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在全国历史考卷方面出了一些调整,以前全国卷以两套卷子为主,今年变成了三套,以前全国卷Ⅰ卷,现在变成乙卷,以前全国卷Ⅱ卷变成甲卷,今年新增加了全国丙卷。下边我们看看新增加的这套卷子的风格和特点、总体难度评价,趋势发展,或者这套卷子到底有没有体现热点。
本次解析,主要是看看每道题答案是什么,背后知识点如何,讲答案,高三孩子把答案定下来,知道自己哪个地方做对,哪个地方做错,估比较正确的分数,讲知识点,方便高二同学备考当中着重注意哪些东西。
【真题】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关也老师解析】
新课标卷历史部分从24题开始,这道题大家做过吗?知道使用卷子范围吗?全国丙卷,新课标3,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同学在使用,之后讲甲卷,甲卷应用范围多很多了。为什么把丙卷和甲卷合在一起讲,因为丙卷和甲卷试题结构和难度比较相近。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上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了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这表明西周是?答案是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综合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化史,一个是经济史,经济史对应手工艺、青铜器,文化史对应文字,创造一种全新文字体系,文字体系学过哪些?历史教材里面最早学到的文字应该是甲骨文,甲骨文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产生,这句话对吗?错的。为什么错?甲骨文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成熟,已经有成熟的研发体系,今天还在使用的一些词。
文字叙述从甲骨文开始,同步出现就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其实产生和甲骨文同一个时期,写法差不多,载体不同,甲骨文刻在骨头、龟壳,铭文是青铜器上,并不是创造新的文字体系,并不新,和商代甲骨文很相似。秦始皇小篆,汉代官方使用隶书,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显然和题目本身相悖。青铜器的公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商周青铜器很多,主要做兵器还是礼器,主要是做礼器,青铜鼎,祭祀祖先。青铜器没有太大变化,周朝和商朝一样都是礼器,只不过上面刻的字更多一些。通过文字叙述,追颂祖先功德历史记载,周朝特别强调历史传承,西周以来,春秋战国时候中国史书比较多,春秋、左传、战国策等等。文字比较简单,背后隐含青铜器方面知识,掌握清楚。
【真题】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实行了
A.崇尚儒家的政策
B.秦朝的基本制度
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关也老师解析】
25题,现在历史考题材料特别细,很多材料从头到尾教材当中没有学到过,很可能白话文,可能是文言文,包括图表、地图。引用《论衡》原话,箫何入秦,进入秦朝首都咸阳,整理秦国国家档案文献,和项羽风格不同,项羽杀进咸阳城,首先烧杀,烧了三个多月。汉所以能制九州者,西汉成功对全国统治,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因为汉初?这个题应该选择哪个,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做选择题精确知道每个选项为什么错。A错在哪,崇尚儒家从汉武帝,刘邦有汉文帝、汉景帝,之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朝古典文献法家位。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和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和全国统治没有关系,谁能比秦更熟悉秦朝的典章制度,秦始皇后来,秦二世亡国了,没有必然联系。充分发挥文书功能也是如此,汉有一个东西,汉承秦制,集成了秦朝基本制度。
高二新复习同学要注意一个问题,每年考题当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都是必考环节,大家需要把政治制度三条线索,有意识整理和梳理。关于君主专制线索,能不能精确定义,指中央朝堂上皇帝和相权矛盾,皇帝权力极大,地方叫做中央集权,两者之间关系,地方要服从中央。选拔官员方式,秦朝为例,给大家做一个介绍,秦朝关于君主专制叫做什么?首先有皇帝制度,其次有三公九卿,丞相太尉九卿,地方服从中央,秦朝对于中央集权政策,非分封,行郡县,商鞅变法军功爵制,所有秦兵上战场,把敌人砍下来,明码标价,赏几亩地,秦兵战斗力特别厉害,选拔官员靠这个东西。汉初和汉武帝不一样,汉承秦制,三公九卿搬过来用,宰相权力之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汉武帝内外朝制度,削弱外权。中央集权,汉初既有郡县制,也有分封国,削弱诸侯国实力,中央集权,察举,俗称“举孝廉”。
高三孩子对答案就可以,高二要认识,高三复习此时此刻已经开始了,大家铭记,别等到开学之后,好好规划高三的事情,其实现在高三已经开始了,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趁着暑假,可能是最后一个比较长的假期,好好把一些该梳理清楚的东西梳理清楚,特别重要。
【真题】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关也老师解析】
高考考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对语文阅读成绩不错的同学有优势,很多时候发现,读完材料本身,看材料讲的什么意思,这个题大家做过什么事,选择C选项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A皇帝好恶决定对社会艺术的评判,比较极端,皇帝喜欢特别烂的书法就完了。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特别极端的话不能选,之所以说王羲之是书圣,那个年代是第一人,而且超越了以前所有人,并部分代表以后在某些地方,或者某些字体上,我们后来的书法家站在前人成绩之上,不可以超越他,太绝对了。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肯定不对,今天承认王羲之书法写的漂亮,应该两个,艺术现在和时代选择共同作用,字要写的好,朝廷特别推崇他,两相作用肯定地位很高了。
