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语文学科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视导报告20130510

 

 

                        

相约小语课堂  共话高效构建

 

小学语文学科视导组

2013年4月28日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为了进一步落实学院“高效课堂构建”视导工作精神,切实践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3年3月20日——4月10日,小学语文学科专兼职教研员在李本祥副院长的带领下,对大庆一中附属实验一小、实验二小、局机关小学、大庆市直属机关一小、机关二小、机关三小、机关四小7所学校进行了每个学校为期2天时间的第一阶段教学视导工作。现将此次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视导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视导工作 面面俱到

在第一阶段教学视导工作中,小学语文视导小组紧紧围绕“高效课堂构建”这一主题,采用听、谈、查、看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听汇报、听课、查看备课笔记、学生作业、实践活动资料、走访师生等活动。

其中,听取校领导工作汇报7次,组织召开语文教师评课交流7次,语文组校本教研活动3次,随堂听课89节,其中包括习作、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多种课型,与小学语文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谈话40余次,抽查了语文教师备课笔记和日常教学资料734本,以及部分的学生课堂作业、手抄报、摘抄本、诗文集、读书笔记等3397本,对学校小学语文的课程开设、教学管理制度、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等情况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二、高效课堂 步步为营

高效课堂视导小组认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已经迈出关键性的一步,现亟需各校再安排再部署以向纵深推进。

(一)取得成绩

1.立足文本,实行有效拓展。

有的教师能立足学生的“惑”和文本的“白”,适时链接相关课程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学习过程。课堂具有一定的厚实感,富有情趣和意趣,小文本与大文本相得益彰,较好地实践了“用教材教”的理念。如一中实验一小闫小雯老师执教的《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引导学生理解“创造力”时,教师没有空洞的讲解,而是在文本的重点处,寻找了一个很好的拓展眼,适时链接了《卖报》和《海曼发明》两则故事,在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方面给予学生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从故事中感知创造力,往小了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式。这样既顺应了学情,突破了难点,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

2.授之以渔,渗透学习方法。

教师打破了老师教阅读的想法,树立了学生学读书的思路,注重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如机关一小房影老师执教的《菩萨兵》一课,教师自始至终注意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用“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学习“朱德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读书,习得了受益终身的读书方法。

3.多法感悟,引领深层对话。

(1)重点词句,品析感悟。

大多数教师都能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语段,引导学生“品”重点词,“悟”关键句,读中悟,悟中读,读而思,思而读,披文入情,由情悟文。学生的发言有个性的张扬,灵性的涌动,体现了较好的语文素养。

(2)填补空白,想象感悟。

可以说,“空白”是文本内容最丰富、情感最充沛之所在,也是学生驰骋想象、尽情感悟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弦外之音。如实验二小安小群老师在讲授《翻越远方的大山》时,教师善于捕捉文本空白点,让学生补白想象,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引导学生理解“风驰电掣”一词时,展示田径运动员赛跑的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为学生打开了一个隐匿于语言背后的世界,通过填补这些空白形成一种“熟悉的陌生”。不仅把学生们带入情景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并通过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联系生活,移情感悟。

教学中,教师把语文学习同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建起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如机关二小梁丽老师执教的《海伦·凯勒》一课,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凯勒的生活是何等艰难。如机关三小王丽艳老师执教的《三顾茅庐》一课,扣住“诚心诚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意思,与文本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白,阅读因充盈了鲜活的体验而引人入胜。

4.学语习文,重视语言训练。   

语文是“姓语名文”的,其本真是教会学生理解母语和运用母语,语文教学千万不能“得意忘言”。语言文字训练虽然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却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和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把语言文字训练与课文内容的感悟融为一体,突出语文姓“语”的特点,让语文课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可喜的是,大多数老师都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读懂课文,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思维发展上,在课中都进行了平实、朴素、多维的语言训练。如一中机关小学韩晶老师执教的《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教师让学生想想每天上学前爸爸、妈妈都会对自己说什么?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有什么感受?感悟词意再说话,让阅读过程成为语言训练的有益载体,让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语言和精神实现了同构共生。

5.以评促读,促进主动发展。   

有的教师善于捕捉积极的“评价点”,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例如机关一小王在霞老师执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课的教学评价很有特色,真正起到了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一是评价主体多元,除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行走在“最近发展区”,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砥砺的学习氛围。二是老师在评价时,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如:你为什么这么读?以此暗示读书的方法和要领,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最精彩的永远是在下一站。在收获惊喜的同时,也引发了视导小组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考:

1.教学内容泛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切实际。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内容,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2.教学策略粗糙 ,课堂提问的设计不够精妙。

有的过于宽泛,指向不明;有的过于琐碎,缺少思维的深度。此外,有的提问时机也不适当,不能顺学而问,有些生硬。

3.教学层次不明,阅读教学的层次体现不足。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精读课文教学一般可分四个步骤: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有的课没有体现出由整体——部分——整体、由初读——品读——美读,由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熟读成诵的读书过程。有的课还步入了“读”的误区:重读轻阅,甚至只读不阅,用“书声琅琅”代替了学生的静思默想。

4.教学本位不清,学主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少。教师设问多,学生质疑少。对文本的分析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不要急着把自己的观点、编者的观点告诉给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应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能入境了吗?动情了吗?要多问学生:“你感觉到了吗?” 此外,有的老师为了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在精读时,先围绕“你喜欢文中的哪些段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然后不顾课文段落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让学生孤立地进行所谓的“研读”。这样做,看似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其实学生是不可能深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也不会真正习得课文的语言文字。西方一位美学家说:“当你只欣赏花瓣的时候,你便失去了花的美丽。”字词句段篇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旦脱离语境,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

