求量大(越来越大)
(3)中哈两国陆上相连距离近,运输成本低;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政治安全;与海上运输相比,更安全便捷;减少我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
(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例1】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处,在发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受盛行风影响,该现象最有可能向 方向扩展。
(2)图中乙处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3)1963年,图中湖泊的面积有2.5万平方千米,但到了2007年,面积不到2000平方千米。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确实有效的拯救措施,20年后该湖可能从地球上消失。试分析该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该组题的突破口在于定位准确,在定位时,必须结合题目所给出的信息:经纬度、降水量、湖泊、河流等信息,综合考虑该地区的特点,可以得出该地区非洲刚果盆地及其以北的地区,图中甲处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因此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的荒漠化,由于该地区介于赤道和300N之间因此盛行东北信风,因此土地荒漠化向西南方向扩展,乙处的降水量大于2000mm,因此为热带雨林气候,为刚果盆地,因此环境问题为热带雨林的破坏;该湖泊面积的萎缩既有全球变暖该地区蒸发量增大等自然原因也有入湖水量减少、植被破坏等人为原因。
答案:(1)土地荒漠化 西南
(2)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3)气候变暖、蒸发旺盛,湖面萎缩;沿湖地区用水量大,汇入湖泊水量减少;湖泊泥沙淤塞,导致湖面缩小;沿岸过度开垦,植被破坏,气候变干。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例1】下面甲乙两图为世界两条著名大河的干流纵剖面图,分析回答: (1)两河下游均几乎无支流汇入,原因分别是什么?
(2)两河中,航运价值较大的是 河。另一条河流航运价值较小的原因是什么?
(3)从河源到3000千米之间,两河流水能资源差异明显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乙河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建成后,给所在国家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解析:解答本组题首先要解决两条河流的名称,甲河流发源于海拔5000m的地区且流程为5500千米,因此判定为我国的黄河;乙河发源于海拔2000m的地区,落差较小,且流程为6600千米,因此判定为非洲的尼罗河,黄河由于下游是地上河,水位较高因此没有支流注入,而尼罗河的下游流经热带沙漠地区因此支流较少;黄河和尼罗河相比航运价值较小,主要原因是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且结冰期较长等;取决于水能资源的要素有两个即落差和流量,黄河比尼罗河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落差较大;分析阿斯旺高水坝带来的消极影响需要从沿河地区和河口两个地区去分析。
答案:(1)甲:下游为地上河; 乙:流经干旱的沙漠地区
(2)乙 甲河水量小且水位季节变化大;甲河含沙量大,淤积航道;甲河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断流等现象,使得甲河航运价值较小。
(3)甲河落差大于乙河,且甲河峡谷多,水流急。
(4)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河口外海域内的鱼类因失去饵料而大量减少;入海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
(四)产业转移
【例1】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已完成了三次产业转移浪潮,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移。前两次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中心之间的转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参与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正在发生的第四次产业转移。
材料二:世界工业三次转移示意图
材料三:我国京津唐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
(1)从转移产业的类型看,最先从____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开始。(1分)
(2)写出全球四次产业转移的路线及第四次产业转移策源地主要来自我国东南沿海哪些区域?(4分)
(3)材料三中为所示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3分)
(4)材料三图示沿海地区是我国重化工基地,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4分)
【解析】第(1)小题产业的转移是从劳动力密集型开始转移;第(2)小题从材料二中读图即可达到答案,必须按照正确的迁移顺序来回答;第(3)小题必须答出转移的方向,是从大城市到了中小城市,可以从图中读出,而且要答出迁移产业的特点以及迁入地的特征;第(4)小题该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沿海的海运便利都可以从图中读出信息,但是劳动力、技术和市场必须结合所学知识去回答。
【答案】(1)劳动力
(2)美国——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中国东南部——中国中西部和中国东南亚。 长三角 珠三角 闽三角
(3) 特征:从大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或从城市向乡村转移;或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移出的主要是占地面积广、污染大的企业;多靠近交通发达的沿海、铁路沿线附近。
(4)有丰富的原料,如海盐、煤、石油;海陆交通便利;市场广大、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丰富
【专题演练】
下图为人口增长率下降状态的人口增长情况,渎图并完成1—3题:
1.图中所统计的起始年份的人口总数约为
A.40万 B.2000万 C.200万 D.2340万
2.根据图示信息的推理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率已有下降趋势,人口压力不大
B.要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必须长抓不懈
C.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人口老龄化
D.低增长率并不意味着人口增长总数的降低
3.有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污染就是因为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