【真题】
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关也老师解析】
27题,古代史最后一个题目,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句话意思,百年前的雇工很听话,特别温顺,如今要给他吃酒食,夏天加点心,冬天早上喝粥,这一变化反映什么,雇工肯定多了,还值钱,得哄着他,需要更多雇工给我们做事情,显然是手工业发展,明朝中后期出现大量雇佣关系,代表资本主义萌芽,因此选择A。
古代史先说到这个地方,强化一个概念,所有高二准备备考高三的同学,记住一条,选择题和大题相比,选择题一定比大题性价比更高,自己核算,做两个选择题,一分钟多一点事情,如果都错了,和错一个大题的社论分值差不多,写一个大题多长时间,因此高二复习前半段,先确保选择题不错,特别重要。
举一个简单结论,大家了解了解,所有高考历史好的孩子,一定选择题失分少,很重要。优先做到古代史不出错,尽管朝代特别多,而且时间跨度很长,几千年,其实古代史会考的很直接,不会特别难,反而是中国近代史,发现难度一下上去了,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尽管时间没有那么长,但是考的比较细、比较深,这就会比较难,而世界史让很多同学崩溃,我没有学过历史课,知道孔子、孙中山,学过历史,不一定能把法国大革命的前因后果全部理的很清楚,先从古代史入手复习,确保古代史的知识打扎实了,不要出错。
【真题】
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
【关也老师解析】
28题,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选择C。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跟梁启超没有关系,梁启超是维新派,起码清末保皇,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时间不对,白话文推动在什么时候?新文化运动的时候推行,胡适、陈独秀、鲁迅推动白话文,并不是梁启超。D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太绝对,尽可能精确一点,不要用这个词,到底哪个地方错了?所有历史复习一定要重视时间概念,重要的事情说三次。这道题上来应该做的第一工作,把甲午战后四个字圈起来,大家告诉我改良思想真是从甲午战后开始出现的吗?你会发现,其实会学到很早的人有改良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听说过早期的维新派,王韬和郑观应,不是甲午战,硬伤就是时间对不上。所以选择C救亡图存的需要。
【真题】
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称,其根本目的在于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关也老师解析】
29题,1903年,张之洞等拟《秦定学堂章程》,大家看一下选择?选择D。张之洞属于哪个派别?洋务派,特点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政治制度不改革,伦理道德不改革,只学习西方的制度,立马反应过来张之洞为什么禁止使用这些词,因为要维护传统。C反对向西方学习,中体西用,会学习西方。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张之洞有这个意识吗?不至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1989年百日维新过了,维新思想早传播过了,已经翻片了,时间完全不一样,因此只维护传统,强调中国自己传统意识、传统制度不要改革,这是洋务派的根本追求。
【真题】
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A.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 全国抗日救王运动的高涨
【关也老师解析】
30题,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应该选择哪个?讲题的时候,除了听题目,得把重要的复习点记下来,不对这个卷子进行总评,分析它的特点、规律没有太大意义,对这些题目本身告诉你接下来新高三备考注意哪些事,尤其注意一点,千万被题目本身吸引全部注意力,选择题很重要,尽可能不要丢分。古代史最简单、最基础,打扎实,尽可能不要出错。时间很重要,但凡做题目,先把时间圈起来,好比1932年。选择D,原因在哪?1932年刚刚爆发过什么,1931年9?18,一万日军侵占东北三省,指挥官叫做张学良。今年年初的时候还拍部电视剧,文章演的《少帅》,就是演张学良。9?18之后,整个东北被日本占领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开始高涨起来,而且火柴的名字叫做抗敌派火柴,敌肯定指日寇。因此选择D。
其他错在哪?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甲午海战以后就兴起了。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卖产品和振兴中华在一起,就是救国体现。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线索是高考关注线索,把民资所有时间节点理清楚,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资刚刚兴起,早期维新派,再往后甲午海战以后,清政府为了赔给日本很多钱,放宽了民间市场限制,民资开始发展。中华民国初期,欧洲爆发一战,民资迎来了短暂春天,1927年到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的时候,蒋介石是中国总统,是资本家,采取各种措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这期间民资较快发展,并不会举步维艰。
【真题】
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面糊哈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天草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关也老师解析】