三、构建高效 遥遥可及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任重而道远,视导小组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

1.明确课时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得。  

(1)要重视对学情的分析,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找准学习起点。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备课观,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教学、设计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期望,把握学习起点,从学情实际出发构思教学过程;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和生活视野,了解学生对特定单元主题的兴趣和理解,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阅读的兴趣点、心动点以及阅读的盲点。许多课文无明显的“文眼”可寻,我们可以从学生阅读时所产生的疑问、困惑入手导读课文。

(2)要加强对文本的解读,认真领会编者的意图,确定教学内容。文本解读是教学创新的第一要务,对文本的把握程度决定了阅读的质量和对话的深刻性。有位特级教师说过:“要在文字里面‘出生入死’,要沉入词语中,一字一字,一句一句,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来读……”教师要对文本做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细究和深读,要参透文本之中的情感、文本之中的意味。 “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教得准比教得好重要!文本是经过编者精心加工的,价值导向基本是明确的。要重视把握文本既定教学内容,把解读重点落在细读文本、悉心领会编者意图上,思考文本已定了哪些教学内容。课文从三个层面显示了基本内容:一是组前“导学提示”提示主题内容。教师要了解单元编排体系,从整体上解读、把握教材;二是课后思考练习题提示了本课教学重难点。教师要对照思考题,落实重点句段的教学;三是单元综合练习。教师要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剔除枝蔓,突出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一课时对所用内容来个“一网打尽”。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语文学科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视导报告20130510

(3)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捉住教材中的训练点,精心设计提问。阅读需要问题指引,问题来自阅读。好的问题提纲挈领,具有思维的价值,沿着问题指向,阅读就会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教师要“少问”。提问要力求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处处涉及。一堂课比较彻底地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 教师还要“善问”。问题的设计要有极大的包容性,要有较大的覆盖面、穿透力、挑战性,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要问得适时,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巧妙发问。其次,要问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①抓住兴趣点提问,激发动机;②抓住疑难点提问,生疑解疑:③抓住发散点提问,训练思维;④抓住空白点提问,激发想象。

2.立足学生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我们老师要淡化自己,突出学生,不能满堂讲、满堂问,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要重视“有为”,也要看到‘无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1)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其质疑问难。教师要把发现探究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读中生疑,读中质疑,读中释疑;要鼓励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并以学生的真实问题为根基,因势利导,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引领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我们可以围绕文章的重点段,引导学生质疑,如“读了这段话,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筛选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释疑。

(2)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与文本充分对话。阅读教学要以读为线,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读书要给足时间,加强指导。要体现读的层次性,整体感知时,要读正确、通顺,自读自悟时要读出理解,回归整体时,要读出感情;要体现由读出意到读出情到读出神的训练过程。要把朗读和默读结合起来,把感悟语言和理解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亲历对课文从陌生到熟悉、由不理解到理解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潜心会文,细细地品读,默默地思考,慢慢地感悟,要在读中引导学生浸润到文字里面去,触摸语言的温度和色彩,体会作者内心翻滚的情感波澜,不要急着把学生往结论上赶。把贴标签式的结论告诉学生是容易的事,但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只会造成学生认识的表面化,助长浮躁心理。要引导学生多亲近文本,在文中“多走几个来回”。只有充分展示过程,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充分储备,学生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才会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话语权”,要引导学生个体与教师、与同伴、与文本、与自我进行充分的对话,走进文本深处,寻找多元理解,并在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中,互相倾听、吸收、交融,达到心灵的沟通,视界的融合,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

(3)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给别人看的,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每节课的40分钟都要使学生有收获,有提升,要让学生经历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一个真实的课堂要重视学生的错误,并把错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没有过程的教学是架了空的教学。

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一节课结束了,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这节课老师努力了,学生付出了,回报是什么?你课上的热闹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拔节声吗?

3.优选教学策略,演绎高效语文课堂。   

(1)媒体的合理性。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用,目的是什么,不要只注重形式,要讲经济与效率,要该出手时再出手——精用。多媒体的运用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服务。这次听课,有的老师没用多媒体,但课堂依然不失精彩。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点:媒体现代化不等于教学现代化;课件演示不等于教学活动;好课件不等于好课堂。让我们给孩子更多的思维的空间,想象的天空吧!

(2)“自主”的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注意的是自主不等于自由,不等于自会,不等于不要老师的教。有效教学必须追求“真实的主体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给足时间,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并指导讨论的方法,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有效教学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指导学习”、“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辩证关系。     

(3)课堂的生成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不在于教师能预见到所有教学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开放的场所,它不完全受教师事先的主观设计所框定。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常常会出其不意地闯到课堂中来,这正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本质属性,可能蕴藏着可贵的教学价值。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有一首题画诗:“四十年来画竹枝,白日挥写夜间思。冗繁消尽留清瘦,待到生时是熟时。”教学进程中的灵活调控,是教师主导作用、教育智慧的最佳体现,是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教师有效的引导与调控,往往使教学“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往往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心领神会”,往往表现为师生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情感的交融。

通过本次教学视导,我们欣喜地看到,尽管还有许多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各学校重视课堂变革的观念已经有所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勤奋努力、幸福奉献的局面正在形成,教师素质也会在学院整体规划引领下有较高的提升。我们相信,小学语文构建高效课堂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小学语文教育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9151/755253919068.html

更多阅读

词语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积累词语的4种方法,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思维导图积累词语的4种方法,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语文积累词语的4种方法积累词语,是学好语文的有

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在各学科所起到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

最全初中数学思维导图 史上最全面的初中数学思维导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一、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二、相似三角形思维导图三、几何初步和三角形思

声明:《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语文学科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视导报告20130510》为网友淡雅的惆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