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对于互联网创业者来说,今年的冬天格外冷。
2015年是O2O迸发的一年,各种“上门”的业务层出不穷,商品、餐饮、生活服务、还有药品上门,每个领域都非常热闹,有的已经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有的还在持续关注中。
最近,大雄和一位知名投资人聊天,闲聊之余谈及医药O2O领域。目前已经获得融资的快方送药等,还有未获得的叮当送药、万应送药等,它们的商业模式都不同,在这位投资人看来,药品上门业务有四个核心问题是开启医药金矿的钥匙,这四个问题很值得互联网+医药的创业者思考。
问题一:应用场景是什么?
直白的说就是为什么要送药上门。患者生病时由于工作学习或身体不便,不能及时得到医药服务,以至于服务远滞后于需求,送药上门服务改变了消费者传统的购药习惯,这与当年的淘宝购物的兴起异曲同工。因为药品需求是刚性硬需求,绝大部分需求是在消费者生病时才会发生的,所以医药O2O产品的应用场景很容易理解。
1.日常小病发生时,很多时候人们是不想出门去买药的,或者说生病时他们更愿意躺着在床上休息,而不愿外出走动。
2.上班时生病很难受,但是多数白领人群都会选择硬抗,他们不愿请假出去买药而耽误时间、耽误工作,多喝些热水就成了治病的万应良药。
3.有宝宝的家庭,当妈妈生病时,她们不是不想赶快治愈,而是必须要在家里照看宝宝,没办法外出买药。
4.有时生病却找不到药店,或要走很远才能有药店,或者坏天气让人们打消了出门买药的念头。
5.一般家里都会有常备药品,但当人们生病时,普通人没有医药专业知识,无法判别自身的病症和药品使用的方法,有药也不知道该如何对症正确服用。
问题二:服务承接者是谁?
简单来说就是谁来送药上门。不管是移动医疗还是移动医药领域,核心人物无可厚非必须是拥有医学知识的专业人士。在医药O2O行业,药剂师就是这个关键角色,从药品咨询到送药上门都应该是专业药剂师来服务。
日常的轻度医疗有上百种细分疾病以及数千种药品,每种药品的对症、禁忌、副作用、疗效监控等特质,远远超出普通患者的知识范畴,在如此专业的领域,患者想要凭借生活常识来自诊用药,无疑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有需求就有市场,药剂师在此时就能发挥重要的价值。当日常疾病发生时,消费者与专业药剂师沟通,描述自身病发症状,药剂师就可以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判别对症,准确的向患者推荐治疗药品。
送药阶段,药剂师同样担任着重要的任务——指导用药。药品使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酌情使用,什么时间,吃几颗药,注意哪些事项等等。面对面的指导有一个潜在的价值,那就是二次确诊,药剂师送药上门与患者见面时,可以确认前期沟通的判定。药品对症是治愈疾病的第一步,双重保障是健康服务的标准。
问题三:服务内容有哪些?
医药O2O应该是一套完整的服务闭环,只要涉及用户健康都应该在产品服务项目中,主要包括用药咨询、药品配送、用药指导、药效跟踪等药事到家服务。
在医药O2O领域里,多数市场上现有产品不能被资本认可的原因:
其一,在于专业药剂师参与服务的内容只有前期的用药咨询阶段;
其二,在于药品配送上门服务由非专业的快递人员完成;
其三,医药O2O服务没有完整的服务链条,多数产品服务只到药品配送便戛然而止。
问题四:盈利模式是什么?
目前国内手机应用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广告模式、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模式、下载付费模式,其中,广告以及免费+增值服务是最主要的两大盈利模式。
医药O2O产品也翻不出这几类盈利模式,每个产品都有各自的战略规划,如何盈利的问题还是需要创业者反复思考。
四个问题一针见血的扎中了互联网医药的要害,该投资人谈到:能解决这四个问题的产品,才是真正有市场价值产品;另外,医药O2O相比其他领域,不适应“风口理论”,医疗领域市场规模大,涉及因素众多,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由社会企业解决的,这个行业本身需要长期深耕、研究和依托传统的创新,只有满足用户需求的商业模式才能立足市场,获得资本的青睐。
延伸阅读:医保调整下医药行业各品类药品的走向十三五规划里的医药布局 医保控费压力很大王国强指出将五大理念贯穿中医药改革发展四方面解读新发布中医药系列国家标准大趋势 国家十三五规划里的医药布局浙江 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点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