31题,首先圈定时间,1980年与1975年相比,这个题分歧比较大,选择A。其他选项错在哪?其实后面文字不用读了,直接判时间就可以了,以后复习的时候,如果真的对时间很熟悉,大家可以节约我们做题的时间,1980年圈起来,哪些选项不对,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改变,肯定不对,以前农耕地,现在不用农耕地,以前用木头耕地,现在用铁器,以前普通水稻,现在是杂交水稻,这是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性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改变没有学到过。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有些网上答案可能选择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在什么时候,改革分为两步走,早期的改革,第一步是1978年,新改革农村,到了哪一年开始改革城市?农村改革差不多完成了取得成效了,就会改革城市。大家知道城市改革是哪一年开始?1978年是农村改革,大家很熟悉。1984年开始改革城市,C选项匹配到1984年,农村改革大见成效之后,开始城市改革。D跟这个毫无关系,只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所以干活会有更多的积极性。
【真题】
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
A. 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
【关也老师解析】
32题,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古希腊,雅典人强调人的价值,古代人文主义思想传统,从智者学派开始,到后来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如此。D.强调人的价值
【真题】
33.19世纪60年代,总长度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采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采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当时美国
A. 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 B. 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 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关也老师解析】
33题,19世纪60年代,总长度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的多种轨距,统一轮间距就是轨距。选择A。跟打仗无关,科技水平已经提高了,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主导部门,完全看不出来,国内铁轨宽度不同,肯定市场不能完全统一。
【真题】
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关也老师解析】
34题,图5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什么变化?选择D美术流派演变历程。大家梳理美术流派演变流程,复习的时候特别简单,看一下文化史,新古典主义开始,重要英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随后慢慢就会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还会有抽象派的画作,看得出来。中间如果看不清楚,这个看得出来是一些感觉上,那些重要的英雄和历史事件,这个画比较抽象,美术流派演变,比如说印象派,类似这样的情况。大家只要梳理线索就可以了。
【真题】
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利。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定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关也老师解析】
35题,今年有一个很热话题,欧洲国家,6月23日,英国是否退出欧盟,包括欧洲重要国家可能是每套卷子关注要点。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了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明显发现总统权力更大了。选择A,有利于政局稳定。
【真题】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 )
【关也老师解析】
新课标卷里尤其注重考察一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这个得练,因为很多同学可能不见得语文会那么好,而且就算语文特别好,也不见得能够在历史题语境当中,概括出来的词全部写到了,按理来说18分绝大部分分值都是从材料1这一段话和材料2这一段话当中来的,直接比一比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可以了。
根据材料二所述的知识,指出和近代英国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那些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纷纷跟美国学习,罗斯福提出很多社会政策,失业保险、养老保险,这些福利制度优劣,课堂上都说过,大福利推行,最大好处稳定社会,缩小贫富差距,大家都差不多,问题在于加重政府财政负担,包括降低工作的积极性。高二同学复习的时候看看就好了。
【真题】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关也老师解析】
41题,材料理念很新,考法不同,全国二卷一脉相承下来,41题,很多新东西出现,这边给一个地图,清末开放通商口岸,几乎在东南沿海,根据材料提供的通商口岸信息,加以分析。列强压抑下,中国主动开放30个口岸。评论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细必须源自于材料,不管文字本身还是图片,信息点千万不要有遗漏,考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史实怎么找,想清楚,所有史实都是匹配到时间点上,清末如果觉得太模糊的话,1898到1910年,超过时间范围史实,尽可能少用,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达清楚,给一个事例,真正写大题答案,大家注意几个点,答案并不是长句子,其实很短,都是短句,给分点踩到,就有分数。大题答案方式就是时间加上专业术语,再来扣题。所谓的专业术语就是结合的那些史实,因为其实大家背书并不是一篇一篇背下来,而是背的关键词,就是那些东西。
以上就是新东方在线关也老师关于2016高考历史丙卷试题的解析,我们也会在后续继续为大家带来其他科目的试题解析,希望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